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锦(.12——.4)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6: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7年12月-2011年4月)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 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007年12月14日02: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树起了又一座里程碑,为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就,高度评价了航天科技工作者、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精辟阐述了这一工程的圆满成功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提供的有益经验和深刻启示,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着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这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是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成果。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国家科技实力发展,必须以国家经济实力发展为基础。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取得发展的新成就,才能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断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才能加快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我们要继续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也是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成果。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紧紧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使我们国家健步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懈探索中实现的。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已经取得圆满成功,但不论是在深空探测领域,还是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都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探索、去开拓。我们要将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取得的深刻启示和有益经验转化为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强大动力,以新的探索、新的追求、新的创造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让更多公民共享发展成果

本报评论员 2007年12月17日04: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和密切关注下,经过有关方面的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今天,国务院同时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这对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回顾中国节假日的变化,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节假日的变化印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前进,展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壮大国力渐强,曾经终日忙于温饱的中国人民不仅生活进入了小康,而且获得了更多的休息权利,开始享受更多

的闲暇快乐。从1995年中国实行双休日,到1999年开始的三个“黄金周”,再到这次出台的新方案,我国每年的法定节假日,从1995年以前的59天,发展到这次调整后的115天,越来越多的居民不但有充足的时间享受家庭团聚的天伦之乐,更有机会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部分有经济实力者,则借黄金周一次次走出国门,在世界旅游胜地流连。中国人享有越来越多的休息权利,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休假来分享祖国的强盛和改革的成果。

时光在前行,世界在变化。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迈上了2000美元的台阶,生活水平的提高呼唤着生活方式的变化。1999年,国家在增加法定节假日的同时,还调整休假的方式,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休7天的长假。几年来,三个“黄金周”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这种节假日的安排也表现出一些不尽合理之处。人们感受最多、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黄金周的拥挤。由于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黄金周”中,祖国大地处处涌动着人山人海,汽车火车飞机皆是拥挤不堪,名山大川无不摩肩接踵。如此度假,不仅失去观光休闲的乐趣,更增添安全隐患,甚至给绿水青山造成破坏。“黄金周”已经变得让人既爱又怕,因此,此次调整使节假日在时间分布上更显合理,为人民群众更好地度假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制度,从来不是简单的休息制度,而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不仅表达着人民群众的权利,也表达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追求。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批历代相传、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站在珍惜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法定节假日中只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显然是不够的。今天,当祖国经济社会有了长足进步时,我们已经有能力为延续传统、为节假日的中国特色而在制度上加以规范了。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增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将清明、端午、中秋设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此举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因此,早在方案征求意见阶段,就受到了各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了使休假制度体现社会公平,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休息权益,这次国家在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同时,还出台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随着这部修改法规的逐步落实,职工群众能够更为主动地安排自己的休假,有利于进一步分散过于集中的出行人群,我国的休假制度将会更加完善,更多的公民将会共享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责任编辑:苏楠)

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07年12月17日04: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不仅有利于明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结构合理,增长质量较高,经济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今年以来,中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进行总量调控同时,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强“三农”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煤电运等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重视服务业发展,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财政增收较多,人民生活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这些成绩表明经济结构在不断完善,经济增长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结构不合理,依然是我国经济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从大的结构看,突出表现在外需和内需不协调,消费和投资不协调,一二三产业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增长质量不高也严重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增长主要还是靠量的扩张,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

长质量,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要抓住重点,扎实推进。一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扩大消费需求。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扩大消费需求,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工业做大做强,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三是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实区域布局规划和政策。加大支持西部开发力度,促进中部崛起,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四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注重集约经营、内涵式发展。

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各部门、各地区都要把这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在这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人民日报: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07年12月19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明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提出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进发展,造福人民的重要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必须把推进现代化建设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迎难而上,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节能减排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搞好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节能减排目标是“十一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完成这一目标是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今年以来,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降。节能减排成效初步显现,但基础还不牢固。从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来看,任务依然艰巨,形势相当严峻。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三年,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否则后两年的任务压力更大。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节能减排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仅要打好攻坚战,还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打一场持久战。

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要更加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降低节能环保投入成本,真正反映能源资源使用和环境治理成本,使节能减排要求更紧密地与企业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要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

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要通过加强节能环保评估审查、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落后

生产能力,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是保证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组织保证。要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完善和落实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实行定期考核机制。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让经济发展的代价越来越小,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

――六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07年12月21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要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现代化客观上是一个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的历史过程,也容易出现机器排挤劳动、资本所得挤占劳动所得的现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又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期,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在生产和分配两个环节都要正确把握资本、技术、劳动之间互相替代、互相依存的特点,实现技术进步和扩大就业的有机统一,妥善处理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提高劳动参与分配能力,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只有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形成安定团结的和谐氛围,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举措,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没有条件做的大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但是,当前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促进社会和谐任务还很艰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按照中央的部署,投入更大的力量,扎实加以解决。

民生问题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等方方面面。对各类民生问题,我们必须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逐步加以解决。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要着重抓好这样几项任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夯实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团结。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下更大的气力推进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七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7年12月26日03: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完成明年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这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也是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的重要保证。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第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准确把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以创新的思路开拓各项工作新局面。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顺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根据岗位工作需要,主动更新知识,不断增强把握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二,统筹兼顾,不断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面的发展要求;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善于发挥两个积极性;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善于从各方利益的结合点考虑问题,谋划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善于化解不和谐因素;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第三,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扑下身去,深入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了解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总结推广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使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能体现群众意愿。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狠抓落实,不断取得科学发展的实效。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正确政绩观,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要一抓到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使中央的方针政策为广大干部群众所了解、所掌握,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要办的大事很多。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保持经济发展、社会祥和的良好局面至关重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妥善解决政制发展问题,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7年12月29日17:56 来源:人民网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提交的报告的基础上,依法作出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发展作出了制度性安排,这一重大决定,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

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切实维护香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和广大香港同胞的利益,保障香港特区的民主制度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循序渐进地健康发展,保持和促进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应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规定,最终达至普选的目标。行政长官的报告客观反映了香港社会对什么时候可以实行普选的关注。这种关注归结到一点,就是希望消除香港的政制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因素,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地回应了香港社会的这种愿望,在决定中不仅规定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可以作出循序渐进的适当修改,而且明确了2017年行政长官选举可以采用普选产生的办法,在普选行政长官之后,立法会选举可以采用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办法。这个决定为香港政制发展明确了时间表,既表明了中央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规定推进香港民主发展的诚意,表明了中央维护和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决心,也是贯彻落实香港基本法的具体体现。

按照我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发展具有决定权。发展适合于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是中央的既定方针。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得到切实贯彻执行,香港的民主制度得到了长足的、稳健的发展,香港居民真正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香港的稳定,除了经济的繁荣外,还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才有保障;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才能实现长期稳定。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决定,体现了上述精神,为香港政治体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今后10年,是香港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是第一要务。希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贯彻落实好这个决定,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内地发展给香港带来的机遇,努力提高香港经济的竞争力,保持和发展香港固有的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推进香港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香港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必将为政制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基础。

坚定不移地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坚定不移地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致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巩固和发展香港政通人和、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是中央政府和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有中央政府正确领导、有祖国内地大力支持、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强政励治、有广大香港同胞和衷共济,我们深信,香港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权益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1月08日03: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年伊始,“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可持续发展、体面劳动和工会的作用”为主题,围绕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这次论坛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这次论坛必将对增进各国工会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促进工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推动国际工会运动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证广大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重视和维护劳动者切身权益。在实际工作中,重视解决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广大劳动者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件,维护社会性别平等和女工特殊权益,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保证了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了广大劳动者在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主力军作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支持中国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支持中国工会密切联系广大劳动者,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权益。中国政府支持中国工会同国际和各国工会组织扩大交往、加强合作、增进友谊,学习和借鉴外国工会的有益经验,为维护广大劳动者权益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中国工会一直致力于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和实现劳动过程中人的尊严与价值,推动建立在社会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国工会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和“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引导广大职工自觉站在改革发展前列,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建功立业活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加大维权力度,提高维权成效,团结广大职工切实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中国工会坚持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采取新措施,运用新方法,进一步加大参与人大立法和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制定的力度,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推动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和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积极参与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完善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良好工作条件,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推动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着力做好服务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工作,并形成了“送温暖”、“困难职工帮扶”和“金秋助学”等工会工作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国所有的地级城市和80%的县级城镇已建立帮扶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困难职工帮扶网络,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在一系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上,如沃尔玛组建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以及山西洪洞县“黑砖窑”,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涉嫌违法用工,沃尔玛裁员,华为公司员工辞职竞岗等事件上,中国工会都及时发出声音、快速采取措施并取得积极成效,不仅切实维护了劳动者权益,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工会的发展道路也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基本目标,就是维护广大劳动者权益。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工会目前拥有1.93亿会员、150多万个基层工会组织,是世界上会员人数最多、组织规模最大的工会组织。中国工会在促进中国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必将与世界各国工会组织进一步加强接触和联系。各国工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话、平等交流、求同存异,共同推动和发展相互尊重、友好合作、民主和谐的国际工会关系,切实维护各国广大劳动者权益,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赵鸿帆)

自主创新 建功立业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1月09日01: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的最高领奖台上又迎来了一批杰出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保障与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将载入我国科技发展的史册。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奋战在科学技术前沿,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纵观这次获奖的成果,有的项目对促进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

的项目致力于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项目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和行业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这些获奖成果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正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动力。需求越是迫切,越需要我们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在只争朝夕的同时平心静气、脚踏实地,将创新型国家的宏伟大厦建立在科学理性、求真务实的坚实基础之上。

作为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闵恩泽、吴征镒既是自主创新的典范,又是精神文明的楷模。他们用自己出色的创造性劳动,书写科技创新的华彩篇章,激励整个民族的精神。他们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探索勇气,不慕虚华、淡泊名利的学者风范,承先人之志,启后世之风,对于促进科研道德建设、净化学术空气、激励更多科技人员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起着无声的示范作用。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必将极大地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

愿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为榜样,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不断创造新的重大成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责任编辑:赵鸿帆)

必须长期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本报评论员2008年01月10日03: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必须长期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严格土地管理。这对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有效解决当前突出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切实保护耕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土地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做事情、谈发展,必须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基本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需求强劲,同时,浪费土地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违法违规用地,如一些地方在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搞“以租代征”、未批先占先用,擅自扩大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范围,违法提供建设用地搞非农建设等。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切实扭转用地粗放浪费的势头,坚持节约和集约用地。这是一条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也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必须从建设用地的源头严格把关,从严控制。要认真审查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各类建设规划不能随意确定用地规模,必须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合控制作用,统筹安排,该调的调,该减的减。各类建设用地的标准,也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重新审改,超标准用地的,坚决予以核减或不予供地。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需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要从土地价款、税收政策、指标安排等方面给予激励。对粗放浪费用地的,要给予经济上的处罚。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同时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各地要十分珍惜和爱护土地,不能一搞建设就想到新占土地,而要认真组织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

入产出情况作出评估,把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作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要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有严格的监管考核办法。有关部门应及时掌握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定期评价分析,对严重破坏、浪费、闲置土地资源的违规违法案件,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各部门要协同行动,形成监管合力。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任务紧迫而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体现在政府决策中,落实到各项建设中,科学规划用地,着眼内涵挖潜,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编辑:赵鸿帆)

服务人民 薪火相传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1月24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队子弟兵,不图回报、不讲条件,几十年如一日,为西部严重缺水地区人民打井找水。几代“给水人”,执着接力,奋斗不止,硬是在高原和戈壁中给千百万群众送来千眼活命的甘泉。

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的事迹,如诗如歌,动人心弦。

75年前,毛泽东带领身边工作人员在江西瑞金的沙洲坝打了一口水井。摆脱无水困境的沙洲坝人民,称之为“红井”。

75年来,一代又一代红军传人,在各地为人民群众打井找水。“红井”传统连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人故事,流传不绝。以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官兵们为代表的一代新人,自觉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惠及千万群众的具体工程,更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伟大事业,以及蕴含其中的高尚追求。

