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宿州市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指导意见(二)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5: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宿州市2012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二)

高三地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环境的影响。

二、仔细分析、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尤其是安徽高考试卷,明确试题特点,准确掌握主干知识和高考的热点知识

(一)总结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不难看出试题具有下列特点:①总体上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稳中求改,稳中求新,改中求稳,试题以平和的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②注重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和考生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思维品质与基础知识的有机整合,强调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评价,关注考生的学科素质。③突出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④试题彰显人文性和时代性,凸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⑤强调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地理能力考查。

(二)准确掌握主干知识和高考的热点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高考试题考查主干知识,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因此,教学中要紧密围绕以下主干知识和高考的热点知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时间计算、判断节气、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大气的运动、气候两大要素(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形成因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特征及成因、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河流、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资源和能源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区位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布局;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的分析和描述;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中国尤其是安徽的国土整治及派生的知识点。这些也就成为了地理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的重点知识点。

三、加强双基和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培养良好的认知结构,注重科学复习策略

(一)强调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

地理课本中具有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形成地理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有些学生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建立起知识网络,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复习“气候”时,我们可以从气候的四大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把高初中地理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

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才可能把基础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在 域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对区域地理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教会学生掌握分析公式,例如:自然地理问题,常常包括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植被和土壤特征;人文地理包括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对一个问题一个区域是否分析得完整,可对照以上几方面检查,并引导学生寻找思维线索,设计出综合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具备积极有效的思维。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四)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必须防止让学生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要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题思路。另外,对不同的习题可解答到不同的程度,有的习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习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最后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无谓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教师应准备出高质量的针对性强的试题,限定时间高标准地完成训练任务,然后进行批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剖析命题思路,引导解题思路,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老师讲评,让学生发现题目背后蕴含的学科思想。然后采用“练习——课本——练习”的复习模式,以做练习题为主线,每题必联系课本、双基。在课本知识指导下,再去练习。众所周知,解题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但解题训练必须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抓基础是根本,解题训练仅仅是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手段,是一种“根据问题来复习巩固知识”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错位。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必须认真参加模拟考试,积累考试经验。

(五)查缺补漏

在最后阶段指导学生翻阅一年来做过的练习,主要看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力求改正。指导学生对照考试说明系统的复习课本,查找自己还没掌握的知识,力求各个击破。

(六)掌握技巧,规范答题

很多学生做题时,明明已理解题意也知道答案,但在表述时常常词不达意,没有条理丢三拉四。因此要做针对性训练,做一些近年的高考真题。答题时做到科学表述,

全面到位因果相连逻辑清晰,最好列出1,2,3,言接意赅,切忌集中一点,罗嗦没完而丢弃其它。

(七)关注生活,重视社会热点

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尤其是安徽省的发展状况,注重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阐述、评价实际问题。

(八)走出误区,提高复习效率

在二轮复习中,由于专题复习时间比较紧迫,练习多,任务重,密度大,压得紧,所以不少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走进一些误区。为了及时明确方向,合理定位,科学调节,提高效率,必须及时走出误区,寻求有效的对策。

误区一:重数轻质。练习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每天都在被动应付老师布置的练习,没有针对性地、不加选择地大量做题,结果是练习作了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不该做的或者是可以少做的却花了不少时间,但真正的缺漏却没有补上。

对策: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练习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练习不在于做了多少,而在于是否是自己最需要的练习。

误区二:重练轻思。不少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一对答案却错了不少,结果信心大受打击。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反思意识或者是不愿意花时间去总结反思。

对策:强化反思总结意识,善待错题。宁愿少做一点练习,也不能错失及时改错的良机。要充分认识到:平时的错题,很可能就是高考的失分点。错误积累越多,考试时失分的机会就越大。对错题要科学分类和分别采取对策(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性错误、答题技巧或策略失误、答题规范性错误)

误区三:重练轻研。部分学生高度重视练习,但却很少研究高考。据老师了解,不少同学手上都有高考说明,但未能借助高考说明来研究高考考什么和高考怎样考。

对策:充分利用高考说明,研究高考,走进高考。将课标、考纲、考点连成一线,减少盲目性,强化有效性,不做无用功。

误区四:重抢轻调。部分学生重拼抢时间而忽视了状态的调整。进入二轮复习以后,学生的拼搏意识明显加强,分秒必争,连吃饭和走路的时间都严格控制,整天处于紧张、透支状态,结果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知识遗忘率较大。

对策:高度重视平衡调节的作用。复习还在继续,状态必须调整,身心确保平衡。不要因为短期的拼搏,而影响了后续的复习备考。以退为进,状态调整比盲目拼抢时间更重要。每天坚持课外文体锻炼半小时,实际上就是为自己增分。

四、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二、三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二十号左右,大约有11周的教学时间,具体教学

进度计划如下: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1、3月7日----3月12日 专题一:地理图表解读技巧

2、3月13日----3月18日 专题二:自然地理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规律

3、3月19日----3月24日 大气运动规律

4、3月25日----3月29日 水体运动规律

5、3月30日----4月5日 地表变化规律

6、4月6日-----4月10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7、4月11日-----4月15日 专题三:人类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农业

8、4月16日-----4月22日 工业

9、4月23日-----4月29日 城市与交通

10、4月30----- 5月4日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11、5月5日-----5月10日 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5月11日---5月19日 专题四:区域地理与区域发展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3.5月20日----5月25日 区域地理

14、安排一周左右时间训练学生掌握应试技巧,减少答题的技术性失误。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使学生在高考中保持最佳状态。

(上面是我们针对

安徽省宿州市届高三政治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届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届安徽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届九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心得

届高三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宿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河北省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指导意见

届高三英语学科复习指导意见

宿州市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指导意见(二)
《宿州市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指导意见(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