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年价值观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1: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青年价值观问题原因分析

经过上文对青年价值观的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和网络时代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青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有其产生的特定原因,以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市场经济的影响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高度繁荣,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特点以及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影响着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市场经济自主性鼓励了自主意识的发展,青年更加追求自由以及自我的价值选择,也使得当代青年价值选择更为多元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质的区别,但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仍然处在不断完善之中,因而还是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价值观的冲突与价值失范问题。社会价值观呈现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标准模糊化、价值选择多样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驱动复杂化、价值观念现代化等特征。而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造成了影响,其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呈现出明显的二重性:既重视理想与信念的追求,又注重实惠,淡化空头政治,厌恶形式主义;既重视精神生活的追求,又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既重视对金钱的追求,又信守“取之有道”的君子行为。总之,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受到了社会变革的影响,受到了市场经济原则的导向,在矛盾与冲突中发展前进。市场经济越繁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就越多,市场经济给青年带来无限上升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人无法避免的问题。在利益至上价值观熏陶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这无形中加大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压力,由此看,市场经济的繁荣,所带来的弊端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开创性的。

(二)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快速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中国,对当代青年造成巨大影响。独立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等思潮使得当代青年逐步抛弃集体本位的思想,而选择个人本位。

1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思想特征主要为: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以市场经济和宪法法律作为个人自由的基本保障;主张推行渐进式改良;待人处事的重要价值在于宽容或容忍。自由主义所追求的是个人权利和自由,从道德层面来看,这种自由必然导致对道德判断的多元化认可和评价,实际上,自由主义已经成为了道德多元主义的保护者和根据。道德多元主义在实践中所构成的特征往往是一种占有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以竞争为主要模式,所带来的不是相互合作帮助的群体,而是群体的不同利益冲突,而以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为基本准则的自由主义者,让道德的伦理价值不断下降,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标准逐步转移到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这种随意的主观标准上,对于公众和他人的自由容易造成巨大的伤害。

2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创始人杰罗米·边沁解释道:“所谓功利,意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凡是带来幸福或快乐的事情就决定去做,凡是使人不幸或痛苦的事情就拒绝去做。功利原则是判断价值、决定取舍的标准,凡符合功利原则的即为善,违背功利原则的即为恶。

根据功利原则,个人行为的最高价值——“善”不再是对最高理念的把握,不再是形而上学的实体,也不再是凡人难以企及的彼岸世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经验、可体察到的东西——由金钱、财富、名誉、权力及各种感觉而构成的幸福与快乐。这样的“善”,清楚明白地昭示人们:资产阶级的发财欲望和追求超额利润的行为都是“善”的。在巨大的贫富差别已经显现并日益发展的时代,在“善”这一最高伦理层面上鼓动人们利用手中的财富不择手段地、自由地进行剥削、投机、冒险,以此来获得更大的幸福,其结果必然是经济不平等进而是政治不平等的凸现,更严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秩序和人们的行为准则造成混乱。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遭到部分青年的否定,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遭到质疑,他们开始追逐物欲的享乐,不思进取之风日益弥漫。

从大规模进军我国的西方影视业即可看出西方文化对我国当代青年的影响之深。青年们更加热衷于对欧美大片的追捧,票房市场上,欧美大片总是遥遥领先,而国产电影则毫无竞争优势。随欧美大片而来的则是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日益渗透的西方文化对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部分青年对感官享受、刺激的追求日益热切。总之,西方文化的冲击是当代青年价值观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也是影响青年价值观问题的重要原因。其中,价值观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宣传雷锋精神,集体主义等等传统文化,但形式老化,形式主义盛行,另外,校园文化也影响青年的成长,高中校园背负着应试教育的包袱,一切以分数为重,影响占主导地位;高校扩招后,许多高校功利主义盛行,纯学术的大学校园不再是象牙塔,无处不牵扯着利益的关系,校园亚文化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

1价值观教育内容较为薄弱及教育手段的落后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片面性及教育手段的落后性是青年价值观取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偏离的主要原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片面性或许可以理解为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薄弱,它体现于只注重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以及主体需求。目前,价值观教育带有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等缺陷,这样就很难使青年接受和认同主流价值观念。此外,青年的主体需求也未得到充分考虑。当代青年受教育程度日渐提高,也都培育了各自的文化需求,因而忽视主体需求的教育内容很有可能得不到青年的认同。

