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探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14:38: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探析

发布日期:2011-03-28 来源:浏览次数:82 作者:孙安剑字号:[ 大中小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

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基本导向,以信息管税为基本支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本模式”的新型税收征管格局。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依法实施,稳步推进。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坚持依法征管原则,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注重在机构设置基本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合理调整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稳步推进。

(二)求实创新,积极探索。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勇于创新税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税源管理规律。建立体现与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相适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是破解人少户多、征管效率低下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坚持统一,兼顾差别。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管理层级、各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的各主要环节,因此,必须遵循统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立统一的岗责体系、运行机制和信息平台,上下协同,整体推进。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分布以及征管机构人员状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局部的职责分工安排、税源分类和人力资源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别和特点,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实践最佳的实现形式。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运行机制。

税源管理专业化运行机制包括纵向互动机制、横向联动机制、外部协作机制和综合管理机制。

纵向互动机制指进一步明确省局、市局、县(市、区)局、基层分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职

责,细化各层级部门的工作分工,优化业务流程。以应对税收风险为重点,深化税收分析,建立健全税收风险分析排查工作机制,重点实施分地区、分行业、分类型风险特征的分类、归纳,切实加强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指导。基层税源管理部门根据风险等级,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推动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变革,建立以风险为引擎,针对性、差别化、联动式的税收征管运行体系,从而在省局、市局、县(市、区)局、基层分局之间建立起闭环的税收风险管理大格局。

横向联动机制指完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联动机制,落实工作例会、任务推送、定期通报等工作措施,建立“多个税种通盘考虑、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多个环节协调运作”的工作模式,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督导、反馈和考核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避免基层重复劳动和对纳税人重复评估、检查,切实减轻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不必要的负担。

内外部协作机制指以《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为依托,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交换共享制度和内部信息管理利用制度,明确第三方信息采集的种类、内容、标准、方式和工作职责,做好第三方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分析、利用,建立标准的信息交换平台。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专业化市场管理等体制建设,最终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税源管理体系。

综合管理机制指各级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建设的领导小组直接承担实施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税源联动管理联席会议直接承担各级风险管理的协调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和税源管理的各环节,在联席会议的框架内,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统一规划,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通过调整完善管理职责和运行流程,使联动机制迅速融入到风险管理的新格局中。

(二)确立税源管理目标,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核心,要通过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手段审核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合法性,促进纳税遵从,提高税收征收率。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按照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估等设计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及风险特征库;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不同风险,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措施,促进纳税遵从度提高。

(三)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大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行业,兼顾国际税收等特定业务,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根据税源科学分类和风险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探索提升跨区域经营纳税人的管理层级。调整内设部门税源管理职责,将税收风险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下达应对任务等职责整合到相应部门,归口履行上述职能。在坚持现行财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现有按照划片管户设立的税源管理机构,调整为按照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主要从事纳税评估。科学界定税收管理员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设置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实施专业化管理。

(四)培养专业化人才。

注重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当前,税收数据分析和评估人才是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所需的两大战略性资源,要针对岗位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通过能岗匹配和专业化管理团队的设立,提高了税收管理组织效率,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逐步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税源管理专业人才能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管理专业化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实施意见

实施团队分工协作 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

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济南市国家税务局积极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探析
《关于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