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思修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4: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阔新的境界

1.更新学习理念: 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

2.良好的思想道德的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8.学习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分类:长远、近期

个人、社会、政治、道德、职业、生活。

2.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因:是科学真理、有持久生命力、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要求: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4.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门面上的反映。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6.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7.大学生肩负历史重任: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1.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表现: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2.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二者紧密相连,都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发展的方向,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3.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民族精神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7.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8.做忠诚的爱国者: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旅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9.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要求: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关键。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人生观内容:人生目的(核心)、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2.正确认识人生矛盾:树立正确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 3.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 4.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5.人生价值评价方法: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相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6.人生价值实现条件: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7.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矝。(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着眼于四个全面(全面建设为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公共生活的作用: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提高社会成员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社会公德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4.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6.婚姻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7.正确恋爱观:不要误把友情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地位、不能片面功利化、不能只重过程不重后果、不因失恋迷失方向。

8.追求崇高道德境界: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脚踏实地,敢于担当;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制体系

1.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 2.法律的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 4.法律运行:法律制定、执行、适用、遵守。(立法、执法、司法、遵法)

5.宪法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 8.实体法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9.程序法部门:诉讼法、非诉讼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法,引渡法) 10.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格局(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违抗性);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3.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 4.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5.尊重法律权威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1.法律与义务的关系:相互依存,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二重性的关系(一个行为同时是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2.政治权利与义务:选举权、表达权、民主权、监督权

3.人身权利与义务:生命健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安全、通信自由 4.财产权利与义务:私有财产、继承

5.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劳动、休息、社会保障、物质帮助 6.依法行使权利:权力行使的目的、限度、方式、程序

7.、依法救济权利: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政治救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

8.依法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思修总结

思修总结

思修总结

思修总结

思修知识点总结

思修调查总结

思修课程总结

思修活动总结

思修社会实践总结

思修学习总结

思修总结
《思修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思修总结报告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