这是理想信念的薪火相传。给水工程团以自己的行动雄辩地证明,无论世事变迁,还是岁月流逝,我军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仰始终没有改变,人民子弟兵的性质宗旨始终没有改变,为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的精神始终没有改变。

这是优良传统的薪火相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难在坚持,重在务实,贵在艰苦奋斗,躬行实践。给水工程团能够做到服务人民几十年如一日,根本原因是他们从思想到行动,从方法到作风,都自觉弘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坚守了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这是忠诚使命的薪火相传。几十年来,给水工程团官兵一边执行战备训练任务,一边主动发挥专长为群众打井,经历了风霜雪雨,经受了种种考验,从来没有退缩和放弃。正是靠着对神圣使命的赤胆忠诚,才有了事业的成功和人民的赞誉。

这是充满深情的薪火相传。水本无色,为什么人民群众会以红色赞美红军打出的水井?水本无味,为什么人民群众能够从给水团官兵打出的井水中,品到甘甜?千言万语汇聚起来,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人民军队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和真诚挚爱!(责任编辑:闫妍)

依法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本报特约评论员 2008年01月25日03: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关系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当前,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缓解价格过快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确保群众过上安定、舒心的生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一个时期以来,受国内国际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市场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出现较快上涨。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做出了一系列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的部署。近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主要目的是抑制价格不合理上涨,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心理预期。这是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职能的具体体现。

2007年5月以来,我国部分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并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大幅度上升。今年1月上旬,36个大中城市猪肉、豆油、牛肉、羊肉和鸡蛋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价格上涨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部分困难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面对价格上涨,少数企业趁机搭车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个别单位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渲染紧张气氛,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推动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价格法的规定,及时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

但是,有人提出,行政管制价格有违法嫌疑,提价申报制的法律依据何在。这是对法律不够了解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依据这一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对涨幅较高的成品粮及其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牛羊肉及其制品,鸡蛋,牛奶,液化石油气等六种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因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法律依据是充分的,程序也是正当合法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稳定价格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增加供给,合理竞争,促进总供求基本平衡。这次政府采取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和稳定群众预期,为制定新政策和既有政策发挥作用赢得时间,也为企业发展生产、增加供应和安定群众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要看到,此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主要采取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两种方式,要求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并不是冻结价格,也不改变企业自主定价的性质。政府干预的是企业的不合理调价,并明确规定,如无正当理由,不得要求企业亏损经营。

在特殊情况下依法对市场价格进行适当干预,并不是我国的独创之举。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当调控,弥补市场失灵,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不管是美国、德国、法国等欧美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市场经济国家,包括俄罗斯等转轨国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都有政府控制、干预价格的法规和先例。例如,法国1986年12月1日颁布的关于价格自由和竞争的法令中规定,在出现特别状态、公共灾害或某个领域市场明显不正常状况等情况时,政府有权决定采取临时性措施,限制价格的过度上涨;新加坡有专门的《物价控制法》,规定其价格主管机关(物价管理局)可以通过在公报上发布命令的方式规定某商品或服务的最高价。从实践来看,各国也都有在紧急情况下干预价格的先例。日本政府在1973年石油价格暴涨时期曾对钢材、盐、酱油等59种商品的提价实行事前申报制度,对特大百货商店的价格实行限制。美国历史上也曾采取过短期内冻结价格的行政干预措施。欧盟2005年对食糖实施价格干预,并且一直对食糖采用生产配额管理。最近,韩国政府决定对部分公共产品设定价格上限,不允许有关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内上调水费、电费和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收费标准,并引导有关企业下调电信费和燃气费的收费标准。

法律是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政府依法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做法,人民群众是拥护的,大多给予了正面评价和充分肯定。很多群众评论说,“是应该出台政策干预了,不要让涨价成为趋势。”“当前物价上涨包含了不少不合理的因素,该好好管理了,否则就是对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危害。”“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消除了我们老百姓2008年心头大患,我们不必恐慌地过日子了!”这些说法和态度,也表明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及时、适当、得民心的。

灾区的干部群众辛苦了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8年01月29日03: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连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几十年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南方10多个省区受灾,部分地区列车受阻,道路不通,影响春运,供电、供水中断,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区人民正在抗灾救灾。

冰雪无情人有情。灾害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目光。百姓生活得怎样?困难群众有没有饭吃、有没有衣穿?农民工能不能买到车票回家过年?受阻的列车如何尽快恢复行驶?缺煤的电厂怎样化解“煤荒”?桩桩件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都记挂在心,迅速部署抗灾救灾,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打好这场抗灾减灾的硬仗,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平稳正常运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国家应急、民政、铁路、交通、民航、气象等部门快速行动,一项项紧急措施,减轻着灾害造成的损失;一个个具体行动,温暖着人们的心。

冰雪肆虐人坚强。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勇投入抗灾救灾斗争中。人们看到,风雪中,各级干部站在第一线指挥,有关部门迅速落实应急预案,群众积极行动,多少人在奔忙,多少人在互助。破冰除雪,恢复交通、供电、供水,保证市场供应,帮助困难群众,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冰天雪地,抗灾救灾热潮奔涌;低温严寒,和谐互助爱心荡漾。在灾害面前,广大干部群众表现了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不惧风险的勇敢精神,理性应对的科学态度,团结互助的良好风貌,出现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事迹。灾区的干部群众辛苦了!我们向你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冰雪灾害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它考验我们的应急能力,考验我们对待群众的态度。战胜这场灾害,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平稳运行,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这考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务必把抗寒救灾当作当前一项紧急而重大的任务来抓,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来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再鼓一股劲,再加一把油,把抗灾救灾工作做深做细。各级领导干部要心系群众,统筹全局,靠前指挥,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特别是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活。

新春佳节就要来到,回家的人们正盼着早日与亲人团聚,广大群众正盼着快快乐乐过个年。虽然降温降雪天气还可能出现,但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有灾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有改革开放30年打下的物质基础,抗寒救灾工作一定会取得全面胜利,亿万人民一定会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坚决打好抗灾救灾这场硬仗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8年01月30日04: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给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及时作出部署,各有关地区和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为抗灾救灾付出了辛劳和努力。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天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雨雪冰冻灾情,部署做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紧急行动起来,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开展抗灾救灾,坚决打好抗灾救灾这场硬仗。

这次雨雪冰冻灾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导致交通运输受阻,旅客大量滞留,煤电油运紧张,部分地方供水管道破裂、电力设施受损。未来几天,南方大部分地区仍将有雨雪天气,仍有可能加剧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状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充分认识灾情的严重性,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把抗灾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打好抗灾救灾这场硬仗,各地区各部门就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应急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全局性、紧迫性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把协调好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务之急是要千方百计保障交通运输通畅和电力供应。春节前夕正值运输高峰,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任务都相当繁重,加之气候条件恶劣,使本已紧张的运力更加“雪上加霜”。各相关部门要振奋精神,把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资源,在确保旅客运输安全平稳有序的

基础上,力保煤炭、粮食和鲜活农产品等重点物资运输。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设法增加煤电生产和供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好煤矿生产,合理安排发电供电,强化生产调度,确保成品油和天然气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确保城市居民生活用气和重点单位用气。

打好抗灾救灾这场硬仗,就要切实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满腔热情地帮助灾区群众排忧解难。要努力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给,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当下,要尽快恢复行车秩序,全力解决好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滞留旅客的吃饭、饮水和御寒问题,不让他们挨饿受冻。

冰雪还在肆虐,救灾刻不容缓。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要用实际行动贯彻中央要求,到救灾第一线去,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协作,自觉支援和帮助灾区,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充足的生产能力和物资储备,有健全的应急机制和应急体系,有能打硬仗的干部群众,我们一定能够打好这场抗灾救灾的硬仗。

《人民日报》 ( 2008-01-30 第01版 )(责任编辑:姚晓晨)

人民日报评论员: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2008年01月31日04: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连日来,罕见的大范围、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给我国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灾害,给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协作,自觉支援和帮助受灾地区,努力把这场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平稳正常运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国家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各地区各部门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抗灾救灾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邻里相帮,患难相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写照。冬日寒风、雨雪冰冻,抵挡不住爱心的热流。当灾区群众身陷困境的时候,有多少人伸出援手,捧出爱心,尽其所能,雪中送炭。在危难面前,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加凸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团结互助,通力协作。国家应急、民政、铁路、交通、民航、气象、电力等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要信息共享,统筹安排,科学调度,加强合作,保交通、保用电、保供应,切实解决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这次受灾的省份,有的地处交通运输的枢纽地带,有的是能源、资源输出大省,它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灾害当前,未受灾地区和受灾较轻地区更应多帮把手,多出把力,帮助灾区渡过难关。“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各地区、各部门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协调配合到位,就能够在这次冰雪的考验中再次奏响胜利凯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要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灾区。抗击雪灾,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相助。雪灾中,灾民生活面临困难,旅客无奈滞留他乡,衣食住行样样不便„„各行各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位公民也可以尽所能,送方便,送温暖,大家携起手来,为受灾群众解困,为国家分忧。

战冰斗雪众志成城,八方支援天寒情暖。未来几天,南方大部分地区还将出现雨雪天气,会给这些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是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继续带来严重影响。虽然抗灾形势严峻,不可掉以轻心,但我们坚信,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就一定能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让全国人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人民日报》 ( 2008-01-31 第02版 )

“将军种树”的深层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01日04: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退休后干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度晚年,看起来似乎只是个人的事,不必太多评论。然而,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退休后的经历,同样可以变得极有光彩!这位老军人选择回山西省左云县老家义务植树造林,带动一方绿化,兴旺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人生的价值并不因退休而褪色,生命的意义因新起点而得以升华。

透过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到,一个老党员,一个领导干部,一个军队高级指挥员,有着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张连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为军队、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写下了灿烂的一笔。

不仅如此,将军“解甲”种树还有着更为深层的意义。

将军种树,是对“官本位”意识的一种冲击。在常人眼中,即便脱去戎装,将军也是大官。而张连印能官能民,无论在不在岗都努力当好普通一兵。他把种树的举动看得很淡、很寻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别人的羊群啃了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树苗,也没以“威”处置。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自基层,脚踩大地,无论何时都应保持这份平常心,并据此正确对待进退、得失等涉及利益的问题。

将军种树,是对社会发展的一次生动诠释。张连印退休后,坚持信念,更新观念。他说服家人,影响大家,将传统的积德行善与新时代的使命、责任结合起来,把实现人生价值与推进公益事业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如今,这样的人和事越来越多,反映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折射出社会风气的深刻变化。

将军种树,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好教材。怎样做一个一辈子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所有领导干部都应当认真回答的问题。学习张连印,常怀对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感恩之心,常问民生、民意和民情,才能在任职的每个环节不迷失、有作为,书写一份善始善终的人生履历。

学习张连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人民日报》 ( 2008-02-01 第10版 )(责任编辑:姚晓晨)

树立抗灾救灾的必胜信念

2008年02月03日07: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连日来,一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全力以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奋勇抢险,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撼天动地的抗灾壮歌。

灾情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要求把抗灾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坚决打好这场抗灾救灾的硬仗。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千方百计做好煤电油运保障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冒着严寒深入400多米深的大同塔山煤矿采掘区,看望一线工人,并亲临大秦铁路、秦皇岛港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在赴湖南广东考察抗灾救灾和春运工作回京仅44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再次赶往湖南灾区,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的措施。中央领导同志纷纷深入抗灾救灾一线,慰问干部群众,指导抗灾救灾工作。这一切,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斗志,坚定了必胜信念。

