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新课程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目录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新课程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目录 理论编

第一章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强海燕

第二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教案撰写 郭植梅 第三章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运用 林红 案例编

第一章优秀教学设计

let s paint (part b let's talk)汕头市金平区长厦小学 郑爱军 let s paint (let's learn)肇庆市教育局教研室 廖英骐 what can you do潮州市枫溪区枫溪小学 邱晓青 do you like science江门市蓬江区白沙小学 谢江红 what colour is this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蔡艳莲

celebrating the birthdays广州市东山区先烈中路小学 林少娟 what can you do茂名市新世纪学校 梁肖凤 please do not talk in the library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 谢婉霞

what's in the house广州市黄埔区荔园小学 黄瑜 第二章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where are you going 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郭纯 my dream house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小学 黄健仪 senses中山市中港英文学校 邹红 第三章香港小学英语教学案例选

using real big books in the claroom for joyful reading shirley tong shuk yintutor: tony mahon task based learning through children's literature amy kwan wan mantutor: tony mahon 前言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引导小学学科教学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我们组织编写了《广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研修手册》.这套书按新课程的结构体系编排,小学共分10册.本册为《小学新课程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分册。 本书在设计和编写上,力求把现代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案,以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现课程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我省小学英语教学的水平。

本书分为两编.理论编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概说,分析新课程的英语教学理念,并就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特点作了具体的阐述;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和教案的撰写,提出较为详细的说明和建议.案例编主要是选择我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中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案例.这些教学设计和案例,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英语的教学原则.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手段诸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小学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为此,我们把这些教案、课例结集出版,并请有关专家点评,以期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为了帮助教师拓展教学视野,了解和学习香港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在案例编中,我们还选编了2位香港小学英语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中,他们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同时对照英语的教学理论以及导师的指导,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这些教学案例,对我们很有启迪意义,可供借鉴学习。

理论编分别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强海燕教授、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林红副教授、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郭植梅撰写;案例编由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老师林红、何婴、邓秋萍、寻明点评,郭植梅审定.香港小学英语教学案例选自香港教育学院出版, 由香港教育学院英文系导师john a.w.caldwell, may m.t.lee, roger webb组织编写的teacher in action,香港教育学院授权同意全文选用。 丛书主编:吴惟粤,副主编:吕伟泉、李文郁 本册主编:郭植梅,编写人员:林红、强海燕郭植梅

衷心感谢为我们提供教学案例的老师们.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老师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2005年5月理论篇

第一章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英语作为国家课程在小学3~6年级开设,可以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情,也是一个新事物.2001年以来,国家积极推进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小学英语成为国家课程之后,我国小学英语教育进入了一个超高速发展的时期,超过亿名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规模之大空前未有。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一个反映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不少教师经过转岗培训成为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许多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也纷纷加入小学英语教师的行列,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一个新的教育与研究领域正在形成.在2005年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师研究论文、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的评比中,一批优秀成果脱颖而出,一批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成长,令人欣慰! 然而,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尚有不少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思考.由于篇幅和能力所限,本章仅在英语学习动机调动、母语与英语的课堂使用以及如何对待语法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动机与小学英语教学

"动机"虽然不是一个陌生的术语,但是小学英语教师却不一定能确切地了解其中的含义.尽管这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小学英语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不同的动机驱动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动机驱动方式对英语学习是有效的,什么样的动机类型对儿童的发展是有利的?这些问题对小学英语教学尤其重要。 (一)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究竟什么是动机?比较普遍的定义描述是:动机是人们对目标做出选择并为之做出努力的程度.动机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动机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可以大致从两个方面来划分:行为主义通过行为范式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强调奖励和强化行为的重要性;认知主义则认为动机是深层次的、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内部心理过程,但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的表达等外部行为间接表现出来。 1.外部动机

我们通常把行为主义所界定的动机称作外部动机.外部动机强调奖励(或处罚)对行为的作用,认为人们之所以去行为就是期待行为结果的回报或奖励.外部动机行为是一种因为有外部奖赏而驱动的行为,为了不受惩罚而激发的行为也属于外部动机行为.外部动机引发的行为,则是对外部奖赏的期望.学习的外部动机就是指学习的外部因素或外部刺激所引发的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例如,要通过

四、六级考试,托福考试,考研,考博,找好工作,出国,评职称,晋升等,以及物质奖品,精神鼓励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教育上的体现之一就是强调外部动机,家长的期望、教师的要求、社会上的功名追求等都是很强的学习动力."头悬梁,锥刺骨"是苦学,没有内部动机,是"学而优则仕"这个外部动机在起作用.引发外部动机对成人的学习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以及其对时间概念理解上的有限性,使之主要关注此时即刻的情景和兴趣,考虑不了长远的利益,也考虑不了学习与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因此,儿童的英语学习不适宜用太"远大"而脱离儿童生活的目标来激励。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主要以惩罚来逼迫学生学习,致使学生为了逃避惩罚而被动学习,明显体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而许多教师多运用鼓励和奖励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通过调动学生的外部动机来带动学习进程.但这其中也有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问题.有一次,我听了一位多次被评为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发现她在讲台上摆了一个奖品盒,里面放的都是糖果.每当一个学生回答正确时,就奖励一块糖.我当时心里很不舒服,就仿佛看到了马戏团的动物表演,每当一个动物完成一个表演动作时,马戏团工作人员就给动物喂食物以示奖励.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把作为教育对象的人降低到动物的水平.过于强调物质方面的现象还有许多表现,例如,一些老师将奖品小红花满堂发,贴满了学生的手臂,脑门或课本.学生对于这些物质奖品开始很受激励,为了得到奖品去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本身来学习;但是,久而久之,奖品发得多了,司空见惯,作为学习刺激物的强化功能很快削弱,起不到所期望的作用.因此,作为外部动机激发的物质奖励,应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尽量避免。 2.内部动机

我们可以把认知主义的动机定义称作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一种除了活动本身而没有其他明显奖赏的动机.人们进行这种活动是因为活动本身的好处,而不是因为这些活动能赢得什么外部奖赏.认知主义对内部动机有3种不同的理论阐述.一是驱动理论,认为动机来自天生、本能的内驱力,主要有6种:探究、操作、活动、刺激、知识及自我完善(david ausubel,1968).二是a h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低级到高级的金字塔形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水、空气、食物、休息、活动),安全感(安全、自卫、自由),情感需要(爱、归属感、感情),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地位),以及自我实现等.三是自我控制理论(hunt,1971),它强调人们自我决策的重要性.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的选择机会和自我做出决定的权利都可以使学习者的动机达到最高程度,因为它使学习者产生了学习的自主性。 在笔者负责的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实验项目里,2004年对完成小学6年实验周期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在你6年的英语学习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外国专家来给我们上课."为什么?原因是内部动机.外国专家没有给学生任何物质奖励,英语教师也没有根据学生当时在课堂的表现而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加分,只是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有满足感、成就感:外国专家的话他们听懂了;外国专家提问的问题他们回答了;他们问的问题外国专家也听懂了,给他们一一回答的问题使他们很高兴.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通俗地讲,内部动机就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本身和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本身带来的回报,例如自我成就与自我价值感等。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内部动机的激励作用更大.j 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更能激发内部动机.a h 马斯洛认为一旦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无论是否有外部的奖赏,人们都会为自己高一级的需要去努力,最重要的是要达到自我实现.j s 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认为,帮助人思考和学习的最有效方法是,让学习者从奖罚中解放出来,赞赏"自我奖励的独立性".内部动机虽然不是决定一个学习者获得成功的唯一因素,然而那些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自主性而去学习语言的人,会比依赖外部奖赏的人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西方的研究普遍认为,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重要.一些研究也表明,在没有任何外部奖赏的暗示下,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居然比有奖赏暗示的要好得多(kohn, 1990).一个典型的实验是:要求被试解决一个魔方的拼图问题,这个复杂的解"谜"任务使被试很兴奋,足以调动了被试的内部动机.当这个过程进行一半的时候,主试告诉被试们,完成魔方解谜任务后有奖励.自此时刻开始,根据对解决任务的正确步骤和速度两个方面来测查,被试的内部动机变弱了.另一个典型的实验是:将一些中学女生分为两组,要求她们教会年幼的儿童做几个游戏.主试只告诉第一组学生这个要完成的任务;而告诉第二组就加上了奖励,告诉她们如果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得到赠送的电影票.结果是,第一组完成得快,完成得好,而且感觉愉快.这两个实验说明,外部动机激发转移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内部动机水平,并进一步导致学习效果的降低。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重要,因为前者比较持久、稳定,能使人体味到成就感,能使人走向成功.对于小学英语学习的内部动机的调动,最根本的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教学内容.但是这并不是说,对于儿童学习英语来说,外部动机的作用完全是消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可以转化为或推动小学生内部动机形成的外部动机因素是教师的积极反馈与精神鼓励,已有的许多研究都充分肯定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

