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8: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词解释

行为标准又称战略取向标准,指企业在经营和决策时的心态、思维方式和策略(战略)取向。

非股权经营,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企业中不拥有股份,通过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服务(无形资产)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与报酬。

许可证贸易,是指跨国公司在获得一定收益的情况下,授权东道国企业使用某种工业产权或技术。

所有权优势又称厂商优势、竞争优势、垄断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者能够获得其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

跨国并购(M&A)就是跨国兼并(Merger)和跨国收购(Acquisition)的总称,是指跨国公司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东道国企业的全部资产或一定比例的股份买下来,从而对其生产经营权的控制。

横向并购,是指相同或相近行业,生产或提供相同或相似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主体间的跨国并购活动。

直接并购,由跨国公司并购方直接向东道国目标企业提出资产或所有权要求,双方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协商,共同完成收购的各项要求,在协议的条件下完成的收购。

间接并购,是指并购公司不向北并购公司直接提出并购要求,而是通过在市场上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或流通并具有表决权的普通股票,从而获得对并购公司控制权的市场行为。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又称公司间协议或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或若干战略目标,以签订长期或短期契约为形式而建立的局部性互相协作、彼此互补的合伙、合作联合关系,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合伙关系而非内部增值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Intra-trad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是指在跨国公司内部展开的国际贸易,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以及同一体系子公司之间产生的贸易关系,也可称为公司内贸易。

投资性内部贸易是指贸易的客体被折价并取得了资本的形式,被注入到海外投资项目,这些被当作资本使用的贸易客体一般是技术、相关设备和物品。

经营性内部贸易是指贸易的客体没有取得资本的形式而因满足跨国公司内部成员的日常经营之需所进行的跨国界流动。

外汇风险,也称外汇暴露,是指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导致企业的赢利能力、净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交易风险是指已达成协议但尚未结算的外币交易因汇率波动而发生外汇损益的可能性。

换算风险有时也被称为翻译风险或会计风险,产生于跨国公司将其国外附属公司或投资经营成果的计值单位由记账外币换算成本币的换算过程。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是指跨国公司系统内部或是外部之间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式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 问答题

跨国公司的特征

1、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

2、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开展实质性的经营业务

3、跨国公司具有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具有全球战略目标

4、经营业务国际化

5、生产经营多样化

6、市场交易内部化

与股权经营方式相比,非股权经营对跨国公司有哪些好处。 (1)跨国公司不用在东道国直接投资,减少经营风险。

(2)跨国公司不投入股金,不用承担东道国企业的财务风险。 (3)跨国公司靠转让技术、提供服务、合作生产来获取利润。

(4)跨国公司凭借其技术、管理、生产和营销上的优势对东道国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5)跨国公司不动用资金、不占有股份,不会激起民族主义的排外情绪,减少政治风险。

许可证贸易的优点: (1)分摊研究成本 (2)障碍少 (3)风险小

许可证贸易的缺点:

(1)买方有可能掌握购入的技术,使卖方失去技术垄断,增加新的竞争者

(2)由于卖方没有亲自参加东道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获得东道国生产和经营的经验,也无法控制市场

(3)这种许可证销售收益受到买方产品销售额大小的影响很大,如果销售额太低,卖方收取的提成费可能无法弥补各项支出

全球区域结构组织形式(地区分部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

(1)公司在职能和产品上的能力可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作出较佳的配合; (2)强调各国子公司作为“利润”中心地位,有利于各子公司的独立发展;

(3)高层管理、地区总部与各国子公司之间合理有效的权力与沟通路线,有利于简化高层管理工作。

全球区域结构组织形式的主要缺点

(1)当产品线众多并以具有较高技术时,产品的变动与技术的转移在各区域之间难以进行沟通与协调。

(2)要保证该组织结构运行良好,就必须为每个区域配备具有高度综合才能的领导人,这种人才往往难求。

(3)在地区总部,职能部门与主线管理人员重叠。

(4)业务常过度集中于少数重要地区,易于重视该地区效益而忽略公司的全球利益。

全球产品结构组织(产品分部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

(1)以产品划分的组织结构,把企业各部门的注意力集中致力于产品技术和产品市场,从而鼓励了全球性产品策略的实施;

