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废墟的召唤同步练习语文版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6: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废墟的召唤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轮廓(kuò)

远瀛观(yíng) ..甲胄(zhòu) 嗫嚅(niè rú) ...迤逦(yǐ lǐ) 窸窣(xī sū) ....绮辉(qǐ) 黛青色(dài) ..2.读准多音字 (1)远瀛观:guàn 其他读音:guān 组词:观赏 .(2)悄立:qiǎo 其他读音:qiāo 组词:静悄悄 .

二、重要词语

1.莽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 2.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3.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4.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5.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6.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 7.嗫嚅: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8.瞬息万变:形容极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9.迤逦:曲折连绵。

10.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11.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三、背景知识

有关火烧圆明园的资料: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四、作家作品

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涵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后门》《三生石》,童话《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笔》《奔落的雪原》《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出版了多种小说散文童话选集。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组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1.“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这句话中的“铺天的霞锦”指什么?

点拨:从“霞锦”是美丽的、令人充满向往的可以看出“铺天的霞锦”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的前景。

2.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从作者描绘废墟的词语“寂寞”“空荡荡”“悠闲”“若无其事”,以及“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3.核心图解

1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guàn) ...B.雕镂(lòu) 海藻(zǎo) 绮辉(qǐ) ...C.窸窣(sù) 嗫嚅(rú) 废墟(xū) ...D.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 ...

2.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呈现 怅然 寂寞 奇耻大辱 B.遗迹 凝固 石碑 鲜嫩润择 C.楚词 艳丽 苍烟 瞬息万变 D.藤萝 花瓣 桔梗 满怀热眈

3.为下面句子选择用词正确的一项(

)。

(1)右侧在夏天是一片荷塘,现在也只剩下了冬日的______。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______。 (3)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______,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4)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______。 A.凄冷 开阔 呼啸 冷清 B.清冷 广阔 呼喊 凄清 C.凄冷 广阔 呼啸 清冷 D.清冷 开阔 呼喊 凄清

4.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

) (2)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

5.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光可以流逝,而历史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作为历史的回顾,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开元盛世,丝绸之路,也应该有____________,南京大屠杀。

A.“神舟”五号飞天 B.火烧圆明园 C.北京申奥成功 D.郑和下西洋

6.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7.“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吗?”你知道楚辞的代表人物是谁吗?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再写一句你所知道的他的名言名句。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吗?”

2 他不答,我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树旁乱草中窸窣有声,原来有人作画。他正在调色板上蘸着颜色,蘸了又擦,擦了又蘸,好像不知怎样才能把那奇异的色彩捕捉在纸上。

“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惟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

“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

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8.选文第2段中“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本句话中的“尽责任”指什么?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觉得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什么?

9.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10.你如何看待青年人的话语,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11.作者写“我”与年轻人对话的目的何在?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7题。 绝 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枯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

3 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2.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亭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________________,第⑤⑥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14.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16.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17.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表达交流】

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奉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在世界多元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保留?请说明你的理由。

(3)请选择两则材料中的一个节日,向你的同学或亲友设计一句问候语与祝福语。 【体验中考】 19.(2011·四川乐山)同学们在“关注我们的社区”的活动中,看到自己所在的县同时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县政府并为此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同创”指挥部。

(1)同学们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市民的采访,了解到“创建”活动过多过滥,人民群众是很有意见的。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准备给县领导汇报的几条危害。请你将“助长形式主义”这一条恰当地插在下面的三条危害之间。

①损害群众利益。②有碍科学发展。③极易滋生腐败。 答:“助长形式主义”应插在______和______之间。 (2)关于“同创”指挥部的名称问题,在开始确定的阶段,有人想过用“统创指挥部”,也有人想过用“通创指挥部”,最后听取了语言专家的意见,才确定用“同创指挥部”这个名称。你觉得,语言专家的意见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皱”应读“zhòu”;C项,“窣”应读“sū”;D项,“召”应读“zhào”。

4 答案:B 2.解析:B项,“润择”应为“润泽”;C项,“楚词”应为“楚辞”;D项,“热眈”应为“热忱”。

答案:A 3.答案:C 4.答案:(1)描写 (2)议论

5.解析:句子前半部分是让民族骄傲的内容,后半部分则是民族的耻辱。 答案:B 6.参考答案:冬日。心情沉重。

7.参考答案: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的代表作《离骚》写尽了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情怀。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解析:“尽”在这里是“全部用出”的意思。应联系本文的写作主旨来回答。 参考答案:“尽责任”指如何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个中学生,首先应该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好为祖国作贡献的本领。 9.解析:落霞的美与废墟的荒芜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答案:这些词语写出了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出废墟的荒芜和清冷。这里,不仅是逼真形象的描绘,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10.解析:可从青年人的特点、青年人应肩负起的责任谈起。 答案:略

11.参考答案:作者寄希望于青年一代,希望他们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

12.

答案: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

13.解析:根据文中内容,结合本题前后联系作答。 答案: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

14.解析:准确找出修辞手法并理解它在句子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解析:准确理解荷叶的处境,重点把握“高擎”所表现出残荷的品格。 参考答案: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15.解析:将两者进行对比,注意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 16.解析:两句话侧重点不同,文章的重点是突出残荷而不是雨声。

参考答案:“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17.解析:根据文意,首先理解“绝唱”指什么,然后理解有什么值得赞美。

参考答案: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18.解析:抓住消息的要素概括。

参考答案:中国人对待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的不同态度。 解析: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但要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

参考答案:可以保留。现在的世界是个多元化的世界。西方节日及其文化传入中国是一种潮流。只是我们无论追崇哪种节日,都应该将其跟节日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盲目地追逐所谓的时尚。

解析:设计的话语要符合所选的节日习惯。

参考答案:母亲节。母亲,今天是你的节日。我想对你说:感谢你十几年来对我的辛勤培育。你辛苦了!

19.解析:(1)助长形式主义与滋生腐败之间关系紧密。(2)对“统创”“通创”可以分开说,也可以合起来解说。

5 参考答案:(1)② ③ (2)答案举例:

①有道理。“统创”和“通创”侧重于统一管理,全面管理,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强迫的意味;而“同创”侧重于共同创建,齐心协力,有一种鼓舞人心的意味,让人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②有道理。“统创”是“统一创建”,意思是大家都一致行动,含有自上而下的意味;“通创”是“通通创建”,含有强硬、强制的意味;而“同创”是“共同创建”,显得平等、和谐。

九年级语文下册 3《废墟的召唤》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教案语文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纸船同步练习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废墟的召唤》教案(新版)语文版(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废墟的召唤》教案(新版)语文版(新)

废墟的召唤学案及练习

【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废墟的召唤》教案(新版)语文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同步测试 语文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3课白杨_人教新课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同步练习1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废墟的召唤同步练习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废墟的召唤同步练习语文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