1.以教师的积极反馈和精神鼓励来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

学习的认知过程伴随着情感过程,积极的情感过程促进认知过程,消极的情感过程干扰认知过程的进行.教师的积极反馈和精神鼓励作用于积极的情感过程,由于老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教师的角色对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有重要影响.对小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教师的称赞和肯定,教师的口头鼓励、微笑、点头、会意的眼神等都会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和培养自信心的作用.然而,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的精神奖励和积极反馈也不是万能的,恰当地使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注意: 积极的反馈要有真实性

老师夸奖学生的话语不能像口头禅一样,随口而出,随时而发.表扬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要具体,避免一般化,要体现发自教师内心的赞赏和肯定性评价。 积极的反馈不要使用过度

轻而易举地得到的频繁的表扬,对学生不会产生激励作用,"话说三遍淡如水",过多的表扬会失去积极强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学生的表扬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对教师的的表扬和其他积极的反馈产生依赖性.教师应该鼓励和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内向、胆小和自卑的学生,完成了挑战性任务的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与交流的学生。 积极的反馈要有公平原则

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宽容学习速度慢的学生,理解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不要将学生在全班面前进行比较,在表扬某些学生的同时,打击另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奖励的不当还会带来负面效应,我们应善于表扬和反馈。 2.通过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

教学过程本身给学生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能力感是内部动机的重要方面.能够引发学生内部动机的教学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到愉快、受尊重.英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师是学生的朋友、良师和行为榜样.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欢了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了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学习的愿望和意愿也就由此产生。

第二,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具有做决定、做选择和向老师提问的机会,例如选择学习的方式、活动的内容、选择作业、考试的选答题等.鼓励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做选择在教学上并不是很难的事,比如,"children, for the next ten minutes we can either play this game or do a pair drawing work.which do you prefer?" 第三,教学过程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巨大动力,属于内部动机,产生于事物和活动本身.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生动活泼的、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与儿童生活相联系的、有愉快和成功体验的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要采用灵活、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颜色、声音、动作和变化的效果来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教学过程能为学生创设合作机会.合作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内在动机,小组合作能够使所有学生充分参与交流和分享,而竞争性活动只有利于少数学生。

第五,教学过程给儿童带来语言理解与交流的成就感.尽量用英语进行授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i+1可理解性输入和为学生创设的真实语言输出机会,能够给学生带来激励与精神回报。 3.通过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教学内容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意愿是内部动机的另一个方面.小学英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使教学内容具有神奇的动机激发力量。 基于内容的教学能激发内在动机.因为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更加关注有趣的、重要的学科内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意义和真实性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英语浸入式教学就是内容型教学,学科内容是显性的,语言是无意识、潜移默化的习得过程,对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有力地推进了语言学习的成功。

教学内容要具有认知挑战性.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是小学英语教学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this is a cat"的学习就缺乏认知挑战性,因为猫这个动物是儿童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已经习得的知识,学习这个句子就有些像鹦鹉学舌.但是,如果教师将内容稍作改动,让学生观察猫和狗,说出它们的相似与相异之处,这样的内容就有了认知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去思考,并会产生尝试用新语言来表达和交流的意愿.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恰当,太难或太容易的学习内容都会分散注意力,使学生失去兴趣。

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太结构化,要给学生留出表达、思考、分享经验和创造性生成语言的空间.教师不要做皮影剧的演员,不要将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牵制操纵在自己的手上。 教师应该对所教内容充满活力,表现出活泼而热情.教师的"表演"应该充满感染力,即便是比较夸张的体态动作也不过分,儿童需要这样的"过度行为"来保持精神和兴奋大脑。

二、关于母语与英语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使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使用母语(汉语)进行教学和解答问题,为什么要使用母语或不使用母语,这些是我们广大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者必须面对的现实.从我省2005年送交评审的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录像)来看,基本上都是尽量避免使用母语或完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但是从全省广大小学的英语教学实践来看,英语课堂大量使用母语仍旧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除了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的原因之外,还有个教育理念的问题.在这部分,我们将讨论为什么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学,为什么要在英语课堂上严格控制母语的使用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完全使用英语或尽量使用英语的课堂教学。 (一) 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严格控制母语的使用 1.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严重缺乏目标语环境

关于"第二语言"与"外语"这两个概念,看起来很简单,但在理解上其实很混淆.在语言教育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界,有些人将二者合为一体;有些人将外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组成部分;有些则将二者做了严格的界定.笔者同意将第二语言与外语做出明确的区分,因为这样的区分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看清楚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特征与不利条件。

根据明确区分的概念,第二语言学习是指课堂目标语在课堂外广泛存在.例如,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对非英语移民及其子女实行的英语教学(esl)就属于这种情况.学习者可以很容易地在自己生活的社区或媒体(网络、电视、电影)真实地使用这个语言,所教的目标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外语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虽然学习者也可以从英语俱乐部、英语角、专门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英语书籍报刊、甚至与英语母语旅游者来访者的接触中来得到实践目标语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要求各有关方面(如媒体、学校、教师、学生等)付出努力来创造的。

从这二者的区分可以看出,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有很大的环境优势,他们每天都"浸泡"在"语言实验室",存在着类似于母语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区别,关键在于外语学习缺乏自然的可以习得语言的目标语环境.我国的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如果没有上述所说的经过努力所创造的语言机会,我们可以说课堂是小学生唯一生活在英语环境的空间,英语教师的英语表达以及课堂上使用的英语录音、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就构成学生唯一的英语环境。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学生能接触到的英语环境很少,这与国外的第二语言教学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二语言教学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劣势。

当前,我国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国家课程的要求是很高的.强调"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我国传统的依靠母语的外语教学只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无法发展综合语用能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要依靠在相应语言环境中大量的实践与应用.因此,小学生学习英语一开始就应该尽量用英语,争取尽早创造一个完全的英语氛围,以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语感,加速掌握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小学英语课应该以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目标.用英语来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即用英语教英语更有利于英语的学习,有利于创建语言环境.用英语进行教学本身就是学习目标外语的真实听力环境。 2.母语对英语学习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很少考虑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消极影响.传统的外语教学法"翻译法"极为强调母语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大量地使用母语来将外语词句翻译成中文,并用中文解释词义和语法.这对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影响也很大,特别是认为小学生英语知识极为有限,没有办法用英语进行教学,只有用中文进行解释和翻译才能使小学生明白.这种认识和实践完全忽略了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另外一种作用,即干扰。

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备相当的母语听说能力和一定的母语读写知识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正确认识对待母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有关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的研究都涉及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问题.有的研究已经证明,学习者的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有"促进"和"干扰"两个方面的双重作用(胡春洞,1996).有些研究认为,母语对目标外语的干扰作用比促进作用更显著.在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的目标语言产出中,大部分的语言错误归于学习者的假定,即认为目标语的操作与母语是一样的.在本章的第三部分,列举的大量例子也说明了中文语法对学习英语语法的明显干扰.有研究者将母语的影响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条基础原理来陈述:h.douglas 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 i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new york: longman, 2001,66 "学习者的母语对目标语言系统的习得产生很强的影响,对新语言的理解和产出既会产生促进作用,又会产生干扰作用.干扰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并进一步指出,"用目标语思考通常能够将母语的干扰作用降到最低.直接使用目标语教学能避免母语的干扰,而母语的促进方面并不需要教师来特别对待." 使用全英语进行教学或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在英语学习和交流中,如果是用汉语思维,会大大降低语言反应的速度、语言的流畅性和恰当性.例如, 如果指着杯子问"what is it?"这个问题,用母语思维的学习者,首先在脑子里反映的是"这是一个杯子",然后在脑子里反映是"杯子的英文词是cup",然后才能说出"this is a cup."这个英文句子来.我们在实践中看到许多大中学生和成年人不能流利地说英文,写出来的英文文章也让英语母语者看不懂,通常都是母语思维起了阻碍作用.不仅如此,如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量地使用中文,并借助汉语进行逐字逐句翻译,会严重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难甚至造成荒唐可笑的语言认知.想一想,如果用母语思维并借助于汉语来翻译理解的话,下面的两个句子成了什么意思:how are you?(怎么是你?)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 在小学英语课的教学上,严格控制母语的使用可以避免翻译转换,排除儿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母语的依赖,避免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全英语教学的好处是尽可能创设逼真的英语情景,创造更多的听说和接触英语的机会,有利于培养语感和尽早建立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极为有助于英语听力理解的发展,同时能够激励儿童用英语交流。 3.习得原理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优越性应该被充分利用

