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媒体的概念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2: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新媒体的发展与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1、新媒体的概念定位

目前,对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可,本文根据信息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得出如下概念:所谓新媒体,指的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时代,在新的技术主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并迅速在全球席卷开来,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得出的定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包涵几层意思:

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媒体形式,因此,其内涵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媒体,而不能以静止的思维去认识它。

2、新媒体的载体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户外新媒体以及衍生新媒体等,其中以手机和计算机作为信息载体的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刻,任何行为个体都可以应用他们来达到获取信息、分享信息、生产信息、表达感情等目的,本文重点侧重于这两种新媒体形式。

3、个性化与海量性。新媒体注重个性化服务,每个个体不仅能够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广泛的信息平台,而且还能自己生产信息资源,分享给其他的个体,从而挖掘更多的资源,出现了信息的海量性,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

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能简单停留在学术层面,而应该把它具体运用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新媒体,用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它,以大众媒体的眼光去看待它,拓宽新媒体信息的渠道,净化新媒体的环境,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媒体。

2、新媒体的基本类型

新媒体的类型,不同的专家和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尺划分出不同的类型。科学、合理地划分新媒体,将对新媒体的研究至关重要。一般把新媒体分为互联网媒体、新电视媒体和手机媒体三种。本文根据新媒体的载体和技术手段的不同,分为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户外媒体和衍生媒体四种。为更加细致的了解新媒体,下面我将详细的阐述这四种类型。 (1)互联网新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的,它是新媒体主要的类型,无处不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互联网参政议政、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缴纳生活用费等等。互联网新媒体又主要分为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以及IPTV三种形式。 1.新闻网站

国务院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公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记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对新闻网站作了解释:新闻网站即“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直属事业单位依法建立的网站”。我这里所说的新闻网站重点指的是一些高质量、高浏览率、对社会的舆论能产生重大影响、社会效益较好的新闻网站,比如,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等。新媒体时期,新闻网站也采用互动形式,对网站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以此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基本上已经覆盖到新闻、时尚、视频、财经、体育等多领域,诸如人们常见的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等。门户网站具有信息交流、检索、传递的功能,不仅是通向和打开互联网空间的“门户”,而且为个体提供了互联网空间的多项服务。同时,门户网站还具有新闻服务、媒体舆论监督、娱乐等功能,在互联网空间担当重要的任务。 IPTV IPTV 即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叫做交互式网络电视,它是互联网、通讯、多媒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崭新技术。目前,家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就是IPTV的应用形式。它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同时还为用户体验个性化服务。由于IPTV被广泛运用在娱乐、信息咨询、商业以及教育中,因此它具有具有十分强劲的竞争力。

(2)手机新媒体

手机,又叫移动电话。手机新媒体是一种以随身携带的手机为载体的新兴的媒体形式。它集互联网、电话、小说、报纸、信用卡、电影等为一身,具有强大的功能。一经推广,迅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宠物”。目前,人们主要运用手机的文字传输功能和影像传播功能,手机文字传输包括手机小说、手机新闻、手机短信、以及手机杂志等,其中,短信和新闻受到人们的亲睐。手机影像传播包括手机电影、手机电视以及手机本身具有的摄像和摄影功能等。另外,人们还可以利用手机聊天、听歌、交友、发微博等,手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在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改变,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3)户外新媒体

户外新媒体,是一种户外传播信息资源的媒体,它在维基百科的概念是:指一般人们能直接看到的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比如,移动电视、LED彩色显示屏等,是区别于广告牌、车体、灯箱等传统户外媒体形式,主要依附于公交、地铁、航空、轻轨这些出行工具上,它的主要内容是广告。这些户外新媒体正以生动的影像资料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刺激着人们的购物欲望,它成功运用在商业广告中。目前,户外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4)衍生新媒体

衍生新媒体,是在应用Web2.0技术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维基、博客、Dig、RSS 基于网络科技Web2.0的指向应用而衍生出来的博客、播客、维客、RSS等衍生新媒体。 第一,维基(Wiki)。它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是面向社会群体的协作式写作的协作工具,支持多人的维护,甚至可以是任何访问者,用于多人共同维护的一套复杂的网站文档,便与知识的分享。其中,维基百科是其最著名的站点,这是一套完全由网民免费建立起来的网上百科全书。目前,维基百科以成功收录了近3千万条词条,网页达到了近1亿页,参与编辑的用户已超过4千万。维基百科以其内容严谨、词条丰富、更新及时,免费使用的优势,击溃了竞争者,赢得了市场。 第二,博客(Blog)。博客是继Email、BBS、IM之后盛行的第四种网络交流工具,是网络时代的个人的“读者文摘”。更重要的是,博客是广大网民在互联网平台发表观点,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意见,是一种网络话语权向平民阶层的转移。但是由于博客系统的社交属性偏弱,表达形式过长,不利于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导致写的人少,看的人多,博客只是在盛极一时便“低调”下来。

