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三章 本章小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5: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章 本章小结

1.各理论家关注的发展主题是什么?如何定义该主题?发展的阶段是什么?以什么为划分依据,为什么是这个依据? 1) 弗洛依德:主题是性欲

弗洛伊德认为年幼的儿童也存在性欲,在他看来其意义是非常宽泛的,涵盖了诸如吮吸指头等我们认为不属于性的活动。

作为一个生物体,人具有基本的性和攻击本能,这些本能需要被满足,但在社会规范中这些动机不受欢迎且被限制。

口唇期:(0-1岁)延迟进食和断奶有助于抵抗焦虑能力的发展,施虐口腔期导致攻击本能,吮吸拇指是第一个自我动欲行为,自我形成,口腔性格:自恋-索取依赖

肛门期:(1-3岁)攻击本能得到充分发展,早期(排泄带来快乐)是从破坏和丢失物体得到满足,学习获得爱、表扬与赞赏的关键期;晚期(憋住大小便)对粪便的友好关注,获得认为物品拥有价值的观点。肛门性格:秩序整洁-节约吝啬-固执

性蕾期:(3-6岁)性别角色分化时期:男孩: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对父亲的自居作用;强有力的超我取代几乎完全解除的俄狄浦斯情结;女孩:阴茎嫉妒,俄狄浦斯情结发展为获得阴茎的企图,逐渐认识到俄狄浦斯欲望是自我挫败的;对母亲的自居作用;弱小的超我取代了部分解除的俄狄浦斯情结。

潜伏期:(6-11岁)性感带消失,停息,弥散并未聚集在特定区域。性器期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继续不停地发展。两个原因:父母对幼年性活动的压抑;种系发生的天赋—图腾与禁忌—彻底的压制;本能依然存在,被升华,自体性欲导致同性小群体形成。

生殖器:(12岁以后)生殖器在性感带占主导地位;自恋转向异性恋;人格走向成熟。

2) 艾里克森:建立同一性(一生的任务)。同一性: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最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及较为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个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 信任对不信任(0-1):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相依性:信任感的核心。体验:希望的实现。相当于口唇期。过多或过少:依赖-信任感缺乏。 重要关系:母亲

自主对羞怯或疑虑(1-3):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相当于肛门期。 重要关系:父母

主动对内疚(3-6):获取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三我之间开始出现一同平衡。游戏期:角色游戏,共同游戏。相当于生殖器期。 重要关系:家庭的影响

勤奋对自卑(6-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勤奋与“工艺白痴”的区别。相当于潜伏期。 重要关系:教师与同伴的力量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退化。(自我:理想与现实的协调)

合法延缓期:重要关系:社会群体、领导者榜样 体验:忠诚的(合法的)实现

亲密对孤独(20-40):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同一性巩固的基础上,共享的同一性。 重要关系:友谊、性、伙伴

繁殖对停滞(40-65):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繁殖—创生、创造)体验:关怀的实现(假亲密:童年经验,文化价值观)。 重要关系:工作与家庭的角色

自我整合对绝望(65-死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三个超越:社会角色、疾病、死亡)体验:智慧的实现。自我整合:导致对生命的一种超然的哲学智慧。

重要关系:“人类”、“我的同类”

以生物、心理和社会的三个方面作为发展的动力,随年龄的变化而面对不同的问题并解决为依据。因为同一性是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所以在多方面的整合中自然存在各种问题,而每个阶段又具有主要的一个问题。

3) 皮亚杰:关注智力的发展。不是儿童知道了什么,而是他们怎么知道的。 心理、智力、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主要受图式、同化、顺化和平衡四个因素影响。 感知运动阶段(0-2)婴儿依赖行为图式探索和理解周围环境

前运算阶段(2-7)儿童能够在符号水平上进行思维,但还没有使用认知操作。

具体运算阶段(7-11)儿童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能够对客观事物和经验进行更有逻辑的思考。

形式运算阶段(11以上)个体开始更加理性和系统地去思考抽象概念和假设命题。

依据儿童具有的运算能力,知识水平,逻辑性为划分依据,因为个体依靠主动构建来使内部与外部达到平衡,从而促进智力发展,进而促进个体发展。

4)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心理活动是心理机能的直接形式的改造和通过符号系统对间接形式的掌握。文化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决定性因素,文化是人的社会生活和活动的产物。心理发展就是再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从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依据每个年龄段主导的活动划分,因为该学派强调社会文化历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社会活动起关键作用。

2.理论之间的联系: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维果斯基

虽然都划分了相似年龄阶段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关注的主题是性欲而埃里克森的是同一性,前者着重于潜意识的本我,后者则是有意识的自我。

皮亚杰强调全人类发展的阶段相似性,维果斯基则看重不同社会历史文化所导致的差异。

3.各理论家独有的概念及解释: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我的平衡关系决定人格特点。 本我:控制追求快乐的人 超我:控制内疚或自卑感的人

自我:控制心理健康的人

将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发展中的异常:固着或滞留,退化。性驱力。

强调早期发展对成人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埃里克森:把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过程转移到自我过程。

从无意识动机转向意识领域,从先天本能转到现实社会关系之中,把人格发展看做是终生的任务。

双向发展:成功与失败;乐观主义精神(阶段补偿);毕生发展观。

皮亚杰: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同化:将我们对新经验的感知整合到我们已有的体系中的过程。我们抵制变化甚至可以使我们的感知“屈从”,以适合现有的体系。导向结构的稳定。

顺应:新的经验要求变化,这使我们修正并丰富知识体系中的结构。导向图式的增长。

平衡:儿童的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因素间的均势达到平衡意味着个体对环境的影响。

三个理论支点:逻辑的(“运算”等术语的使用,儿童运算的线索逻辑性);相对的(只是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是通过主动活动建构起来的);辩证的(平衡)

维果斯基:

随意性 反映水平实现过程 机能的起源 支配规律 发展特点

低级心理机能 不随意的,被动的 感性的,形象的,具体的 直接的、非中介的 种系发展的产物 生物学

伴随神经系统的发展

高级心理机能

随意的,主动的,目的性 概括的、抽象的 间接的、符号或词为中介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社会规律

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

表现

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

中介理论;两种工具观:物质工具,心理工具; 语言的发展阶段:外部语言,私人语言,内部语言;

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观点——文化观——辩证观——文化与社会历史观;方法:建构主义

观察、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及检测

论文本章内容小结

本章小结教案2

毛概本章小结

社会保障概论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及检测

第三章小结

第二章广告信息本章小结

第6章 广告创意策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本章小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