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作文抒写“真情实感”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6: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作文抒写“真情实感”的思考

作者:范 晔

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9期

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真实地表达内心对外界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然而真实未必就是美的,学生在抒写真情实感的作文中出现一些偏激的、消极的、情绪化的“另类”作文,语文教师要予以重视,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真情实感 “另类”作文 正面引导 教书育人

在《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教学目标”中,对七~九年级学生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以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们把写作文当作心灵的倾诉,避免了主题雷同,千篇1律,模式化的现象,这是作文教学的进步。但是,由于中学生处在身心发育阶段,思想留有“自然的野性的状态”,对社会的体验往往幼稚,偏激,甚至有些消极的人生观,还有的学生把写真实的生活体验当作情绪化的发泄,出现了一些“另类”作文。

这些“另类”作文有鲜活的观点和独立的见解,与对现实不满,有暴力倾向或腐朽人生观的作文有根本的区别,如果作文从表词达意,谋篇布局,修辞语法方面都不错,教师不可轻易给分,不仅要慎重评价,细致剖析,赞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使“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1 呵护学生鲜明的个性,纠正偏激的思维结构

我们说“文如其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生活,表达真实的自我,学生们大胆书写所见所闻,恣意挥洒思想情感,却也把良莠不齐的个性精神摆在教师面前,由此可见,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不能只满足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语文还是思想,是生活,是塑造灵魂的浩大工程。

案例一: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七年级上册课文《伟大的悲剧》读后感,大多数学生都被主人公挑战生命极限所表达出的超乎寻常的伟大精神所感动。有个学生却写下了题为“小屁孩的谬论——读茨威格《伟大的悲剧》”的作文。

文中这样写到:“成王败寇,这就是胜利和失败的定义。千年之后,人们只会记住第一的伟大。……这便是人所做的最傻的事情,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为了得到财富、名声、权力,用自己的生命和安逸的后半生来赌,就算失败了也不值得怜悯。……斯科特并不伟大,他们忍

受着艰难险阻,是因为他们惧怕死神,他们还有对活着回去后能得到的东西怀有贪念……对于伟大,我认为只有无欲无求的人才是真正的伟大。”

这篇文章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明显的偏颇,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彻底否定了英雄斯科特们及为其作传的茨威格,完全背离了社会的价值体系,表达了很偏激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说心里话时,面对的是沉甸甸的语文教育的责任。

于是,我写下评语:虽然我不完全认同你的观点,但我欣赏你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的勇气。与你不同见解的是:课文中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坚持科学观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奥茨,不愿拖累队友,独自走向死亡的勇气不令人深深感动吗?

同时,建议学生这样的切入主题:在肯定原作者对于主人公伟大理解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参与讨论,给大家留有思考的余地。学生欣然接受。他在修改的文章中理性地写到:“斯科特是否伟大自有公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最伟大的人!”

对于这类敢想敢说,比较叛逆的学生,如果轻易地将其判为思想不健康,也可能他的思想火花从此熄灭。作为教师既要保护他逆向思维的能力,呵护他对事物敏感的鲜明个性,又要帮助学生克服偏激的思维结构,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全面地看问题,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懂得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才能提高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质量。

2 提高写作的立意,直面学生习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小说家卡夫卡曾说,“写作是把自己的一切敞开,是绝对坦白,没有丝毫的保留”。我认为“坦白”仍需遵循潜规则。第一,写真求实不能简单理解为心里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毕竟写作是生活的再创作,要考虑文章的立意高低。第二,在“坦白”的基础上,先要做好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写作时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比较肤浅,有的甚至错误,教师应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作文时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适时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和作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以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地发展。”

案例二:曾有一篇半命题作文《——味道》,大部分学生写了生活中亲情、友情,苦恼、挫折等百般体味。可是,一位同学却在《平凡的味道》中这样写到:“平凡,总是有人把它与碌碌无为联系在一起,其实,„碌碌‟只是平凡的一个非常低级的层面,而„无为‟,又有什么错呢?在你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随之而来的是„独孤求败‟,还是一直维持下去,„高处不胜寒‟呢?……我们就这样长大,去一所普通的高中,考一所普通的大学,选一个普通的专业,花点时间进一个普通的公司,每月工资刚好够用,还能余个几百的看病钱,然后,可以成家,就这样平平凡凡一辈子。”

这篇文章学生把“平凡”等同于“平庸无为”,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思想。我在评语中耐心开导:“首先,我同意你的观点,平凡不是碌碌无为。但是,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平凡,并不等于人生不能有美好的追求和远大的理想,亦不能成为拒绝上进的借口。平凡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人生即使平凡也能创造出辉煌的未来!”

