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民说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6:08: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民说》的内容解读。

这节课主要是从梁启超《新民说》这篇著作中所节选的第三节《释新民之义》、第八节《论权利思想》和第九节《论自由》这三篇内容来分析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权利思想以及自由思想。

一、来看《释新民之义》。

在这篇《释新民之义》中,梁启超主要阐释了什么是“新民”,“新民”所遵循的原则,或者说“新民“的依据是怎样的。

在第二段开头中,梁启超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在梁启超看来,正是这种”独立之气质“和“独立之精神”构成了一个国家内在的支撑力量。所以,在第一段开篇中梁启超就明确指出:“新之义有二:一曰淬沥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淬沥其所本有而新之”的意思就是把中华民族那些优秀高尚完美的精神特质保存下来,把传统中的糟粕部分革除掉。同时,在梁启超看来,对好的传统的保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进行更新、改造赋予其新的内容。所以,仅仅是“淬沥其所本有而新之”还是不够的,还要把西方文化中公民道德吸收来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也就是“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所以,在这里“新民”可能包含了两重意思。第一是“新其民”,新是革新的意思,就是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并且对优秀的民族特质更新改善。同时更多地是把资产阶级新道德、新观念吸收过来。第二是“新之民”,新是崭新、新型的意思。就是通过教育和改造,把中国人塑造成为能担当起民族重任的,能够拯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的国民,脱离奴隶状态的现代国家公民。

而在梁启超看来,“新民”所遵循的原则是具有辩证性的。(在这节文章中的末尾,他明确表示:“吾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亦非如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者也。”)“心醉西风”和“默守故纸”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对于中国传统,绝对不是一味地否定,而是批判性地继承;对于西方文明,也不是盲从,而是有选择地吸收。

梁启超的“新民说“实质上是一种追求人的现代化。梁启超正是想要通过“新民”来改变民族国家命运。这种思想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我的问题是,在前面的论述中,梁启超在解释“新之义”内涵的时候,有可能的两层含义,那么,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民”究竟是在传统特质下的以改造为主的“新其民”,还是完全的以西方资产阶级为标本的现代新型公民“新之民”?又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在这里,梁启超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论权利思想》

《论权利思想》是梁启超所倡导的具有“独立之特质”、“独立之精神“的“新民”思想的核心特质之一,在这一节中,对于梁启超的权利思想,我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之为人”的评判标准由人伦道德上升到权利思想

我们知道,主导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家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人进行界定的。孔子对人的定义就是“人者仁也”。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不在于“食色性也”的生存欲求,而在于人的德性:“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尧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在传统儒家看来,区分“人”与“禽兽”的标准是人伦道德,而在梁启超这里,他却将权利作为了区分“人”, 维护个人的权利是每个人对自己应尽的责任。

在文中第二段,梁启超指出:“天生物而赋以自捍自保之良能,此有血气者之公例也。而人之所以贵于万物者,则以其不徒有“形而下”之生存,而更有“形而上”之生存。形而上之生存,其条件不一端,而权利其最重要也… “(内容较多,不全念)

他认为“天”赋予了万物自存自保的能力,这是不可违背的“公例”,而对于人来说,权利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在他看来,人不仅有保有生命存续的“形而下之生存”,更重要的是人之贵于万物的以权利为重的“形而上之生存”。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根本就是权利。人不仅不能无端放弃权利,一旦不能保有自己的权利,人就不再为人,而与禽兽等同。

在梁启超这里,权利无疑己经取代人伦道德成为人的规定性要件,每一个人都具备而且必须具备这种形而上的生存,方能有资格成为新民。梁启超批判了作为传统儒学核心的仁,宣扬为己之义的权利思想。作为传统价值核心的人伦道德开始黯然退场甚至遭到彻底摒弃,而作为新民的基础的权利则被推上前台,这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二)天赋人权观念与权利竞争论

作为一名近代的知识分子,梁启超同样受到了西方权利思想的影响,并且从内心深处接受了权利这一相对于传统而言完全陌生的概念,并且将其奉为新民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可以说西方的权利思想是梁启超的权利思想形成和臻于完善的直接理论依据。在对权利起源的理解上,梁启超接受了天赋人权学说,“大抵人生之有权利思想也,天赋之良知也” 。

然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梁启超对权利的理解就包括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来源于西方的自然权利说;另一部分则来源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所产生的竞争观念。一方面他接受了天赋人权的观念,赋予了权利以不证自明的正当性,认为人人都应当享有不可剥夺的的权利。而在另一方面,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他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力”的剧烈竞争的景象,竞争成为保有和维护权利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权利之目的在和平,而达此目的之方法则不离战斗。有相侵者则必相拒,侵者无已时,故拒者亦无尽期。质而言之,则权利之生涯,竞争而已。权利者,不断之勤劳也。勤劳一弛,而权利即归于灭亡。”(课文第三段)