在探讨儿童学习语言的途径问题,我们不可能回避"习得"这个语言学术语。

在这里,我愿意采用著名的语言学大师s d 克拉申(s d krashen,1982)对"习得"和"学得"的界定,来帮助我们认识儿童学习语言的特殊性问题.这种"儿童的语言在相当程度上是习得的"特殊性,就要求小学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教学。

克拉申将语言系统分为习得的语言系统(acquired language system)与学得的语言系统(learn language system).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发现主要通过习得而发展语言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学得"多半在学校的课堂中进行,学习者往往具有较多的有关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的知识.习得者的语言获得方式一般是从无意识的、直觉的语言知识过渡到精确度较高的、比较规范的语言知识.根据"习得—学得差异"这一假设,发展语言能力有两条不同的途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习得则是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的潜意识过程.习得者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掌握语言.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而只在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第二语言.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儿童从出生到上学之前,其母语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自然习得这个途径.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就生活在一个母语环境中,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掌握母语主要是通过习得这一途径,即它的学习常常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儿童在习得母语的时候通常并不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一种语言,而只知道在自然的交际中或多或少地运用这种语言.因此,这是一种不明显的、非正式的、自然的学习,它是一个轻松的、自然的、不知不觉的、事半功倍的过程.但是自从上学之后,儿童母语的发展就主要通过两个途径,由于还是生活在母语环境中,所以自然习得还是一个途径,在学校的正规语文课程就是另一条途径,即"学得"的途径。

然而,儿童掌握外语的过程则与母语发展过程很不一样.首先,在我国英语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英语的获得过程缺乏有利于目标语迅速发展的自然的语言环境.其次,儿童英语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正规的课堂进行,而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大量使用母语进行教学,通过有意识的强化教导,让儿童刻意地去模仿、记忆、操练,从而把握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结构和规则等.因此,儿童掌握外语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明显的、正式的学习.虽然开始学习外语的儿童比开始习得母语的婴儿无论从年龄还是从认知发展水平上看都高得多,但是由于儿童学习母语和外语的环境和途径不同,学习的效果也就大不相同。 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将我国的英语教学改变为第二语言教学,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用完全的英语或尽可能使用英语进行外语教学为课堂创设一个人工的"语言环境",可以给儿童提供"习得语言"的机会,在课堂上就会同时有"学得"和"习得"两种语言学习途径出现,从而大大地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弥补外语教学缺乏可被习得的自然语言环境这一缺陷.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目标语语言样板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设计一些真实或半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儿童尽可能轻松、愉快、自然地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英语,让他们在所创设的英语环境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尽可能多地"习得"英语.(二)怎样有效地进行"尽量使用英语和严格控制母语"的教学 怎样使"尽量使用英语和严格控制母语的"教学或完全英语教学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和在交际及交际情景中学习语言是要把握好的两个基本原则。

1.课堂上给学生输入的语言要具有可理解性

所谓"输入"主要是听和读.克拉申认为,人们习得语言是由于注意并理解了听和读的内容,而不是关注了语言的形式.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不仅靠已有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利用上下文,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帮助听到或读到的语言.例如,教师通过手势和动作教学生简单的英语"stand up"、"sit down"、"come to the blackboard"等.虽然学生不理解句子结构,没有语法知识,但由于他们借助了非语言方面的知识,如体态语知识,他们就理解了教师表达的意思,不但明白了这些英语句子而且做出了动作反应.教师这样表达的的英语就是"可理解的输入".学生在理解这些句子的同时,就在无意识地习得语言.克拉申说过:"acquiring a language is picking it up."他认为,当习得者注意别人说话或自己阅读时,如果听懂了或读懂了,那么就是在习得语言.没有可被理解的输入,就没有习得。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克拉申认为,如果语言材料中仅仅包含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它对语言习得不具有意义.同样,如果语言材料太难,大大超过了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它对语言习得也没有意义.克拉申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1".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状态的间隔距离.这个 "距离"是通过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结构的调整、语言环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学习者以往的经验来弥补的。

克拉申(1982)对比较研究的综述表明,任何以输入为基础的方法(input based methods)都比以产出为导向的方法(production oriented method)优越,例如,tpr,暗示教学法,自然法.这些方法都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简单的,可被理解的语言来开始的.第二语言和外语浸入式的优越性为克拉申的输入假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以产出为导向的方法有:视听法,直接法等,要求学生很快产出老师所说的每下句话.)克拉申认为,最糟糕的语言教学有如下三个特征:要求学生马上回答或表达刚刚学过的新语言;强调语言形式(即语法)而不是语言的意义;高频率地进行错误纠正。

根据母语习得的研究,在母语发展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儿童在能够说出某种结构的句子之前,已能理解这种句子的意义,未满1岁的儿童还不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却已能听懂成人说出的某些词语,并对之做出恰当的动作反应.在我国,英语教学是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来进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自然的交往而习得英语的机会很少,英语学习主要以课堂为基础,课堂教学便成为向学生提供语言输入的主渠道。

小学外语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向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首先是教师的自我提高问题.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特别是准确的发音,标准而流畅的语言表达,要使自己成为儿童的名副其实的英语语言样板.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将使儿童终生受益,也使自己受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能使教师自我具有现代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素养.其次,小学英语教师要向母亲学习.母亲是天生的优秀语言教师.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母亲对婴儿的语言输入都是i+1的水平,都是在情景中进行的,都是有体态表情和相应的物体相伴随的,从而使对婴儿的语言输入具有可理解性.她们在向婴儿输入语言时,不但总是很耐心的,而且始终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听懂.一些关于母亲与婴儿对话的研究(harkne,1971;ochs,1982;long 1980)发现,母亲的语言有明显的修正、调整与重复,母子的对话是互动的,母亲对自己输入给孩子的语言所做的调节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关键作用,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它起了意义商榷作用,帮助输入具有可理解性.再次,有研究者(胡春洞,1996)提出,就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情况来看,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接触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机会,以提高语言习得的效率,还必须在语言输入的量上下工夫.语言输入量最大的是浸入式教学模式,中外第二语言/外语浸入式教学之所以取得了惊人的成效,"高浓度"的语言输入量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这种"高浓度"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喋喋不休"地输入语言,要求输入的语言(包括用词和句型)要具有变化性和丰富性.最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不仅仅指教师的语言,还包括教师在教学中所选用的英语录音、英语录像和制作开发的多媒体英语课件等都具有"可理解性"。 2.在语言交际中教英语

所有成功的语言习得都是以可理解性输入为特征的.但是,我们不应该把学习者看做是消极的语言接收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人为之提供的可理解性输入.可理解性输入是商榷过程的结果.例如,儿童的母语习得不是孤立于语言交际之外的过程.相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在非语言的交际中逐渐形成的.婴儿在不会说话以前就知道如何用手势表达要求.一旦儿童掌握了点滴的语言,例如单词句、电报句,他们就能很快利用所理解的语言去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创造出为了真正的交际目的而使用英语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课,用英语解释教学材料,用英语说明和组织课堂活动等;与学生用英语进行交谈;组织学生之间的英语交际活动等。 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用英语来实施教学,尽可能地控制使用母语.虽然小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极为有限,但是一个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非语言交际创设交际情景,例如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表情、动作、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来实现交流。 在小学低年级,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知道的英语不多,教师可以大量地使用体态语来辅助.对于难以理解的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手段,通过表情解释、动作示范、实物、图片、电教手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用英语组织教学,可尽量使用学生已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尽可能用同义词或反义词替换已学词汇.用的词、句型应尽量简单,借助板书、手势、表情、动作、直观图片、简笔画等手段来降低语言难度,让学生能够听懂,提高交际效果。

有研究者提出,小学英语教学应遵循"直接原则"(鲁子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2004).直接原则就是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尽可能不使用母语,引导学生直接建立英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直接呈现英语运用形态,让学生发展英语运用能力.在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直接原则体现为运用活动的语境和语用的真实性。

