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什么是周长”教学纪实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什么是周长”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44~4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会测量并计算基本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初步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直尺、软尺、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围绕花坛走一周,亲身感受周长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内涵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欢迎它的到来。(课件演示。)

师:上课前我们做了一件事,可小蚂蚁还不知道,谁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围着花坛走了一周。

师:据你们的估计,这个花坛一周大约有多长?

生:这个花坛的一周大约有两米长。

生:这个花坛的一周大约有3米多长。

师:你们说的长度不同,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一周有多长。那么,我们走过的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花坛的周长,到底什么是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什么是周长。)

师:小蚂蚁也想围着它的小花园――一片小树叶走一周,如果小蚂蚁走对了,我们鼓掌表扬它,好不好?来!我们给它喊口令。(课件出示:小蚂蚁围着树叶走起来,但没有走回起点,就停了下来。)

师:对吗?

生:不对,还应该继续走。(课件继续演示:蚂蚁又走过了起点。)

生:老师,它又走多了。

师:真是只马虎的小蚂蚁。谁能告诉小蚂蚁怎样走才能让它感受到树叶的周长呢?

生:从起点走,走一周再回到起点。

师:说得不错,请同学们伸出一个手指一起帮助小蚂蚁重新走。

师:看来,不管从哪一点出发,只要沿着树叶的外边缘走一周,再回到起点,就一定能得到树叶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看。(在黑板上画一个角“∠”。)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角。

师:角有周长吗?谁能到前面指一指。

生:没有周长。

师:为什么没有周长呢?我们可以根据刚才学过的知识认真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意见在组内交流。(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们组认为,角没有周长,除非再连一条边,把这个口封住,这样就可以回到起点。

师:那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

生:有封口的图形才有周长。

师:对,也就是说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二、实践探索,理解周长

师: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看一看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谁来一边摸边线一边说。

生:(摸数学书的边线。)这是数学书表面的周长。

生:(摸文具盒的边线。)这是文具盒表面的周长。

„„

师:看来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么我们身上哪有周长呢?

生:头、腰、腿、脖子„„

师:头部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头围。腰部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腰围,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周长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很广泛的。

师:如果老师想让同学们估计一下我的腰围,选哪个长度单位合适?

生:厘米。

师:谁能说一说1厘米有多长?10厘米呢?

生:我的一??大约10厘米。

师:那谁愿意到前面来,用你的手估一估老师的腰围到底有多长?(生用手指估算。)

师:我估算老师的腰围大约是70cm。

师:现在老师实际测量一下,看一看你估计得准不准。(师测量)谁来帮帮老师啊!

师:误差不是很大,那么要想知道准确长度,只靠估算行吗?

生:不行。

师:我们必须动手量一量,现在就请同桌互相量一量对方的腰围或头围。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时要注意从哪一点出发就回到哪一点,只量一周,还要看准刻度,把估算和测量结果与同桌说一说。(生开始估算和测量。)

师:刚才同学们测量得非常认真,老师已经被你们认真学习的精神感动了,谁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

生:我估算我同桌的头围是33厘米,腰围是56厘米。

生:我估算我同桌的头围是36厘米,腰围是60厘米。

„„

师:你们实际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呢?

生:我实际测量我同桌的头围是35厘米,腰围是55厘米。

生:我实际测量我同桌的头围是38厘米,腰围是59厘米。

„„

三、操作实践,应用知识

师:刚才大家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就连小蚂蚁也夸你们了不起!它给每一位同学都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多媒体出示:树叶、拱桥、兔子、汽车、三角形等)同学们快看都是什么呀?你们喜欢吗?现在就请你们任意选一个图形,自己选择测量工具量一量,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比一比谁的速度快,老师这也有两个图形,谁愿意到前面来。(生测量计算。)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非常好。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生:我用直尺测量三角形。我量出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6厘米、8厘米、12厘米,6+8+12=26(厘米)。

生:我用毛线绳测树叶的周长。我把线绳在树叶的外边缘绕一周,然后再用软尺测出毛线绳的长度,长23厘米,这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说得非常好,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测量方法。

师:其实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样的图形,只要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就可以得出它的周长。它们的周长还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下节课我们就要学到。

师:现在如果老师想测量并计算黑板的周长,与这个图形(指黑板上图形)的周长能不能相等。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大小不同。

师:形状相同,周长不一定相同,记住了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小蚂蚁想沿着下面这组图形各走一圈,可它不知道走的路程是否一样,你愿意帮它判断一下吗?(出示书中第45页3题。)

生:这组图形的路程是相等的。虽然两个图形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可以平移,再把这个图形拉直,就可以看出是一样的了。(师课件演示。)

师:你真了不起,说得非常好,看来形状不同,周长却有可能相同。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什么是“周长”。

生:我知道了不同的图形应该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生:图形形状不同,周长却有可能相同。

„„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下节课继续努力。

反思:

“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本节课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课前准备时让学生绕学校花坛走一周,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用手指“书空”描树叶的周长、量腰围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估测意识的培养。

培养估测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测量物体周长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周长是多少,培养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最后的拓展练习,不但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了周长的知识,有利于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拓宽深化,提高分析比较的能力,同时又渗透了转化思想。

5.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践出真知,经过上实践课,发现还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不仅要重过程,还要重结果。

过程自然重要,但结果仍不能忽视。在学生认识周长的活动后,还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要注意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准确性,以避免学生对概念掌握得不准确。

2.还要进一步注意得出结论的过程。

例如,同桌互相动手量头围、腰围的过程,在让学生说估测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时,应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说出估测或估算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估算与实际结果间的差距是可以尽量减小的,提高估测的能力。

本课中学生的感性体验少了些,可以让学生在小蚂蚁爬树叶后,再通过“指一指、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在认识周长后,学生在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周长时,要强调周长是在一个平面上。教学“角是否有周长”这一环节,应移在拓展题前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有一些物体没有周长。

(作者单位:嫩江县第二小学)

“什么是周长”教学纪实与评析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 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 反思

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纪实与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纪实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