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一章 问题解答

发布时间:2020-03-03 14:46: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问题解答

一、填空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分两大类型:综合型和分科型。其中综合型是把“读、写、听、说”的训练和

的传授结合在一起。

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

工具性

我国最早的蒙学识字课本是西汉时期史游撰写的

《急就篇》,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体现了

的思想,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和规律,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育家认为这部大纲是中国培养一代新人走向世界的基本蓝本。

“以人为本”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将“

”科改为“国语”科。小学语文课程从此称“国语”科,实现“言文一体”,这是划时代的变化。

国文

二、名词解释

语文

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课程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既包括学科课程,又包括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又包括隐性课程。

语文学科课程

语文学科课程主要由语言学和文学的基础知识按照教学理论的规范组成。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书面语言,也包括口头语言;既涵盖外部语言,又涵盖内部语言;既有现代汉语,又有古代汉语;既包含语音、文字,又包含语用、文章;既有语体文,又有文言文;既涉及文学语体,又涉及实用语体。

三、简答

小学语文课程革新的趋势是什么?

①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②由重视知识的积累向重视能力和智力的培养发展;③由着重培养学生的共性向着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有哪些基本理念?

①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②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③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④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2)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关系。(3)知识、能力、情感的关系。情感是文章的主旨。(4)课内与课外的关系。(5)提高教师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什么?

①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③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或热爱中国文化的感情,体现中国文化的素质。

四、论述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观念 。

(1)从“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到“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习惯、方法和文化底蕴等基础素质的培养”。

(2)从“高要求高效益”到“适当降低要求,留有发展空间”。

(3)从“思想道德教育”到“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4)从“传授、被动接受”到“注重学生主体、培养创新精神”。

(5)从“繁琐分析”到“重视积累、感悟、熏陶、运用、迁移”。

(6)从“以客观题为主的评价”到 “以主观题为主的评价”。

试析课程设置的制约因素。

(1)政治:几乎在所有的国家或地区,政治对课程设置都有很大影响,因为任何教育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而存在,直接决定着一种制度所培养的接班人的标准。

(2)经济: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准,对学校课程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复杂而间接的,教育经济学就是专门用来研究它们关系的一门边缘学科。

(3)哲学思想和文化:哲学思想是许多学科的渊源,持什么样的哲学观对教育目标的制订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与历史上传统文化一起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与发展。

(4)科学技术: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学科的设置,语文就是影响最大的一门课程。

(5)学习心理学:在西方,行为心理学、人文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流派的心理观点对课程设置影响较大,语文课程设置及发展上的巨大变化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章

问题解答

一、填空

在中国古代语文发展史上,语文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在很长时期是跟经学、史学、哲学及伦理学等结合为一体的。其中,

语文教育观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思想的主导。

儒家

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是

《学记》

中国的蒙学教育是综合性的,包括了识字教学、文法知识教学、自然常识教学及道德教学。其中,

教育是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

道德

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是

教材 自汉武帝之后,到清朝末年兴办学堂之前,小学语文教材一直是以儒家的为

主。

“四书”、“五经”

我国近代编辑最早的小学教科书是1897年陈懋治、杜嗣程、沈述逵等编辑的

《蒙学课本》

我国最早具有语文教学性质的材料是

,它是语文教材的雏形。

甲骨卜辞

二、名词解释

《论语》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记录和传闻整理而成。《论语》全书基本采用问答体裁,分二十章。其中,蕴含的教育方面的思想是《论语》艺术的精华之所在。《论语》记载了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是教育思想方面的精华之所在。

《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全文1229字,但内容十分丰富。它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启发诱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是教育思想方面的精华之所在。

朱子读书法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它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读书法,特别是有关读书法的论述记录了朱熹丰富的语文教学思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养、切忌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是朱子读书六法的基本内涵。

蒙学读本

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叫做“蒙学”,它所使用的教材叫做“ 蒙学读本”。蒙学读本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种:《急就篇》和《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简称“

三、百、千”)。

四书五经

中国学校教育的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三、简答

什么是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早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小学语文教科书,既小学语文课本,这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材改革的日渐深入,它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除了教科书之外,还包括教学指导书(或称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补充读物、幻灯片、字词卡片、录音带、录相带、激光视盘、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显然这是从广义上来理解的,其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本)是主体、核心。

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材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主要凭借。(2)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3)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

小学语文教材有哪些主要特点?