布朗(h.douglas brown,2001)提出,儿童需要学习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authentic,meaningful language).在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可能进行真实语言输入和互动,帮助学生看到在生活中英语的真实使用.儿童关注的是新语言在此时此刻此情景下的实际运用,他们不大愿意学习那些没有即时回报的语言.儿童对非真实性语言非常敏感,因此他通常拒绝非自然的语言,语言的输入与交流必须置于情景之中.故事线索,熟悉的情景和人物,真实的生活谈话,有意义/有目的地使用语言等,都是语言能被接收和产出的情景,从而改善记忆和注意.儿童的大脑通常不能接纳缺乏背景的语言,例如,抽象的、孤立的和没有联系的句子.如果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机械操练,儿童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或失去注意力。

根据儿童的特点,完全使用英语或尽可能运用英语的教学还要做到多种感官输入,教学活动要超出仅仅限于视听的范围,要刺激儿童的所有感官.英语课一定要有身体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表演游戏、tpr活动等.还要随时使用感官辅助教学/具能帮助儿童内化概念,例如,闻一闻花,摸一摸水果,尝一尝食品,以及大量的视听手段,如录像、图画、录音、音乐等,都是儿童语言教学的重要因素。

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的外语课堂教学要注重内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信息的沟通(即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结构上.例如,英语课上的小组科学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使学生为实践有意义的语言来学习词汇和语法结构,学生在小组中的直接参与和交际能够帮助学生内化语言.教学内容要具体,不要太抽象,应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入手, 例如对具体的社会交际场所(车站、邮局、商店、餐厅等)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

三、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

从年龄这个变量来看.语法的教学在儿童、少年、成人三个年龄段中,对儿童阶段来说是最不重要的.首先让我们来看儿童年龄阶段的语言发展特点.儿童母语的发展证明了习得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途径.儿童在其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自己没有明显地分析语言形式(语法),他们的语言只是通过暴露给语言输入的归纳过程和语言输出的实践机会中得到发展的,儿童是在没有"思考"语言的情况下学习语言.像儿童那样的无意识语言过程也被称作自动化过程,这个过程对语言形式的注意是边缘性的,儿童通过有意义地使用无意识地吸收语言.儿童语言形成"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是:有效的语言学习是对较少的语言形式的把握到相对无限多的语言形式的适时移动的自动化过程.因此,过分地分析语言,对语法考虑得太多,有意地徘徊在语言规则上等,都会阻碍自动化的渐进过程。

其次,从语法教学的目的来看.语法是帮助实现交际目的的手段,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着语法.语法教学是为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服务的.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给儿童语法,不是为了培养他们用语法分析英语语言的能力,不是要求他们掌握一系列的语法术语概念,更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英语语言学家.语法教学从属于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法教学在小学阶段只能围绕学生交际能力培养这一目的,放在以实现真实的交际意图为中心的交际活动中去进行.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正确把握语法的位置,不能将语法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因此,小学生的语法学习应该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中文,有一个语法现象他不明白,但是他请教了他的许多中国朋友,没有一个人能够给他回答出"所以然"来,他的问题是"吃过了饭"与"吃过饭了"这两个"了"为什么有时候在句尾,有时候在句子的中间,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虽然这些中国人都回答不出来这个自己母语的语法问题,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都绝对能很恰当地运用"了"字.语法是为交际服务的,就像拐杖是帮助人走路的一样,当儿童学会走路时,就不需要成人的牵扶;能正常稳当走路的成年人,拐杖也就成了多余的东西。

即便是母语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在小学4年级以后才开始接触基本的语法知识,例如,主语、谓语、宾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而在新课改之后,母语语文教学又有很大的改革,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强调要让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现在,在我国实施新课程的地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不进行语法教学,母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开始于初中阶段。

但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能完全回避语法问题,例如,where is your home?就反映了疑问句的句型结构.应该如何教小学生理解并能使用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句子和词汇?我们认为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正确看待儿童的语言错误

1.小学生出现的英语语言错误是正常的现象、甚至是积极的现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在表达时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学生的许多语言错误都是语法性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现象,说明学生正在尝试使用新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也是学习者前进道路上"走向完善的路标"。 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就像冰山的顶端一样,能给教师提供学生语言进步与发展的明显信号.错误是学习者内化的对英语理解的窗口,它给教师提供了可被观察到的并应做出教学反应的语言现象.分析学生的语言错误,可以看到他们语言发展的阶段和过程,看到学习者所理解的"正确"逻辑.例如,学习者说"does john can sing?"就反映了学习者认为正确的口语,因为其内化的系统规则要求在疑问句前加do.因此,对于学生的中介语形式,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大多数的错误都是很好的指示器来反映语言习得能力的存活与良好状态.2.对语言错误进行具体分析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所出现的语言错误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严重影响交际的和经常犯的错误应该尽快给予纠正,而容许一些口语的和书面的错误有助于学生更有信心地进行英语交际.引起语言错误的原因很多,有些语言错误是由于口误、粗心或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而有些则反映了学习者具有语言知识,但缺乏相应的语言技能等.而"中介语"(interlanguage)研究从对语言系统的形成发展过程来分析,对于我们了解小学生的语言错误很有帮助。

中介语理论认为,语言习得者的语言是一个内在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中间状态,既不是习得者母语的直接翻译,又与目的语很不一致,因此不单单是语言错误.语言习得者不断出现的中介语不是随意的、偶然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这一系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随着新的语言规则的摄入而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连续体.布朗(1986)从第二语言外语习得者语言错误类别这个角度,将中介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比较明显的体现: (1) 随机的语言错误阶段(random error stage).学习者还没有清晰地内化相应的语法概念,在英语表达时经常出错,而且毫无规律.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先后这样表达"john cans sing.""john can to sing."和"john can singing.".(2) 突生阶段(emergent stage).学生的语言输出逐渐地变得前后比较一致,已内化了某些语法规则.学生使用已内化的、而且自己感到合理的方式来进行表达,所出现的语言错误也比较有规律,但是还没有能力自己纠正错误。

(3) 系统阶段(systematic stage).学生的语言运用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所内化的目的语的规则虽然不完全,但却是连贯的,比较接近目的语的系统.在语言表达中所出现的语言错误,只要稍加指出,便能自行更正。

小学生中介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语言迁移和英语规则泛化.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指的是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规则来处理英语信息.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建立了一套使用母语的语言习惯.儿童在语法学习上的难点和经常出现的错误通常反映了母语语法的迁移作用和母语结构与英语结构在儿童语言认知上的冲突.例如:yes 与no,经常以母语的方式来回答,而造成英语语法错误;儿童对冠词很难正确使用,因为汉语中没有这一词类;be动词提前而构成一般疑问句,儿童很不习惯,因为母语的疑问句不用改变词序;不同人称主语与be动词的搭配,汉语的我是,你是,他/她是都是一样的是,但be作为现在时却有了三种变化形式:am、are、is, 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学生经常遗漏名词复数的形式,因为汉语的名词本身没有单复数变化,只有数词的变化;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do/does)的变化也经常被学生忽略,因为汉语动词的使用与人称和单复数没有关系;英语的人称代词、主/宾格,物主代词不一致,而汉语中没有这类现象.以上的困难主要是母语的影响,不习惯于将词的形态进行各种变化.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指的是,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把一些语言规则当做普遍性的规则来使用,将英语的语言结构系统简单化,创造出不带有母语的特征的结构变体,例如foot的复数是foots。 3.如何面对学生的语法错误

当学生出现语法错误时,教师不要指责,也不用刻意地纠正其错误,否则会挫伤儿童用英语表达的积极性.过分注重表达的正确性,就会影响英语表达的流畅性.除了在比较集中的,严重影响交流的语法错误需要教师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外,教师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态度,以正确的语言来示范而进行间接的纠正,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在对学生的语法错误进行直接纠正时,还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情支持。 宽容

小学英语教师不要总是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应该对学生的语言错误,特别是语法错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对于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只要不影响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教师应予以接受或不立即纠正,从而减轻学生运用目的语时怕犯错误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因此往往会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见错必纠,有错必纠的做法会使学生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大胆表达,会妨碍语言交流和表达的流利性。 样板示范与间接指正

教师通过对学生提供示范/样板性的正确回应来间接纠正语言错误.教师以不同的方式重复正确的语言,旨在使儿童能够逐渐自我纠正错误.儿童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从多犯错误,到少犯错误,不断地完善其语言.因此,只要不影响交谈,就不要打断儿童的思路,让其自由表达.教师示范正确的语言,纠错是在具体的情景中间接进行的,不进行理论解释。 自我纠正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某些错误进行自我纠正.自我纠正的能力能够反映学生在正确使用语法方面的就绪状态.例如,请看下面的为了强调动词过去式用法的交际性练习: t:good morning chilren.last weekend i went to a restaurant and i ate salmon.i would like to know what you did last weekend.xiaoming,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xm: i went to park and i play soccer。

t: xiaoming, last weekend"i play soccer"or "i played soccer"? xm: oh,uh, i played soccer.(教师用了非常恰当的方式来使学生自己纠正了错误.这个例子也反映,学生已经具备了动词过去时这个语言知识,但是关于动词过去时的语言技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来形成.) 情感支持

