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型与途径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2: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型与途径 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前途和未来,新疆地理位置及气侯条件决定了新疆地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盲目追求经济目标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该文分析指出新疆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领先大开发与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创新思维方式,改进发展思路,挖掘资源潜能,增强发展能力,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通过科技先导,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从根本上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疆; 途径

前言:

在现代化进程中 ,随着经济发展 ,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可持续发展作为谋求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持续协调问题的唯一途径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1]。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由于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 ,较好地实现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结合 ,近年来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力关注。不仅发展中国家 ,即使发达的石油农业国家 ,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断加深。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2]。

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属荒漠绿洲,一方面水资源不足,一方面农业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率仅为50%。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旱,自然条件独特,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特点对干旱区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弃耕地面积达33.4万平方公里,潜在弃耕地面积达40万~50万平方公里。有关专家统计分析,人类自己造成的作用率为85%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灌溉条件的途径中不尊重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没有把整个农业看成一盘棋,各自为阵、急功近利。近年来,新疆各种灾害频繁、危害日益严重[3]。2009年,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和提仔那甫河流域出现严重缺水,导致部分农业大户绝收或放弃种地。同时,由于在病虫害防治中过多使用化肥农药等,而忽视了农防和生防,农田病虫害频发,毒害了野生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支撑生物多样性的能力。生态系统是复杂的系统,需要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为支撑。但目前农业生态理论研究滞后,系统研究更少。因此,新疆农业生产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更是提高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

1 新疆农业的发展现状

1.1农业生产资源的破坏日益加剧

新疆是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本来就极其脆弱,加之长期以来人为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超载过牧等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全区农业生产资源的严重破坏

[4]。主要表现为:

1、沙漠化趋势加快。目前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99.5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2%,其中沙丘地43.04万平方公里,戈壁占32.64万平方公里。据资料,近40多年来,全疆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了5万多平方公里,87个县(市)中已有53个直接受到沙漠化的影响和威胁。

2、森林植被锐减。新疆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少的省区之一,森林覆盖率为1.68%,仅相当于全国森林覆盖率的1/8。天然林中平原荒漠林所占比例最高,然而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和破坏,使分布在北疆准噶尔盆地的荒漠灌木林和分布在塔里木地区的胡杨林,到80年代末的30多年中分别减少了68%和84%。全区平原荒漠林与河谷次生林减少了23%,森林的锐减,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异常,许多珍稀动物面临灭绝。

3、草场退化严重。目前,全疆草场严重退化面积达1.3亿多亩,近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20%,草场鼠害、虫害面积从1982年的1.31亿亩发展到近年的2亿多亩。90年代同50年

代相比,新疆天然草场鲜草量减少了40%,草原生产力普遍下降30%~70%。

4、水资源时空配置差,而人类利用中的不合理不协调更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新疆绿洲生命之源的水资源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水资源从总量上看是丰富的,但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严重制约着新疆土地资源的利用。其二,目前全疆地表水引用已超过480×108m3,引进程度并不低,但由于灌溉工程不配套,防渗条件差,平均渠道利用系数大多为0.35~0.45,亩均毛灌定额800~900立方米(不少地区高达1000~2000立方米/亩),比作物生育期实际需水量约高2倍,水资源损失浪费十分严重。其三,流域内水的利用不公平。由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上游过量引水必然造成下游绿洲萎缩、河流缩短、河谷林衰败、湖泊干涸、绿洲周围土地沙漠化[5]。

1.2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农业上过量地施用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目前我国化肥施用量跃居世界第一位,1997年新疆每亩耕地平均用量达39.7公斤。但由于化肥不合理使用,化肥有效利用率极低,只有25%~35%被作物吸收,大量残渣存留在土壤中,致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酸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地力衰退。“八五”期间新疆每公顷耕地平均用药量2公斤左右,近年来施用量逐年增多,特别是牧区灭蝗,使很多农畜产品中农药含量严重超标。由于地膜已由瓜果、蔬菜向粮食作物扩展,故地膜的使用量逐年上升,1997年地膜覆盖面积达37.7%,但地膜回收量却寥寥无几,使大量碎膜残留在土壤中,因难以分解导致土壤通气透水性降低,甚至使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二是来自农业外部。由于城市工业“三废”污染急剧向农牧区蔓延,各工厂矿山和乡镇企业的“三废”排放量也大幅度增加,使生态环境由点污染向面污染转变。大量的“三废”一时还难以有效地治理,将增大对生态环境容量的压力,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致使许多重污染工业区周围的农田和草场因工业“三废”污染而失去了农用价值,许多矿区也因不合理的开采而引起沙漠化和地力衰退,直接影响着农畜产品的产量增加和质量提高。