第三,Dig。Dig的中文翻译为“掘客”或者“顶格”。2004年10月,美国人凯文·罗斯创办了dig 网站,是第一个掘客网站,是Dig网站首先采用得新闻系统的模式,它其实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对新闻资讯进行评论的站点,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职业编辑,完全取决于用户,将权力全部下放给用户,用户可以随意提交文章,然后由阅读者来判断该文章是否有用,收藏文章的用户人数越多,说明该文章越有热点。即用户认为这篇文章不错,那么dig一下,当dig数达到一定程度,那么该文章就会出现在首页或者其他页面上。这样的网络站点有砖家网、抓虾网、爱友、开路网、红亭子,帮助了普通网民快速发现有趣信息。 第四,SNS。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即社会性网络,或称社会化关系网络。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尔格伦(1933~1984)创立了六度分离理论,内容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一个个体的社交圈子都在不断地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的网络,它侧重的是具有爱好相同,职业相仿,出身相似、亲戚关系或者具有其他共同点的一类群体,其实质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子迁移到互联网中。新媒体时期,我国常见的社交网络一般包括微博、人人网、微信、Facebook、Yammer、环球人脉网以及开心网等。社交网络中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主要表现为点与点的相互交互,这种社交网络是为所有注册用户提供的一个相对平等和公平的机会,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展自己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还可以向下发展线下力量,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度,赚取经济效益。由此,用户就可以把自己作为供应商媒体,提供信息、生产、共享以及传播等一整套服务,这就是“自媒体”。 另外,衍生新媒体还包括即时通讯、SNS、搜索引擎、维客、播客等等,衍生新媒体的出现创新了新媒体的外延,推动新媒体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4、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新媒体概念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范畴,因此,它的特征也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特征来说的,具体表现如下:

(1)个性化。个性化搜索引擎是以偏好系统为基础,偏好系统的建立要全面而且与内容聚合相联系,对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既寻找可信度高的发布源,同时对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习惯进行整理、挖掘,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帮助互联网用户快速、准确地搜索到自己想要感兴趣的信息内容,避免了大量信息带来的搜索疲劳。

(2)聚合性。Web3.0时代将应用新媒体技术对用户生成的内容信息进行整合,使得内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显,便于检索。将精确地阐明信息内容特征的标签进行整合,迅速筛选出自己信息,提高信息描述的精确度,从而便于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与整理。

(3)深入的应用服务。更加彻底地站在用户角度;多渠道阅读、本地化内容;用户间应用体验的分享;应用拉动的营销模式,用户口碑拉动的营销方式。 (4)逼真性与失真性

新媒体技术的便捷性使它能够贴近人们真实的社会生活,反映出人们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过去我们往往把互联网称为虚拟社会,但是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对现实社会的趋真。比如,对“药家鑫事件”、“郭美美事件”、“地沟油”现象的关注,都是新媒体的逼真性的表现。

新媒体在中国的覆盖率继续提高,尤其是伴随着移动终端和智能手机的覆盖,无线宽带的普及,新媒体将会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传统产业的升级、增加社会价值,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和谐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一,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交网络的形成。二,互联网应用开始从个人向企业扩展,互联网的“亿时代”也将带动企业的互联网应用风起云涌。三,线上生活和线下生活逐步融合。这一趋势最终导致互联网精神的产生。

5、新媒体精神

“新媒体精神”指的是新媒体时期,它的平等性、体验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 (1)开放性更强

新时期推出的一种全新的思维便是开放平台的理念,网站上的内容不仅可以被用户直接访问,而且还与第三方合作,允许第三方展示、链接本站内容或开发相关应用,用户在访问其它软件的同时,支持对本网站进行浏览,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2)交互性强

这种交互性是随时随地进行交互的,在一个页面打开之前,用户还可以继续进行新的页面浏览,或进行新的或者多个交互。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交互信息方式。 (3)共享性更强 由于交互性的增强,用户不仅能够在网站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内容,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知道的信息,到达资源共享的目的。典型的例子是维基百科,任何平民百姓都可以在这里生产属于自己版权的文章,这种用户自己撰写内容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网站的信息主要依赖运营商生产的局面,这大大提升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改善了网站内容单

一、不足的情况。

(4)平等性

在互联网世界的个体,没有现实社会的等级观念,没有阶级意识形态,都是一个脱离现实身份、地位的独立个体。在这里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而不用担心会遭人误解、报复,这种平等形式在一定保证了人们在互联网空间和谐相处。 (5)体验性更强

新媒体的应用广泛,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吸引人们参与到新媒体的应用中。2015年春节晚会抢红包的行为就是手机新媒体在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精神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修养,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精神也可以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中蕴育的逻辑思维是:

海量性思维。由于互联网对应用平台大部分是免费或者价格低廉,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应该关注接受网络教育的大学生数量,尽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提高最大化学生数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网络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形式获取海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加大新媒体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个性化教育思维。高校大学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阅历、以及性格倾向掌握互联网技术的程度等的不同。因此,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针对每个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具体网络思想道德问题,利用新媒体精神,进行个性化辅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创新性思维。相对于传统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增加网络环保教育、网络生态教育、网络伦理教育等内容,创新网络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应该利用互联网精神来创新网络教育的载体,比如,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站等的应用平台,以此增强高校网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参与性思维。海量高校大学生的频繁访问网络教育网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发挥作用的关键,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高校网络教育网站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6)开放性思维。高校网络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开放的互联网技术,把新媒体精神运用到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利用学校、家庭、个人以及社会四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合力,更好的发挥网络教育的功能,提高自身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小人物”思维。在网络教育宣传过程中,应该把高校大学生身边的“小人物”作为教育宣传的榜样,以平等的态度,使大学生容易接受网络舆论,拉近与“小人物”的距离,发挥新媒体精神,在沟通交流和分享中,提升自身的网络思想道德修养。 新媒体精神蕴育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增强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理念

新媒体

新媒体

新媒体整合营销

网络新媒体

新媒体工作计划

新媒体作业

新媒体读书笔记

新媒体工作计划

新媒体工作总结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媒体概念 概念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