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丽蓉城之秋

发布时间:2020-03-02 07:57: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美丽蓉城之秋

部门:小学二部教师发展部 撰稿人:梁春莉 时间:2014-10-20 20:13:05 阅读次数:173次

——记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 10月16日,东辰二小五位数学教师在郭绍泉主任的带领下来到美丽蓉城之西交大,参加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 研讨会围绕“小学阶段数的认识”课程中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练习设计和教学设计,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教学操作指南。会上,来自数学界的名师名家:吴正宪、张齐华、许卫兵、朱国荣、沈洋、陈洪杰、陈亚明,为我们现场献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大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总复习》、《小数的意义单元练习讲评课》。这些课真实、生动,有精彩的生成,也难免千虑一失的瑕疵,但每节课中洋溢的浓浓数学味儿让我们叹为观止。课后,名家与我们议课、辩课,无论是听课老师钦佩仰慕的溢美之词还是基于疑问的犀利之语,名家们总是真诚交流虚怀若谷。

研讨会上,名家们围绕“数的认识”主题、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实践做了专题讲座。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如何在“数的认识”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高屋建瓴,把所有的数都统整于那条直直的数线模型——数轴,让我们探寻到了“数”教学的本质;张齐华老师的讲座《基于儿童归于数学——以“数的认识”学习为例》引人深思,教学基于儿童,我们对于儿童了解多少?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在哪儿?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寻找新起点,谋划新路径,避免新误区;许卫兵老师的讲座《用“数学的方式”学数学》为我们揭示了数学学科的本质是抽象的、逻辑的、理性的、整体的,然而当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儿童时,我们又必须以形象直观的载体为依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必须把握学科本质,还得读懂儿童、更要精通教学艺术。 陈亚明老师的讲座《数感培养的数学化思考》为我们诠释了儿童数感发展特征和重要时期,并介绍了培养儿童数感的四条路经。朱国荣老师的讲座《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四个基本问题》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复习课难上的困扰。 10月18日, 为时两天的学习顺利结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这是郭主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会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并努力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知不足而后进--第九届“国基大讲堂-蓉城之秋”教学

研讨感悟

10月17-18日,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国基大讲堂-蓉城之秋”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围绕“小学阶段数的认识”课程中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练习设计和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系统化的教学操作指南,通过对小学数学“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性解读,以专题讲座、示范课、议课和互动交流的研修形式,为与会老师解决了“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以及“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此次成都行,聆听了7堂课,给我震撼最大的是吴正宪老师和张齐华老师的课,他们的课无法预设,只有老师抛出的一个个包袱,谁都无法预料下一刻学生会给出什么样的问题,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机敏、理智、沉着,令人叹为观止。 著名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吴正宪老师作了《如何在“数的认识”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专题讲座,并献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吴正宪老师的讲座中,用“数线模型”,把整个小学阶段有关数的认识内容都串联起来了,又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建立数概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一、注重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

小学生抽象思维较差,尤其是

一、二年级的学生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对自然数的认识则是从一年级一入学就开始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直观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经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含义。

二、注重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数的意义

数位、计数单位、位值制、十进制记数法等核心概念对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这些核心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自然数的意义。

三、注重借助多种模型理解数的意义

在数的认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比如说:计数器、数位桶,方格图、数位顺序表等,这样逐渐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知道这个大小和现实中的多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数感很重要的本质问题。

四、注重借助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

认识自然数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从数量抽象到数,而抽象离不开直观的支撑和操作,因此我们要注意运用多种学具,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比如:可以借助计数器、数位桶,小棒、方块模型、方格图、数位顺序表等学具,逐渐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通过亲自数一数、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经历抽象的数与具体的事物一一对应的过程,感受具体的数量,理解自然数的实际意义。

五、注重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数的意义

学生对于数概念的理解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多阶段的渐进学习,希望老师们能够整体把握好各部分内容的要求与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自然数能够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数起源于数,量产生于量” 在整数、小数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数数”,引导学生总结“计数法”的规则。 这五个方面都突出了一个 “动”,让学生动心、动手、动口、动脑,经历数的过程,体现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吴正宪老师展示出了:让学生“动手折圆片(分蛋糕)——动口说意义——动脑想办法”的灵动课堂和生态课堂,吴正宪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给出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和暴露问题,再针对学生问题加以点播和引导。这节课的特点在于:1.整堂课“无课件、无教具”;2.每个孩子只有一张纸;3.她的身边总是围满一群开心汇报、交流的孩子。4.课堂显得非常轻松。在课堂上,吴正宪老师高度尊重学生,对于有学生想保留自己的创造1/2,吴正宪老师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意见,还根据错误资源“变废为宝”,整堂课大气包容,行云流水、润物无声。

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张齐华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五年级)。课堂通过学生主动的、自觉的、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内化为他们的思维观念和个性品质,张齐华通过课前交流和学生打得火热,把孩子的注意力牢牢的抓住,始终紧扣教学目标,形散而神不散。张齐华老师对细节的把握令人佩服,知识层层递进,完全放手,让学生讨论、对比,深度交流了百分数知识来源于生活,广泛应用于生活。

由西南交大子弟小学杨皎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负数》(四年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课由“发现—探索—提问”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由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从而提出问题,并由这些问题打开课堂;第二个板块合作探究,围绕问题进行研究,有独立思考,有小组合作,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第三板块是提升环节,设计上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有“个性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老师是看客,晾在了一边,学生是主角,主宰了整个课堂……教者充分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杨皎老师的课堂,体现了生本课堂。生自主提问,自主思考,自主合作,自主分享,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应有的个性发展。教师显的非常从容,而学生习惯良好,对答如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理解数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次的观摩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不光有教学设计的,更多的是如何引领学生,构建有效课堂。他们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和理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不仅能从数学角度思考,还根据生活实际经验去选择并阐述自己的理由,老师充分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数数,建立数感、感悟数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感悟数学。抓住学生的原有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自然而然的迁移到新知识中去。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此次的学习机会,我将把此次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化为自己的行动,积极提高我所任教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蓉城之秋收获之旅

蓉城之秋培训心得体会

蓉城之秋 收获之旅

第八届蓉城之秋发言稿(材料)

书香满蓉城

党员蓉城先锋网学习心得

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

哈纳斯之秋

《三峡之秋》

美丽蓉城之秋
《美丽蓉城之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