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5:58: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教 学 设 计

2011—12—4

总目录:

阅读

11、邓稼先 杨振宁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15、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教学分工安排:

两个同学负责一篇课文(自由组合),多出来的一篇由主要负责人讲解,由写总教案计划的同学负责讲解“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部分。

11、邓稼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

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的执着和坚韧。

感受科学家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难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课型:讲读型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查阅资料,了解两位科学家的相关情况。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 2

2011—12—4

力?用一段话客观地分析一下,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是位影响巨大的历史性人物 是具有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杰出科学家

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综合探究

1、听说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搞出来时,作者为什么会热泪盈眶?

2、朗读第五部分的《吊古战场文》,说说这首诗的现代文意思。这里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有何用意?

3、如何理解:“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4、第六部分为什么引用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 5、课文六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6、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试举例说明。

三、小结

作者以平实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表现了他身上所特有的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全文设置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相当于“小引”,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第三部分对第二部分进行补充延伸,第

四、五部分又从不同的角度阐明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四、实践活动

从网上检索或上图书馆查找有关“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合作出一期手抄报。

五、作业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板书: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 4

2011—12—4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教师引导: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1、教师播放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表情朗读,教师指导。

3、学生齐读课文,而后思考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把这两个方面结合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写了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五、问题研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设计的问题)

1.研读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文章哪句话是对闻先生做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这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 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术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词句十分深刻的刻画闻先生学习的目的.态度和精神?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明确 2.研读第二部分

文章哪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闻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闻先生说了就做,文中写他做了几件事?反映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明确

3.文中两个部分之间怎样过渡?把过渡语言找出来,说说过渡的作用 ?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 6

2011—12—4

目的是在于救国。

细节描写:“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2.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3.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

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三.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___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你认为哪个标题好?说说你的理由 2.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受到哪些启迪?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领略了闻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匪浅,让我们沿着闻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四.布置作业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 8

2011—12—4

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2 教师范读课文

3 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明确: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机音乐会的情形。

二 研读与赏析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好比一个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d.“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应如何理解?

e.“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f.“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明确:对不幸命运的抗挣。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 小结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亡。整个世界死亡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创那已经死亡的世界,重创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的创造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 10

2011—12—4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描绘人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绘,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3、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

教学难点:

1、前面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人物的描写,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较为陌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群体人物的分析。

2、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标的理论,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思考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的描写,知道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今天我们来结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作业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这四位大作家都是谁呢? 生: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

2、(出示有关几位作家简介的投影片)几位作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谁呀?为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这位作家吗?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18 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指点投影片,简介莫泊桑)莫泊桑(1850-1893),法国文学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1、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 12

2011—12—4

趣味„„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还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动作描写是\"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9)谁能用短语概括一下屠格涅夫的思想性格特征呢? 博学多识。老年持重。(板书:博学多识 老年持重)

(10)刚才我看到大家把关于都德、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都在书上勾画出来了,通过这些描写你们看这是两位具有什么思想性格特征的大作家呢? 都德活泼开朗,而且很幽默。 左拉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但是坚毅聪慧。

教师总结: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就告诉我们,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点,有所侧重,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

四、知识的拓展

我们做一个小练习:四位作家的思想性格特征我们现在都已经掌

握了,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 接莫泊桑的到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五、作业。

把莫泊桑到来的情景写成一百字左右的片段。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 14

2011—12—4

三 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 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

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四 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 师: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提问。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 评议总结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作业 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课外收集古人成才的相关故事,在同学中交流共勉。

学习目标

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 16

2011—12—4

科学家传记、十大元帅的故事、体育影视名人故事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2.收看电台、电视台播放的有关名人的节目录音、录像,如人物访谈、艺术人生、聊天、对话等节目。 3.每位同学自办一张“名人知多少”手抄报,在课前就张贴起来,以供全班同学交流欣赏。

活动过程

一、真意切话名人

结合现在学生追星的情况导入追“星”(名人)的主题。

追歌星是学生比较正常的一种审美体现,追名人却比较特殊。应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崇拜的名人,此次活动是学生内在审美的外在化。

1.教师先播放一段名人的演讲录像或录音,让学生进入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动人情怀与伟大精神,以此拉近学生与名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够将名人作为一个“人”来认识和理解。 2.学生真情讲述名人的故事。

选取令自己最有感触的名人,讲述他的故事。用真情,说实话,形式多样。可以在讲述前后唱一首歌唱名人的歌曲,可以在讲述前后朗诵一首赞颂名人的诗歌,可以在讲述前后宣读几则名人名言等等。

二、客观辩证评名人

孔子说:“见贤思齐。”每一个名人的身上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名人的身上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地方。孔子又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过于盲目———毕竟“人无完人”,也不能过于苛刻———毕竟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其时代、环境的局限以及人性本身的弱点。

1.每位同学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进行评论,先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 2.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全班进行专题讨论。 名人的是与非,功与过, 得与失, 长与短

三、深入思考看名人

名人的世界一定会带给我们一些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宇宙的思考,在深入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名人和名人的世界,你会发现什么? 这些发现对你自己的人生可能产生何种影响? 以“我和我心中的‘星’”为题,进行说话训练。

对于名人故事,课本并没有更多的资料,学生务必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图书馆等来搜索资料图片。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找到课本所没有但又必须的学习资料,又可以通过搜索资料的过程捉拿中学到了各种方法技能。

真正的学习,不仅可让学生学习知识、训练能力,还应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比如合作学习,搜索资料,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总结情况。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新课标“团结、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别出心裁写名人

1.作文题目:以名人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2.热身运动:选取你最想写的一个名人,作以下创意写作: 为他写一句话新闻(写你认为他最值得关注的事)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 18

2011—12—4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案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