打好当前抗灾救灾这场硬仗,当务之急是要恢复交通运输通畅和电力正常供应。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千方百计保证交通运输通畅和电力供应。公安、交通部门奋力除雪铲冰、分流拥堵车辆。铁路部门在妥善安置好滞留旅客的同时,一方面强力挖潜,抢运煤炭,一方面全力打通钢铁大动脉,力争让旅客平安回家过年。电力部门日以继夜登塔除冰、抢险保网。煤炭生产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多产煤、多供煤,为国分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体现。国家应急、民政、铁路、交通、民航、水运、气象、电力、电信、卫生等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主动支援和帮助受灾地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出动,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奋战,社会各界同舟共

济,全力投入抗灾救灾攻坚战,涌现了许许多多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

真情融冰雪,抗灾党旗红。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广大共产党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冲在最前面,干在危险处,发挥了“顶梁柱”、“主心骨”的作用。

新春佳节日益临近,我国南方地区的雨雪仍在肆虐,灾情还在继续发展。我们还将面临更复杂、更艰巨的抗灾局面。但是,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有灾区军民的团结奋战,有强大的物质能力,只要树立必胜信念,扎实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就一定能够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人民日报》 ( 2008-02-03 第01版 )(责任编辑:姚晓晨)

奋力夺取抗灾救灾斗争全面胜利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05日04: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面对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部署抗灾救灾斗争,各地区、各部门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冲锋在前,灾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战,社会各界同舟共济,抗灾救灾斗争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日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当前雨雪冰冻抗灾救灾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坚定必胜信念,发扬连续作战作风,继续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奋力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这场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抗灾救灾工作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不容丝毫松懈。灾害发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努力增加电煤供应,奋力抢修受损电网,疏通受堵公路铁路,全力安置被困旅客和受灾群众。目前,一些地方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得到了缓解,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在逐渐恢复。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来几天,南方一些地区还将发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受灾地区灾情严重,抗灾救灾的形势依然严峻,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加强统一领导,强化应急指挥,落实工作责任。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全力支援受灾地区,千方百计恢复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保障抗灾救灾物资、基本生活必需品和电煤的运输,确保居民生活和重点单位的用电需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深入一线,身先士卒。各条战线的职工要继续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克服困难,再立新功。

冰雪尚未消融,春节已经临近。雨雪冰冻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各地区各部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保证粮油肉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保持市场价格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基本稳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全社会都要伸出援手,让灾区群众感受八方支援的温暖,让离家的人们得到祖国大家庭的关爱。

灾情已经缓解的地区,要及时做好灾后重建的准备,早做谋划,早做安排,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修复重要的基础设施,努力把这场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经济平稳正常运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调整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薄弱环节,加强防灾抗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体系。

经历风雪,中华民族愈显坚强伟大;走过严冰,这个春节格外温馨珍贵。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奋发努力,亿万人民群众顽强拼搏,我们一定能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衷心祝愿灾区和全国人民新春快乐!

为节日增添一份文化关怀

——写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之际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05日04: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雨雪成灾、春节渐近的隆冬,这样一则消息让人温暖: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从2004年浙江在全国首次免费开放省级博物馆,到2008年全国范围全部实行免费,博物馆、纪念馆等走向大众的脚步,行进之快,令人惊喜。这样的脚步,让人们看到党和政府一以贯之的民生关怀,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务实举措。这样的脚步,也让人们听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铿锵足音,发挥公益性文化机构的辐射功能,必将造就公众亲近历史文化的良好契机。

长期以来,提到中国的博物馆,人们总会想起两组数字。一组是博物馆数量已经超过2400个,一组是目前中国大陆参观者每年不到1.6亿人次,不少博物馆门前冷落。中国观众鲜于光顾博物馆当然成因颇多,但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是门票成为一种现实的“门槛”。对于有着3000多万贫困人口、9亿农民的中国而言,免费开放博物馆,彰显了对广大民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关怀和保障,体现了十七大提出的“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正得到逐步落实。

“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在一个国家的文明体系中,博物馆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纬。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直接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影响的是文化“软实力”。当尘封千年的历史被更多的观众用目光激活,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会被更加现实地感知和牢记,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将在潜移默化中穿越岁月,成为激发我们民族创造活力的动力。

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也让这项利民事业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现代社会的博物馆正处在一个复杂的文化和休闲产业氛围之中。免费开放,将使博物馆不再是简单的“藏宝”机构,而是被公众寄予厚望的文化平台。此前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的爆棚现象提醒我们,各级政府必须正视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博物馆免费有更多物质和制度的准备,并以此为契机,加快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在万众一心抗御雨雪冻冰灾害之时,我们即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没有比这样一个时刻,更能体现亿万国人浓郁真切的历史情结,更能展现中华文化深挚绵长的精神魅力。愿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为更多公众、也为因雪灾滞留异乡的人们,提供一个欢度佳节的去处,为亿万人民的节日生活,增加一份文化的关怀与快乐。

(责任编辑:赵哲)

履行我军宗旨 全力抗灾救灾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06日03: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最近,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面对人民群众遇到的巨大困难,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谱写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篇章。

人民子弟兵的这次抗灾救灾行动,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有关部队要全力支持灾区抗灾救灾,帮助受灾群众排忧解难,共同为夺取抗灾救灾斗争胜利而努力。解放军四总部连续发出通知,迅速作出部署。各有关部队特别是驻灾区部队坚决响应胡主席的号召,闻令而动,冲向抗击雨雪灾情第一线。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连日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除冰疏道、抗冰保电、营救群众、疏散旅客,从长江流域到岭南山区,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边陲,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和身影。

灾难面前,更显英雄本色。这次灾情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大力弘扬战争年代敢打敢拼、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战则必胜的顽强精神,充分发挥军队应急指挥体制和预案建设比较完善、与地方政府救灾部门协作联动机制逐步成熟的特点,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过硬的素质、更加科学的手段投入抗灾救灾,在关键的时候、最危险的地区,发挥了关键作用。使用大型军用运输机、新型破障车、野战炊事车等一批装备在破除冰雪中攻坚

克险;空军和陆航部队紧急派出的22架运输机和直升机飞行84架次,将一大批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出动新型破障车,参加扫除衡枣高速公路冰层的战斗;南京军区组织万余名官兵、动用大批现代化重型装备,三次决战长江二桥。各级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官兵迎着风雪上,严密组织,科学指挥,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广大官兵不畏艰险,舍身忘己,战风雪斗严寒,以实际行动为抗灾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由衷赞誉。我们谨向奋战在抗灾救灾一线的广大官兵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爱人民、为人民是人民军队的本质所在,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是我军的政治本色,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军的神圣使命。如同1998年“三江”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一样,在这次突然而至的雨雪冰冻特大灾害面前,人民子弟兵又一次冲在前,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需,解人民群众所难,全力投入抗灾救灾,再次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精神风貌。心与心靠拢,情与情相融,军民血肉相连的感人画面,必将再次感动中国,成为永久的记忆,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当前,全国南方地区大范围的抗灾救灾仍在继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仍在战斗。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子弟兵的无私奉献,有灾区群众的顽强奋斗,有全国人民的齐心支持,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自然灾害。在除夕的鞭炮声响起、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道一声:谢谢你,亲人子弟兵! 链接:

解放军武警部队出动官兵56.8万人次投入抗灾救灾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全力以赴支持灾区抗灾救灾,截至4日晚,共出动官兵56.8万人次投入抢险救灾。

记者5日从解放军总政治部抗灾救灾应急协调小组了解到,截至4日18时,全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官兵56.8万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179.3万余人次、机械车辆3.4万余台次、飞机50余架次、特种装备50余台,清理道路冰雪1.7万余公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38万人,巡诊治病12.6万多人,加固维修房屋3万多间,搬运各类救灾物资200多万吨。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80多名将军奋战在抗灾救灾一线

记者5日从解放军总政治部群众工作办公室了解到,自我国南方发生低温冰雪冻雨灾害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有180多名将军和2200多名师、团干部奋战在救灾一线。他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部队官兵和抢险群众树起了标杆。 (责任编辑:赵哲)

听从党的召唤 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14日02: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部队在前一段积极投身抢险救灾斗争的基础上,继续支持受灾地区搞好恢复重建,为夺取抗灾救灾全面胜利作出更大贡献。胡主席向全军发出的号令,必将极大地激励人民子弟兵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的新胜利。

今年春节,参与抗灾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是在艰苦的环境和无私的奉献中度过的。人民子弟兵肩负通电、通车、通水、通邮等等重任,经过日日夜夜的顽强奋战,我们听到了一个个好消息:困在路上的车辆启动了,停电的城市和乡村恢复了光明,重灾区的老百姓吃到了过年的饺子„„抗灾救灾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抗灾救灾远未结束,灾后重建任重道远。我们已经夺取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接下来的任务则是同样艰巨:既要解决灾区群众的吃、穿、住、行等生活问题,还要把被灾害毁坏的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既要重建美好的家园,又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等等。总之,要为灾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灾区人民长远幸福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是抗灾救灾的新任务。

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战则必胜,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不论是抗击凶猛无情的特大洪水,还是抵御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人民

子弟兵正是靠了这样一种精神、一种作风,一次次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今天,要战胜雨雪和冰冻,夺取抗灾救灾全面胜利,我们仍然要大力发扬这样的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这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人民军队的锤炼和考验。

危急关头显身手,患难之际见真情。灾害让我们遭遇了困难,也让我们体验了真情;让我们经受了考验,更让我们展示了力量。一条条新闻、一个个故事都在向人们证明:人民子弟兵本色依旧、能战能胜,军队和人民鱼水情深、唇齿相依,老红军的传人与他们的前辈们一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军民一条心,我们什么灾害都能扛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冰已在化,雪已在融,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经不远。人民衷心感谢依旧奋战在第一线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全军将士也必将听从党的召唤 ,为夺取抗灾救灾全面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15日02: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这是一次很不寻常的开年大考。

罕见的雨雪冰冻持续多日,袭击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给人民生活和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困难。但是,雨雪冰冻压不垮中国人民。军民携手,众志成城,以皑皑白雪为纸,激情热血为笔,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抗灾救灾壮歌。

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目前,全国交通运输已恢复正常,大部分受损电力线路和变电站得到修复,居民生活用电基本正常,电煤库存稳步回升,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安置„„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这一胜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体现了党和政府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情况的领导能力,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全国军民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体现了祖国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精神。这次抗击冰雪斗争中焕发出来的不怕困难、勇于奉献、团结一致的精神,必将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抗灾救灾尚未结束,恢复重建迅速展开。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电力主网架线路尚未修复,电煤紧张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灾区农作物大面积绝收,不少受灾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春运旅客返程高峰已经开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对灾后重建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会议精神,尽快从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思想上丝毫不能麻痹,工作上丝毫不能放松,努力把这场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以电网恢复重建为重点,抓紧修复基础设施;要立即动员,组织好春耕生产,力争灾后有一个比较好的收成;要进一步加强煤电油运保障工作;要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要高度重视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连续作战,辛劳不已。然而,面对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团结奋战,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让我们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再接再厉,乘胜前进,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努力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

反腐倡廉常抓不懈 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一谈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18日03: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这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为着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

学习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讲话,我们首先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应当看到,各种腐败现象和

不正之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对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坚决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心涣散、民心丧失、矛盾激化、信任危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遏制和消除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抓好了,反腐倡廉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就有了坚实基础;反腐倡廉建设抓好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有了重要保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有利于党员干部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作风,有利于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各项制度。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对党的建设的全局尤为紧要。只有坚定不移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但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易发多发的状况仍未改变,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了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反腐败就是新课题新考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我们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同时,广大党员干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腐败问题上没有天然免疫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反腐倡廉建设正处于重要发展时期。党的各级组织和全党同志都应当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人民日报》 ( 2008-02-18 第01版 )

人民日报评论员:高举旗帜

―― 一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19日07: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

这个总要求,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指向鲜明,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思考,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的基本遵循。 这个总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高举旗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灵魂和方向,“围绕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服务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宗旨,“改革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动力源泉。它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要求的统一,体现了把握内在规律与反映时代特征的统一,体现了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统一。

高举旗帜,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宣传思想工作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在旗帜这个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最重要的就是在旗帜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宣传思想战线要完成好、落实好首要政治任务,就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定