儿童非常敏感,他们的情感在许多方面比成人脆弱.他们的自我正在形成之中,语言交流中的细微之处都会形成消极影响.教师应该耐心地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尽量使学生、特别是安静和害羞的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尝试.在对学生的语言输出做出反馈时,要提供足够的情感反馈,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表达.有些老师有立即纠正学生错误的习惯,一旦学生的表达不合语法时,他们忍不住要说"你这样说不对的,语法错了,应该这样说……"这种做法缺乏情感支持,时间长了,学生就失去了自信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愿望,越不开口,越容易在开口时出错.教师的纠错应该以保护学生的自信、自尊为前提。 (二)怎样"教"小学生学习英语语法 1.让儿童在交际中感受语法

中国小学生学习外语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缺乏语言交际的真实情景,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最简单的方式所生成的语言材料为学生提供交际的情境,要置语法教学于有意义的交际背景之中,并在流利的交际过程中促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法不应该在孤立的句子中进行,而应该在交际活动中将零碎的语法点和真实有效的语境结合起来,从视、听、说入手,在听、说实践中使学生发现、掌握语言规律.创造交际性语言环境,可运用幻灯、动作、实物、图片、简笔画、表演对话、手势、表情等.运用实物或其他直观教具来教语法可以帮助建立背景(包括图画、图表),例如,名词的复数形式可以通过数化抽象为具体,将语法知识点化解为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语言素材进行学习.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组织真实、半真实的交际活动把语法点和交际性语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践的语言材料中感知、理解和学习语言,在语言交际实践中内化语言结构,发展语言技能.英语语法并不是僵死的知识,有着自身的语用目的和语境要求.讲解语法只要抓住语用目的和语境要求去讲,就能使小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2.最好不要机械操练语法知识

在语法学习中,应该减少机械训练,加强语用练习.单纯地学习语法是没有意义的,特别是面对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儿童来说,枯燥乏味的语言分析和句型操练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大忌.下面引用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堂小学老师上的英语课,老师让学生拿出纸和笔来,一个男孩举起手来说:"teacher, i ain t got no pencil."(老师,我没有铅笔!) 教师认为有严重的语法错误,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句型操练以纠正错误: "i don't have a pencil.you don't have a pencil.we don't have pencils."这使学生们迷惑不解,这个男孩反问道: "ain t nobody got no pencil?"(怎么每一个人都没有铅笔?) 小学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仍处在j 皮亚杰(1972)所界定的具体运算阶段,由于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只要涉及到语言的规则,解释和其他抽象的内容都必须格外注意.儿童关注的是此时此刻此情景和语言的功能目的.他们不像成人那样注意"准确性".儿童是语言的意义习得者,总是将声音、词汇,结构和交流情景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因此很难抽象地理解元语言知识。

3.不要对小学生过分使用语法术语,也不要用抽象的术语来陈述规则

要克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语法概念使用过多,强调分析,忽视语用的问题.例如,不要用"现在进行时"或"原因从句"这样的语法术语来解释语法.某些语法概念可以通过呈现语法的某些句型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举例时,要给出语义真实、语境真实、语用真实的例句.例如,教师说:"please notice the ing at the end of the word","i m walking to the door"(教师向门的方向走去),然后说:"this is the way we say it when it's happening right now." 4.尽量采用归纳法来使学生理解语法规则

归纳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方法.归纳法从语境、语用方面入手,不直接对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先给学生一些含有语法教学内容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材料中接触这些语法现象,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来.教师在大量直观、形象、富有交际性的语言活动中对语法项目的关键之处略加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其特点,使语法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地帮助交际任务的实现。 归纳法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比较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因为归纳法与自然习得相一致,在自然习得中,语言规则是被无意识地吸收的.归纳法与中介语发展的概念也是协调的,在中介语发展中,学习者是通过规则习得的不同阶段来获得进步的.此外,由于语言规则是学生发现的而不是被告诉的,因此,归纳法还有助于建立学习者的内部动机。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是一个涉及到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跨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以上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粗浅思考作为抛砖引玉,希望与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同仁和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商榷和交流.由于这是一个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我们大家都是学习者,都是在新领域中的探索者.我相信,我们大家在这个领域中的互动、交流、商榷、实验、以及理论与实践探索,将会有力地推进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改革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教案撰写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具体地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对课程的理解把握和开发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能否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在教学中,评价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主要是根据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教学效果以及他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能力.由此可见,搞好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新课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为本原则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所制定的一级和二级目标的要求,按照所使用教材的要求,紧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制定恰当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达到课程所要求的标准.这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学生为本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语言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地分析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等生理、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发展水平以及英语知识、技能水平和基础等多方面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习自主性的角度出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give people a fish and you feed them for a day; teach them to fish and you feed them for life."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把说的权力还给学生。

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性,要求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应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力和展示自己学习、运用语言能力的机会。 (三)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结合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以梯度递进的方式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做到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四)活动形式与功能多样化原则

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以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达到语言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相结合的目的.要避免"满堂灌",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化.单一的、缺乏趣味性的活动模式,会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形式方面,可以采用problem solving,role playing, a song, a game, a dialogue, picture dictation等形式。

在课堂整合方面,可采用teacher and whole cla, teacher and individual, pairs, groups.需要结合的功能和技能(language skills)除听、说、读、写(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 writing)四种能力外,还可包括英语思维能力(thinking)的培养。 (五)注重形成性评价,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设计教学评价的形式,评价形式力求多元化.为了从动态方面掌握和判断教与学的情况,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可注重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情感状态、语言知识的掌握和使用的能力等调查和分析,从发展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评价的形式可采取小组竞赛、教师点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形式(可参见本书中汕头市长厦小学郑爱军老师的教案)。

(六)正确、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类型,选择适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在使用这种辅助教学手段的同时,应注意各种教学媒体的合理组合,注重实效,避免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更不能以教学媒体来代替老师全部的教学活动。

二、教案的撰写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最终体现形式是教案(leon plan).教案就是每节课的基本框架结构."a plan, gives the leon a framework, an overall shape."(harmer, 1998)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所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案的撰写十分重要.教案撰写的过程就是教师理解掌握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过程,它使教师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决定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the writing of a leon plan can help you define and clarify your aims as well as prepare the leon, as if helps you decide what to and how you will do it."(the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s guide, jean brewster, gail ellis and denis girard, 1992).也就是说,撰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环境来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教学内容和步骤更加清晰有序,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案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的个性化体现,切忌公式化、教条化.严格地说,教案的写作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模式.有的教师喜欢把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写下来;有的老师喜欢只写下一些重要环节.但是,无论何种写法,教案都必须包含以下的内容(另见附录)。 (一)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语言知识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要注意学生个性和知识水平的差别,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应预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积极加以解决。 (二)教材分析

教师应把握教材的内容,理清教材整体的设计思路.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和设计思路,如:话题为本(topic based)、活动为本(activity based)、结构为本(skill based)、故事为本(story based)等.根据教材的不同设计思路,教师应设计不同形式的、有效的、切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

与此同时,通过教材分析,确定所授单元的重点,并根据该单元在整个课程所处的地位和所占有的课时来安排教学,以便做到主次有别,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考虑整个语言教学的衔接性和整体性.对于难点,则应集中精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讲深讲透。 (三)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五大目标,结合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设定单元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用英语完成一项任务的目标.如学生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一个人,能用英语介绍自己家庭的概况等。

切忌不认真分析学生、教材,简单照抄《课程标准》及教师用书上关于教学目标的论述.因为《课程标准》和教师用书上提出的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水平差异性很大,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使目标针对性强,切合学生的实际。 (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主要有两个方面:(1) 教授本单元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故事教学法、tpr等方法,并说明使用的原因;(2) 采用的教学辅助手段,以及需要准备的教具材料等,如图片、课件、网上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procedures)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设计思想的重要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课前准备(warm up) 这个环节可以安排与教学主题相切合的歌谣、韵律操、free talk、weather report等活动,也可以通过对前一课相关知识的复习,自然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温前面所学知识,并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of new language) 这一环节是对本课的新知识的呈现,呈现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语言学习习惯,简单、明了、递进式呈现。