(1)基础性。(2)规范性。(3)权威性。(4)整体性。(5)导向性。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什么?

(1)要符合时代的需要。(2)语言文字要规范。(3)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4)要为发展学生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5)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四、论述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主要启示。

(1)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要正确处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第三章

问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

《论语》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记录和传闻整理而成。《论语》全书基本采用问答体裁,分二十章。其中,蕴含的教育方面的思想是《论语》艺术的精华之所在。《论语》记载了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教学方法。重视启发引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学原则。

《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全文1229字,但内容十分丰富。它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所提出的启发诱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至今对我们的教学改革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简答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具有很强的理论概括的特点。

(2)知行统一的哲学思想在学习理论中的具体运用。

(3)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特点。

(4)反映了基本的学习规律、原则与方法。

蔡元培在语文教育思想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

(1)改革国文教学。

(2)提出读书是为了应用,学国文是为了使人人都能掌握表情大衣的工具的新思想。

(3)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主要学习白话文和国语。

(4)主张实行新的教学方法。

(5)提出了美育思想。

(6)提倡主义符号和拉丁化。

蔡元培的语文教育观,充分的体现了实用和效率的思想,在当时以及后来语文教学革新的运动中所产生的影响,又是一般学者所难以企及的。

夏丏尊在语文教育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

(1)提出“语感”论。

(2)研究语文教材的序列。 (3)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

朱自清语文教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强调经典训练的重要性。

(2)重视语文技能的训练。

(3)重视“朗读”“诵读”训练。

叶圣陶语文教育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材观。

(2)语文工具论。

(3)语文能力观。

(4)教学方法论。

张志公语文教育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倡导语文教育科学化。

(2)重视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3)把语法教学引进语文中。

(4)教学原则论。

吕叔湘语文教育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确定语文科的性质。

(2)口语训练与文字训练并重。

(3)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4)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

(5)重视文言教学的方法。

三、论述

试析传统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经验

(1)教学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传统语文教学,充分运用这些特点,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①从古代到消末民初的识字教材几乎无例外是整齐押韵的;②采用科学的、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③特别重视语序和辅助词。

(2)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故古人认为多读书是根本;②凡工具,必须操作熟练,运用自如,才能发挥效力,故要多写多作。

(3)传统语文教学的另一条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经验是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己能不断的增长读书作文的能力。

缺点与问题

(1)语文教学全部以书面训练(读、写)为内容,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2)长期坚持‘文言’,能够提高一定语言能力,但无法全面有效的提高现代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3)前人不善于总结经验,没有形成一套语文教学的理论。

(4)用名家名作的文章选本进行语文教学,可以选择佳作作为示范,举一反三,但弊端很多:①脱离实际应用;②以语言教育的角度看,没有系统,反映不出语言训练的计划和步骤。实际效率很低。

第四章

问题解答

一、填空

从我国南北朝到清朝末期所用的识字课本来看,《

》有1000字;《三字经》有1248字;《百家姓》有427字。

千字文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学会常用字2500个左右。各个历史时期的识字量在2000字~3500字之间,现行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定为

左右。

2500字

每个汉字都包括音、形、义三要素,识字就是要正确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在大脑中牢固地建立起音、形、义的联系,并能在读写中运用,习惯的说法是,识字要达到“四会”即会读、会讲、会写、