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是宣传思想工作最重要的任务。要坚持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在全党全社会广泛深入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发挥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旗帜是工作的统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在宣传思想战线的全部工作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牢牢把握主动权,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推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进程中不负党和人民期待、发挥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使命,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证。(责任编辑:李灿灿)

围绕大局

——二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22日04: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来是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紧紧围绕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有活力,有凝聚力,有战斗力。

围绕大局,就是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扎实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主旋律,保持了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实践表明,宣传思想工作围绕大局来展开,才能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党和国家事业齐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和释放全社会的活力;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大局提出的明确要求。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宣传思想工作围绕大局,就要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文化保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作为服务大局的中心任务,更好地发挥思想文化的支撑作用,着力营造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着力营造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埋头苦干、顾全大局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引导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上来。

大局就是全局,就是大势。宣传思想工作围绕大局,就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切实做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外宣传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坚持一切工作都放在大局中思考和谋划,都在大局下行动和展开。这样,宣传思想工作就必定能够进一步彰显优势,有为有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 ( 2008-02-22 第01版 )(责任编辑:姚晓晨)

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相结合

――三谈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23日0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相结合,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思路。这一论断深刻指明,防治腐败,既要通过教育引导使人自觉从善,又要通过制度约束使人不能为恶,既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恪守制度的自觉性,又要通过制度建设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行为的发生,首先是思想道德防线出了问题。因此,必须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拒腐防变教育作为第一道防线,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党章的要求和规定上来,自觉按党章办事。大力倡导廉政文化建设,并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制度不完善,管理有漏洞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导致腐败滋生的深层次问题,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针对腐败案件多发的领域和环节,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司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尽量减少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有效发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务公开,使广大党员更多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同时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通过制度确保权力规范运行的重要任务。我国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应当把健全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作为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切实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顺畅、监督更加有力,既保证权力高效运行,又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责任编辑:苏楠)

将严肃查办大案要案与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

——四谈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24日03: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将严肃查办大案要案与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相结合,这是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认真学习贯彻这一精神,对于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大案要案危害严重,影响恶劣,必须坚决查处,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向人民表明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才能遏制住腐败现象的滋生,也才能教育警醒干部。要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严厉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以各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的案件。要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既要严厉查处受贿行为,又要严厉查处行贿行为。要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赃款赃物的追缴力度,决不能让他们得到任何不法之财。要加大对腐败分

21

子的追逃力度,决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要加大对重大典型案件的剖析研究,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做到查处一起重大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

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影响广泛,必须切实解决。我们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认真查处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各级干部要切实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真心实意为群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当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依然大量存在,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解决好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完善规章制度,认真排查化解由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发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地方和单位,要追究有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有失职渎职行为的要从严惩处。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坚持严肃查办大案要案,才能彰显我们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展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思路,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既通过查办大案要案,达到惩前毖后、以儆效尤的目的;又通过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果。 (责

任编辑:苏楠)

服务人民

——三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25日06: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持服务人民,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宗旨。

服务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服务人民,首先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只有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适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新需求,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更好地深入人心、赢得群众、求得实效。

坚持服务人民,就必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要善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握宣传思想工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发展活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人民群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更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坚持服务人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

22

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我们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融入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要多做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多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提供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始终坚持服务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宣传思想工作就必定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担当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

——五谈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26日02: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将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结合起来,这是胡锦涛同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是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全党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

廉政和勤政,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达到的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目标。廉政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广大干部发扬优良作风,规范从政行为,正确使用权力,为勤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勤政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广大干部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恪尽职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充实精神生活,为廉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既要一刻不放松地抓好廉政建设,又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勤政建设。

抓好廉政建设,需要重视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认真遵守中央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自觉防止权力滥用。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等制度,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需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严格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需要改革和完善公务消费管理制度,认真清理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需要继续完善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减少权力“寻租”机会。

廉政建设,既要立足于当前的工作重心和工作布局,又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既着力解决导致腐败现象的老问题,又注重研究和解决引发腐败现象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拓展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抓好勤政建设,关键是提高广大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心,同时把廉政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勤政建设之中,通过加强勤政建设促进廉政建设。广大干部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满腔热情、高度负责地承担和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努力打开工作局面。 相关链接:

抓廉政从领导自身做起 上海高院提出十不承诺

在今天召开的上海法院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上海高院党组提出

23

“十不承诺”,并表示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吉林省高院签“廉政责任状”下属犯罪领导辞职

在昨日(2月20日)召开的吉林省法院纪检监察工作暨全省法院队伍专项教育整改活动动员大会上,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文显同诸位副院长以及执行局长、政治部主任签订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随后院领导班子成员又同分管部门的庭处长签订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张文显院长在会上表态:“今后省法院班子成员发生违法犯罪,造成恶劣影响,我向省委和中央引咎辞职。”

山东省检察机关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 廉政建设“无缝隙覆盖”

2月20日上午,省检察院检察长国家森与全省18个市级院检察长逐一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此前,国家森已分别与省检察院各分管副检察长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书,以此力促全省检察机关廉政建设实现“无缝隙覆盖”。 (责任编辑:赵鸿帆)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革创新

――四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2月27日07: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持改革创新,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动力源泉和永恒主题。

改革创新,就是要用时代要求审视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引领人民思想的文化,才能始终赢得人民,才能始终成为社会进步的先导。文化创新基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给社会发展以强大推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宣传思想工作各方面,努力使宣传思想战线在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前列。

宣传思想工作同国际国内形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相关。宣传思想工作坚持改革创新,这是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新挑战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从总体上看,宣传思想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相适应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提供思想文化支撑、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要求更加迫切;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文化需求的问题更加突出;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社会思想多元多变,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问题更加凸显;思想理论领域出现大量新问题,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工作更加艰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传播手段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任务更加紧迫。与此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不适应。

宣传思想工作坚持改革创新,要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引领时代变革风气之先。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准确把握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新变化,深入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形成鼓励创新创造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丰富文化的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极大丰富文化品种、样式、载体、风格,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努力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坚持改革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进一步贯彻“三贴近”。要牢固树立“三贴近”理念,自觉践行“三贴近”的原则,健全贯彻“三贴近”的体制机制,把“三贴近”的要求体现

24

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宣传思想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富有生机,哪里有创新哪里就富有活力。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责任编辑:李灿灿)

评论员: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3月03日03: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适应国家经济基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人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决策机制、权力制约监督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还要看到,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积极稳妥,特别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目的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具体讲,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执法为民,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出发,在科学总结和正确运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

和谐的政治局面。

25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3月04日02: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文化站、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等惠民工程的广泛实施,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社会积极参与,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已开始建立。一个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作用的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初步形成,构成了当代中国的文化风景。目前,我国有83.2%的县建有公共图书馆,97.1%的县有文化馆,97.5%的乡镇有文化站。其中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加工整合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优秀文化信息,建有基层网点6700多个,辐射人群过亿。2007年起,我国将新建和扩建2.7万个农村乡镇文化站,普通百姓的公共文化生活质量将大幅度提升。

党和政府对文化财政投入的逐步加大,对文化建设做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全党全社会对文化建设倾注的极大热情,是绘成这一壮观景象的传神之笔。这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国家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屡创新高。“八五”期间,国家财政对文化部系统的文化事业费拨款为55.61亿元,“十五”期间达到133.82亿元。加上地方财政的文化事业投入,“十五”期间全国文化事业经费达到495.22亿元。2007年全年国家财政拨款共计20.5亿元,其中仅文化事业财政拨款就达13亿多元,为历年之最。国家对公共文化投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与此相伴随,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有了可喜的重大发展。一大批国家级和地方重点文化设施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仅共有公共图书馆就有2762个,绝大部分分布于县市一级,有文化馆站41588个,其中大多落户于农村乡镇。目前正在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总量已达65TB,自建、共建的基层服务网点超过52万个;送书下乡工程为300个国家贫困县和3614个乡镇赠书137万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基本实现通电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广大农民收听收看的目标;“农家书屋”工程截至2007年底,已建成农家书屋2万个,社区书屋4万家,2008年底,“农家书屋”的数量将增加到6万个。

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普通百姓,缩短了城乡发展的差距,映照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灿烂前景。不论是城市街头的秧歌、社区的周末相声、公园歌咏,还是村村寨寨的农民乐队、农家文化大院、自办剧团,以及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节日文化活动的风起云涌,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文化离百姓越来越近,推动着人们文化主体意识的增强,参与热情的提高。

同时应当看到,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还有更大量的工作要做。这需要继续把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共享,努力在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上下功夫,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上取得明显成效。要进一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措施,深入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最重要途径,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3月05日02: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确立了到2020年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今后5年的重点任务,确立了组织实施这项重大改革的具体要求。《意见》把

26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总体谋划,在广泛征求意见中集思广益、科学论证,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步骤,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意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真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既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既体现了改革的前瞻性、创造性,也注重改革的连续性、系统性,表明了我们党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坚定意志,展现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科学精神。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不断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治组织结构、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依法行政、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政府职能得到很大转变,行政机构和人员得到优化精简。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依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好地应对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各方面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迫切,这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着力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突出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从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努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达到目标与效果的统一。无论是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还是优化结构、提高效能,都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要求,既要抓住有利条件,针对各方面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步伐,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确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意义重大。我们要从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全局出发,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坚定信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争做节能减排的表率

27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3月24日03: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节能减排,中央企业责无旁贷。我们看到,一批中央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能源消耗水平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报道的十三家中央企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分别是:鞍钢集团、华能集团、中国铝业、中国建材集团、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南方电网、华电集团、攀钢集团、中化集团、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公司、中化重庆涪陵化工公司。

节能减排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将其列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煤炭、化工、冶金、电力、运输、建材等领域,大多居于行业排头兵位置,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其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事关“十一五”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中央企业一定要从发挥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高度,切实承担起企业肩负的责任。

节能减排,中央企业有着明显优势。在节能减排装备制造方面,不少中央企业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所提供的装备设备直接影响众多行业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水平,对提升全社会节能减排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中央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面一直居领先地位。中央企业拥有大量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人员达到几十万人。通过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突破升级和积极推广应用,中央企业可以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

节能减排也是中央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水平是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职工素质的综合反映。从节能方面看,能源资源是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和生产条件,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减排方面看,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做节能减排的表率,既是对中央企业的要求,更是中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中央企业要在实现自身发展、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要带头模范遵守国家节能减排等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按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要以节能减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调整,千方百计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减排。要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近期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节能减排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推动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一定会积极行动起来,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争做节能减排的表率,坚决打赢节能减排这场攻坚战。

冰雪如镜 精神永恒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3月24日04: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冰雪灾害已经过去,但一种精神永存人们心中。

人们会记住并怀念这些名字:汪国杰、王坤鸣、程志国、朱平、曹述军„„在这个罕见的冰雪之年,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与冰雪搏击,昭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谱写了壮丽的时代史诗。

风雪骤,灾情急。路断、车阻、人滞、电停、水停、粮缺„„在巨大的雨雪冰冻灾害面前,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显得微不足道。然而,人类之所以组成社会,中华民族之所以自强不息,就在于彼此唇齿相依、血脉相连。

面对几十年一遇的雪灾,人们的力量在凝聚,精神在升华。举国上下一条心,东西南北一盘棋,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大家和衷共

28

济,空前团结,用高度的热情、无边的温情去融冰化雪、温暖灾区。

汪国杰等20位党员同志,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严酷的冰天雪地里,作为共产党员,他们战斗在第一线,冲锋在最前面,有的连续奋战数十天、有的身单衣薄修电网、有的身抱疾病除冰雪„„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党的先进性。他们倒下了,但结冰的电线得到了清理,冻裂的水管被修复,疲惫的旅人喝到了一杯热水,生病的孩子获得了一粒药丸,羸弱的老人被扶到老乡家中„„他们用自己的双肩,扛起了亿万群众的安危;用他们的双手,撑起了灾区的天空。

