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加快某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1: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加快xx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和中共xx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全面落实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现就加快xx文化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要求,坚持“文化为魂”方针,紧紧抓住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树立参与国际竞争、建设现代文化新城的气魄,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xx特点的文化建设新路子,将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产业元素有机融合,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锻造品牌,高水准做好发展规划,强力构筑发展平台,着力推出形象品牌,大力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品质、产业形态和市民素质。

二、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

目标定位:彰显生态禀赋、人文底蕴、现代气质,打造有创新力、集聚力、感召力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传统文化集成地、动漫产业新高地,建设自然与人文交融、现代与传统辉映、事业与产业并

— 1

进的文化xx、创意高新、品质新城。

基本原则:

——坚持文化引领,弘扬核心价值。传承弘扬先进文化,凝聚xx区域精神,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选树典型,打造社会核心价值体系xx样本,锻造呼应时代主旋律、推动新城发展的xx文化,成为xx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坚持文化惠民,提升群众幸福感。强化政府改善文化民生职责,面对xx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让文化活动“群众喜闻乐见、处处有声有色”,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特色发展,打造文化精品。植根本土文化,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等融合,高标准规划、强力度投入、高质量建设,着力体现温泉、书画、禅宗、创意等元素,打响休闲旅游、传统文化、创意高新品牌,塑造历史厚重感强、时代气息浓、富有原创力的文化形象。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建立完善文化发展管理模式、考核导向机制等;着力创新文化人才培育、引进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自主创业,营造创业环境,激发全区文化创新活力。

三、主要任务

(一)高举先进文化旗帜,引领发展方向

— 2

1、唱响主旋律,塑造xx社会价值样本。充分发挥“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带动和营造“全社会学习”氛围。围绕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开展“创业在xx”宣传引导活动,传播创业理念、激发创意思维、弘扬创业精神。推进“幸福家庭”建设,引导市民树立新风尚。用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专题活动载体,有针对性服务教育不同群体,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开展革命文化、廉政文化教育,创新廉政文化阵地载体,建设王荷波纪念馆等,以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全区党员干部。

2、创新宣传机制,提高“全媒体”舆论引导水平。强化新时期区委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大重大主题、重大成就、重大典型、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树立“全媒体”主动舆论引导理念,强化对外宣传影响力和对内宣传渗透力,打造集电台、电视台、《高新xx》报、手机报、新闻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网络论坛于一体的综合传播平台,建成“覆盖广、形式多、互动强”的舆论引领新格局;健全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和网络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网络新闻预案和突发应急引导机制,加强分析研判,增强与中央、省市媒体合作协调互动。

3、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xx新城。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开展市容市貌整治等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志愿者队伍,为社会发展发挥服务引导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行知教育基地”等各类阵地作用,丰富未成年人教育形式。

— 3

(二)统筹战略布局规划,促进有序发展

1、注重资源保护,开发保护并重。健全文化遗产普查、登记、建档、认定制度,开展调查摸底,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制定保护利用规划;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建库、申报工作,申报并入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编制四个历史风貌区(xx火车站、左所大街、龙虎巷、浦镇机厂)保护规划,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2、注重规划引导,事业产业并进。根据全区资源分布特点,对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完善文化事业、产业总体规划,突出强化城市组团文化功能,预留文化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品质。根据产业功能区、园区、镇街发展阶段和水平,规划建设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推进文化产业园区控详编制工作。

3、注重布局优化,满足多元需求。按照“先解决有与没有,再解决优与不优”的思路,完善全区文化基础设施布局体系。三大城市组团,做到文化设施功能齐全,档次较高,服务集中;镇街中心区,做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文化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村、社区一级,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新建小区要超前规划、同步建设文化阵地,老小区要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建设文化场所。

(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需求

1、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发展。根据全区城市功能布局和需求,重点规划建设桥北文体中心、市民中心、档案新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加快青奥场馆建设,保障青奥会成功举办;实现文

— 4

化馆、求雨山名人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进机关、学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对公众开放;继续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率达到90%以上;推动基层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突出品牌,打造一批市级示范文化广场和社区特色文化广场。到2015年,xx达到全国文化先进区县标准,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00平方米,基本建成社区10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行政村十里路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争创省级文化示范区。