由此可见,在梁启超看来,由于生活中存在必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权利的生涯离不开持续不断的竞争,正是通过相互间的竞争的方法,最终才能够达到权利的目的即和平稳定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在宣扬人人享有天赋权利的同时,强调保有权利是人对于自身当尽的责任。在这里,他直接将个人的权利思想与群体的利益相联系,个人的权利思想不仅事关个人,更与整个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因而在他看来,权利思想不仅指涉个人为己的精神,同时权利思想也是一个人对自身乃至于群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权利思想者,非徒我对于我应尽之义务而已,实亦私人对于一公群应尽之义务也。”

(三)权利与自由的制度保障—法律

《论权利思想》中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概念—界。他认为在人与人相处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彼我之“界”:人与人相处,而不能无彼我之界者,天性使然矣““自由之界说曰:人人自由,而以不侵人之自由为界。” 在梁启超看来,人的权利与自由只有在法律的规制下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在他对通过服从法律而获得自由的英国人的赞颂中显得尤为明显:“服从者何?服法律也。法律者,我所制定之,以保护我自由,而亦以籍束我自由者也,彼英人是己。”在他眼中的英国人的法律是“我所制定之”即众人制定的法律,因而也能够“保护我自由”的同时“箱束我自由”,而英国人最终通过服从法律获得了自由。可见,在梁启超看来,自由不是个人的态意妄为,只有在对众人所制定的的“正”与“善”的法律的服从的过程中,方能得以真正的实现。法律通过具体的权利、义务的规定能够确立权利与自由之“界”,并且通过制度来确立和保障“界”内的个人权利与自由,并通过“界”达成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协调。

三、《论自由》

《论自由》是《新民说》中的重要一篇。在这篇《论自由》中,梁启超对西方自由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既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西方近代自由理论的一个侧面,又根据当时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与社会实际情况结合而对自由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解释。在这里,梁启超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即什么是自由?如何实现自由?

(一)什么是自由?

梁启超在《论自由》开篇中就提到“不自由毋宁死”是“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原也”。什么是自由? 梁启超指出:“自由者,天下之公量, 人生之要具, 无往而不适用者也”、“自由者,奴隶之对待也“。在梁启超看来, “自由”是与奴隶相对而言的人的权利, 它包括政治、宗教、民族、生计四大自由, 其中以政治自由为根本。所谓政治自由, 是指平民对于贵族、国民对于政府、殖民地对于母国的自由。自由一旦获得, 将产生四民平等、自由参政、属地自治、信仰自由、民族建国、工群平等六大结果。总而言之,在梁启超看来,自由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梁启超肯定自由是国家生存的动力, 但是他认为团体的自由比个人的自由更重要,“人人自由, 而以不侵人之自由为界”。“自由云者, 团体之自由, 非个人之自由也。”在这里, 梁启超所强调的是文明社会的自由。什么是文明自由? 梁启超认为“文明自由者, 自由于法律之下”。“法律者, 我所制定之, 以法律保我自由, 而亦钳我自由者也。”梁启超借鉴西方国家和日本的情况, 认识到如果要享有真正的自由, 必须要有法律的保障, 必须要做到人人服从法律。如果只强调个人的自由而侵犯他人和团体的自由,“则其群固已不克自立, 而将为他人之奴隶, 夫复何自由之能几也? ”梁启超认为泰西各国所争之自由是团体自由而非个人自由。

(二)、怎样才能实现自由

在梁启超看来,“若有欲求真自由者乎,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人都有两重性, 一是七尺之躯, 二是附于此身的心灵。梁启超认为受人奴役或自奴隶于人,“皆不足畏”, 真正可畏者, 莫过于自我奴役。自我奴役就如作茧自缚、膏在釜煎, 不可自拔。因此, 要得到真正的自由, 必须先除去心灵深处的奴性。梁启超认为要除去“心奴”就要做到不为古人之奴隶、不为世俗之奴隶、不为境遇之奴隶、不为情欲之奴隶这四点。

梁启超《新民说》读书笔记

说教材讲稿

说课讲稿

基因说讲稿

说教材讲稿

说课讲稿

临检说课讲稿

趣说汉字 讲稿

产说会演讲稿

临检说课讲稿

新民说讲稿
《新民说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文字学讲稿 新民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