3.操练活动(controlled practice) 操练活动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习得和巩固所学语言知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或者导演下,给学生提供练习、运用新知识的机会.能否正确、有效地实施操练活动,对本节课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操练活动可以安排小组活动、"大合唱"、"小组唱"、两人对话,等等.应注意操练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和有效性,避免一味安排单一的、机械性的操练。 4.成果展现(production) 这个环节也可以称作"自由平台"(free stage).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开始领会以后进行成果展示.这个环节承接操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展知识,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智能.表现形式可以是智力游戏、角色扮演、口头或者书面的小组报告等。 5.复习(reviewing) 复习环节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重温、消化。 6.总结(rounding up) 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给本节课进行一个全面的关于教学目的的概括.例如,在学完关于天气的一课时,我们可以说:"今天,我们学会了描述天气,我们设计了春游计划,……我们知道,描述天气可以用以下的词汇sunny, rainy, cloudy, 可以使用下面的句型it is sunny today,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等等。 7.反馈(feedback)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了解、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布置工作纸(work sheet)或任务纸(task sheet)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一些含有信息差的活动来完成。 8.课后练习(homework) 我们通常把这个环节叫做布置家庭作业.这是对本课所学语言知识的巩固,或对课堂布置的任务的延续活动.课后练习应注重常规操练与个性化相结合,切忌一味地布置机械性抄写的作业,应根据阶段性教学的需要,布置实际运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个性化作业.例如,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关于颜色、服装等的语言知识,设计自己喜爱的服装,并用英语来描述它.或者给自己喜欢的人物如白雪公主、维尼熊等设计服装等,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上面所列举的环节,并非每节课都必须具备.但教师必须要在呈现新知识的基础上,再开展练习,同时提供学生自由使用语言的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各个环节可以在同一节课中交替使用,但是每个环节、每个活动的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意义或目的(meaningful & purposeful).它必须包含三个因素:参与—学习—活动(engage—study—activate).教案是教师教学思想的体现,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呈现,切忌千篇1律、公式化。 (六)课后反思(reflection) 授课后,要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情况和效果进行思考.扬长避短.对成功的经验,要加以总结,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探索,不断创新.对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要认真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不断改进,以便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课后反思,应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导.反思的过程,就是加深对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诸方面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课后反思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教学策略和教学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从而增强教学的信心,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水平,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增强反思意识是现代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仅仅用"我这节课上得不错或上得不怎么样"的句子来描述自己的教学情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以下提出一些自我测试(self aement)的问题,供课后反思时参考。 self aement here are some questions you might ask yourself。

did i achieve the aims stated on my leon plan? if not, why not? was my leon different from my plan in any way? how and why? how did i move from one stage of the leon to the next? what did i say to the cla? did i keep to my timing? if not, why not? did my pupils enjoy the leon? why, and how do i know? did my pupils learn what i set out to teach? how do i know? were there any problems? if yes, why? what would i do differently next time? why? what did i do better this time than ever before? here are some further suggestions that you could use from time to time to help in evaluating your leons。 tape or video record your leons。

ask your pupils to comment on your leons。

if poible, invite a colleague to sit in on a leon and observe.afterwards,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ve individually, and then come together and compare your comments。 (the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s guide, jean brewster, gail ellis and denis girard, 1992)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1999 2.jean brewster, gail ellis and denis girard.the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s guide.penguin english,1992 3.罗先达等.英语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附录教学案例(设计)参考模板

设计教师:教学年级:课题名称:教材版本:授课时间:(每节的长度)

一、学生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及对英语学习的情感表现; 2.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3.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具有的学习策略及其他能力

二、教材分析1.本课所处该单元的位置,如第几课时等; 2.课前的学习内容与本节内容的内在联系; 3.分析教材要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一致性,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如:删、减、增加,还是调整顺序; 4.预测本节教学内容与设计对今后教学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目标,结合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结果,先设定核心任务,然后具体描述学生在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如上完本课后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何事,以及描述教学内容

四、教学策略1.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理由; 2.打算采用的辅助手段或媒体,预计达到的效果; 3.课前需要准备的材料,如图片、网上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1.描述如何引入或布置教学; 2.描述每一个具体活动的名称、目的、步骤与方式; 3.描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系; 4.描述如何结束任务或教学,如何展示其结果; 5.布置课后练习

六、课后反思1.教学特色和教学最成功的方面.依据的理念,采用的具体步骤、方法,举例说明; 2.要调整和改进方面,包括不满意之处,原因和改进措施第三章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运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并倡导运用"任务型教学(task based approach)"模式实施教学.但从2005年我省小学英语教学优秀成果送审材料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缺乏理论层面的认识,没有真正领会其实质.为了推动我省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小学英语教师设计"教学任务"的技巧,我们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任务(task)的定义

在过去的近20年中,不少应用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定义.尽管不同学者对任务有不同的解释,但多数学者认为: 任务是教学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目的的活动.(a task should be meaningful and purposeful.) 任务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它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a task should resemble activities which people carry out in everyday life.) 任务应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它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a non linguistic outcome is expected at the completion of a task.) 因此,我们认为,只有为了某种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活动才可以称为任务.那些以练习语言本身为主的活动,如练习语法、结构、语音、词汇,甚至某些角色扮演的练习都不是任务.比如,同样是阅读一份某快餐店食谱,如果我们让学生看完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钱决定早餐吃什么,这就是任务;如果只是让学生进行正误判断,那么,这就是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任务型教学提倡者并非反对语法教学,而是强调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去表达有意义的思想,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把思想集中在语言本身的形式上.换句话来讲,任务是让学生运用语言去do things,而不仅仅是去study。

另外,我们必须弄懂任务型教学与交际教学法之间存在的关系.简单而言,在交际教学法思想的指导下,有各种各样的教学路子,任务型教学正是其中的一种路子。

二、任务的结构

nunan认为语言任务由以下五个要素组成。 (一) 目标 (goals) 目标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标,它包括语言目标和能力目标.因此,在设计任务时,教师一定要能回答:我为什么要让学生做这项任务?任务完成后,学生将在哪方面有所提高? (二)输入(input) 输入指教师为学生提供要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相关信息.输入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材料,如一首小诗、一段对话、一篇故事,等等,也可以是图画、录像、录音等非文字材料.输入材料的利用需要教师的想像力,要求别出心裁,引人入胜。 (三)活动 (activity) 活动是学生所进行的交际任务.任务的活动形式不能单一,要有多样性(variety) 和可变性 (flexibility).(四)师生角色(teacher/learner role) 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传送与接收)信息。

学生具有学习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任务的组织者(organizer)和监督者(monitor),在必要的时候也可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合作伙伴(co learner)。 (五)环境 (setting) 环境指课堂环境或学习任务所隐含的环境.nunan将学习环境区分为学习方式(mode)和学习环境(environment).前者指学生是以个体的形式或是以小组、班级的形式进行学习;后者可以是传统的课堂,或课堂以外的环境。

三、任务的类型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任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排序任务(ordering tasks) 把活动、事件等按逻辑或时间顺序排列.例如unit 4 what can you do? (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5),在学生掌握了做家务的词组后,老师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每组得到6张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empty the trash; make the bed; water the plants; cook the meal, wash the clothes; sweep the floor.老师说:丽丽星期六必须帮助妈妈做些家务,这样才能获准在星期天看电视.大家听首韵律诗,听三遍,看看丽丽必须做什么家务,然后将纸条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

cook the meals.make the bed。 water the plants.sweep the floor。 wash the clothes.empty the trash。 oh, please! no more! oh, please! no more! (二)比较任务(comparison making tasks) 比较任务通常是把相同性质的事物或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或不同点.例如学了句型there is/are后,老师准备a、b两幅相似的教室图片,要求学生在3分种内找出两幅图片的10个不同之处。

(三)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 gap tasks) 这类任务要求两人结对完成,两人各持有对方不知道的信息.例如:unit 9 what colour is it? (friends with english, book 1), 学生a和学生b各拿到一幅未涂完色的人物画像,两人必须通过询问另一方(e g.what colour is his tie?),才能完成整幅人物画像的涂色.(四)解决问题任务(problem solving tasks) 通常为小组活动,学生经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类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不是唯一的.例如在学了shopping主题后,可设计这样一个任务:学校的外教要回国了,要求每组学生在充分考虑小组资金、外教爱好、物品功能等因素后决定送给他一份礼物。 (五)观点交换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 这类任务不必达成一致意见,学生可相互表达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观点.例如就the best season in the year这个话题,老师可将全班分为4大组,让每组学生各抒己见,说明为什么自己认为某季节是一年里最好的。 (六)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 这种任务又叫"项目 (project)",往往是小组活动,而且多会延伸到课外活动.例如自编故事书.学习了"i can see a yellow duck."这个句子,让学生6人为一组,每人用16开纸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然后写上i can see a .加个封面和封底,将6幅画装订在一起,编成一本故事书。

