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5: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风水理论是我国古代留下的宝贵财富,虽然其中充斥着一些迷信色彩,但其部分理论所蕴含的科学性及哲学内涵还是值得肯定的。最近几年掀起的风水热把风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旅游规划中也开始大量运用风水理论,本文主要探讨了形势派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水,旅游规划

一、风水理论的现代思考

风水理论是一门科学与迷信并存的学问,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进一步探究的地方。尽管有的理念是在当时比较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提出的,但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看来,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并可以应用于现代建设中去。风水理论中迷信的地方也不少,主要体现在风水先生的江湖骗术上,这些骗术都根源于风水理论本身的缺陷和它强烈的玄学特征,这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研究中揭穿骗术,发扬其精华部分,鄙弃其糟粕部分。

风水理论认为,“宅大人少是凶屋”、“床的正上方不能有大梁和吊灯”、“镜子不能对床”等等,这些讲究亦能从心理学上得到解释。房大人少会使人感到冷冷清清、孤单寂寞,产生莫名的恐惧;床的正上方有横梁或吊灯,会增加人的心理压力1。引起失眠、恶梦等;而镜子对床,会使夜晚人们在不清醒的状态下受到惊吓等。

风水师在察看地形时,通常用罗盘分析磁场的分布情况,避开磁场扰动强烈的地方,寻找磁场平稳、适合人体生存的地方。就通常的坐北朝南的宅址来说,床的安放一般是南北向的,在北半球,如果头朝北睡,就会有一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南北向的磁力线通过人体时会对大脑产生一种安定调节的作用;而如果头朝东或朝西睡,磁力线横穿人体,与人体场相交,睡眠就可能较差。

由于中国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常常小于90º,且光照方向偏南;我国大陆冬季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则受赤道低压影响,盛行偏南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温暖湿润。与这样的日照和气候条件相适应,风水学上提出的理想宅基模式是坐北朝南,后有靠山,前方开阔,左辅右弼。坐北朝南,可以接受更为充足的阳光;后有靠山,可以抵挡冬季北来的寒气;前方开阔,可以接纳南来的暖湿气流;左辅右弼,可以减少西方干冷气流的入侵,亦能起到防卫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还指出人类对自然界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风水的理论与时间中,“寻龙”、“察砂”、“观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而基址的选定则是人对自然规律的适应。在风水理论看来,“人道”应与“天道”一致,即不能违背“天道”行事,更不能仗持人力同自然对抗,而只有认识、把握和顺应“天道”并以之为楷模而巧加运作,达到合天人的至善境界,以满足人的需要2。然而,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也不是机械的、盲目的。在风水不太理想的地方,可以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如引水聚财、植树补基、建塔镇煞等。通过人为弥补自然风水之不足,来营造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

二、中国风水理论与自然、环境、人的密切关系 1

2刘永清.风水中的科学【J】.家庭科技,2006(6):21 史篇,曾辉.“风水术”之生态学意蕴[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月,23(4):10一1

5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根基,即东方人对自然的敬畏、崇尚、天人合

一、取象比类。旅游规划是一门审美的学问,挥洒万象、梳理山河、雕琢景观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天人合

一、物我两忘的自然和谐状态。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与旅游规划对环境美的追求相似,所以,我们在创意规划中,对旅游景区中风水环境进行考察与理解,将给予规划者醍醐灌顶、柳暗花明的灵感启发。“风水”源于晋代郭璞《葬经》: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3风水理论贯穿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从谋划选址、建筑单体、庭园小品、树木花草、室内外布局到施工营造,风水无所不在。易经乃中国群经之首,风水溯源于此,经诸多推衍而成体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大地生成阴阳,开始分化人、其他的动物和植物。简日为阴阳、四象、五行、八卦的机理,构成风水的哲学基础,推动风水不断地演进。阴阳、四象、五行、八卦等概念在风水中也经常被用来表征环境条件,如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南为阴、水北为阳;凡宅(区域)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