会用

识字能力本身既包括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识字工具、识字方法,也包括智力和

因素。

非智力

古代创造汉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统称“

”。

六书

二、名词解释

集中识字方法

58年黑山北关学校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首创了归类集中识字法。这种集中识字虽然采取生字暂时脱离课文教学的办法,然而不是孤立地教生字,而是将生字按照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归类编排,并以字带词。最初的集中识字是采取看图识字,以歌带字,后采用四声带字(即同音字归类)法。随着集中识字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又创造了“基本字带字”等识字方法。什么是基本字?基本字是指一组合体字中,在字形结构上共同具备的,而又是最基本的那种字。如:“权、劝、欢、叹”一组字中,其中“又”字是基本部分,称基本字。多数的基本字是独体字,也有一些是合体字,“基本字带字”法的最大优点是它不受形声字、非形声字和简化了的汉字的限制,使字的归类范围扩大了。例如、基本字“工”可带出“江、缸、红、汞、巧”等。在字形结构上,是同中有异的。教学时,要抓住“同”,分清“异”,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汉字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从本质上看,集中识字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提高语文程度;②符合心理需要;③促进智力发展;④便于掌握规律;⑤有利识字巩固等方面。但它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①许多拼组字和基本字只有外在的形近,并无内在的联系,集中识字愈多,负担就愈重;②无法称说,难以认识的构字部件,给识字教学增添了麻烦;③许多基本字是冷僻字或次常用字,拼组字却是常用字。

随课文分散识字法

1958年秋,斯霞开始试教小学五年制教材,采取了多读课文多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这种识字法的特点,是使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课文语言环境中进行,即贯彻“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例如,斯霞教“我们爱老师”一课:“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花朵”,、“园丁”都是新词,离开句子单独讲“花朵”就是一朵花,“园丁”就是种花栽树的工人.但这儿的“花朵”指的是学生,把小学生比作鲜艳的花朵,这儿的“园丁”指的是老师,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学时,斯老师把生字新词与全句联系起来教,使学生较容易地确切把握这些词的含义。这种分散识字方法,具体到一篇篇课文教学时,是先教生字还是直接教课文,斯老师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课文较短,生字,新词不多的,就将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教,课文较长,生字新词又多的,采用先救生字新词,再读课文的方法。随课文分散识字,能否教给学生有关汉字规律的知识呢?斯老师在教学时,结合出现的生字,相应地进行构字规律的教学。在学了若干篇课文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安排各种字词的归类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黑龙江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是从1982年下半年起,在三所小学一年级六个教学班进行的。方案的总体设想是:以学好汉语拼音,发挥其多功能作用为前提,以发展语

言,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入学不久,未识汉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采取提前读写和阅读与写作同时起步,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做法,以达到发展儿童语言,培养

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儿童智力的目的。实验的主要做法是,在低年级,用汉语拼音作为代用的书写工具,帮助学生写话,作文。在集中一段时间教好汉语拼音之后,就利用汉语拼音开设阅读,作文和识字课,复式交叉地进行教学。其做法是,在阅读课开始,先教纯拼音课文,再教读注音课文,难字注音课文,最后教读纯汉字的课文,在作文教学中先教拼音写话,再教拼音和汉字两用的写话,再教纯用汉字作文。这种实验,依靠汉语拼音的作用,变传统语文教学的“先识字,后读书”为“边读书,边识字”,寓识汉字于读写之中。他们在教学中首先教好350个典型字,并教学生初步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能力。同时,还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识字教学:一是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重点解决“识”的问题,并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使学生理解字义。在拼音阅读之后,进入注音课文阅读时,识字教学也就开始了。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根据各阶段的不同情况,给予引导。阅读汉字注音课文初期,注意引导学生既读汉语拼音又读汉字,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之后,注意引导学生以读汉字为主,兼顾拼音,到读纯汉字课文的时候,注意引导儿童独立查字典解决生字问题。二是通过写字课,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重点解决“写”的问题。写字课主要是教给儿童掌握汉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等构字规律,为儿童认真,工整地写好汉字打好