1.3 人口快速增长给耕地、环境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

新疆素以“地广人稀”著称,“地大物博”也曾是新疆人的自豪和骄傲之所在,然而,在这片164×104hm2的广袤土地上,沙漠、戈壁、荒漠的面积占到60%以上,可供各族人民繁衍生息的绿洲经济区仅为7×104hm2,分布在两大盆地边缘。95 %的人口集聚在占总面积4%的绿洲上,按绿洲面积计算的绿洲人口密度约为277人/平方公里,是按全区土地总面积计算的人口平均密度的26倍,比全国人口平均密度13人高出264人,其中部分城市,如:喀什市、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等绿洲人口密度高达千人以上。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水资源的限制,新疆耕地面积自1960年以来始终在310万公顷左右,虽经历年不断垦殖,也只抵消非农占用耕地之所失,没有明显的增加。随着人口递增,人均基本农业生产资源量持续下降。全区人均耕地占有量由60年代的0.4 公顷,减少到目前的0.18公顷,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一些人口密集的绿洲,如吐鲁番、和田地区人均耕地分别由1960年的0.26公顷、0.28公顷下降到0.09公顷、0.14公顷。

另外,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很低,也是制约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全疆12岁以上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为15.5%,6岁以上人口初中、小学人数占80.4%,高中、中专人数占14.6%,大专以上仅占2.6%,这种文化构成将严重影响先进技术、先进知识的传播和接受。

1.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脆弱,缺乏后劲

据统计, 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在新疆基本建设总投资中的比例,以1978年为最高,达15.58%,1994年下降到2.3%;又如新疆财政支出构成中,198

1、1982年农业比重分别为23.65%、17.68%,而1995年和1996年为8.8%和8.4%。农牧民个人由于收入水平不高,再加上农牧业比较效益低而缺乏投入的积极性,将农业生产要素逐步向高效益的非农产业转

移。由于农业投资减少,造成农田水利等设施老化失修,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干旱与洪水交叉、交替出现成为影响新疆农业生产的心腹之患[5]。

2 构建生态农业的实践模式

2.1治理开发型

这是一种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利用“ 四荒 ” 改造 ,实行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相结合 ,达到全面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代表类型:新疆沙漠绿洲生态农业 ,青海省民和县生态农业建设 ,江苏省海安县生态农业建设等[6]。

2.2 示范引导型

这是一种通过建立农业生态示范园(场 )区 ,吸收传统农业精华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以多种技术类型装备农业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合理组织生产的农业生态系统。

代表类型:新疆“ 红色生态农场 ” 模式、城郊型生态农业模式、旅游观光型生态农业模式等[6]。

3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片面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环境效益 ,因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为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未来农业发展的道路。各种替代农业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等相继提出[6]。

“生态农业”一词最初是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于1971年提出的,1981年英国农学家M.K .Worthingt on将生态农业明确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系统[3]”。此后美国又提出持续农业的概念。1991年联合国粮食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通过了“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宣言提出“持续农业发展”(SARD)的新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以后,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在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上进行研究与实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7]。

我国农业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我国传统的有机农业中就孕育着生态农业的雏形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就是生态农业的实践[4]。中国的生态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8]。

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从目前情况看,新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少数地区矛盾尖锐,已经严重影响着新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走综合治理的路子,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牧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机制,强化环保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把农牧区环境保护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第二,有效控制城市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要加强资源与环境的动态监测与管理,坚决控制新的污染源,实行新上工业项目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老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限期治理和关闭那些工艺落后、管理不善、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而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牧区扩散的势头。第三,搞好水源、森林、草场等保护,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农用地膜使用和回收管理工作,减少“白色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组能力[9]。

综上所述,建设生态农业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统筹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甫宁.农业政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

[2] 黄志斌,吴椒军,张本照.当代产业的知识化与生态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0 .

[3] 汪卫民.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和实践[J].生态经济,1998 (6):5 .

[4] 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

[5] 阿德力汗.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初探.新疆农业, 2007 .

[6] 陈贤银,胡家英,韩正清.论可持续农业的制度障碍和创新路径[J] .生态经济,2005(5):9559.

[8] 万伦来,黄志斌.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生态经

济,2004(6) :25-27

[9]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

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浅析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

浅论新疆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及其实现途径..

第二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反思

转基因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优秀)

农业产业化途径与手段

农业可持续发展专题

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型与途径
《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型与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