还有一位学生在《无聊的味道》中写道:“最无聊的要数写作文了,拿出笔,展开纸,不知写什么,觉得无聊至极,但又不得不写……这么一节课,这么无聊的味道,一篇无聊的文章竟写成了。”这篇文章行文流畅,首尾呼应,但文章主题不够正面积极,内容可读性不高,并表达出错误的学习态度。我在作文的评语中与学生沟通: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你感受到温暖的、幸福的、苦涩的、难过的“滋味”、你就会写出酸甜苦辣的味道。请用敏锐的心去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去鞭挞假丑恶,用生动的笔触去记述充满阳光的画卷,这样的作文就不会无聊。

上述这类带有独特个性作文的字里行间,与本该有着勃勃向上年青人的思想状态大相径庭,文章立意低,思想消极。对于这类作文,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写真情实感,就给出高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鼓励抒写真情实感中努力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能捕捉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慨,同时,要直面学生作文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做过细的工作,逐步唤醒学生的美好情操,帮助学生提高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内化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写出闪烁希望光芒的好文章。

3 引导学生从情绪化的渲泄中走向理性成熟

作文教育本质上说不属于文章学而属于教育学,作文水平的提高与学生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是协调同步发展的。没有独立的人格,就无从谈及个性化的思维追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以民主的理念与亲和的态度去尊重学生,不但悦纳其顺应师长的心理倾向,而且宽容甚至欣赏其离经叛道,标举自我的逆向性思维特征。

案例三:一次写半命题作文《我的教师》,大多数学生选取了印象最深,最感人的材料来写老师的正面形象。有位同学写《我的语文老师》,开篇点题“我讨厌语文老师”。大意是:“一次公开课,老师课前动员学生要举手发言。老师说:„我教两个班,隔壁班的学生学习好,上课积极发言,你们要向他们学习。‟说着手越过我们的头顶指向隔壁班。仿佛我们矮下去了。结果,公开课那天,连平时最少举手的英语课,大家都踊跃发言,独独语文课,没有人举手。我讨厌老师老是把我们跟好的班级比。”

直言不讳老师教学中的弊端,直抒心中的不满,整篇文章行文流畅,措辞尖锐,极富个性地表达了学生当时的真情实感。可以想象学生以何等的勇气冲击着几千年的“师道尊严”教育传统。但是作文明带显有一种情绪化的渲泄,如果教师也从感性出发,生气地批评学生,也可能让学生从此失去率真的本性。

我从情绪发泄的切口进行反向思考:学生讨厌老师拿他们的不足去跟别人的优点比,可见他们的情绪爆发点是要求进步的;而老师苦口婆心地拿他们去比跟好班比,目的也是要他们赶上去啊。从情绪化的浅表真实上升到理性的真实来分析,我体味出学生渴望老师呵护他成长的积极因素。

我找到了学生,首先肯定他写出真情实感的勇气,然后诚恳地指出:你写这篇文章是希望老师多肯定你们的优点,那么,老师看到你的真正的内心。学生很感动,他把作文修改后交给我。把第一句“我讨厌语文老师‟删掉,在篇末写到:“我知道老师也要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情绪化的感性真实,终于沉淀为理性的光辉,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升华。

4 结语

综观全文,在对作文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探索中,可以看出:“在求真的写作状态中,让学生去读自己的思想,去读自己的心灵,去酝酿写的冲动,去寻觅表达的途径和方式。”使作文教学生动鲜活起来,有效地排除了空话、假话和套话的陋习。但,仅此是有限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作文》中说到,“既然要写出自己的东西,就会连带地要求所写的必须是美好的。”

真情实感作文

关于作文真情实感的思考定稿

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作文的真情实感

关于学生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一些思考

作文训练——真情实感教案

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满分作文指导 写出真情实感

对作文抒写“真情实感”的思考
《对作文抒写“真情实感”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