2、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提高文化惠民水平。建立区、镇街、社区(村)三级各有侧重、特色分明、系统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高校融入、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供各类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镇街文化建设为载体,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整合专业剧团、文艺工作者等资源,打造社区(村)文化广场,同时,推动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下基层常态化;着力塑造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办好xx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展、读书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3、繁荣文化创作生产,培育特色地域文化。鼓励、扶持xx本地艺术精品生产,推出一批原创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十二五”期间争取完成拍摄反映xx题材的电影、电视、专题片各一部。鼓励支持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的创作生产。积极组织、承办各

— 5

类文化品牌赛事活动,筹办好全国性书法大赛、书法展。挖掘、推介楚汉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革命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 “一镇一品”文化活动和项目,培育手狮舞、霸王鞭等文化品牌,展示优秀地方民俗文化魅力。制定文艺创作奖励办法,支持文艺工作者创作新作品、好作品,鼓励申报“五个一工程”奖等文化艺术奖项,并奖励获奖者。

(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壮大产业实力

1、挖掘培育特色产业,构建支柱产业。依托全区文化资源优势,未来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传统文化、动漫影视、体育、教育培训、会展等产业。“十二五”期间,优先发展休闲旅游、传统文化、动漫影视等核心产业,培育1-2个文化产业品牌,到201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

——休闲旅游产业。立足江河山泉资源,打造以老山为轴、长江和滁河为两翼的休闲旅游产业布局。开发“一山三泉”资源,建设老山现代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形成串联老山、珍珠泉、琥珀泉、汤泉的生态轴;开发长江岸线景观,打造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功能集聚的滨江风光带;加快滁河环境治理,展现湿地风光,建设集观光、休闲、郊游为一体的滁河风光带。加强旅游与文化、科技、现代农业融合,围绕建成“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打响“生态养生度假”旅游品牌,加快推进老山现代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在规划引领下,推进五大组团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开发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汤泉温泉小镇、琥珀泉等一批旅游功能性项目;提高整体策划推介

— 6

能力,将本土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资源进行整体品牌包装,统一对外宣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现代表现形式与本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场馆和线路;与国内知名旅行社(旅游公司)实施战略合作,增加新线路资源,拓展旅游消费市场;规范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制定老山景区保护和管理条例,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提升完善全区文化休闲旅游功能,2012年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力争创成4A级景区,到2014年,力争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传统文化产业。充分利用中书协创作培训基地品牌优势,整体规划建设求雨山书画文化产业园,打造“xx名片、xx特色、江苏窗口、全国标准”。创新路径,采取“政府+市场”模式、滚动开发方式、快速启动策略等“组合拳”,平衡建设资金,精选投资主体,分步有序推进,使其成为知名的国家级书法培训考试中心、艺术品交易中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紧扣“禅宗祖庭”定位 ,深入挖掘“一苇渡江”资源,推进定山寺文化园区建设,完善旅游休闲、佛教研究、禅修养生、文化交流等功能,培育“国际禅修文化中心”品牌。加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分类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挖掘特色亮点,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群众需求相结合,寻求产业化的支点和突破口,完善政策,逐步培育推动,使文化产业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

——动漫影视产业。利用“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品牌进行二次创业,增强动漫原创生产能力,实现动漫产业总体实力位居全省首位。

— 7

优化空间载体,引导动漫游戏企业向动漫园区入驻,提高集聚水平。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按照园区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设“3D网络渲染检测服务平台”,节约企业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强化政策扶持,出台并落实好《关于促进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试行办法》,鼓励原创生产,支持重点企业。推进影视产业做大做强,引进有实力影视公司,创作制作,发挥前端效应。用好xx十八频道资源和平台,提高与市广电集团合作深度、广度,扩大宣传阵地并做大产业;增设xx电视台频道及相关栏目,以优质的服务及质量,提高其影响力和辐射力。

同时,“十二五”期间,加快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发展,积极运用青奥体育公园等体育设施资源,办好体育赛事,推进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体育产品开发生产,增强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

2、加快重点项目(企业)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到2015年末,建成或基本建成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打造1-2家龙头上市文化企业。强势推进在建重大项目建设,完善跟踪服务联系制度,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力促项目早日建成达效;抓好在谈重大项目的跟踪推进,坚持例会推进制度,确保项目落实落地。推进重点园区(基地)建设,快速启动求雨山书法培训,推动四方2013年全面建成运营,增强茂庭、惠通等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完善相关配套;坚持错位发展,引导文化企业向园区(基地)集聚,推动园区(基地)向集聚区发展;优化园区环境,围绕重点企业发展需求,构建科技金融、专业技术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结合“退二进三”战略,有

