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4 01:30: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 安维祥

[摘要]中学生健康不仅指生理、身体方面的,而且包括心理方面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青春期、挫折、家庭、社会环境等是产生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家庭、社会要转变教育观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文化知识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长期以来,学校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学校,教师应适时适宜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宣传与教育,化被动防范为积极预防,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目标。

一、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点:

1.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2.情绪和情感不平衡

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3.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能力的差异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危害。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学校虽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有了认识,但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调查研究不深入,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维护初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具体实施时,教师首先要认清常见的心理障碍种类和形式,如自卑、好高、逆反、封闭、虚荣、妒忌、冷漠、厌学、趋向、求刺激、

性差异、早恋等心理,以便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其次寻求心理障碍防治的措施与途径。

2.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要条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根本的。家长不但要生活中关心爱护孩子,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家长要做不溺爱和娇宠孩子,而应尊重和理解孩子,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的孩子,有时还可以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有着健康的心理。

3.正确的学校教育是重要因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学生知识的掌握,健康心理的形成,绝大多数是在这时得到完成的。因此学校不能划分班级等差,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提倡疏导,忌用堵塞,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同时,要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4.加强学生的修养是关键

要让学生有着健康的心理,必须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适应各个年龄段的过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在行动上要善于自我激励和反省。其次,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关心和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与大家建立真诚的友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辨别是非、美丑、真假、善恶,懂得坚持真理,抵制不良影响。最后,告诉

学生每当遇到烦恼、苦闷、失意时,要坦诚向老师、长者、朋友倾吐,求得理解和帮助;遇到表扬批评要自警和自省,遇到诱惑要自控,要使自己保持开朗和愉快。

5.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育活动,仅仅靠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生活动中,而班主任是联系班组最紧密的纽带。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势在必行。班主任要把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我排除烦恼、保持健康情绪、避免消极心理、保持积极心理等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6.全员参与,共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伴随此项工作的普及,它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必将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专业从教人员的事情。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科教育的渗透、课外活动的熏陶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教合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共铸整体教育合力,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摒弃德育化、课程化和医学化的倾向,使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

总之,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更好更快地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魄,使青少年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全面

和谐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维康.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

[3]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教育与管理.

直面中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

上海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反思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发言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