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2: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

1现状

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外科自身经历了经验的积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临床治疗方法的建立与完善等过程,并受到所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中医学整体发展及西医外科学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其学科体系逐渐成熟。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外科学领域广博,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科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其他外科疾病等。但目前的现状是疾病专科化、行业西医化、执业环境缩小化、人员不稳定化等日趋严重,这些严重影响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现分述如下。

1.1疾病专科化 受西医学的影响,中医学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学科细化的历史自然选择,大家只要羽翼稍丰,便纷纷自立门户,于是皮肤、肿瘤科、肛肠科等等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斗妍。殊不知中医学的生命力正是在于他博采众长、辨证论治。脱离了整体来谈负隅一角,则犯了舍本逐末之大忌,分工越来越细,知识越来越单

一、疗效越来越不稳定,恍惚间转入了一个死胡同。

1.2行业西医化 细究起来,无论是中医外科学的任一疾病。从命名、诊断、检查、治疗均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或彻头彻尾是西医,在病房尤为突出。这样一来,用于中医的有效时间与精力相对从前而言绝对匮乏,更何敢奢谈创新与发展呢? 1.3执业环境缩小化 随着学科专业化进程的深入,分科的细化,病人单

一、治疗单一,病源相对不足,病人并非作为一个整体出现,而是以单个的个体出现的。

1.4人员不稳定 外科以手术为主,而目前中医外科学手术又相对薄弱,中医方面优势又未得到有效的训练、发挥与提高,难免会使军心动摇,造成人才外流,反之,又会使学科的发展受到抑制。例如,周围血管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充满朝气而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尽管目前大多数三级甲等医院都拥有独立的周围血管科,但这其中水平也都参差不齐,而且大多是以手术或介入等有创治疗为主的,不论目前现状何如,不得不承认,其适应症是相当局限的,也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患者或病变的某一阶段适用于此,除此之外,还面临术后再狭窄、堵塞等一系列难题,而中医外科学源远流长,在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加之近几十年来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医患面前。中医学历来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笔者认为时至今日仍有实际意义,在周围血管疾病具体体现在:周围血管疾病大多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继发于全身大中血管病变基础之上,且病程长、病变多缓慢进展,一旦症状出现多数情况下已属于临床中后期阶段,病情多无法逆转,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长远效果,因此应教育患者、基层医务工作者、甚至于综合医院的非专科医生对此病应予足够的重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也是治未病的固有内涵;另一方面,既使病情发展到了从前认为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新兴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临床,亦使得一些沉疴固疾得到暂时的缓解或是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千方百计抓住这一难得时机一另一种意义上的无病状态。此外,我们更应理智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众所周知,中医学历经千年而不衰,主要靠的是师承与授受,这难免会受到风俗、礼仪、制度等的限制与束敷,导致交流与沟通不畅,以致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混乱局面,长期以来行业内部难以达成共识,标准难以建立、完善与推广,学科建设难以落到实处。而西医学作为后起之秀,在某此方面确实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对此我们不应不屑与排斥,而应该敞开胸怀去借鉴、思考、消化与吸收。从立足于原有理论基础,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拓展我们感官的角度来看,x光可以认为是我们望诊的延伸、听诊器是闻诊的延伸、电脑使得远程诊断与会诊成为可能可以认为是问诊的无限延伸、心电图可以看作是切诊的无限延伸⋯⋯。在中国,一千年前就有了葱管导尿的记载。或受此启发,西医发明了导尿甚至是腔镜技术,从而引领了风靡一时的微创技术革命。试想为什么这些技术归属于西医范畴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是由西方人首先发现且推广运用的,换言之,如果这些技术是由中国人自己发明运用推广的。那我们完全可以挺起胸膛说其同样是中医的内容,可见问题的核心是由谁首先发明并运用推广。独立自主,决不能生搬硬套、照搬别人的标准,那样最终只能是不伦不类、贻笑大方。针灸取穴国际标准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其选用的是韩国标准而非中国或日本标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韩国一直以来都在针灸的内在框架内进行加工与整合从未偏离正常航道。可见创新必须有自己的权限、规范。麦当劳的成功便是不争的事实。 2展望

既然分科细化已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主旋律,患者又是以一个个整体展现于我们面前,而我们一直以来又是以整体观念来指导临床工作,那我们完全可以以其他的形式如院内会诊、专科会诊、专家会诊等具体的形式将细化了的、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分科整合起来。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集体优势,这必将大大节约资源、提高专科整体水平。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但万事开头难,难在没有统筹、没有规划、没有对本行业的深刻理解与体会。学会作为一级学术机构,他本身拥有行业内部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学术氛围与学术影响力等诸多优势。我们应在此平台基础上展开如下工作。 2.1病历讨论与分析这是经典的一种临床教学与交流的形式。历来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及医学大家的推崇,也是医生成长的必修课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应紧紧围绕实际临床工作进行展开,以大病历的形式出现,由低年资医师进行汇报展示,提出疑点、难点或与众不同之处,大家进行展开论述,由行业内资深专家进行点评与总结性发言。在病历的选择上亦应下功夫,病历既要有代表性同时又要有新颖性,有其与众不同的闪光面或点,对学科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对临床工作者的成长有正面或反面的教育意义。各单位轮流主持,年中制定初步计划,交与学会汇总与选拔,做出最终计划并组织监督实施,年终进行总结与表彰。

2.2学会会诊中心学会专家德高望重、在本行业内具有一定的造诣,学识、经验丰富,在长期的l临床实践中摸爬滚打,对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在中医中药方面,融入了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而目前的一线医生在这方面恰恰欠缺,通过这一形式,老专家针对讨论的病历,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对多个专题进行展开讨论,如各种外科疾病的特点、临床用药心得、中西医之间差异优势等方面。大学实习时候,一位咳嗽患者,各项检查均不支持肺部感染但却又无法确切诊断,后来请友谊医院呼吸科专家进行会诊,专家仅仅借助于听诊器就进行了确诊(据他描述为特有的拉锁音)——支原体肺炎(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病原学检测证实了此推断),应用红霉素治疗后痊愈。当时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通过会诊这一形式,使得自己与专家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开拓_r思路、增长了见识,与此同时还会烘托出一种浓烈的学习气氛,使日常的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提高学习效率。

2.3培训与再教育现行的各种学术会议或年会大多采取的是学会牵头、行业宣传、收集汇编论文的形式,常常是少数人的心声。我们想尝试一种全新的形式,即将每次的病历讨论作为问题的核心,并以此确立多个主题进行拓展,扩大视野,丰富其内涵,把学问做细做深,本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精神,从我做起、点滴做起,不断提高知识储备能力。

2.4网络课堂与卫星会议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深入到了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利用电脑进行知识的转化:吸人并补充新的知识,还利于患者,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提高临床效能。

2.5多学科交叉学习利用学会这一公众宣传工具,协调行业内部或不同行业间的交流、学习,取类比向、开阔思路,捕捉瞬问闪光点,组织分类讨论、论证与资料检索,做出科学假设作为进一步科研选题依据。以临床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临床,形成良好的学科发展之路。 3小结

一线工作者应抓住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基于自己临床上的耳闻目睹,提出临床中的一些困惑;专家亦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首先学会还原自己,将自己还原于学生时代或自己初做医生的时期,切身地站在临床一线大夫的角度去考虑和分析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地提出可行性分析,切实达到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中医外科学讲稿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讲稿(四)

中医外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三基试题

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证明(中医、中西医临床)

中医临床专业自我鉴定

外科学见习教学大纲 第二临床学院

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
《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