冰雪如镜鉴精神。越在危难的时刻,越能显示出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的国家堪称伟大的国家;越是灾难深重,越能挺起不屈的脊梁,这样的民族才是英雄的民族。在抗击雪灾的斗争中体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宝贵民族精神,在冰雪的辉映下,格外璀璨夺目。2008年初的这场冰雪,再一次折射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折射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抗洪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的接力传承,看到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弘扬和升华。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空前活跃,社会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就在个别人信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时候,就在一些人扬言告别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时候;就在“组织不可信”、“兄弟不可靠”论调寻找市场的时候,千千万万在抗击冰雪灾害的英雄们站出来,再次铸炼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再次奏响了时代精神的颂歌。他们的行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生动的诠释,它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民族真正的美德和灵魂,什么是支撑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什么应当被弘扬,什么值得被弘扬。

不觉春风换柳条。战胜了雨雪冰冻灾害,中国正阔步行走在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春天。经历沧桑和风雨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战胜灾难和挫折的人民将会更加坚强。我们相信,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我们前进的步伐必定更加坚定。

(责任编辑:赵鸿帆)

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信号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3月28日01: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是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宣布,国家决定采取十项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措施出台及时,含金量高,发出了更加明确、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信号,必将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近几年,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历史少有的好局面,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既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紧迫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而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是关键。只有切实增加食品有效供给,才能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使群众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生活不受影响,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相当严峻。自然灾害严重,不利气象因素较多,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收益下降,增产难度加大。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预算安排“三农”投入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给农民。这是中

29

央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的重大决策。

此次新出台的十项政策,内容丰富,综合配套,既着眼解决当前影响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又立足破解长期制约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深层次矛盾,既强化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又注重利用价格杠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农产品供给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中央精神迅速传达到农村干部群众中去,把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当前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好春耕生产这场硬仗,努力夺取夏季粮油丰收,为全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链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加强农业,对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抑制通货膨胀,维护大局稳定,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农副产品的充足供给,会议决定,立即采取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近日将进行专门部署。

统一思想认识加大支持力度 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

温家宝指出,近几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历史少有的好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看到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增强预见性,提高自觉性,用更大的决心和力量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立足全局抓春耕

眼下,有名的小麦高产县——河南滑县的农民又忙碌起来了。麦苗“吃饱喝足”了,绿油油的,一望无际。“政策实惠,种子得劲,收成差不了!”上官镇上官村农民刘俊才,脸上荡漾着欢喜:“去年用政府推广的优质品种郑麦366,亩产上千斤,种7亩地,相当于往年10亩的收成!”

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与改革建议

全球粮食价格长期高位运行,因此世界各国高度控制粮源的趋势加剧。由于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我国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工业和农业争夺资源现象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出现由供求平衡、丰年有余转向供求紧平衡、适当进口。粮食供求关系也从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转向依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积极性不高这三大因素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努力方向。

农村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

农发所所长张晓山认为,当前农业形势变化的最重要特征是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格局,即农产品的需求明显增长,而农产品供给增长受到的资源约束更加明显。农产品供求关系正在转向总量平衡偏紧,一些农产品供求甚至出现较大缺口的格局。农产品

30

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职工工资上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生物能源快速发展;人口绝对数量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农产品供给也出现新的变化。一是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用地矛盾更加突出。 (责任编辑:赵鸿帆)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的期望,农民的期盼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4月02日07: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作出部署,从2008年起,每年选聘2万名,连续5年共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这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农村正在经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新农村建设者。大学生到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干事创业,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的殷切期望。

在基层和工农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实际上,选聘大学生当“村官”的工作,在不少地方已开展了几年。许多事例表明,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有用武之地,有施展平台,能够在服务“三农”、服务群众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正确选择。

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大学校。一大批掌握现代知识、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在那里成长起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成为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有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农村条件艰苦,农村工作辛苦,农村基层干部经常风里来、雨里去。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不能不做好经受艰苦环境锻炼、经受困难挫折考验的充分准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艰苦、困难、挫折何尝不是历练人生的一种机遇、开启成功的一把钥匙?大学生任“村官”后,应自觉把自己当成农民中的一分子,善于问计,虚心学习,利用所学之长为农民服务。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各级党委、有关部门、高等学校、农村基层党组织及社会各界有责任重视、关怀、爱护他们。要妥善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满腔热忱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种好的机制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他们干事有劲头、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社会更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希望广大高校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和时代呼唤,自觉自愿到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干事创业。祖国和人民期待你们早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责任编辑:罗旭)

人民日报评论员:创新为“中国制造”增添品牌活力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4月24日08: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令人振奋。10年前,外国品牌的工程机械占据国内绝大部分市场,国内企业只能望“洋”兴叹;如今,徐工、柳工、三一等一批国内品牌不仅驰骋国内市场,即便在美、日等工程机械强国,也可见到“中国制造”的昂扬雄姿。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突破2100亿元,仅次于美国,市场总量占世界市场近1/6。近5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以每年63%的速度增长。

工程机械的快速成长与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市场需求连续走强密切相关。但工程机械行业能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成长,并培育和壮大了自主品牌,从根本上说,还是得益于它走出了自主创新道路。

只有坚持体制创新,企业才能真正成为“拼”市场的主体。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打破“经济和科技两张皮”的尴尬局面,旗下中联重科公司踏上了发展快车道;徐工集团把各种资源集中起来,保持了行业排头兵位置;杭叉以员工利益为重,渐进式改革同样激发了干部员工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国有、国有控股、民营、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各显其能,22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日趋完善成为行

31

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技术创新,企业才能发挥出特色优势。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全面发展始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贵的是,很多企业坚持立足自我,发挥自身优势,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更加重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逐渐探寻出适合自身实际的技术创新之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

站在全球竞争的平台上,在合资合作中坚守自主品牌,企业才有望实现又大又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较好地处理“制造”和“品牌”的关系,不论是在合资还是合作中,重视有形资产的控股经营权,更重视培育和提升自主品牌等无形资产。正由于此,徐工集团、柳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厦工集团、合力叉车集团、山推股份公司等一批国内企业在制造水平提高的同时,品牌也逐渐享誉海内外。

企业发展面临机遇,品牌提升没有止境。与美、日、德等工程机械强国相比,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无论是企业的规模、实力,还是企业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都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正从过去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逐步转变到现在的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为主,并开始向原始创新奋进。

展望未来,“中国制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擎自主创新旗帜,促进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在体制改革上有新进展,在管理水平上有新提高,在技术研发上有新突破,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罗旭)

把促进就业工作做实做好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4月26日02: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这是党和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文件,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和再就业,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积极促进就业,让广大劳动者安居乐业,我们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只有积极促进就业,特别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才能切实解决当前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只有积极促进就业,创造更多岗位,并通过就业不断增加人们的收入,才能让人民群众充分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国有13亿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都复杂,都紧迫。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成绩显著,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仍相当严峻。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务院《通知》正是根据新的形势和工作需要,对今后就业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通知》强化和完善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了对象范围,延长了政策时间,加大了扶持力度,实现了政策的长效化和普惠化。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领会《通知》精神,认真抓好落实,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让符合条件的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是《通知》的一个显著特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将其作为全局性的大事认真抓好。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关系,逐步走出一条既能充分促进就业,又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政府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在结构调整中,既要致力于产业的升级,也要注意发展对就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以及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要统筹兼顾,就业为重,多为群众谋生创造条件。部分就业扶持政策可能会影响到某些部门的利益,这是大局的需

32

要,各地及各有关部门要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能推卸责任,执行政策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只顾部门地方的利益、只打自己的小算盘。

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业和再就业对群众来说是天大的事。重视不重视这项工作,是对人民群众有没有感情的问题,是干不干实事的问题。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通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做实做好。

走近一个真实的西藏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5月01日05: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了。

珍贵的文物、翔实的史料、具体的数据„„勾勒出一部跌宕曲折的西藏发展史,诉说着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的悠远历史,告诉人们野蛮黑暗的封建农奴制离我们并不遥远,提示人们要倍加珍惜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160件实物,400余张历史图片。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走近历史原貌,走近一个真实的西藏。

毒打、奴役、酷刑,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将人们带入一个野蛮世界。它让人们看到了旧西藏的落后与黑暗:在西藏延续了几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到近代已与世界进步潮流背道而驰,不仅使西藏陷入了贫穷落后和封闭萎缩的状态,更使西藏人民深深处于苦难和奴役之中。

大量的图片和文物,反映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让人们看到了新西藏的发展和进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结束了西藏社会长期封闭、停滞的局面。民主改革、区域自治、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西藏的命运,开启了西藏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一件件珍贵文献文物,见证着西藏与祖国的血肉联系。展览再现了西藏从远古到和平解放前的发展脉络,揭示了西藏地方政府与祖国各历史时期的关系,展示了自元朝以来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管辖的情况。它让人们更加坚信: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这就是西藏的历史和今天,是属于西藏人民的沧桑巨变,是发生在雪域高原上最为真实的故事。

西藏曾经被认为是一个神秘的地区,现在早已真切地展现在世界面前。它正经历着从极端落后的中世纪状况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巨变,但是世人对此仍然知之甚少。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真实情况,还是要看事实,要看西藏的历史,看西藏的今昔。

文物和照片,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如果热爱西藏,请看一看这个展览;如果对西藏不了解,请看一看这个展览;如果对西藏有偏见,也请去看一看这个展览。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了解还原真实。(责任编辑:赵哲)

人民日报评论员:历史期待这一代人的回答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5月05日01: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在中国青年的光辉节日到来之前,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美丽的燕园。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亲切座谈中,提出了新时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新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将爱国主义精神放在历史的坐标上,放在时代的视野里,放在发展的格局中,深刻阐明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明确指出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这是关于爱国主义的精辟论断,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

33

“以天下为己任”,是爱国主义千百年来不变的精神内核。从89年前“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激昂呐喊,到抗战时期“华北之大不能放下一张书桌”的愤激呼声;从上个世纪80年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这个春天“加油中国”的爱国浪潮。多少年来,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爱国主义内涵有所不同,但爱国青年与国家和民族的血脉联系没有变,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担当没有变。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的追求融入民族的共同理想,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将爱国主义发扬光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今天的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30年的改革开放,使古老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也将社会主义中国带入了更加宽阔的国际舞台。面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更加需要青年一代察古观今、放眼世界。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对改革开放30年伟大进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爱国热情只有转化为强国行动,才能显示真正的力量。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中,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牢牢把握自己命运、不断开辟美好前景,说到底要靠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今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当前,就是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爱国主义曾经激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之歌。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青年的理想、奋斗和激情,在中国社会伟大变革的历史篇章中成就了一部绚丽的青春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响乐中一曲雄浑的青春乐章。今天的一代青年,已经站在了时代的舞台上,面对世界的目光,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历史期待着这一代人的回答!