基础,同时也对识字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三是通过写作实践,重点解决“用”的问题。总之,“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速度、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技巧、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前发展、不独把拼音作为注音的工具,而且作为代替汉字的符号等。不过透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也存在一些缺点,须引起教学工作者的注意,即学生负担过重;难度高;容易导致学生混淆拼音相同的汉字的不良现象。

部件识字教学

部件识字教学按“三级结构”有层次地层开。这三级结构是:一级结构——用笔划分析法教授单体字。二级结构——用单部件分析法教授简单合体字。三级结构——用复部件分析法教授复杂合体字。部件识字教学贯彻“教、扶、放”的原则,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它所独有的特点:突出汉字识记的规律和分析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提高独立分析字形,自学汉字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为电脑处理汉字及辅助识字教学,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

三、简答

识字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

(1)识字要音、形、义相结合。

(2)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3)识字要与听说读写训练相结合 。

(4)识字要与写字相结合。

识字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1)要充分利用汉字结构的特点和构字规律 。

(2)要把字的音、形、义教学统一起来。

(3)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识字 教学有哪些主要方式?

(1)边读课文边识字。

(2)学习生字,再讲读课文。

(3)一部分生字先学,另一部分生字随课文学。

巩固和应用识字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1)依据学生识字心理教识字。

(2)科学地组织复习。

(3)引导学生在读写中应用。

辨析力

在听清语音、理解语义的基础上,对讲话的内容,语言的评价和判断的能力,这种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有重要的意义。

记忆

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应变能力

在说话的过程中灵活、变通的能力。

二、简答

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1)要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2)要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爱听。

(3)纠正学生的语病要着眼于所表达的内容。

思维和听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思维是听话、说话是基础。思维清晰,听话时容易抓住别人讲话的要点,说话是时容易做到明白顺畅。

(2)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听话时边听边想,说话前再用心想一想,经过思维对语言的组织和调控,说出来的话才会条分缕晰。可见,听话、说话与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即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听说能力的高。

说话课有哪些听说训练方式?

(1)看图说话

(2)观察说话

(3)创设情境说话

(4)听故事说话

(5)小实验、小制作说话

(6)讨论、辩论

说话课有哪些听说训练的方法?

(1)语文课上的天天练。

(2)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听说训练。

(3)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听说训练。

三、论述

简述听、说和读、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在这四种语文能力中,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看: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口头语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产生远远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从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看:书面语言的产生,使语言具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即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口头语言是在直接的交际过程中,通过口说耳听形成的;书面语言则要眼看手写,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口头语言可以伴随手势、表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因而允许省略、压缩;书面语言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可以修改、推敲,因而比较准确、连贯;口头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交际阶段,而书面语言一开始就具有独语的性质。尽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但它们相互为用,彼此联系非常紧密。一方面,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而且口头语言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不断涌现新的语汇,被书面语言吸收,从而使之更加充实和丰富;另一方面,因为书面语言在独语的过程中,可以把思想表达得更完整,更充分,更精确。口头语言语病可以通过书面语言学习,逐步得到纠正,使之日趋规范。口语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必将促进书语言的发展。 从教学实际及实验研究看:听说读写之间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往往训练有所侧重,但很少训练是单一的,需要多种训练相结合。训练不管怎样组合,其共同规律依然是: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凡听力差的学生,一般理解力也低,对教师的提问很难做出正确的回答,课堂讨论时不愿意发言,即使发言也多是不得要领或语无伦次。这说明听的能力制约着理解能力和说的能力的发展。同样,口头语也制约着书面语言的发展。综上所述,听说和读写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听说读写宜并重:“听说读写宜并重”的实质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把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听说读写之所以成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由其内部规律决定的。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听说读写训练同样重要,要以口语训练为基础,以听说带动读写,用读写促进听说,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协调发展。为了贯穿落实“听说读写宜并重”这一原则,在教学思想上,要对“听说读写”同样重视,从备课到上课统筹安排,全面训练,不轻此重彼,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地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阅读课,总要让学生读书,并要求他们回答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