风水围绕风与水两大环境要素展开,追求“藏风得水”的环境模式。中国古代的村落和市镇几乎都是依水而建。现代城市大多也如此,是从水的交通、景观审美、安全感等作用的综合考虑。风水理论强调要避开强风,求微风。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来看,冬季,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吹偏北风,所以北方黄土高原等广大地域,人们便挖窑洞而居,或以四面高墙围成合院,创造了良好的御寒避风场所。夏季,东南部地区所形成的高温多雨的气候以及台风的肆虐,先人认识到只有山坡台地有利于防洪,减少危险,能提供较安全的居住地,并且生产发展具有防风、防潮、防洪的干栏式和穿斗式建筑。风水宝地是风水的理想环境,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阔。远处有案山相对;有水流自山问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层次,前方案山之外还有朝山相对;朝向最好坐北朝南;如此形成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人居适宜环境。4

风水理论融环境中自然和人作为一种象征,考量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与和谐是风水选择的金标准。旅游景区规划时。择一块地、建一方土都以寻求自然状态为最好,保持一种井然有序的和谐,处处要表达人与自然、生态与建筑之间的紧密关联,旅游景区外部环境应是一个围合空间,自然山水可以围合,人造景观也可以围合。围合能达到汇聚的作用,汇聚人气、财气和灵气。无论景区的布局空间,还是饭店建设总体形状,围合结构都能给予游客心理上的安全感。

三、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旅游规划选址的风水理论应用。风水理论分为形势与理气两大流派。形势流只专注山川形势与构成;理气流则重天地人之间的相互感应。形势流注重对环境龙、砂、水、穴、向五要素的选择,相应有五个操作方法: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旅游规划首先涉及到这5要素权重、筛选和重塑。隋唐以来,形势流一直占据着中国风水理论的主导地位。觅龙:因山脉在形态上与龙相似,风水理论将山脉比喻作龙。觅龙,就是对山脉的观察选择。中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都是依龙脉而成,如:泰山、黄山、张家界、武当山、亚布力等。当旅游景区可选之地有大的山脉时,可分龙脉的形与势分别勘察。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起3

4林徽因,等风生水起【M】.北京: 团结出版社,2 0 0 7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1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势要雄伟磅礴,形神厚重,群山如珠滚动,气脉贯注;形要光肥圆润,尖利秀美,绿树掩映,气象万千。风水理论有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之说,在某些空间尺度的旅游景区规划中会遇到只有小山或根本没山的情形,这时便可将建筑和景观群落的轴线作为龙脉微辨体势,择吉地规划。察砂:砂、沙相通。风水格局中,砂通指前后左右环抱居所的山峦,将砂比作龙的环护、屏障、侍从。形态以端装方正、秀丽为吉。破碎尖削、奇形怪状为凶。旅游区后方的山体宜低垂收敛,前方山体宜曲折生动,左边山体宜起伏连绵,右边山体宜柔顺平滑。山体与旅游区的空间距离最近。直接决定着旅游区的小环境,对旅游景区的生态气候、视觉、游客心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观水:水指水源、水流。江、河、湖、海、瀑、泉等水体都是旅游区重心。观水实际是考察地上地下水源和水流的形态及水质。水质清明、味甘、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水形随山而流,弯曲生动,且有湾池,有静有缓为最妙。旅游规划中,流动的水流和静止水域具有不同的要求。流动的水域区段是景区选址理想区域,水随山而行,景区选址宜选河道弯曲的内侧,水流三面环绕缠护之处。若截水而成湖或泊,则应选取地形略有变化,草木繁盛的地方。我省一些旅游区是依静止的水域而建,若以自然之形选址,最宜选于水域北侧建设。次之选择水域半月形的内环建设。为了使静止的水域富有生机,人工修筑环渠,绿化植被为有效途径,旅游区的水张弛、动静结合,与山林相借景切合。点穴:点穴是确定建筑物基址。旅游规划中,穴是旅游景区最终的归宿的核心区。穴的选择,关键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旅游区内生机蓬勃,植被茂盛;区外山水围护,山岭葱郁、水流曲折。旅游区内外景观融洽而和谐,营造生气盎然的自然体。景区纵轴线为准左右权衡,左右虚实相称,组织横竖轴线十字相交之地,谓“天心十道”,即风水理论的关键穴道所在,应该是旅游区主体建筑或设施排布处。旅游区主体建筑设施穴道大格局确定后,权衡旅游景区内部山、水、林、石等景观的格局,遂将旅游区规划出山拥水抱、曲折含蓄的万种风情。取向:向即方向、朝向。旅游建筑物基址的选定及布局,方向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数。风水理论强调面南朝阳,中国古典建筑无论皇家还是民宅的选址一般如是,延伸至今,根深蒂固,北方尤甚。南方虽个别地方因为其地形、气候的局部特点而有细微差异,坐北朝南应该是中国城市建筑的最佳理想朝向。