(2)保证了产品从信息到生产技术的统一沟通,消除了企业内各分支机构的矛盾; (3)引导企业各部门共同开拓世界市场,强化全球性市场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 全球产品结构组织的主要缺点

(1)这种组织结构需要既懂特产品生产经营又懂国际业务的高级综合人才任相关产品部领导,这样的人才需要在多国环境中得到一定时期的锻炼,因而在企业采取产品结构组织形式的最初一段时间,企业的管理效率会受到影响。

(2)任何一地区不同产品部的活动很难沟通、协调和控制; (3)高层领导者不容易协调每个产品部的规划、长期投资和市场营销工作; (4)小的产品部可能由于资源不足而难以采取积极的国际性战略;

(5)由于各部均有自己的一套职能机构班子,会造成机构重叠,人员臃肿。

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垄断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具体而言是:市场的不完全性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决条件,必须放弃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拥有垄断优势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而企业拥有的垄断优势则是来自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跨国并购动机的内部动因

1、速度:谋求最快速地进入东道国市场

2、获得所有权资产,争夺创新技术与人才

3、寻求新的市场

4、通过协同效应提高效率

5、扩大规模,追逐规模报酬递增(单位产品成本会下降)

6、多样化(分散风险)

7、财务动因

8、个人行为:寻求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市值/重置成本<1时被低估的

跨国并购的全球趋势

1、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2、单项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

3、跨国收购在跨国并购中占绝大部分比重

4、横向并购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跨国并购的主流

5、股票互换在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6、跨国并购的战略性动机日益明显,善意并购成为主流

7、发达国家是跨国并购的主体,其中欧美公司是最活跃的参与者,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并购中比重不大且非常不平衡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基本特征

1、从经济组织形式来看,战略联盟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

2、从企业关系来看,组建战略联盟的企业各方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独立的基础上通过事先达成协议而结成的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1)相互往来的平等性 (2)合作关系的长期性 (3)整体利益互补性 (4)组织形式的开放性

3、从企业行为来看,联盟行为是一种战略性的合作行为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征

1、内部贸易不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

2、内部贸易采取“转移价格”的定价策略

3、内部贸易受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统筹规划

4、内部贸易不遵循正常的价值规律

5、较强的隐蔽性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动因

1、降低交易费用。内部组织替代市场

2、内部贸易可提高交易效率

3、避免外部市场经营的不确定性。

4、内部贸易可防止技术优势扩散

5、谋求转移价格的避税效应。

高关税国家子公司压低价格,降低征收关税的基准,因为关税的税率是不变的

6、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借助子公司和母公司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7、获得融资优势

转移价格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一)影响利润水平(1)规避企业所得税

(2)规避关税及其他税费(由于大部分是从价税)

(二)影响业绩评估

(三)影响资金配置与流动

(四)改变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 (1)规避外汇风险 (2)规避通货膨胀风险 (3)规避政治风险

(五)逃避东道国的价格管制

东道国政府对转移价格的对策

(1)以正常价格为基础,实行“比较定价法” (2)对外资企业实行新的征税方法

(3)加强海关对外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的监管作用 (4)建立和健全审计制度,严格审查外资企业帐目 (5)建立和加强国际联合

跨国公司的融资战略目标

①实现公司总体融资成本最低化,主要采取的策略:减少纳税;利用补贴贷款;争取当地信贷配额。

②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主要采取的策略:降低外汇风险;避免或降低政治风险;保持或扩大现有融资渠道。

③建立最佳的财务结构。

影响跨国公司选择技术转移方式的因素: ① 企业自身的条件。 ② 引进方的目标和策略。 ③ 东道国技术水平状况和引进方企业的技术能力、技术适应性很重要。 ④ 国际市场环境。 ⑤ 政策环境。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1)技术优势,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技术:①小规模技术②标准化技术③劳动密集型 (2)适销产品的优势,价格竞争的优势

(3)具有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经营活动的管理技能 (4)企业家的能力

(5)血缘关系,民族技术,民族资源 (6)扬长避短的投资策略。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回顾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版)

出版理论与实务 重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整理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复习重点

国际贸易与实务考试重点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版)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