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八届蓉城之秋发言稿(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0: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八届“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秋” “阅读教学策略”教学观摩 心得体会

李丽蜀 老师们好,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们四名年轻教师一个机会,向来自全国的英语名师学习交流,在这里,我耽误大家少许的时间,把这次外出学习的所想所感,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说下在泸州公开课的阅读课堂流程:读前( 利用背景知识或者利用一些图片引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读中( 快速阅读,细节阅读等)--读后(写作之类的练习),所有的这些教学活动都是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完成。说实话,每次听阅读课,就想,这是拿出来表演给别人看的课,因为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教师从阅读前的头脑风暴到浏览,查读等快速阅读技能再到阅读后的小组讨论,书面表达一样不少。教学程序从形式上看似完美无缺,可用于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和学习语言的活动却严重不足,有的学生甚至都来不及将课文通读一遍就匆匆进入产出阶段,对文本内容缺乏完整的理解,更不要说深入文本的思想内涵和学习掌握新的语言。这种快餐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用眼睛而不是大脑阅读,习惯于浮光掠影的获取文章的表面信息,缺少对语言的关注,更缺乏对文本内涵的追问,更不能有效吸收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思想。这与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大相径庭。

听了五名老师的课之后,总体感受:

第一, 我们英语老师在上英语阅读课的时候,继续采用,强化语文教师的做法,帮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分段并归纳各部分的中心思想或每段的中心句,让我们的学生根据文章推断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将课文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各段落对表达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文章中的形式衔接手段和内在连贯之间的关系,思考语篇形式与意义,语篇结构与内涵的关系。在这次的远培学习中,我清楚的记得北京师范大学的程晓东教授说过, 阅读教学,要突出”读“的过程,教学重点是理解,引导学生观察阅读材料中的人,物,环境。词汇和语法不是阅读教学环节中的重点。(个人理解这最后一句话:词汇和语法虽然不是阅读课的重点,但是是考试的得分点,我们老师也不能忽略)

第二, 我们的阅读公开课还是象我们平时真实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样,分成两个课时处理。来自于江苏的老师全部把阅读课(文本阅读,对话阅读,名著阅读)分成两个课时处理,每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是呈现的阅读课1,阅读课2.也是分成读前,读中,读后的环节,但是每个课时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比如阅读课Ⅰ,读前,读中和我们的处理方式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在读后的环节处理上,她们都没有采用短文的书面表达模式,而是采用的填空完成短文,或者写出句子,比如说给文章取标题之类的。阅读课Ⅱ,采用改错,填空,排序,思维图等不同的模式对文章复习,然后进行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操练,接下来根据文章的语言目标和文本内容,进行篇章的写作训练。并不像我们的阅读课,一节课内听说读写都有设置的活动,但是都是走马观花,没有落到实处。

现就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的一个环节进行简单的讲述,这节课是来自杭州越读馆英语教学负责人汤萌老师的课。她上的是八下的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课时九十分钟。特别之处是在读后的一个任务处理,汤萌老师给出了一个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提示句,通过自己质疑这个句子的使用,然后让学生在文章中挖掘带有歧义的句子。这是我在十多年的英语阅读课上,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课堂环节,这种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文章内涵更为关注,而不是一些浅显的句子。

以上就是我这次外出学习的体会,谢谢大家。

美丽蓉城之秋

蓉城之秋收获之旅

蓉城之秋培训心得体会

蓉城之秋 收获之旅

书香满蓉城

党员蓉城先锋网学习心得

第八届学生会全体会议发言稿

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

哈纳斯之秋

第八届蓉城之秋发言稿(材料)
《第八届蓉城之秋发言稿(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