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鸿门宴》网络课堂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1 16:43: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鸿门宴》网络课堂教学案例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

本课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历代相传的典型人物。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协作,深入研究探讨《鸿门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2)结合文本分析探讨《鸿门宴》的艺术特色,并拓展至《史记》的文学价值。

(3)拓展文本,通过资料查找,知文论人,探究司马迁的精神风貌。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从各个方面由表及里地探索讨论《鸿门宴》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2)教学难点:如何真正做到互动,以探究、交流的方式来达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3.学法指导

(1)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相关内容,搜索自己需要的内容。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文本。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网络论坛,探究教学重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平日思维较活跃,课堂表现较积极,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也不错。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但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和一群刚进入高中课堂的学生,这种上课方式对双方都是陌生的,都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和适应。

三、教学构思和过程

1.教学构思

将教学的方式定于探究和拓展两点。基于每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的不同,以及对文本阅读的次数、理解程度的不同,设置了3个鉴赏切入点,分别是“人物形象”、“艺术品位”和“知文论人”。以设疑、讨论、探究、发表为学习主线,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激发动机为先导,遵从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投票表决、论坛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选择一个切入点进行品读和探究,并倡导相互间的探讨和协作,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深入探究文本。最后,以班级口头交流的方式,评论精彩的回帖,交流个性化的观点。

2.教学过程

(1)导入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项羽因而成为为后人所景仰的人物。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5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鸿门宴》通过会前斗争、宴会场面与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多侧面的悲剧性格。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走入这悲剧英雄的世界。

(3)阅读指导

为了能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去学习,根据每个部分内容的多少,将学生分为3个大组,分别负责人物形象、艺术品味、知文论人,要求学生在前20分钟的时候先解决自己这一大组的相关问题,收集资料积极讨论,在下半节课可以到其他版面逛逛,看看别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探讨。力求使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够充分利用,而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信息整合环节一:[人物形象]

引言: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对于项羽的评价向来有着太多的争议,是性格悲剧,还是历史悲剧,孰是孰非,唯留后人评说。

资料链接:

千古一宴,尽显英雄本色

性格的祭奠(节选)

成亦英雄,败亦英雄 ――刘邦、项羽形象比较

生动形象 栩栩如生――浅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刻画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

人性异化与审美错位――读《鸿门宴》有感

探讨研究:

①刘邦在灭项羽后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据此,说说鸿门宴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②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还有人说“项羽因为是英雄所以才失败,刘邦因为成功所以是英雄”。

究竟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请进入论坛对这些说法发表你的意见。

四、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我和我的学生都是刚刚接触以网络为平台这样的上课方式。带着种种问题,我开始了这堂课。下课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学生带给了我惊喜。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都努力地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积极的讨论和探索,发言出现了不少的小高潮。整个课堂气氛可以说是热闹而不喧哗,既有针锋相又也有惺惺相惜,下课后学生的一句“希望下回还要有这样的课”给我这一段时间的辛苦以莫大的安慰。可以说,通过这一堂课,我是收获良多。

1.以网络为平台的课堂不同于平时的上课,这是一个打破传统师授生听的模式,而是提供了一个以学生唱主角的舞台,但学生对这个舞台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师的积极引导便成了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

给学生以自主的权力并不是让他们自由散漫、天马行空,而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探索。基于网络上课的特殊性,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分心,如果控制不当,这种形式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开小差”。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我首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几个讨论题目,力求能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通过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拉在课堂,这一环节是最为重要的。其次,在上课之前,我就先给学生打了预防针:不允许在课堂上做任何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在课堂进行过程中,不时下场巡视,给个别学生以适当的提醒。于是在我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下,整个课堂是活跃而有序的。

2.适时的点拨将出现意外的惊喜。

对于这样的发言方式,学生是惊喜的,是感兴趣的,可是他们毕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上课方式,从我的页面链接上我们可以看到,个别学生漫不经心,甚至出现与课堂无关的“散讲”现象,这时,教师适时的点拨就会起到作用了。对学生的帖子我们可以采取表扬、质疑、升华等种种方式起到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乐趣。如在“说说鸿门宴中刘胜项败的原因”一栏里,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项羽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不恭不敬,眼看一场战争难避免了,却被刘邦主动前来“谢罪”所化解。项羽听出刘邦谦卑的口气,感觉到刘邦非常尊重自己,无意与自己争雄,虚荣之心便得到了满足,因而怒气全消,不仅和盘托出告密人,而且设宴招待刘邦,以示和解友善之意。宴会上刘邦的不辞而别本是礼节上的不周,但因为张良代刘邦转献白璧一双,刘邦让他满足了自尊虚荣之心,他便不再追究了。 太虚荣!”紧接着跟贴的学生也提出:“项羽不会用人啊! 只是自有一套,不采纳他人意见,可悲啊!”于是,我便引用了同学的原话,并接下去点评:“可也有人说,项羽是真英雄,他不屑于采取卑鄙的方法去对付对手,他不是虚荣而是太过磊落,这点又该如何去看?”从而达到将学生的意见由对项羽一面倒的批判转向辩证地去看待项羽的悲剧性格方面,果然,后面的学生便出现了“拥项羽派”和“拥刘邦派”各执一词,针锋相对的现象。所以,并不是学生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

作为一种新型的上课方式,可以说,网络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种种不足。当然,上这种网络整合课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如前期准备量大,对学校硬件设施要求高等。但是,新的事物要发展,必然要有一个过程,必然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这一次实践,我坚信,符合“课程标准”,以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的新型课堂模式,必将一步步完善,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2中学〈黄龙校区〉)

鸿门宴课堂教学反思

传统名篇《鸿门宴》教学案例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网络课堂教学案例
《《鸿门宴》网络课堂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