旅游建筑的区域内布置:形神兼备景观建筑的个体外形为形,与周围景物融合而成氛围为神。景观建筑布置中,为达到形神俱备,要从建筑的主题构思、空间艺术效果、功能要求、视觉审美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用人工的力量创造一种自然的和谐。不同的背景条件会给景观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景区的地理背景条件直接决定着景观建筑的整体感觉。规划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景观的体量、形式与风格设计,也要考虑择地建景或适当地修地造景。景观建筑外部空间尺度设计,风水中有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度量标准,成为了建筑外部空间构成的尺度权衡基准。旅游景区布局中的景观建筑空间布置可以直接对其引用。百尺折算为现在的公制约为30米,它是中国古代外部空间设计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基准尺度和模数,与近现代国外流行的建筑理论,以看清人的面目表情和细节动作为标准的近观视距限制基准相吻合,这种尺度设计可创造出富有人情味的外部空间。千尺相当于现代尺度的300米,300米在空间规划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尺度。当外部空间总体布局中各单体为百尺之形时,则空间围合尺度以及远观距离不应大于千尺,远观视角不小于6度,以避免产生空间的空旷疏远感。中国古典建筑严格按百尺为形,千尺为势进行外部空间规划与布局的代表当属北京的紫禁城。

紫禁城几乎完全按23~35米容积率来控制各单体建筑的平面及竖向尺度。

对旅游规划设计而言,大至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小至城市公园、街头绿化、饭店室内装潢、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家具、植物、旅游路线设计、导游解说、旅游地产别墅等居住社区不同体量的景观营造,我们曾应用风水理论形与势的建设标准在宏观大尺度上可体现雄伟、壮观、开阔的美学整体感在微观小尺度上可体现精致、和谐之效。景观建筑单体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大屋顶为基本特征,流露出细腻且务实的精神。由亭榭、池沼、画舫组成的园林,依山水地势而成的宗教建筑,巧夺天工的雕塑,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传统建筑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风水的韵味。按照风水理论的要求,旅游景观建筑单体的设计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环境位置好,建设格局好,要有气势,社会参与度好。即在旅游区内功能和景观效果两个要求的趋动下,规划专家选择好的建造处所:要空气清爽、令游客心旷神怡;要阳光充足;充分考虑建筑的景观性和从建筑内部欣赏旅游景区景观的便捷性;在满足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同时,尽量建设依山成势、临水而居的景观式旅游建筑区。旅游设计景观建筑单体的内部形体,以充实、洁净、舒适、尺寸合度为佳。确保室内空间富于生气,建筑构件支撑有力,各个单元连接缜密,保证建筑物的景观效果和功能双重要求。景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竭尽所能地保持并加强其原有区域的景观特性。着眼于此,删除错乱的景物并引进新景观。在局部小范围的景物、景点、使用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中应从局部、细处为使用者考虑,力求创造精在体宜、且功能合理的人性化色彩、周围社会融入度较高旅游生态景观和建筑设施设备。

五、结语

风水理论根植于中国老百姓的心理几千年来长久不衰,保持深厚的文化、心理、哲学积淀和旺盛生命力,已成为中国人起居生活、婚丧嫁娶、益寿延年、善始善终、趋利避害、晋升恋爱、转运生财、置业迁徙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每位游客内心最大渴望。研究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是为了将这门古老的文化重典更好应用于当今的旅游规划、景区保护、低碳生存、乐活、土地科学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提醒、辅助各级决策者、规划专家设计出适应性强、以人为本、珍惜环境、天人合一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林徽因,等风生水起【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2]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居明,风水之道【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于希贤,于勇,中国风水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5]张容明,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旅游规划设计中风水理论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遥感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周易、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风水理论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会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