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景区外出考察调研

发布时间:2020-03-02 08:34: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赴云台山考察报告

11月26日至29日在管委会的安排下,随管委会胡主任等一行赴河南云台山、青天河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本部门相关工作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27日我们进入云台山景区,根据工作情况,对该景区的社会治安管理、停车场安全管理,景区防火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了解,该景区是国家级AAAAA景区,规模庞大、管理有序。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可以容纳5000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停车场又分大、小、私家车停放区,入口处有保安负责车辆的分配指挥停放,进入停车场后有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另外景区所有的景点都分不同的安全管理科,都配有同样的安保工作人员,实行分块管理,其景区共有保安人员200多人,统一有安全保卫处管理,分别分配在各景点,承担各区域的安全保卫任务。该景区是全国18家数字化景区建设的示范点,在景区实施包括电子门禁、智能监控、多媒体展示、GPS车辆调度、LED信息发布、电子商务、智能全景导游图等系统化在内的数字化工程,随后我们进入视频监控室进行了参观,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演练对整个景区重点地段的,所有情况一目了然。该景区的社会治安管理,由于规模大,来景区游玩的游客都很多,最高峰时一天多达八万人次,县局都设有公安分局、派出所驻景区从事日常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

一、在防火管理方面,该景区也配有专门的安环员,分段负责管理景区的卫生,防火宣传、隐患排除工作,另外最重要的特点,该景区在每个景点入口出,都设有吸烟房,供游客在此吸烟、休息,有效的控制了吸烟者在景区内吸烟造成的安全隐患。

二、云台山的经验和特点

本次考察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很大。云台山依靠创新的思维、清晰的思路、规范的管理在短期内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景区在旅游行业中异军突起,这些成绩令人信服,其经营管理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

(一)成功打造大景区,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延伸,实现旅游景区、当地农民、当地政府三赢。

云台山景区从1998年开始逐步整合云台山内多个分散的景点,对旅游景区实施统一管理,最终形成云台山大的风景旅游区,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经济的大繁荣。

1、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合力,共建大景区。

一是调整管理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云台山景区发展过程中合理配置景区的各种资源,通过行政机制的调整,由县水利局局长、县林业局局长、岸上乡书记兼任管理局副局长,解决各部门在资源使用方面存在的矛盾,将管理局的旅游资源、县水利局的水系资源、县林业局的森林资源、岸上乡的土地资源进行的整合为云台山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建设大景区。以“建精品景区、创全国文明、闯国际市场、树世界品牌”的目标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形成了具有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个景点、面积280平方公里的云台山风景旅游区。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6亿元,建设了设施全、档次高、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

设施全。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游客接待中心,包括售票室、检票室、展览室、休息室、影视厅、餐厅、医疗室、话吧、购物中心、卫生间等设施,在各分散的景点也建设了吸烟室、购物点、卫生间、手机加油站、休息室等设施。

标准高。对景区进行了高标准的硬件建设,对所有进出景区的道路全面硬化、绿化、美化,建设了占地35万平方米、5000个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购置了180辆尾气排放达到欧Ⅲ标准的豪华观光巴士,按照三星级以上标准建设景区内所有厕所。

数字化管理。总投资1.5亿元在景区全面实施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景区管理当中,对游客出入、景区车辆、内部管理进行综合调控。通过建设,云台山逐渐成为风景秀丽、设施完善的山水旅游名牌。2009年云台山已发展成为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等7个国家级称号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精品景区。

2、大景区建设的成功,促进了云台山旅游的高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景区、居民、当地政府共同获益,实现了共赢。

2001年云台山景区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分别为20万人和400万元,市场范围仅限于半径300公里区域。景区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连年快速增长,2009年云台山景区共接待游客326.5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54亿元。主要客源市场已经扩展到半径1500公里区域,省外游客达90%,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客源市场也得到全面拓展。而且由于大景区打造的成功,60%的游客选择在云台山停留2天,促进了云台山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云台山的发展建设中,先后将景区内的3000户居民分散固定于多个点,让其从事旅游业。通过自建、家庭餐馆、宾馆经营,经营农家乐、经营景区免费提供的纪念品销售点。同时景区以经济形式给农民以农业补偿,如每年给种柿子树的农民每亩地700元的补偿,不收获柿子而是将其挂于树上作为野生动物的食物。并由此带动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多数为当地居民,云台山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人均260元增长到如今的人均50000元,

云台山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2009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0.12亿元,为修武县创造税收8000多万元,占该县税收的1/3。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云台山旅游景区的先进经验,我们得到很多启示,并结合牯牛降景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1、必须建设一流的大景区。

牯牛降要实现向大景区的转变,是我们发展的唯一出路。牯牛降景点相对集中,而且对旅游区内景点游客有选择的参观游览,参观时间较短,同时旅游区晚上的生活比较单调,游客一般只参观一两个景点后就离开旅游区,无法留住游客。其余大多数游客在参观后赴其他旅游景区或城市,而不是选择在旅游区留宿。

2、整合景点,统一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将石台现有的旅游区现有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新的项目补充到旅游景区,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对形成的大景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对景区进行整体的规划布局,包括建设统一的游客中心和停车场,打造游览线路,安排参观景点,设置纪念品销售点,合理分布接待服务设施、设置文化娱乐活动和配套设施,统一导游讲解等;利用适宜的生态植物打造景区,既可延长旺季时间,又可为景区增加新的亮点。

3、是通过资源共享、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来解决本地村民在景区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引导、扶持当地村民进入旅游业,让其长期受益,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4、必须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牯牛降景区各项工作。发展旅游业,景区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服务是延伸,管理和服务水平制约着旅游区的发展水平。

一是要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分清,使之相互约束、相互制约。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清,尤其是重点部门,如门票的管理,由财务室保管门票、售票处负责销售,检票口负责验票,通过各自的数据统计互相制约;

二是确定各项工作的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流程确定形成机制,如接待工作,由那个领导负责批准,由那个部门负责接待,接待必须持审批文件到景区各部门开展接待工作。 三是抓好制度的落实,尤其是加强工作的督查力度和处理力度。

四是将技术手段和相关设施作为制度管理的补充。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各种监督设施,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重点岗位的管理监督和对安全工作的监管。在大门口建设固定设施(如门槛、台阶等)解决车辆的随意从大门口出入,另设专用车道供内部车辆和政府接待车辆进入。

景区外出考察调研

外出考察调研报告

外出考察调研心得体会(版)

外出考察调研报告第二次

外出考察

外出考察

外出考察

建筑学院学生外出实习考察调研

校长外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外出考察记录

景区外出考察调研
《景区外出考察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