— 8

关镇街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新建1-2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逐步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区域内优势产业。推进企业跨越升级,大力培育xx惠通展览有限公司、xx佛手湖建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做好上市辅导和前期准备工作,推动企业早日上市。

3、保障市场要素供给,优化发展环境。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对重点文化项目、骨干文化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充分用好省市文化集团等平台,适时建立区投融资平台;加强与银行的战略合作,积极运用新型融资方式,创新金融文化产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及集聚区建设,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发展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全面梳理高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文化资产分布状况,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探索新型消费业态,推进居民消费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文化消费能力,开拓农村文化市场。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铸就人才优势

1、聚集各类人才,打造文化人才高地。围绕xx文化发展需求,建立xx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构建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分明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到2015年,利用“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等创新平台,引进10名领军型文化创业人才和培养、引进35名青年文化创业带头人。加强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实用为原则,在不同领域不同门类造就一批文化名家、拔尖创新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专业文化技术人才,

— 9

到2015年,引进2名领军型文化专业人才,培养省3

33、“五个一批”和市“五个一批”本土领军型文化专业人才各1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基层紧缺型文化人才;加大对乡土文化能人、文化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鼓励开展传承、创业活动,实现保护与利用双赢,到2015年,培养6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采用合作、兼职、顾问等方式嫁接人才,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打破身份、地域、部门限制,促进文化人才自由流动。

2、强化人才培训,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分类培训的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培训体制机制,制定实施各类人才培训计划。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需求为导向,提供菜单式服务培训内容;实施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基层文化服务工作者水平。搭建文化人才培训平台,依托文化骨干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及创意产业集聚区,创建一批领军型文化创业人才和青年文化创业带头人培养基地;建立政府高校战略合作联盟,鼓励和扶持高校、职校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党校、高校、职校等阵地,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素质教育。

3、强化激励保障,营造人才成长氛围。制定区优秀文化人才认定标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明确用人导向。参照“科技九条”及“xx653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政策,制定完善相关政策,设立文化人才工作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带技术、项目、资金的创业人才,参与主持重大课题、承

— 10

担重点项目、领衔重要演出文化骨干,入选各级人才培养计划及国家级、省级协会的文化名人等人才。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发挥文联及其他各类协会作用,为文化人才提供教育培训、信息服务、职称评定等服务。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1、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国有文化资产运营。推进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管理及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国有文化资产市场化运作模式,全面梳理、整合分散的文化资产,以资产为纽带,实行集团化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完善文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省、市相关要求,继续推进“三台合一”,组建xx广播电视台,明确职责、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核定编制数,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创新运行模式,对所属频道、频率资源等进行整合,推行品牌战略,促进新闻事业产业繁荣发展。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组建区文化综合执法大队,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机构设置和职能任务等规定;理顺责任分工,调整xx区“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

3、激发内在活力,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为核心,强化事业单位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机制,责、权、利明确清晰;转变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规范各类人员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等管理,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入竞争

— 11

和激励机制,搞活内部用人、分配制度,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全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督查。各镇街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都要就本意见精神做好贯彻落实,对照任务,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各镇街场均要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落实制度、资金、人员等工作条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发挥各自优势,提供强有力支持。区委宣传部及区文广局要做好牵头、组织、协调工作;区旅游局、老山旅游办、教育局、体育局、民宗局等部门要履行好文化建设任务职责;有关部门等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制定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各镇街场、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将文化产业纳入本地本部门整体招商计划,统一安排、部署、督查、考核。

2、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文化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2%。以文化事业政府资金主导,文化产业政府资金引导为原则,设立1000万元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出台《xx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分解、落实到文化重点项目引导扶持上;各镇街、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重点解决基层文化场地设施、文化节目质量、演

— 12

职人员必要演出条件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驻区金融机构要落实和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和改善对文化的金融服务。

3、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全区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对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主要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及责任人,明确总体目标、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签订责任状,进行硬考核;加强和规范文化建设管理基础工作,建立文化建设工作管理责任制,形成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体系,及时汇总分析基础数据,准确反映存在问题;建立与区内外联系、整合、协调机制,联动驻区高校、大单位、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13

主题词: 文化建设 实施 意见 中共xx市xx区委办公室

2012年4月25日印发

共印100 份

— 14

某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机关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创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警营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某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某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