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毛虫教学案例(修改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6: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注表达,以读促学

——二年级第二学期《小毛虫》教学案例

施争艳

一、细读文本,吃透教材

《小毛虫》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第四单元读课文“理解词句”中的一课,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学生能体会出要做好自己的事,不怕困难,也会取得成功。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但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反复细读文本,发现第一节主要写了小毛虫被其他昆虫抛弃在一旁,孤零零的,非常可怜。第二节主要写了小毛虫爬得非常非常慢,动作很不灵活。虽然两小节所写的侧重点不同,但仔细读过之后,发现这两节都是描写了小毛虫因为它的笨拙而处境艰难——行动不便,被伙伴抛弃。而文章的三四节主要是写小毛虫对于自己不如别的昆虫所报的勇敢乐观的态度,第五节写的是它通过努力变成了灵巧的蝴蝶。因此,细读文章后我感觉有必要把一二两节放在一起学,三四两节设为第二个部分重点学,第五小节为第三个部分。这样三个版块的细读文本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是有利的,特别是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初步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本课中大部分的生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可以通过自学来独立认识。但这个班级的学生中还存在个别的学生在预习生字时比较粗心,马虎的毛病,所以对于“拙”字,应在教学时注意反馈它的读音,提醒学生读第一声,不能读成第二声。对于“慕”的字形,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是:“小”字旁边加一点。本课有不少词语用得十分恰当,形象,体现出作者用词的精心之处,值得学生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并作读后积累。比如轻歌曼舞、色彩斑斓、悲观失望、抛弃、九牛二虎之力、挪动、笨拙,这些词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大致感受到什么情景下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对于“笨拙,竭力,时辰,雾霭”这几个词语,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前查字典了解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来理解整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轻歌曼舞、抛弃、笨拙、悲观失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段

3、从小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中懂得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下去,就会成功的道理。其中有感情地读好描写小毛虫的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将按其自己的规律发展,懂得要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下去就会成功的道理。

二、巧设环节,关注表达

在导师的指引下,按照三实践两反思,即初备——集体研讨——第一次试教——修改教案——第二次试教,导师课堂跟踪——修正教案——第三次上课——反思提升的步骤进行研课。我在执教《小毛虫》一课时在试教实践中多次修改教学环节,以求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结果。现在我就从“教学环节的再设计”这个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第一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看图说话的环节来揭示课题,想通过两张图片对比突出蝴蝶和小毛虫在外形上的截然不同,让学生谈谈对这两种昆虫的初步印象。

教学设计(原稿)

1、出示图片:师:瞧,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一起出示蝴蝶和小毛虫的图片)你喜不喜欢他们?为什么?板书:小毛虫 蝴蝶

2、神奇的大自然把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啊!小毛虫变成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

相信大家学了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小毛虫》这篇短文后,对小毛虫一定会有新的认识。

3、出示课题:22小毛虫 齐读

在第一次试教中我一起出示蝴蝶和小毛虫的图片,然后问学生:瞧,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你喜不喜欢他们?为什么?有一个学生的回答是:我看到了蝴蝶和小毛虫,我很喜欢他们。因为蝴蝶是由小毛虫变来的,所以我喜欢小毛虫。这时,我意识到自己提的几个问题不妥当,学生预习过课文后已经对小毛虫变成蝴蝶这个科学常识有所了解。然而对于“你喜不喜欢他们?”这个问题,学生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说两种昆虫都喜欢,有的说喜欢其中一种。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所以对于小毛虫有褒贬不同的看法,而且说不喜欢小毛虫的学生为了说明为何不喜欢时讲述了一个较长的被小毛虫吓到的故事。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花了时间,用了教学资源,却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不能把教学目标明确地展示给学生,反而使学生思绪变得杂乱,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败的设计。

课后,我不断地思考,如何设计出一个巧妙的环节,为到后面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呢?我想到了在引入课题这个教学环节中应当要提一两个有助于课文理解的,理清课文主要脉络的问题。经过思考,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 教学设计(修改稿)

1、出示图片:师:瞧,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蝴蝶的图片) 再出示图片,师: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小毛虫的图片)它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板书:小毛虫 蝴蝶

2、神奇的大自然把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小毛虫变成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3、出示课题:22小毛虫 齐读

在第二次教案的设计中我删除了“喜不喜欢他们”这个问题,并且把一起出示蝴蝶和小毛虫的图片的这个过程调整为逐一出示图片,分开提问。接着我告诉学生小毛虫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然后用神秘的语气点明蝴蝶与小毛虫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疑问,并使他们迫切地想了解小毛虫是如何变成蝴蝶的。

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带着揭开疑问的兴趣开始了课文学习,我的课堂的节奏变快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也变得清晰了。