履行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8年05月12日06: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切实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在国际奥运大家庭大力支持下,尽最大努力把北京奥运会办好”,日前,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时再次重申。

7年前,北京获得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面对国际社会的期待,中国对世界庄严承诺:“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令人难忘的盛会。”

7年来,为了这个承诺,中国用“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展现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13亿中国人民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下,诠释着和平友谊进步的丰富内涵。

在奥运会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北京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奥运场馆即将全部竣工,并通过了国际奥委会的严格检验;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不断攀高,提前一年多实现申奥绿化目标„„“保证提供最好的体育场馆,最优美的环境,最方便的服务”,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中国践行着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一流的场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这只是中国在“奥运机遇”中创造的物质成就,更重要的是,如同人们所期待的,奥运会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契机。筹办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在这个过程中,奥林匹克精神更全面地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锤炼着一个民族宽广开放的气度,展示了一个国家团结奋进的活力。这一切正如《国际奥委会评估报告》所言,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

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看,奥运精神不仅体现在体育场上,也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的内在动力。许多主办过奥运会的国家,都曾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加快了自己的现代化进

34

程。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不仅促进了日本和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更提升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进了它们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

时隔20年,奥运会又一次来到世界的东方,毫无疑问,它同样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把握北京奥运会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让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这是13亿中国人必须做出的应答。

7年前,因为坚信“把奥运会带到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国家将是一件伟大的事”,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把手中神圣的一票,投给了中国北京。

7年后,中国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履行庄严的承诺,不负世界的期待。

二〇〇八奥运,我们相约北京

即将举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届世界体育盛会,也应该成为全世界艺术家聚首与交流的盛事。我国百余名知名艺术家11日发出《我们相约北京――致世界各国艺术家的一封公开信》,向世界各国艺术家发出真挚邀请:让我们相约北京,共襄盛举,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高擎同一面旗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责任编辑:赵哲)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紧急行动起来

2008年05月13日21:58 来源:人民网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全国许多省区市均有震感。这场地震强度之大,波及之广,为几十年来所罕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灾害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当即赶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还决定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卫生部、公安部、解放军总参谋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军区等有关方面急援灾区抗震救灾。这一切,充分表明党中央十分关心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充分显示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灾害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短短几个小时内,云南、西藏等周边省份已派出地震专家驰援灾区,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发出募捐倡议,中国红十字会全力调拨物资救援,全国很多省市区已经做好支援灾区的准备。网络上无数情真意切的祈愿帖子传递着同胞情感,手机中接连不断的慰问信息温暖着灾区人心。人们关注着汶川传来的每一点信息,挂念着震区人民的生命安危。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力量。

灾情火急,人命关天。抗震救灾工作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要迅速组织力量,抢修受损公共设施,尽快恢复灾区的通路、通电、通信和供水,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涵洞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

35

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去。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责任编辑:赵哲)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本报评论员2008年05月15日03: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汶川地震造成人员严重伤亡,目前还有很多群众被困在废墟之下。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周密部署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全力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中国国际救援队和四川、重庆、山东等地的地震救援队分别抵达灾区,全力搜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群众的生命。各相关抢险救援队伍争分夺秒抢修公路和受损公共设施,努力争取救援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重灾区。这充分表明,在党和政府心中,在全体救援人员心中,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抗震救灾,救人最紧要。以人为本是救灾的核心,抓住时机、抓紧时间抢救人员,是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救人展开。当此之际,身处危境中的人民群众,等待救援人员的心情最焦急,渴望被救助的企盼最迫切。当此之时,没有什么比最快出现在受伤群众身边更紧迫,没有什么比全力抢救群众生命更重要。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竭尽全力,抢救到底。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命。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要求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险阻,尽快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早一秒到达灾区,多一分救灾保障,生命的抢救就多一分希望。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才能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要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让灾区群众感受温暖,稳定情绪,增强战胜地震灾害的自信心。要科学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把各种抗震救灾资源和力量有效地协调、整合起来,投入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救灾效率,加速救灾进展。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党和政府是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各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想得深些、想得透些,把各项抢救和安置工作做到实处、落到细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抢险救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共御天灾的伟大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一线希望百倍努力

2008年05月20日03: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间已经整整过去7天,抗震救灾进入最紧急时刻。当此之时,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仍然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仍然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抗震救灾全局、坚决打胜这场硬仗提出的明确要求。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作为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的公民,每个生命都拥有尊严,都必须格外珍惜。这是党中央实施千里大救援展示的生命宣言,是全体救援人员赖以顽强拼搏的坚定信念。

对于在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我们设立全国哀悼日,国旗为罹难同胞而降,汽笛为罹难同胞而鸣,防空警报为罹难同胞而响,全国人民为罹难同胞而哀。这彰显的是生命的尊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生命的尊重。而在每一片废墟之上,救援人员仍在竭尽全力搜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付出百倍努力。这是我们珍惜生

36

命的最好体现,是对废墟下仍然顽强坚持的每一个生命的庄严承诺。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尽管现在早已过了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受困人员获救的喜讯仍然不断传来,至少在一些废墟下仍然发现有生命的气息。埋压在废墟下的生命的坚持和抗争,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展现了顽强的生存意志,更体现了对党和政府、对人民子弟兵的高度信任。“我就等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这是埋压在废墟下人们的期待和呼唤。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困人员抢救成活率会越来越低,这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为转移。现在,最紧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子弟兵的突击队作用,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要充分发挥专业救援队伍的优势,实行科学救援,尽最大努力抢救被困群众的生命。只要还有一个生命,只要还有一息尚存,我们都要不惜一切代价,付出百倍努力。

对人民生命的珍惜,必将赢得人民的尊重,极大地凝聚起人民的力量,极大地凝聚起压不倒、摧不垮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动力。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体军民的顽强拼搏,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同舟共济,我们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我们礼赞生命,我们期待奇迹!

人民日报评论员:逝者安息 生者奋进

本报评论员2008年05月21日06: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旗半垂,汽笛长鸣,江河呜咽,举国同哀。

2008年5月19日,当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结束后,聚集在一起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振臂高呼:“四川挺住!”“中国加油!”“祖国万岁!”发自心底的呼喊不绝于耳,响彻天际。

在这个神州共悲的时刻,我们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了失去同胞的哀痛,更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这是一种灾害愈重斗志愈强、灾害愈烈团结愈固的坚韧品质,这是一种“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被困难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8.0级强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灾难中,一个个生命的消失、一声声悲痛的哭泣,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一桩桩生还的奇迹、一幕幕人性的光辉,让我们见证了生命的不屈。

在挫折中奋斗,在逆境中崛起,在悲痛中凝聚,在废墟上重建。房子塌了,公路断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面对灾难,抗震救灾的军民们不抛弃、不放弃,紧咬牙关,强忍泪水,从废墟里救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全国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显示出空前的凝聚。失去了亲人的灾区同胞,擦干眼泪,忍住悲痛,奋力救助其他同胞。那种坚韧、那种无私,让死神却步,令世界动容。这一切都昭示着,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不毁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可以夺去同胞的生命,却夺不走华夏儿女的手足深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有的生息繁衍于中华大地上的人民,凝聚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会遭受灾难,承受考验。面对灾难,我们这个从大风大浪中走来的五千年历史的民族,不会屈服于任何灾难,不会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压倒。正是这种伟大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开拓前进。

逝者安息,生者奋进。哀悼日,让我们沉痛祭奠,真诚致敬,把我们的意志和团结凝聚成抗击天灾、重建家园的坚强力量,告慰逝者的灵魂,挺起不屈的脊梁,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人民日报》 ( 2008-05-21 第01版 ) 中国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废墟上托起生命的方舟

本报评论员2008年05月22日04: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7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缩短了生与死的距离。抢救,早一秒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晚一秒就多一分死的危险。四川汶川大地震的10个日日夜夜,在异常艰辛的生死营救中,党和政府始终牵挂地震中受伤的灾区群众。“要全力抢救伤员生命、医治群众病痛”。这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全体救援人员的坚定信念。

汶川大地震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均为历史罕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没有放弃营救幸存者的努力,同时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对伤员的救治。截至5月20日18时,汶川大地震受伤者已达247645人。几十万灾区群众正在忍受伤痛的煎熬,流逝的分分秒秒,都是对生命希望的呼唤,是对白衣战士的考验,是对我们救援能力的见证。

生命高于一切。我们看到,十几万大军奋不顾身地从废墟里抢救生命,数万名医务工作者火速开赴抗震救灾一线,参与抢救生命的接力。10天来,全国医疗卫生战线的救援人员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驰援四川,组成了一支覆盖灾区每个县乡的医疗救援队伍,打响了一场与死神抗争的战斗。

面对灾区群众生命的呼唤,医疗救援人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不畏艰险,不顾疲劳,为生命抗争,与死神赛跑。在气壮山河的举国大救援中,在余震不断的灾区大地上,白衣战士以巨大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呈现了崇高的精神力量,庄严阐释了“救死扶伤”职业信仰,生动见证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目前,灾区医疗机构的负荷很重,其中不少受伤群众伤势严重,救治伤员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医疗救援人员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全力治疗受伤者,挽救更多生命;尽力医治群众病痛,确保灾后无大疫,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更是千方百计将地震损失降到最低的必然要求。

繁重的任务和挑战,要求我们加强对医疗救护队伍的组织协调,尽最大努力救治幸存者;要求我们切实保障灾区医疗急救物资供应,尽最大努力满足救治工作需要;要求我们统筹安排,及时将部分能够安全转移的伤员送往外省市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救治;要求我们采取对口支援的办法,充实防疫专业力量,切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尤其要重视饮水和食品安全,严防灾区传染病流行。

灾难,考验着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精神意志,也标注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境界和人性尺度。我们为顽强的灾区人民祝福,向伟大的白衣战士致敬,愿抗灾军民和白衣战士们在废墟上托起生命的方舟!

人民日报评论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本报评论员2008年05月22日05: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月19日至5月21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

自“5•12”灾难发生的那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13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

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

38

为严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

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天10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

5月19日,地震重灾区北川中学师生高唱国歌重新开学。

5月20日,四川九峰村60岁的王有群在被埋废墟下196个小时后获救。

这是顽强生命的礼赞,也是不屈中国的象征。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人民日报评论员:心连心 同呼吸 共命运

本报评论员2008年05月23日01: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爱的奉献》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一曲爱的颂歌,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在海内外中华儿女中引起强烈反响。“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胡锦涛总书记对《爱的奉献》的热情鼓励和发出的号召,反映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激励着我们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泪水与歌声交织,爱心与真情同在。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宣传文化界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动,晚会不仅汇聚了千位名人齐聚一台为灾区人民祈福,也以其逾15亿元人民币的现场募款,创下我国募捐活动的最高纪录,被称为“史上最强”的赈灾义演晚会。这台晚会,充分展示了全国人民的爱心和热情,彰显了举国上下同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情怀。

这场山崩地裂的大灾难,无情地夺去许多同胞宝贵的生命、摧毁美丽富饶的家园,却极大地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我们心连心——在第一时间里,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抗震救灾。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措施,把人民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全力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群众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我们同呼吸——从人民解放军到武警官兵,从公安民警到民兵预备役人员,从医护人员到广大志愿者,争分夺秒,顽强拼搏,竭尽全力挽救群众生命,竭尽全力救治受伤群众。全国各省市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举全国之力支持地震灾区。充分发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合力,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我们共命运——“我们都是汶川人!”“我们就在你身边!”所有中华儿女视灾区同胞为自己的亲人,视灾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不分老幼,不分远近,只要是中国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尽自己的一份心意。这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血浓于水、情重于山的一往情深,昭示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这是爱的表达,这是情的呼唤。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血脉相连、患难与共地一路走来。每一次大灾大难,总是让我们心相通、情相牵、意相连,坚强不屈地共同面对一切困难。抗震救灾斗争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重建美好家园的任务十分紧迫而繁重,我们面临着大量的困难和问题。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心连心,同呼吸,共命

39

运,就一定能够共克时艰,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人民日报》 ( 2008-05-23 第04版 )

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 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评论员2008年05月23日06: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强调,在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中央根据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揽全国大局,作出的重要决策,对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千方百计支援灾区。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继续搜救被困人员,救治伤病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防止发生疫情和次生灾害,抢修毁损基础设施,都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灾区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任务非常繁重。抗震救灾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内外不确定因素,汶川大地震对灾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增加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但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不会改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态势,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季粮油有望获得较好收成,生猪生产继续恢复,工业生产基本平稳,市场消费持续较旺。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是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煤电油供应较紧,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化解不利因素,防止通货膨胀,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目标,仍需做大量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就要坚持“两手抓”,一手要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要继续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工作,全力以赴支援灾区;一手要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抓好抗震救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既是为了灾区人民,也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会给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有力的物资保证和财力支持,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抓紧。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统筹协调,科学指挥,下更大的力气,付出更艰苦的努力,我们就能战胜种种困难,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把安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本报评论员

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困难依然很多,任务十分艰巨。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继续搜救被困群众,继续抓紧救治伤病群众,继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下大气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继续抢修因灾损毁的基础设施。

