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比较文学 老舍与狄更斯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5: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比较老舍与狄更斯的异同之处

[摘要]As a famous writer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Lao She’s writing is deeply affected by English famous writer, Charles Dickens.The two people have many common points, such as their themes, inner thoughts, means of artistic expreion and so on.However, Lao She is based on Chinese social reality, so he forms his own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umor and Jing Wei literature.[关键词]relationship, nobody, criticize realistic, humanitarian, character portrayal, humor 老舍先生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一样,他的创作与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以老舍和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联系最为密切,他们都偏爱描写底层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和解释不公平现象,沉痛的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批判,流露出作家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语言风趣幽默。因而老舍先生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狄更斯”。然而由于两人的社会环境不同,自身性格相异,他们的创作也存在不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老舍与狄更斯的结缘

老舍与狄更斯的结缘应在1924年他来到英国之后,老舍出国之前在文学创作方面并无建树,只发表过一个短篇小说《小玲儿》,可是他自己并不看重,说只是为“充个数”,他甚至说“我做梦也没想到我可以写点东西去发表”。而来到英国后,我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他阅读了许多英文小说,其中就有狄更斯的一些,“我刚读了《尼考拉斯.尼柯尔贝》和《匹克威克外传》等杂乱无章的作品,更足以使我大胆放野;写就好,管它什么。这就决定了那想起便使我害羞的《老张的哲学》的形式。”接着老舍又仿着狄更斯的幽默写了《赵子曰》,“可以说《赵子曰》是'老张'的尾巴~~~没有'老张',绝不会有'老赵'。'老张'给'老赵'开出了路子来。”此后老舍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写了《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不朽的篇章。而从狄更斯那,老舍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内在思想,还是艺术手法上都获益匪浅。而在此基础上,老舍又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形成了区别于狄更斯的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老舍和狄更斯相似之处 1、题材选择

狄更斯出身卑微,他出生于他生于朴特西近郊的一个职员家庭, 家庭经济状况十分 ①②

①② 老舍.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舍.我怎样写《赵子曰》.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

拮据,后日渐穷困,债台高筑,他的父亲被投入债务监狱。十岁的狄更斯被迫中断学业,在一家黑鞋油作坊当童工。在这段时期里,他接触到的是作坊对童工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当时为贫困家庭孩子所开办的学校对孩子身心的压迫。再后来,成为新闻记者的狄更斯,走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接触到的是英国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特别是那些社会底层人民。他们窘困的生活与光鲜亮丽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都深深触动了狄更斯的心,以至于在后来的创作中,狄更斯喜欢以小人物为中心,描写他们不断积极进取的奋斗历程。

老舍出生于北平小羊圈胡同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父亲是一位每月只拿三两饷银的护军,家里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在三岁的坎儿上父亲又丧命于八国联军的枪炮之下, 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全靠母亲给别人浆洗缝补衣服度日。贫苦的生活环境与*的社会现实使老舍早早饱尝了贫穷的生活和生存的辛酸与艰难, 目睹了巡警、裱糊匠、洋车夫等北平各种下层人民的种种不幸,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艰难度日,受到剥削压迫而又无力反抗,而这些真实的生活阅历,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2、内在思想

(1) 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狄更斯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 经常被描述成一个歌舞升平、井然有序的太平盛世,然而隐藏在这背后的却是资本家积聚财富,大批小资产阶级分子被打入贫困的地狱以及无产阶级在严酷的剥削下已经到了无法维持, 奴隶生活的地步, 资本主义文明的矛盾已显露出它残酷的全部真相。因此在狄更斯的小说世界里, 他始终以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为己任, 孜孜不倦地将其贯穿于一生的创作中。

他的《匹克威克外传》又以流浪汉小说的模式借匹克威克及其朋友的旅行展示了更为广阔的英国社会全景, 深入社会制度层面揭露了当时英国政党制度、司法制度、教育制度、福利制度、宗教制度的伪善和吃人本质以及债务监狱的残酷现象。《老古玩店》揭露了高利贷暴发户凶狠讽刺了律师的制造假证、栽赃陷害,司法界的腐败、黑暗和法官的胡审乱判等等。《荒凉山庄》则几种抨击了司法制度和贵族昏庸没落。