四、任务的步骤

willis把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步骤。 (一)前任务(pre task) 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入任务,使学生明确任务目的要求,学习新单词和句型,为任务的实施做好准备.(二)任务环(task cycle) 在此环节,学生通过活动学语言,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它可细分为:(1) 任务(task).学生以pair work,group work或team work形式进行活动,教师来回巡视,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系统地表达自己,但此时不要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2)计划(planning).在这一阶段,学生主动发言、相互合作,并为接下来的报告做好准备;(3)报告(reporting).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成果,交流信息.这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然后归纳总结并给予合理的评价.(三)语言点(language focus) 又称为"后任务(post task)".它包括任务执行分析(analysis)和语言点操练(practice)两部分.这是语言形式的认识、巩固、提高阶段.此时,教师应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强调某些语言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meaning & use)上而不是语言形式(form)上,但教师可通过任务后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形式加以注意,从而使两者达到平衡。

五、任务的设计

"任务型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设计教学步骤."任务"设计质量的高低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应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合理的任务.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需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二)形式与功能结合原则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与功能相结合,使学生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以语言形式为基础,利用一切信息资源,通过系列任务的训练,采用多种手段完成任务,从而理解语言功能,使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 (三)做中学原则

任务的设计应自始至终引导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语言学习经验。 (四)递进性原则

英语课堂中的教学任务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任务的设计应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形成由初级任务过渡到高级任务并且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先输入后输出,即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成阶梯式,层层递进。 (五)主体性原则

任务设计应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锻炼学生判断、分析、推理综合问题的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

六、注意的问题 (一)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务必使其具有与语言应用相关联的实际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同时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如果有的任务的设计不宜在课堂上进行,或者需要老师和学生额外准备很多物品,与常规教学的差距又太大,我们认为,这种任务设计的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的难易程度要恰当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行为能力.活动的设计不应忽略学生的年龄特征,任何超越学生行为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任务活动都是不适宜的,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语言学习的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时间安排要合理、充分

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从布置任务到任务的完成,教师应该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去完成,切忌刚布置完任务,没过几分钟就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否则,达不到活动设计的要求,就像蜻蜓点水一样,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同时,在布置任务时,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老师清晰的指引下,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提高课题的教学效率。 (四)成果展示

任务完成以后一定要有成果的展示,要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也是检测任务设计成效的方法.它既能有效地把英语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语言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应用英语的机会,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们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通过教学实践、掌握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附录1任务型教学的教案框架范例

unit 1where s the post office?教学目标 goal 学会问路及给他人指路 通过地图指示建筑物的方位

向他人介绍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目标语言 input 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 yes, there s a bank on center street。 where s the supermarket? it s next to the library。

is there a pay phone in the neighborhood? yes, it s on bridge street on the right.主题任务型活动 tasks任务一:来我家吧! 让学生邀请同学到家里玩,描述路径的同时画一张简单的路径图,标出相关的标志性建筑物。 任务二:地图不见了! 接到邀请的同学应邀前往,但路线图不见了.让该学生凭记忆问路。 任务三: 一组为单位,先由组里学生合作描述一个大家熟悉的地点,再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地方.猜的人可以提问题,但只能用"是"或"不是"回答.挑战性活动 tasks我当校长! 学校内部的设施和布局总有让学生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给学生一个重新设计校园布局的机会,让其根据具体要求,设计自己满意的方案,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附录2任务型教学教师反思表

checklist for evaluating communicative tasks (nunan, 1989) 反思目的

(1) 你和你的学生对该任务的目的是否明确 (2) 该任务是否适合学生水平

(3) 该任务是为真实世界还是为课堂教学设计的 (4) 该任务是否鼓励学生把课堂所学应用到真实世界 (5) 该任务是依据哪些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来设计的 (6) 该任务是否对学生有吸引力和动力 反思输入物 (1) 该任务用的是什么形式的输入物 (2) 是否真实的材料

(3) 假如不是真实材料,是否是为该任务的目的而编制的 反思活动

(1) 是否适合交际目的

(2) 是否能刺激学生"从下至上"的技能 (3) 有无信息差引发讨论 (4) 是否与输入匹配

(5) 是否适合学生群体交际小组合作 反思环境和角色

(1) 在该任务中师生是什么角色 (2) 这些角色是否适当 (3) 课堂组织的复杂性有多大 (4) 设定的环境只局限于课堂内吗 反思实施

(1) 该任务实际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吗 (2) 能引发学生真实的交际吗 (3) 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被鼓励交流 (4) 任务期间有意外情况发生吗

(5) 该任务实际上刺激学生运用了哪一类型的语言(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等) (6) 这与预计的有差异吗 反思组织

(1) 难度适合学生吗

(2) 有无为任务划分难度等级 (3) 任务的排序根据什么原则 (4) 是否把几项基本技能综合在系列任务里 (5) 交际任务是否与语言学习相结合 反思评价

(1) 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检测学生学习成功与否

(2) 有无包括学生自己可以评价行动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3) 是否符合你本人的专长和现有的条件 参考文献

1.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1989 2.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 based learning[m].longman,1996 案例编第一章优秀教学设计let's paint (part b let s talk)设计教师:汕头市金平区长厦小学郑爱军 教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名称:let's paint (part b let's talk) 教材版本:人教版pep english (book one) 授课时间:40分钟

一、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事物,既好奇又好强,表现欲强;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擅长模仿,长于形象思维,乐于表演,但注意力有不持久、不稳定的特点.知识技能方面:孩子们学习英语仅有两个多月,掌握英语的表达方法及相关的句型较少.单词方面,主要懂得一些有关颜色、五官等词.会话方面,主要有早上问好,自我介绍及介绍朋友给别人认识等方面的表达能力。 孩子们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第三单元let s paint 的第四个课时,这是一节会话课.课文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向朋友问好,并邀请朋友一起做事情.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向朋友问好的句型"how are you?"及其答语"i am fine.thank you." 本课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新的表达方式:very well, thank you.同时学会用:let s...邀请朋友做事情。

教材基本与学生的现有水平一致,但教材只提供了两个活动,而且第二个活动趣味性不强,因此,我把教材重新整合.为了使孩子们能将本课知识与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建立有机的联系,授课时,我增加了一些颜色单词的认读;同时,我对教材的情景做了变动,但教材的语言继续保留.整节课以 "快乐种子"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本课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孩子们能熟练掌握、运用"how are you?"及其答语"i am fine.thank you".与朋友交流,并能根据实际灵活地运用very well, thanks./ not well./ cool 等替换词。

希望孩子们通过参与获取"快乐种子"的活动,在说说、画画、竞赛等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希望孩子们学了本课之后,能更有礼貌地在不同场合向他人得体地问好.学会对他人的建议做出应答。

四、教学策略

如何让学生在比较自然的情境下说英语,快乐地学习英语,是我整节课设计所围绕的重点.这节课我将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孩子们好奇、好动、充满想像的天性为出发点,以获取神奇的快乐种子为切入点,让孩子们在完成各种任务中感知语言,让孩子们在获取"快乐种子"这一目标驱使下,在说说、画画、竞赛、制作星星等过程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及动手能力。 利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景,如不同的卡通人物与别人打招呼的情景,现实生活中学生与老师问好的情景等,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语言知识,不断给孩子们创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的机会;同时播放hello, how are you 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歌曲,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课前,学生每两人准备蜡笔一份; 教师准备四色星星各八颗及彩笔四支、剪好的黑白大星星四份(每两人有一颗,课前先在其背后贴好双面胶纸),以及印有两个手工制作方案的homework sheets (每人一张)。

课前先播放轻松恬静的音乐.教室的四个不同的角落里布置好四条彩绳,以便上课时孩子们可将制作好的星星贴上去。

五、教学过程 preparation 课前学生先唱歌曲:how are you!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in rows), 同时将学生分为两人对话小组和四人对话小组.1.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表现好的小组将得到老师送出的神奇的"快乐种子".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how are you? t: very well, thanks.hi,(a girl in group 1), how are you? hi, ***, how are you? 分别与group 3 and group 4的同学问好.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活泼的声像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英语环境,为后面改歌词的环节做了铺垫.节奏感强的韵律诗一方面是课前热身,调动一下学习气氛,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新词.t: great! boys and girls.look! what i bring here today? (show the jar with happy seeds in) they are happy...seeds(slow down).they are magic.(很神奇) if you get one, you will be happy! if you give it to other people, they will be happy too.(如果你拥有这种神奇的种子,你会非常快乐,如果你送给别人,得到的人会和你一样快乐.)want it? (想得到吗?)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here.(你们得接受各种挑战)如果你能顺利过关,就有机会得到happy seeds.让我们看看今天哪个组得到的种子最多.let s try together, ok? and i will be here to help you too.神奇的快乐种子能立刻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而获得快乐种子的愿望也给他们提出了挑战.2.revision (1) task 1 : (复习与人初次见面如何打招呼.) t: now, task 1.(你和你的同伴是初次见面,请有礼貌地互相打招呼.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得到2颗种子.)提出任务。