在课堂教学的第四版块,第一次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的环节,想通过视频让学生感知小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学习第5节,体会小毛虫欣喜的心情。 教学设计(原稿)

学习第五小节,揭示主题,朗读感悟

师:小毛虫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看,时辰到啦!小毛虫变啦!(请大家看一看蝴蝶破茧而出时的画面。) 1学生看视频

小毛虫清醒过来,它惊奇地发现自己变成了蝴蝶,太高兴呀! 2自己读读第五小节,选择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让我们帮它来表达这份喜悦。来一起齐读。(配乐齐读) 4师总结

第一次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小毛虫羽化破茧成蝶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体会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在朗读时,没能读出欣喜的语气,体会不到小毛虫高兴的心情,教学目标没有实现。为了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质量——感悟小毛虫欣喜的心情,我在导师的指点下重新设计了这个版块。 教学设计(修改稿)

四、学习第五小节,揭示主题,朗读感悟

师:小毛虫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看,时辰到啦!小毛虫要变啦!

1、学生看视频(学生认真看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

师:小毛虫清醒过来,它惊奇地发现自己变成了美丽、轻盈的蝴蝶啦!

2、小朋友,来,读读这一节,哪些句子写出了蝴蝶的美?找一找,多读几遍 学生交流,师指导朗读

师通过评价学生的朗读来指导这节的朗读方法(你找得真好,但你读得还不够好,强调某种语气时有时我们用读重音的方法,而有时我们用读轻音的方式,请再思考这几句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朗读,读出一种怎样的语气来?

3、指名读

4、师:你觉得小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想些什么?用上老师给的句式:“我真高兴,因为 。”来说一说

4、让我们帮小毛虫来表达这份喜悦。来一起读。(配乐齐读)

第二次教学中,在播放完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视频后,我看到学生的脸上满是惊讶,赞美的神情,我抓住契机马上出示最后一节,说:“小朋友,来,读读这一节,哪些句子写出了蝴蝶的美?找一找,请多读几遍。”学生马上开始边读边找。等他们找到相应的句子反复读了几遍之后,我请几位学生来交流。在学生交流句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经找到了描写蝴蝶美的句子,但是他们没有把句子读好。这时我开始进入新设计的环节——朗读指导,我对那位交流句子的学生说:“你找得真好,但你读得不够好。为了强调某种语气,有时我们用读重音的方法,而有时我们用的是读轻音的方式,请再思考这几句话用怎样的语气读,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经过指导,好多学生领悟到要将“惊奇地,轻盈,五彩斑斓,高兴”这几个词语重读,表达小毛虫对自己脱胎换骨变成蝴蝶这件事的欢欣之情,最后一句话要用轻声读,读出它越飞越远的这种感觉来。此时,我乘热打铁,提问学生:“你读出了小毛虫喜悦的心情,你觉得小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想些什么呢?请用上老师给的句式说一说。”这时,学生已经从朗读中感悟到了小毛虫对自己的变化的喜悦之情,他们纷纷高举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我真高兴,因为——我会自由地飞了。”有的说:“我真高兴,因为——我不再是笨拙的小毛虫。”还有的说:“我真高兴,因为——我经过不断地努力,终于成功地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蝴蝶。我有了一对轻盈的翅膀,我可以飞了。”经过教学环节的重新设计,第二次的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在找句子,读句子的过程中思维被激活,情感受到了熏陶,朗读的语气也就随句子的变化而变得抑扬顿挫起来,不但读出了小毛虫欣喜的心情,大家看到小毛虫的美丽蜕变的喜悦之情,还读出了蝴蝶越飞越远的情景。

这篇课文词句优美,语言描写生动。最后的说话练习的设计,正是通过学生们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第二次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以课文的内容为依据,想像小毛虫的心理活动,借助“我真高兴,因为 ”的句式训练,启发学生想像小毛虫的心理活动。学生在表达中加强了对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读促学,教学相长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第一次教学中,教授课文第一小节时的朗读指导我确定了采用多种形式读来指导学生读好语句:轻声读、指名读、前后对照读,男女生读„„希望学生在练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的美好生活。但是在朗读“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这句话时,学生没有读出小毛虫的可怜。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读这句话时的语气语调始终是平平的,没有读出可怜的感觉来。我反复琢磨这句话,想到用不同的感情说同一句话,由于音调和语气不同,会引起听者不同的情感反应,这句话究竟要读出怎样的音调和语气呢?我去请教了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师傅,他为我示范读了一遍,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我缺乏的是朗读的技巧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语气平平的,没有做到抑扬顿挫,学生也会学着老师读出那样平淡的语气和语调。经过多次练习,我在第二次教学中,采取以示范读代替讲解,用比较低沉缓慢的声音朗读,引导学生去想像小毛虫被其他昆虫遗弃在一边的情景(它孤零零的,多么得可怜)。通过这里的朗读指导,我最终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了朗读的质量——感悟到小毛虫刚出生时与其它昆虫对比其貌不扬、行动笨拙的可怜处境„„经过这次示范朗读指导之后,一开始确立的教学目标终于得以实现了。