此外,当前的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的手段,方式方法不得当,难以对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产生效果。再者,只是注重正面宣传,忽略了负面宣传的作用,容易引发青年的抵触情绪,反而起不到教育作用。 2校园亚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对青年价值观念的培育形成了不良影响。校园亚文化包括拇指文化、碟片文化、“看文化”、电玩文化、垃圾文化等,这些“副”文化对青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浪费了青年的大量时间,也使得部分青年日益好逸恶劳,失去毅力,失去理想信念,进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四)互联网对青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给青年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青年价值观的形成。 第

一、政治观:意识形态西化

国际上的强势集团趁机构建新的意识形态霸权,冲击青年人正确理想信念的培养。互联网本来没有中心,强调平等,但因为美国在互联网方面绝对的技术优势以及扩张本能,美国无疑成了事实上的全球互联网中心。对中国来说,这种不平衡发展的首要的后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重冲击。 第

二、国家观:民族认同感弱化

互联网促进了当代青年的国际化,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青年人民族认同感的弱化。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发现,”互联网在强化了青年地球村村民意识的同时,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新人类‘的身上本来就带有很强的国际化色彩,而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这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意识相伴的是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在青年网民中,相当多的人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熟悉程度、认可程度要超过对本民族的熟悉、认同程度。今天的大学生中又一个经常见到的现象:某大学生谈起美国的某个州,不论天气、人口、经济、交通,都可以口若悬河,但若问及中国某个省,则瞠目结舌,对前者的了解之细远胜于后者。这种对本民族认同感的弱化带来了一个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后果是: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再看重就业机构的国家、民族属性,而将为全人类工作作为自己的原则。 第

三、自由观:行为为取向无政府主义化

互联网让使用者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过度自由无约束,让各种虚假的错误的信息充斥于网上,缺乏明确的思想导向。网络给每个用户都提供了成为传播者的可能。这提高了首重的地位,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单向性,但也带来了传播权的滥用,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目的传播任何消息。这其中,有谣言,有泄密,有些甚至直接危害到国家安全。在网络传播的空间中,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绝对的自由和民主。没有政府的管理,没有领导的监督,任何使用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发表言论。这使得一些年轻网民在虚拟空间里完全忽视现实世界的约束力量,随心所欲地进行反政府、反社会的传播活动。 第

四、道德观:道德评判相对化

互联网为使用者构成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虚拟的空间,其无中心感与非真实化使得现实世界中的道德规范在其中并不能一如既往地发生作用。因此,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是,进入互联网的青年人往往会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与行为。一方面,认为网络上很难讲道德;另一方面,有意或无意地做些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第五、交往观:心理空间封闭化

互联网为青年人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扩大了眼界与交往面,但过度依赖网络,会让使用者逃避直接交往,大量采用匿名的间接的交流方式,甚至造成心理畸形。

传媒是人与外部世界交换信息的中介形式。与传统的媒体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相比,网络的实效性、信息量和表现手法更有优势,它集多种交往介质于一体,文字、图画、声音、影像等尽在其中,用户可以通过各种介质形式接收传播内容;同时,网络让用户有了更大的交往空间,地理的限制烟消云散。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迷恋于网络的年轻用户,接触信息面是更加开阔了,但个人心理发育却越加封闭了。

这一部分分析了这四个影响青年价值观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未形成合也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一直以来,家庭、社会都对青年价值观念的培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但却忽视了三者的合力效果。不同价值观教育者的有效整合对青年价值观教育极为重要,但长久以来,人们都忽视了这点。近些年来,学校不断发生一些学生轻生的行为,教育圈才逐渐讨论这一问题,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不是各自为战,而是应该寻找一个契合点,对于三者合力的研究应该不断继续下去,更好地培养我们的青年如何生活的更好。

中国当代青年价值观

浅析青年群体价值观的时代变迁及其原因

原因分析

分析原因

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7

三原因分析

雪灾原因分析

剖宫产原因分析

离职原因分析

学困生原因分析

青年价值观原因分析
《青年价值观原因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