把复习旧知识这一环节巧妙地隐藏在任务中.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you and your partner meet.greet your partner politely.two happy seeds for each group.please finish it in 20 seconds。 t: who can show us? : —hi, my name is xxx.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is ***.nice to meet you。 (children do in pairs.) 不同任务的设计创设多种的情境,能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t: good.here are the seeds.t: (to the whole cla).clear? begin! (2)task 2: (复习如何与老朋友打招呼.) t: here is our second task: (你和你的同学在街上走着,突然分别看到了各自的老朋友,请用惊喜的语调和他/她打招呼.)you and your friend are walking in the street, suddenly, both of you see your own friend.greet them with great surprise and joy.[可获4颗种子] t: who can show us? :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how are you? —i am fine.thank you.pair work.group work.(4 students)t: like this! (出示video clip 1,并提示学生可借助body languages.) t: can you do it now? who can show us? (先请三个孩子上台与教师一起演示,再请四人小组上台演示.) t: ok, now please do it in a group of four.(教师巡视并送快乐种子.) 3.present new knowledge (1) task 3:(传授新知识:very well, thanks.)孩子善于模仿.色彩丰富的图像,惟妙惟肖的声音,活泼可爱的动画,时时给他们新鲜感,牢牢地锁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动作和learn by doing,学习的效果更好.t: here is our third task:(与你的老师快乐地打招呼,用别的词来代替 fine, thank you.每人有机会获得1~2颗种子.)greet your teacher like an old friend.in stead of saying "fine, thank you." replace them with other words.can you? (让学生先自由发表意见.) t: let s listen to the dialogue.you will see how to greet a teacher.(show video clip 2 twice.) t: now, who would like to have a try? (invite one student.) s: how are you? t: very well, thanks.how are you? s: very well, thanks。

t:(to the whole cla.) can you say it? : yes, very well, thanks。 ( repeat the phrase several times.) 鼓励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表达方式.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录像2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t: now who would like to greet me? (教师在教室内走动,分别与学生打招呼,可以灵活地让学生一个一个、或两三个同时与老师交谈,并送每人2颗种子.教师邀请获得种子的学生排队站在教室前排.) t: (to students who have no seeds) are you happy now? talk to them, and you will have a seed too.(没有种子的学生上台与有种子的学生一起交流,获取种子.) 教师询问哪个学生还没有种子,请他们与大家交流并获取种子。

这是一个交际性活动.t: everybody s happy now! let s sing a song happily! (2) task 4: (复习刚学的知识very well, thank you!) t: here comes our fourth task:(唱歌并做动作,动作越多越好.可获取3~5 seeds)sing the song to the music with as many gesture as you can do.and change "i am fine, thank you." to "very well, thank you." in the second time.(3) 重点教let s paint及答语great。

t: every one has a happy seed now.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it? yes, you must do things happily and try to help other people.look at the stars.they are not happy.they are so lonely.let s talk to them, try to make them happy, ok? s: ok.t: we can say "great"! (更强烈的表达方法)(举起星星,让小组与他们打招呼.) t: they are so happy.and they are smiling.can you see? no? let s paint them, ok? 还不够热烈,还可以怎么说? s: great! 如果你感到快乐,就请你唱一唱,此时,得到快乐种子的孩子们载歌载舞,不但调节了气氛,而改歌词也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 有了快乐种子,还得帮助别人,使"给星星画笑脸"这个活动有了目的.t: who will have a try? 教师请一个说得最好的学生一起上来给星星画笑脸.(送happy seeds) (教师示范如何用手势表达:let s paint! great! 并让学生操练数次.) t: now, ask your friend to come and paint! 每组请派两个学生边做动作边说:let s paint.great! (并给星星画眼睛及笑脸) 4.consolidation (1)小组比赛——两人接力:let s paint! great!(两个学生同时做动作,说出let s paint! great!一个人贴星星,一个人勾勒出星星的笑脸)评出贴画星星最快的小组。 (2)sing a song together.t: look!the stars are so happy.and they are singing.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注重给学生一个示范,并让学生尝试,以确保教学环节顺利进行。 竞赛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致,合作则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5.exercise 根据星星上的英文提示涂颜色。

t: and we have more stars.let s make them happy.学生两人合作,根据图上的英文提示给星星涂色以及画笑脸.(每两人分到一颗大星星,完成后把星星串起来,装饰教室.完成得最快的小组将得到快乐种子.如图: 6.summary t: 看,我们今天一节课就能让这么多星星快乐起来,人们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你能让这么多人也快乐起来吗?how many seeds did you get today? 现在,让我们看看今天哪个组的快乐种子最多.加入了一些颜色单词的认读,使孩子们能将本课与上节课建立有机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想像的世界中亲自感受到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的乐趣和成就感.7.homework (1)快乐地与一位你平时较少接触的同学打招呼。 (2)根据worksheet 内容任选一个手工制作: a、立体星星b、三维星星.t: 最后,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继续撒播快乐的种子,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bye!作业是本节课的延伸。

六、课后反思

如何让学生在比较自然的情境下说英语,快乐地学习英语,是我整节课设计所围绕的重点。 这节课,我首先通过安排几个任务让孩子们获取快乐种子,这个活动既包含热身和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也涵盖对新课的学习.为此,先进行由教师控制的师生对话,接着循序渐进地放手让孩子们进行两人对话,进而是四人小组对话,最后是自由对话.这些不同的对话方式,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活动和操练的机会,让孩子们真正地说起来!使let s talk 这个教学目标得以充分地落实.接着,我把星星拟人化,让获得了种子的孩子们与星星谈话,同时邀请朋友画出"快乐星星".这一环节,便是让孩子们学习本课的重点句型: let s paint.孩子们两两合作,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来给星星画出笑脸、根据星星上的英文单词涂色、画出星星的笑脸……这不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更让孩子们在想像的世界中亲自感受到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的乐趣和成就感.最后,孩子们把制作好的星星串起来,装饰教室,使本节课自然地又完成了一项任务,同时给本课的教学自然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我把整节课设计得更像一节活动课.我所要灌输的观念是:快乐是具有传染性的,虽然只是嫣然一笑,虽然只是一声招呼,但我们可以通过快乐的语言让周围的人感受到快乐.我们在创造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是快乐的.虽然有点深奥,但孩子们终究有一天会明白。

至于评价方式,我还是用最简单的方式:看谁的快乐种子多.看似很随意,但它是与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孩子们在这一节课中,在获取"快乐种子"这个目标驱动下,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他们学得快乐,我也教得快乐。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不少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主要是我未能创设能贯穿整个教学的情景线,教授的内容还是显得零散,特别是从快乐种子到画星星这个环节的过渡略显牵强.另外,学生在学习了新内容后,未能及时地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操练.因此,如何设计更多有意义的操练,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七、课例评析

郑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基本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郑老师依据"英语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这一要求,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设计了5个任务情景,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乐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的过程,使"let s talk"这一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真正体现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如:在学习对话"let s paint! great!"时,郑老师不是组织机械的模仿操练,而是把星星拟人化,引导拥有快乐种子的孩子们与不快乐的星星分享快乐,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孩子们用英语邀请同桌的同学一起为星星画笑脸,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既学会了这组对话,又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郑老师都十分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需要,以适时奖励"神奇快乐种子"为主,辅以语言评价和无声语言(眼神、体态语)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切合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当孩子出错时,她不是指责或冷落,而是亲切地鼓励,使孩子们身心愉快,真正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值得改进的是:(1)本节课中5个任务情景最好能形成序列(后面活动的完成有赖于前面部分活动的完成),前后相连,由易到难,从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形成一条"任务链",最后一个任务的设置最好能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时综合运用到所学到的新内容.(2)对于刚学了两个月英语的三年级的孩子,教师的课堂用语应尽量避免繁、难、长。 汕头市金平区教育局教研室尤琦 附worksheet appendix 1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小学新课程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目录
《小学新课程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目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