在教授第二小节时,我通过让学生朗读句子,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教学实录

师:小毛虫被各种昆虫抛弃了,它没有朋友很孤单,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小毛虫的可怜呢?请圈出重点词

生:我圈出的词语是“挪动”、“一点点”,“九牛二虎之力”,从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小毛虫动作非常笨拙,很可怜。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挪动吗?老师请你们轻轻地挪动一下小屁股。 调皮的男生在椅子上轻轻地挪动着,传来轻微的笑声。

师:老师都感觉不到你的移动,做这样的动作对你来说困难吗? 生:(学生笑着挠挠头)不困难。

师:而句子里告诉我们小毛虫却要费?(声音延长)

生:九牛二虎之力(齐声回答) 师: 什么是九牛二虎之力? 生:就是要拖动九头牛两只虎的力气

生:就是九头牛,两只老虎加起来能使出的力气 生:就是全身的力气,很大很大的力气

师:是啊,那是好大的力,结果才挪动了?(声音延长) 生:一点点

师:真够笨拙的!从这些词语中我们体会到了小毛虫的不灵活,真可怜啊!把这几个词语强调一下,就能把它的这份艰难、笨拙读出来了。一起读。

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很自然地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通过朗读更加深了词句的理解。课文的

三、四节是文本的重点段落,通过自读自悟,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毛虫变成蝴蝶的生长过程,同时我运用引读的方法,使学生深入体会虽然小毛虫可怜而又笨拙,但它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乐记》有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内在感情的一种外在表现。音乐是人思绪的重要载体,贝多芬称它为“人类精神的火花”,一个个音符组成的乐章,或激昂,或深沉地再现了人内心复杂的波动。在语言文字与音乐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人的感情,我选取了与文章最后一节感情基调相符的一段音乐。当课文理解进入最后一小节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配上音乐的小毛虫羽化成蝶的视频。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喜悦的心情。我让学生在配乐中自由读描写蝴蝶美的句子然后交流这些句子。

教学实录

师:小毛虫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看,时辰到啦!小毛虫要变啦!请大家仔细看。

播放配上音乐的视频(学生认真看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 师:小毛虫清醒过来,它惊奇地发现自己变成了美丽、轻盈的蝴蝶啦!

小朋友,来,读读这一节,哪些句子写出了蝴蝶的美?找一找,多读几遍 学生交流,师指导朗读

师通过评价学生的朗读来指导这节的朗读方法(你找得真好,但你读得还不够好,强调某种语气时有时我们用读重音的方法,而有时我们用读轻音的方式,请再思考这几句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朗读,读出一种怎样的语气来? 学生试着自己读了几遍,有好几个读得非常投入。 师:谁愿意来读这几句句子? 生:我来,我来!„„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毛虫喜悦的心情,你觉得小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想些什么?用上老师给的句式来说。

生:我真高兴,因为——我不再是笨拙的小毛虫。 师:是呀,它还会怎么想?

(其他学生跃跃欲试,已经在“我,我,我”地示意他想来说说小毛虫的想法) 生:我真高兴,因为——我会自由地飞了。

师:恩,终于可以自由而轻盈地飞了,多么巨大的改变啊!再请个学生补充。 生:我真高兴,因为——我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功地变成蝴蝶。我可以像别的昆虫一样轻盈地飞了。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把刚才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整理了一下,综合在一起表达得非常完整。老师送他一个大拇指!

4、让我们帮小毛虫来表达这份喜悦。来一起读。(配乐齐读)

配上优美的乐曲后,学生在朗读第五节中描写蝴蝶美丽和灵巧的句子时最终读出了小毛虫变成蝴蝶时的欣喜的语气。配乐朗读帮助学生升华了情感,使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心灵的震撼中深入人心。

通过本课教学实践,我在语文教学中感悟到跨学科综合学习是当代教育的一个趋势。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达到“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和谐教学境界,使学生在愉悦中领悟,在享受中提高,这应该成为我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追求。

在导师、组内老师的指导下,我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从朗读中自己感悟课文的真谛的教学方式完成了三次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深地体会到了新《大纲》的教学内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感谢学校组织的有效的教研活动,让我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把会做的东西写了出来,使自己在教学上获得了较大提高。

小毛虫

小毛虫

小毛虫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设计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案例(修改稿)
《小毛虫教学案例(修改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