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乘法)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2:37: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乘法)教案

双溪小学 厉向阳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33、34页。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交流迁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3.学生能在交流估算方法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确定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通过与笔算结果的对比感受到估算的价值。

4.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同伴讨论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笔算三位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准备:

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都写过日记,那你们写过数学日记吗?我们来欣赏一篇:

【课件出示数学日记,图文并茂。】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晴天

今天晚上9点多,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兴奋地说:“科学家们太棒了!” 爸爸说:“是啊!天宫一号能够成功发射,和科学家们准确无误的计算是分不开的。你现在一定要把计算学好啊!”

我听了爸爸的话点点头,接着问:“那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是什么呢?”爸爸上网查了资料然后告诉我:“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它绕地球转1圈需要114分。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征服太空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说完爸爸又问我:“你知道这颗卫星绕地球2圈需要多长时间吗?”我想了想说

:“1圈要114分,2圈就是2个114分相加,可以用乘法114×2=228分。”爸爸听了点点头,夸我真聪明。

1 师:这位同学在日记中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那我们也来解决一些和“卫星运行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数学日记的形式以激发学习兴趣,且在无形中达到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记录生活的意识。此外由于“东方红一号”学生很陌生,故通过日记直接介绍,在日记中解决的“2圈”问题在复习乘法意义的同时为后面解决“21圈”的问题奠定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审题

师:同学们请看!谁能把这个数学题完整地叙述一遍?

【课件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和“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预设:

①如果学生只读出“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教师应对“这只是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应该包括已知信息和问题两部分,谁能完整地再来读一读?”

②如果学生读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教师要肯定其非常完整。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完整地叙述数学问题的习惯,因此在出示“已知”和“问题”之后让学生将此题完整地叙述一遍,以培养其良好的审题习惯。】

2.列式

师:解决这个问题要怎样列式呢? 预设:114×21或21×114

师:你知道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教师心中要明确的意义:114表示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21表示绕21圈,卫星绕地球21圈所需要的时间是21个114分相加,可以用乘法114×21或21×114来表示。但学生回答意思相符即可。)

师适当评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教材关注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设计了交流算式意义的环节,旨在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真正理解运算意义,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3.估算

师:在计算之前能不能先来估一估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2 预设:

①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估计:比2000分多一些。

②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估计:比2200分多一些。 ③把114看作120,把21看做20,120×20=2400,估计:约2400分。 师:我们估计出了积的大致范围。

【设计意图:学生的估算能力不强,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交流估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确定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此环节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为后面练习中运用“估算”检验埋下伏笔。】 4.精算

(1)探索交流多种算法。

师:那114×21究竟等于多少呢?大家先想一想„„把你想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写完的孩子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方法。

预设:

①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应对:让学生说一说,肯定其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思想。 ②114×21 =114×7×3 =798×3 =2394

应对:让学生说一说,肯定其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思想。 ③(竖式)

应对:让学生说一说,肯定其利用旧知迁移的能力。 ④(表格法)

应对:如果学生出现此方法,让其进行介绍;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此方法教师不需介绍。

(如果学生出现这4种方法以外的方法,也请其介绍并恰当评价。) (2)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教师规范板书竖式,在交流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3)和估算结果对比。

师:这是我们计算的结果,它符合刚才估算的积的范围吗?

3 (4)补充横式得数并思考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师心中要明确的重点: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所得积的末位就要和这一位对齐。)

(5)补充答语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在多样化的算法呈现时借助学生的竖式先来初步体会算理,之后重点研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迁移,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晰算理,以突出教学重点;精算后将结果和估算的积的范围进行对比,以体现估算的价值;最后交流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旨在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教师完整的板书起到示范的作用。】

三、巩固算法,技能拓展

1.巩固算法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研究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着来算一算下面的题!比比看谁是计算小能手?

试一试:135×

45、54×312

(1)学生完成上面题目并指名板书。 (2)展示交流。

135×45注意连续进位;54×312注意通过乘数54写在上面的情况和乘数312写在上面的情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当两个数相乘,第一个乘数的位数比第二个乘数的位数少时,在笔算时可以交换一下他们的位置来计算。

2.技能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下面的任务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大家可要更加认真啊!

试一试:408×

25、47×210。

(1)学生完成上面题目并指名板书。 (2)展示交流。

408×25(注意在辨析中提醒学生乘数中间的0不能忘记乘。)

47×210(通过对不同笔算情况的对比,明确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简便计算。) 师小结:大家的计算能力有了提高。

【设计意图:试一试中的四道题学生在笔算时比较容易出错,这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题目,其实仍然属于本节课的新知,因此要引导学生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拓展学习,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在交流中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先练习135×45和54×312两道题,这两道题相对简单,第一道135×45和例题相比只多了进位的情况,学生计算起来难度不大,因此排在第一道旨在为学生树立信心,54×312的重点是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 4 要将312写在54的上面来计算;第二层次接着练习的两道题旨在强调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计算要点,这是学生易错的地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将难点突破。另外将“试一试”的要求改为“我是计算小能手”,减少了计算的枯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知识应用,辨析改错

师:下面请你当当小老师用估算的结果来检验下面这两道题的计算正确吗? 教材34页练一练第2题“森林医生”。

【设计意图:面对学生估算意识不强的情况在引出“改错辨析”时先出示相应横式,因为学生直接看到竖式就会习惯性地用竖式去算而想不到估算,故先出示横式和结果让学生先用估算的积的范围来判断对错,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把估算用以检验精算结果的作用落到实处。】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回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评价并进行总结提出希望。

2.布置作业:教材34页练一练第3题。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针对本课重难点布置作业。】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乘法)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乘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