安置好灾区群众生活,十分重要而紧迫。这次特大地震灾害,造成大批房屋倒塌,有上千万群众需要安置,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需要解决。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把安置灾区群众生活放在突出位置,各项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有序开展、及时周到。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抗震救灾工作,稳定灾区社会秩序,为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奠定坚实基础。

现在,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面临不少困难。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组织调运,继续筹措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必需物资,想尽一切办法把粮食、食品、饮用水、药品、衣被等物资运往灾区,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当前,灾区急需帐篷,

40

要采取挖掘库存、抓紧调运、扩大生产、争取外援等办法加以解决,尤其要尽快把已经筹集到的帐篷送到灾区群众手中。

重建家园需要一个过程,帐篷成为受灾群众遮风挡雨的临时住所,需求量巨大。没有帐篷,受灾群众就难以安顿下来,他们的基本生活就难以得到保障。为此,中央决定千方百计组织生产并加紧调运帐篷,要求在一个月内向灾区提供90万顶帐篷。胡锦涛总书记亲赴浙江湖州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要求生产厂家开足马力生产,全力以赴支援灾区。我们希望全国各地所有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都要积极主动承担帐篷生产任务,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国家分忧,为受灾群众解难,尽全力帮助受灾群众解燃眉之急。

安置灾区群众生活千头万绪,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特别要安排好孤儿、孤老、孤残的基本生活,深入灾区群众特别是遇难者家属,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做好心理安抚。要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好灾区的社会秩序,确保灾区社会安定、人心稳定。要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组织灾区干部群众尽快恢复生产,帮助广大农民抢收抢种,创造条件帮助灾区学生恢复上课,努力把这场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我们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一线,以身作则,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我们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各项安置工作做细做实,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切实把受灾群众的生活安置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的心坎上。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旗在灾区高扬

2008年05月25日00:32 来源:人民网

“党一定会来救我!”这是废墟下一位被困人员的坚定信念。“是谁为我们撑起力量的手臂,是党!是谁为我们搭建起心灵的帐篷,是党!”这是一位获救的女学生发自肺腑的赞美与讴歌。

在这次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哪里危险最多,哪里灾情最重,哪里困难最大,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党的先进性闪光,哪里就有党旗高高飘扬。

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的竞赛,这是一场危难重重的搏击。在这场最现实最直接最险峻的考验面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艳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坚强堡垒。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党的神圣使命与责任,实践了党旗下的庄严宣誓。

在各种救援力量汇聚的大军中,人们无法从着装上辨识谁是党员,但从那些冲锋在前、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救援行动中看得出来。在抗震救灾的每一个现场,他们或是解放军指战员,或是武警部队官兵,或是公安干警,或是民兵预备役人员,或是医护人员,或是普通志愿者„„但党性都在他们胸中激荡,责任都促使着他们奋勇向前。

“顾不上救妈了,先救学生吧!”“我是党员,我主刀!”这是党员们在重要关头作出的决定。从全力疏散抢救学生而不幸被围墙砸中的老师郑发富,到把亲人离世的悲伤留给自己、为受灾群众一刻不停地付出爱的民警蒋敏;从强忍十五位亲人遇难的巨大悲痛奋不顾身抢救群众的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到在父母失踪、没有接到指令的情况下自觉投入抗震救灾的消防战士黄恒,这是党员在生死关头、危难时刻作出的抉择。而灾难发生后,许多党员就发出了这样的紧急“请战书”:“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一名年轻党员,我请求赴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是一名党员,当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人们深深地被感动,是党中央在第一时间作出抗震救灾全面部署,把人民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举国上下紧急行动共御天灾。人们深深地被感动,是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深入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稳定了情绪,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斗志。“现在

41

是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所有党员干部都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听从人民群众的呼唤,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挺起不屈的脊梁。正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唤起了灾区军民抗击天灾的巨大勇气和无穷力量。人们深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抗震救灾斗争必定取得全面胜利。

人民日报评论员:用奉献书写崇高

本报评论员2008年05月26日04: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佩戴着黄丝带、红丝带、绿丝带,在城市、在乡村、在救援现场、在安置点、在医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学生、有教师、有农民、有企业家、有退伍军人、有退休职工„„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十多天来,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已超过20万人。护理病人、搬运物资、搭建帐篷、捐款捐物、维持秩序„„他们所有的工作,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灾区尽点力。”志愿者对同胞的牵挂、关爱和无私奉献,奏响了感天动地的爱的乐章,赓续了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弘扬了助人为乐的时代精神。

开辟道路,徒步也要提前抵达;寻声救困,徒手也要全力救援。当地震灾害袭来时,许多志愿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有的不远万里送来了食品和水,有的运来了各种救援的机械,有的怀着丧亲之痛毅然投入救援„„这是一种高尚的人间至爱,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之爱。志愿者的可贵,就在于主动、无私、自觉、自愿。他们在把关爱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人们正是从无数志愿者身上,看到强烈的爱国情感、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这正是最可宝贵的志愿者精神。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我们的社会必定更加友爱和谐,我们的国家必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必定更加文明进步。

现在,安置受灾群众生活面临着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一位志愿者这样写道:“一个看似巨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就变得很小;十三亿人民每人献出一点爱心,就会汇成一片爱的海洋„„”无论是抢险救援,还是重建家园,灾区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全社会都需要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为灾区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

志愿者的奉献岂止在灾区。我们看到,许多地方都在加班加点生产灾区所亟需的帐篷,许多人一次再次地捐出自己的钱物,许多人在受伤群众转移的医院里默默地护理伤员,更多人在把对灾区人民的悲痛之心和关切之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为灾区重建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到处都有志愿者在行动。志愿者用奉献书写的崇高,展示着中国人民的崭新风貌,也必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精神力量,做出新的贡献,推动我们伟大的民族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人民日报评论员:迎接新的考验

本报评论员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推进,我们面临着许多新困难新问题:余震不断给救灾工作带来许多难题,1400多万被转移的受灾群众需要妥善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极其艰巨。我们仍然需要以坚定的信心、百倍的干劲和昂扬的斗志,全力以赴迎接这场新的考验。

安置好受灾群众的任务十分紧迫。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全力解决住的问题,迫切需要大批帐篷、活动板房作为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所。所有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都要积极主动地承担任务,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救灾帐篷;所有承担过渡安置房生产和装配任务的企业都要挖掘生产潜力,确保产品质量,抓紧抢运装配,力争提前完成任务。这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灾区群众的殷切期待。

受灾群众面临的还不仅仅是住的问题。伤员需要加紧救治和转送,确保他们在接受地得到很好的治疗;卫生防疫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大量卫生防疫人员深入到每一个乡村,确

42

保灾后无大疫;防止次生灾害形势依然严峻,迫切需要加强震损出险水库的排查除险和预防,尤其需要对堰塞湖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和防范;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急需保障,迫切需要加强对灾区食品等物资供应。与此同时,市区要恢复交通,银行要恢复营业,市场要恢复供应,学校要尽快复课,农民要抢收粮食,等等,这些都涉及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都需要做大量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抗震救灾的新考验要求我们,务必从灾区的实际和受灾群众的需要出发,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安排,加强科学调度,努力为抗震救灾提供各方面的坚实保障。

大灾之后的受灾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工作极其重要,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各种难题的考验。面对紧迫任务和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统揽全局,突出重点,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中央着眼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全局、着眼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而作出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一方面继续为灾区竭尽所能地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一方面切实把本职工作做好,切实把本地区本部门的事情办好。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本身就是对灾区人民的有力支持。

在新的考验面前,我们必须直面困难,奋勇向前。灾难来时,我们昂起倔犟的头颅;考验面前,我们挺起不屈的脊梁。只要我们继续戮力同心、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险阻,在迎接新的考验中夺取新的胜利。

人民日报评论员:“一省帮一重灾县”

本报评论员2008年05月29日02: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月27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就下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其中一项有力措施是,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援机制,实行一省帮一重灾县,几省帮一重灾市(州),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迫切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对口支援灾区。

连日来,在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全国21个省区市分别全力对口支援灾区,为四川等受灾省份紧急筹措、运送帐篷等急需物资,援建过渡安置房,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住所,帮助解决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各省区市的全力支援,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为灾区人民撑起了遮风挡雨之家。

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十分繁重,对口支援任务也十分艰巨。各支援省区市要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快速启动对口支援工作,紧急向对口灾区提供帐篷、活动板房等临时住所;筹措并组织调运受灾群众生活所用的各种物资;责成各有关部门协助恢复对口灾区的道路、电力、交通等各种基础设施;由各省区市发改委等部门牵头,协助灾区恢复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帮助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对口支援是帮助灾区渡过难关的有力举措,也是抗震救灾工作的一种科学安排,有利于抗震救灾物资和款项的均衡合理配置,有利于增强各地支援灾区的责任感、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也有利于灾后重建完成后双方的经济合作和全方位交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中国人民就更加团结一致、更加无私奉献。对口支援,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对口支援要着眼当前的救灾,更要着眼灾区的长远发展。因而,对口支援不仅是款物的捐赠,也不仅是让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通过资金、人员、技术、设备、项目等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综合援建,让受灾地区获得新生,恢复生机,恢复自我发展的基础和增强自我发展的力量。

对口支援灾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光荣使命。各支援省区市一定要树立大局观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落实对口支援任务。要将对口支援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保

43

障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灾区干部群众也要自立自强,奋起自救,敢于面对困难,主动克服困难。我们深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支援省区市的大力支持,有全国人民的倾情奉献,有灾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不屈的精神,我们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评论员:做好本职工作支持抗震救灾

本报评论员

在地震中遭遇苦难的灾区群众,让全国人民十分牵挂。人们都密切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和受灾群众的生活,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竭尽所能奉献爱心。同时,许多人还希望奔赴灾区,为抗震救灾出一份力,为灾区群众尽一份心,帮助他们渡过困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这份爱心,这份情意,这份担当,是骨肉同胞血浓于水的真情流露,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深深感动着灾区人民,也鼓舞着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信心。然而,现在的灾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到损毁还没有完全恢复,1500万紧急转移的受灾群众需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灾区余震不断仍然存在危险。如果我们自行前往灾区,会给紧张的安置工作带来不便,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增添新的负担,也给自己增加安全风险。这是灾区人民和所有心系灾区的同胞们都不希望看到的。

支持灾区的方式有很多,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有力支持。当前,受灾群众安置等任务极其艰巨繁重:受伤人员需要全力救治,受灾群众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物资需要保障,卫生防疫需要切实做好,次生灾害需要有效预防,因灾毁坏的大量基础设施需要抢修。因此,灾区所需求的各种物资数量不仅十分庞大,涉及面也十分广泛,需要各行各业提供坚实保障。灾区恢复重建准备工作已经开始,重建家园的任务同样十分艰巨,需要我们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举全国之力支持灾区重建家园。这既是对全国人民团结协作精神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一次考验。我们坚守自己的本职岗位,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更快地生产出灾区人民急需的各种物资,才能保障灾区人民的各种基本需求,才能更好地重建美好家园。

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决策部署,更是灾区恢复重建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但还面临许多挑战,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也日渐临近,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把奥运会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更好,这就是对抗震救灾最有力的支持。

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坚强,艰苦只会让我们更奋发。每一个人都把本职工作做好,每个单位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凝聚起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本报评论员2008年06月04日03: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抗震救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从抗震救灾实际出发,着眼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中央及时作出了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两手抓”,对于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汶川大地震又给国民经济运行增加了一些新的不利因素,但总体上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良好基本面。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就要一手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坚持以人为本,把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区,打赢抗震

44

救灾这场硬仗;一手坚定不移地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奥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做得更好。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二者密不可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不能放松。抓好抗震救灾,尽快恢复灾区工农业生产和商业流通,重建家园,有利于整体经济运行和社会安定;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就能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稳固的物质保障和更强大的财力支持,这本身就是对灾区最有力的支援。