试分析听话能力的基本结构。

(1)注意力

(2)理解力

(3)辨析力

(4)记忆力

试分析说话能力的 基本结构。

(1)组织语言的能力

(2)表情达意的能力

(3)应变的能力

第六章

问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

圈画批注的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传统的读书经验说明边读边想与圈画批注可以互相促进。小学生练习圈画批注的主要内容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感受深、受感动、受启发的地方(除了画下来,还可以写写自己的认识、体会、感受和想法);不理解、读不懂的地方,等等。有时候对课文中的某一内容有怀疑、有不同的看法,也应当记下来。一般地说,圈画批注可以在中高年级进行,开始可以只要求圈圈画画,逐渐提高要求。

“揣摩、引导、讨论、点拨”

学生通过“揣摩”“讨论”的学习实践进行自说学习;教师通过“引导”、“点拨”发挥主导作用,“揣摩”是教学的基点。教师在学生揣摩之前要予以指导,“讨论”在揣摩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实行分组讨论,也可以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的“点拨”贯穿于讨论的全过程。

“一篇带多篇 ,精读与略读结合”

强调在教要得法的前提下,学生要读得好,读得快,读得多。有的教师把思想内容接近的课文放在一起教。有的教师把写法相似的课文组织在一起,“详讲一篇,通晓一类”。有的教师采取“以主带辅”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后,再相机引导学生阅读几篇补充材料。

“导读--扶读--自读”。

这是一种体现围绕学法设计教法,学中明法、以法导学的阅读教学结构。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每此借的写法大体相同,教学时可以导读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这一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的过程,小结学法。教师再扶读下一段,最后让学生利用学法自读向燕子借尾巴的一段,可以在自学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变序阅读”

这是一种要么为了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么为了突出理解的重点,而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进行设计的课堂结构。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篇尾点明:“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教学时先抓住这句话的意义来理解,再分析课文记叙的四件事,从后向前讲解分析课文。

“读读、说说、议议、写写”

“读读”:即指导学生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和独立思考,使学生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说说”,即指学生或围绕提示的问题或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谈感受,谈体会,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展开讨 论,还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议议”,即指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少量的,关键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简答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的提高。

(3)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

(4)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阅读和作文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区别。首先,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目的,阅读是为了吸收,作文是为了表达。其次,阅读和作文的完成过程是反向的,作文是从内容到形式,而阅读则是从形式到内容。

联系。首先,从外在形式看,它们使用的都是书面语言,二者都离不开纷繁的事物和对事物的认识,就一篇文章来说,写文章的人必须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才能把文章写好。读文章的人同样要解决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问题,才算把文章读懂。

阅读教学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1)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2)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3)初步的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4)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5)一定的阅读速度。

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

(1)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句子的能力 。(3)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4)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阅读理解的基本内容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理解词语。(2)理解句子。(3)理解自然段。(4)理解篇章,阅读教学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之外,还有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几种阅读技能。

好的教学结构一般有哪些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要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做到一要全面,在语文基本功训练、思想教育、一般发展上均要提出明确要求;二要重点突出,主要指阅读训练的要求要十分明确。不能面面俱到,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的重点。(2)教学思路清晰。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顺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要循着课文的思路,学生认识的思路来设计教学思路。(3)教学环节简单、实用。要克服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具有可操作性。(4)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训练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读、思、议、练相结合;训练面要广,密度要大,效率要高。 (5)有鲜明的特点。教学结构能清楚地反映出年级、教材、课型等不同 的情况,而不是千篇1律一种模式。

课外阅读有什么重要意义?

