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记三则》教案(温玉芳)

发布时间:2020-03-02 05:56: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礼记*学记三则》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教学相长、预时孙摩和长善救失的教学思想。

2、能流畅、节奏清晰地朗读选文,并熟读成诵。

3、能把本课学到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

1、理解选文内容的大意。

2、能流畅、节奏清晰地朗读选文,并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理解各则大意和阐发的教育思想。

2、能把本课学到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诵读、吟唱、分小组讨论、探疑、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记》选自《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其中三则。

二、《礼记》和《学记》简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为儒家论礼丛书。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三、听课文录音,正音

四、学生在正音的基础上再次边听录音边跟读。(要求:把字音读准)

五、请三位学生分别范读三则选文。

1、请同学A朗读第一段。

2、请同学B朗读第一段。

3、请同学B朗读第一段。

六、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节奏清晰)

七、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注:生回答不明了时老师可明确:三则选文分别阐述了教学相长、预时孙摩和长善救失的道理。学生一时半刻举不出事例是老师可先示范,如关于教学相长的事例,可举“颜回坐忘”的故事: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译文:颜回向孔子报告说:“我进步了。” 孔子问:“怎么说?” 颜回说:“我忘掉仁义,没有是非观念了。” 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回又来见孔子,报告说:“我进步了。” 孔子问:“怎么说?” 颜回说:“我忘掉礼乐,没有什么规范了。” 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够。” 又过了几天,颜回再次向孔子报告:“我进步了。” 孔子还是问:“怎么说?”颜回说:“我坐忘了。” 孔子一听,坐不住了,非常惊讶地问:“什么是坐忘呢?” 颜回说:“忘掉了自己身体,忘掉了聪明,把形象和知识统统忘掉,通达于大道,这就是坐忘。” 孔子说:“同于大道,就不会去分别好坏;进入化境,就不会执着恒常。你真的是一个大贤啊。以后我就跟在你后面,你一定要好好地教教我。”)

八、学生尝试以唱读的形式吟诵选文。

九、学生堂上背诵选文三则。

十、请全班同学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诵或吟唱三则选文,结束本堂课。

附三则选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然有美味的食品,可吃起来并没有品尝出它真正鲜美的味道,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学的时候却未能完全领会它的真意,是在学的过程中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教的时候才知有困惑和解释不清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醒自己、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教的时候有解释不清的地方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教育和学习要互相促进。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大学的教育方法,其一在于问题还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范;其二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习;其三不能超过学的人接受的能力进行教育;其四要与学友互相参观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等问题发生了后再想方法禁止,然坏习惯已成,就会抵触不易克服与改正。错过了适当的教育时间,则会白白辛苦,很难有大的成就;杂乱的进行教育,而不合乎顺序,则会陷入混乱的境地而不好收拾;自已闭门求学,则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交品德不好的朋友,就会违反师长的教诲;同朋友谈不正经的事,就会荒废学业。以上六点就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大都学习的人都会有以下的四个缺点,身为教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有的人缺点在于学得过多、过繁;有的人缺点在于学习的太过狭窄;有的人缺点在于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人缺点在于认为学习太难而不想再深入的研究就此止步。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的人心理各有不同。要知道对方的心理,才能找到补救方法。教学者,要发展自己的优点才能教好学生,才能针对各人的心理采取更好的措失去教导学生。

郭玉芳

杜玉芳《识字4》教案

学记教案

《学记》教案

陈玉芳(材料)

眼科滕玉芳

韩玉芳分享

陈玉芳心得体会

香润玉温成语

陈玉芳先进事迹有感

《学记三则》教案(温玉芳)
《《学记三则》教案(温玉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记三则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