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要把农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农业稳,天下安”。眼下正值“三夏”生产的关键时节,全国麦收已过三成,夏粮丰收在望,早稻长势喜人,春播进展总体顺利,但要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丝毫不可懈怠。今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雨雪冰冻灾害,这次大地震又使灾区损失惨重,给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带来不少困难。汛期即将来临,农业生产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迫切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农业,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小程度。夏粮丰收来之不易。要组织好小麦跨区机收,力争颗粒归仓,搞好夏种,稳定扩大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面积,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准备,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努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

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和改善宏观调控。现在,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煤电油运供应较紧,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也异常繁重。要坚决贯彻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妥善应对各种冲击,有效化解不利因素,着力控制物价上涨,保证煤电油运稳定供应,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切实安排好工农业生产,特别是灾区急需物资的生产调运。认真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迎难而上,统筹兼顾,坚持“两手抓”,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人民日报评论员:自力更生 奋起自救

本报评论员2008年06月06日04: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地震灾区,到处都是挥汗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是紧张工作的场面,广大干部群众争分夺秒抢收抢种、维修设备,抓紧时间恢复工农业生产„„

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灾区人民是自强的人民。在这场特大的地震灾害面前,人们从废墟中爬起来,在灾难中站起来,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生产自救之中。

二十多天来,灾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谱写了一曲抗击天灾的英雄壮歌。这种在灾难面前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令世界动容,成为人们抗震救灾的巨大动力,保障了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中所展现的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愈挫愈奋的精神状态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也是我们国家能够不断取得改革建设巨大成功的力量所在。

当前,安置工作和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的任务仍十分繁重,我们要继续发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生产自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党中央日前发出号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灾区企业要自力更生、奋起自救,农村要组织抢收、抢种,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要引导灾区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互帮互助,苦干实干,在全国人民支持下满怀信心重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号召,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贯穿到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全过程。

我们看到,在经历巨大的灾难后,灾区人民正在一面清理废墟,一面抢收抢种。许多工厂克服重重困难,抓紧恢复生产,炼出了灾后第一炉钢,造出了灾后第一台机器,拿到了灾后第一份订单。这种勇气,让我们感动:倒下的是房屋,挺立的是精神。这种意志,让我们感奋:在逆境中凝聚,在废墟上重建。这些,是震区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

废墟旁,插秧忙;工厂中,机器响;校园内,书声朗。站在灾区大地上,看着那些自

45

立自强的身影,我们深信,再过几年,又是一个新家园!

向小英雄们致敬

本报评论员2008年06月07日05: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地震袭来,那些稚嫩生命的安危,是怎样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在灾难面前,那些孩子们的英雄故事,又是怎样感动着中国人民!

3岁、9岁、11岁„„如花般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年纪。然而灾难当前,这些年幼的孩子,却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让我们铭记这些灾难发生后的场面:9岁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毅然重返废墟,再次背出另一名被废墟掩埋的同学;14岁的小女孩邓清清,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3岁的小男孩郎铮,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地震发生后走了10多个钟头到达绵阳安置点„„

这一个个场面,动人心魄,让人们在悲伤中感到了欣慰,在欣慰中汲取着力量。

他们是灾区的孩子,中国的孩子。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却在内心生长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对家园的破碎、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用坚强、勇气、乐观和善良与灾难搏斗,与死亡较量,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这些新时代的小英雄身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格。他们在巨大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的意志坚强,让我们钦佩和骄傲。

灾难终将过去,生活重新开始。在灾害中磨砺意志,在危难中坚韧成长,这些稚嫩的脸庞,这些幼小的身影,带给了我们永久的感动和不灭的梦想。“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看到这些小英雄们,我们就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向小英雄们致敬,让我们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在祖国的蓝天下茁壮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员:灾后恢复重建要依法进行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6月10日00: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6月8日公布施行,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突发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必须依法进行。国务院公布施行的条例,确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规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时代精神,是各地区、各部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和相关原则。条例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1400多万名被转移群众的妥善安置,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紧迫任务。条例对过渡性安置的方式方法、安置地点选址、配套设施建设以及资金和物资的分配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安置资金、物资和临时住所的分配使用公开透明。

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必须尊重科学、着眼未来。规划是实施恢复重建的基本依据,对规划的编制主体、原则、要求和程序,条例都已作出规范,并且要求吸收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参加,充分听取地震灾区干部群众的意见,批准的规划要及时公布。调查评估是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其科学性、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条例要求对地震灾害进行调查评估、对毁损的重要公共设施工程质量进行鉴定。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责任。条例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具体职责作了明确规定。灾区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协助、指导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条例还

46

规定,灾后恢复重建要统筹安排交通、铁路、通信、供水、供电、住房、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文化、广播电视、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规定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是顺利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恢复重建资金的有效筹集,加大对恢复重建的政策扶持力度,条例明确了恢复重建的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原则,并对恢复重建资金、物资和工程质量监管作了严格规定。为了保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条例还设专章对恢复重建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

灾后恢复重建必须依法进行。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抓紧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严格执行条例的各项规定,依法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坚决打好恢复重建这场硬仗,确保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责任编辑:齐贺)

人民日报评论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6月11日07: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6月5日,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决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规则国际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保护创新者利益;保护创新者利益,必须依靠知识产权制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引导下的创新,将是更加有效的创新。只有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效益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经济发展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知识驱动型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要素。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激励创新,大力创造知识产权,才能不断增强和保持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仍然不完善。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必然选择。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紧密结合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激励创造是基础,积极运用是目的,依法保护是关键,科学管理是保障。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相配套、相衔接的地方知识产权战略。要加强组

47

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确保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确定的各项举措顺利实施。(责任编辑:齐贺)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人民的英雄本色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8年06月12日03: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京隆重举行,千千万万的人们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收听收看了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他们的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在全社会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人们通过英雄模范们朴实无华的叙说,感受到抗震救灾军民生死大营救的英勇悲壮,感受到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抗天灾的英雄气概,感受到十三亿人民守护家园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大家满含热泪,充满感动,深受震撼。

在这场特大地震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与力量,展开了撼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显示出沧海横流中的英雄本色。报告团成员是英雄的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时势铸就英雄,艰难砥砺品格。报告团成员,有的是解放军指战员,有的是武警官兵,有的是公安干警,有的是医护人员,有的是学校师生,有的是基层干部群众,有的是新闻工作者。他们都是普通的干部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但在危难时刻、紧急关头,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展现出非同寻常的勇气,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在这场大灾难面前,他们临危不惧、自强不息,舍己救人、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团结互助,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崇高的精神,与人世遭逢的巨大灾难进行了殊死抗争,实践并升华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房倒屋塌,使同胞罹难;地动山摇,摧毁美丽家园。这场大灾难,压不倒也摧不垮伟大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生生不息,灾难只会使我们的力量更加凝聚,挫折只会使我们的旗帜更加高扬。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也锤炼出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信心百倍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抗震救灾仍在继续,灾后重建繁重艰巨,经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哲人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我们深信,经历这场灾难的伟大中国,必将更加开放、更加自信地迈向未来;经受灾难考验的中国人民,必将更加团结、更加奋进地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姚晓晨)

人民日报评论员:振作奋斗意志 抚平精神创伤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08年06月13日03: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在奋力抢险救灾的同时,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干部的思想,激励群众的斗志,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抗震救灾最艰难的日子里,始终坚定着战胜灾害的信心,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士气,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不仅是对我们应急能力的挑战,也是对人们精神和意志的考验。经验表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在危险的时候,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抗震救灾斗争极其艰苦、复杂而危险,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风险,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极其重要。

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党中央迅

48

速决策部署,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这些都使受灾群众倍感温暖,倍受鼓舞,也激发着灾区人民自力更生、奋起自救。人们正是从党员干部身上看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正是从党组织的行动中看到了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广大党员干部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各级党组织以自己的先锋作用成为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感召着、激励着灾区人民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一场大灾难袭来,怎样面对人世遭逢的不幸?怎样尽快走出灾难的阴影?怎样振奋精神开始新的生活?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思想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充分运用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使那些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所焕发的爱国主义的情怀、集体主义的精神、助人为乐的品德,进一步发扬光大。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心理安抚结合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心理干预,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地震灾害带来的忧郁感、孤独感和恐惧感,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实现心理和谐。要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工作,把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政策措施以及灾后重建的各种安排,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消除思想负担,解除后顾之忧。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深入灾区的每一个村落,深入每一个受灾群众,了解他们的实际状况和生产生活需求,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工作越深入人心,就越能尽快抚平精神创伤,振作奋斗精神;思想政治工作直面问题,上上下下多理解,方方面面多体谅,才能使灾区社会安定、人心稳定,才能确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姚晓晨)

人民日报:防沙治沙任重道远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6月17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6月17日是第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加快防沙治沙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近五分之一的国土仍然是沙化土地,全国有一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沙区,沙化土地威胁近4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不加强防沙治沙,沙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很难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如果沙化土地继续扩大,则会影响整体的生态环境,吞噬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严重制约全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历史上,由于土地沙化造成文明衰落和转移的事例很多,教训极其深刻。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必须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努力改善沙区生态,发展沙区经济。

我国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牧还草、小流域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制定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防沙治沙取得重要进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首次出现了净减少,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沙化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防沙治沙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松劲懈怠。现在,全国仍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可治理沙化土地亟须治理,32万平方公里的潜在沙化土地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局部地区的沙化土地仍在扩展,治理和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土地沙化是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沙区是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干旱少雨,破坏容易,恢复却十分艰难,保护和治理的难度仍然很大。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防沙治沙的艰巨性、长期性,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把防沙治沙作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地创新思路,优化措施,锲而不舍地大力推进我国防沙治沙事业。

土地沙化形势逼人,防沙治沙任重道远。各级党委政府应在防沙治沙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将防沙治沙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在大力改善生态状况,发展沙区经济的基础上,满足人民

49

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沙区人民的创造精神,积极引导沙区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调动一切有利于防沙治沙的因素,形成全社会群策群力积极参与防沙治沙的良好局面。(责任编辑:徐连欣)

人民日报: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决策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6月19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的基本原则、安排方案,明确了对口支援的内容、方式、任务及工作要求。这对于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加快推进灾区恢复重建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和直属机构,一定要按照《对口支援方案》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每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全国人民总是万众一心,团结互助。针对汶川地震造成严重灾害的情况,中央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战略,组织东部和中部相关省市支援地震受灾地区,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依据支援方经济能力和受援方灾情程度,合理配置力量,建立对口支援机制,这是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是举全国之力加强灾区重建的重大举措,也是显示党和人民的力量、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机制,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应当说,对口支援也是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科学安排,有利于救灾和重建物资、款项的均衡合理配置,有利于增强各省市支援灾区的责任感、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也有利于灾后重建完成后双方的经济合作和全方位交流。

对口支援要着眼当前的救灾,更要着眼灾区的长远发展。对口支援不仅是款物的捐赠,也不仅是让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通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对灾区进行综合援建,帮助灾区获得新生,恢复生机,恢复自我发展的基础和增强自我发展的力量。按照《对口支援方案》的具体要求,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积极为灾区提供资金、人员、技术、设备、项目等各种形式的支援;受援地区要树立地方为主的思想,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互帮互助,苦干实干,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在具体安排时,要尽量与安置受灾群众阶段已形成的对口支援关系相衔接。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的支持下,集各方之力,实现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目标。

对口支援重灾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光荣使命,也体现了各地群众对灾区群众的深情厚意。承担支援任务的各省市一定要树立大局观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落实对口支援任务,将对口支援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保障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深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省市的对口支援,有全国人民的大力帮助,有灾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奋起自救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重建美好新家园。责任编辑:

刘则华

人民日报: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本报评论员 2008年06月19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更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一大批国有企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不断深化改革,成长为行业的排头兵、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树立起新型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

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报道的11家国有企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11家企业分别是: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青岛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他们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

50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2)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锦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锦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锦.1.76.14

最新、最全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锦(.12——.8)

最新、最全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锦([1].12——.8)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锦(.12——.4)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锦(.12——.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