(1)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发展。(2)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3)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4)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觉能动性。

阅读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吸收知识、信息。(2)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3)开发智力。(4)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怎样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学习方法?

(1)在小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 。(2)从感性到理性,到运用,逐步掌握。

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1)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包括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2)思想教育方面。指课文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理解得要宽泛一些。(3)一般发展方面。包括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的培养,意志品格、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怎样培养小学 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认真读书的习惯。(2)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4)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5)使用工具书的习惯。(6)预习的习惯。(7)课外勤于阅读的习惯。(8)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三、论述

简述阅读教学的基本结构。

阅读教学结构,是阅读教学的多种要素之间的组织形式。

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1)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2)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结构。(1)初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巩固、练习--课内外结合。(2)初步综合阅读--深入分析阅读--进一步综合阅读。(3)全文初探--重点深究--通篇会意--领会“表达”--读后练习。

上述阅读教学的基本结构,属比较传统的类型,体现了“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教学全过程;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顺序;体现了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统一。

在继承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结构进行创新。(1)“读读、说说、议议、写写”。(2)“揣摩、引导、讨论、点拨”。(3)“一篇带多篇 ,精读与略读结合”。

简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以往对课外阅读的轻视不仅是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深刻理解,更是没有认清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2)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2).课堂教学要为课外阅读服务。

第七章

问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

真实

文章同它所反映的生活相符合,这里的生活包括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多看多听

多看,就是经常认真地看,看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事物的特点性质,人们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等)。多听,就是注意听懂人们的不同意见、不同反映,并且从听的中间开阔知识领域,了解古今中外许多事情。

多问多想

多问,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某些不明白的事情向家长、老师、同学求教,使自己了解得更多。多想,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在头脑里多回忆,多联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巩固看和听的成果,锻炼思维,形成深刻的印象。

多记多写

手比较勤,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可以写生活日记,也可以写观察日记。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就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这样做,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这样做。

命题立意

出题目和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能够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给文章拟定题目,根据别人的命题作文时,具有审题的能力

审题

要能把教师出的题目的含义弄清楚,然后再在这个范围内选择材料,确定中心。

作文

写话,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它与说话不同,每篇作文都要有一个中心,要把有关中心的话写进去,而且要排列得妥贴,使中心显露出来。那些漫无限制的随意话,都该剔除干净,文章要讲究经济。一篇文章,必须把紧要的话都写进去,叙述一件事情,得注意详略。那些要让人家详细明白的部分应当不惜笔墨,这些就是作文选材组织问题。

审题

要揣摩出题目的人希望写什么,希望怎么写,揣摩怎样使自己的作文对上出题目的人的意图。如果过于强调审题,学生所考虑的就不是自己最想说什么,最急于表达什么了。这是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二、简答

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种。口头表达能力就是说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就是写的能力。从广义上来说,作文教学包括说的训练和写的训练两个方面。

教学中怎样培养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

(1)多看多听。

(2)多问多想。

(3)多记多写。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从观察入手 。

(2)进行思维训练 。

(3)开展想象 。

三、论述

简析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

(2)阅读与作文相互促进:阅读和作文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和作文都是就书面语言而言的;全面理解阅读对作文的促进作用。

(3)阅读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从阅读中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4)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阅读是从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作文是从思想感情--选择内容--形成语言文字;阅读和作文都涉及到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只是走向不同。

(5)相同点:语言文字——把每个词句理解清楚、把每个词句表达清楚;内容——要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把内容写具体;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简述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从教师的教看:只注重写作方法;不注重思维训练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也是以讲为主,不重视观察、想象的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

(2)从学生的学看:无话可说、苦恼恐惧;照搬照抄、生拼硬凑

问题解答汇总

水质问题解答

人口普查问题解答

出生证明问题解答

社保问题解答

常识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

网校问题解答

养老保险问题解答

就业问题解答

第一章  问题解答
《第一章 问题解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