老舍生活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 社会黑暗腐败,官僚主义,金钱之风无处不在,老舍身边处处是生活艰辛的下层人民。也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迫使他将自己亲历和目睹的种种苦难和不平用笔写出来,“非把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给我的苦汁子吐出来不可 ”。因而,他对旧的社会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和控诉。

如在他的作品《老张的哲学》中,描写了20年代年代前后北京各阶层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主人公老张,是旧北京一个无恶不作的无赖恶棍。他信奉的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他不学无术而办学堂, 每每巧立名目让学生回家给家长要钱要粮伺候他, 拿不来就打板子。他不许学生到他的杂货铺以外的地方买点心, 而他的铺子里上自鸦片、下至葱蒜什么都卖。他还活活拆散一对恋人, 致使少女李静郁郁而死。就这样一个恶棍、市侩、财迷、无赖,最后竟然升任教育厅厅长!在这个作品中老舍先生用他幽默的笔调揭露了官场老爷们的丑恶嘴脸,批判当下的教育制度,更对所谓“老张的哲学”,而实质上是赤裸裸的市侩哲学的大力鞭笞。《赵子曰》写的是住在北京“天台公寓”的一群大学生的灰色生活。他们胡吃,闷睡,瞎起哄,那么一天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这些学生又以赵子曰为中心,他成天消磨在筵席之上,划拳酗酒,醉生梦死。《猫城记》则以寓言形式讽刺了反动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败。

这就是老舍和狄更斯小说中的世界: 富人不劳而获、为富不仁, 任意剥削、压迫穷人, 却过着逍遥自在、奢侈荒淫的生活; 穷人拼死拼活地劳动, 反而还在死亡线上挣扎。在对小人物生活的集中表现及对小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中, 作者肯定了人的价值、权利和尊严, 肯定立了人对幸福的追求, 控诉了黑暗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2) 人道主义情怀

正是由于两位作家相似的生活环境,他们见证了形形色色的底层人们,他们是他们辛酸、艰辛的见证人。因此在他们以小人物为主的生活描写中,两位作家都表现了自己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流露出作者关心人民疾苦的人道主义情怀。

狄更斯坚持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予同情和支持。但他又反对暴力革命,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这反映了他思想的矛盾性。

如在他的作品《双城记》中,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真诚地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愤怒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他笔下的乡村是一个萧条的地方,而贫困的原因不是土地的贫瘠, 更不是农民的懒惰, 而是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 封建贵族用各种苛捐杂税榨农民的血汗。不仅农村如此,城市的居民也过着同样悲惨的生活。而当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那些贵族老爷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狄更斯不仅描写了贵族地主在经济上对劳动人民的压迫,而且揭露了贵族对人民欺凌的种种罪行:埃弗瑞蒙德侯爵是一个极端荒淫徒他为了抢到德伐日太太美丽的姐姐,不惜将她的丈夫折磨致死。而后将她的弟弟刺死,这位年轻的少妇不堪凌辱而死。马奈特医生目睹了这家人家破人亡的过程,愤然写信向朝廷大臣控诉,但被埃弗瑞蒙德发现。于是医生被关进了巴士底狱整整十八年,出来时已是一具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活尸,一架只会埋头做鞋的机器,完全丧失了理智和感情。从这里可以看到封建专制施加于人的身心上的重大创伤。

然而我们又可以看到狄更斯的矛盾性,他同情底层人民,希望他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他又反对暴力革命,从《双城记》的一系列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他所描写的1789年法国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斗争场面是可歌可泣。但随着革命的一步步深入,特别是1792年,群众革命运动进入高潮,暴怒的人民群众进一步向贵族阶级讨还血债。后来连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皇后都被送上了断头台,愈来愈猛烈的革命风暴吓坏的狄更斯,他对革命群众大规模镇压反革命的态度改变了。他把法国群众看作是“可怕的魔法所招引的”,把革命者描写成杀人成性的刽子手、吃人鬼,他们狂奔在一面红旗下,变为野人了。如德伐日太太作为一个受压迫的下层妇女,应该作为正面人物出现。而且在她实现复仇计划后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结局。但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去描写她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以及为了复仇不惜殃及无辜的变态心理,最终她在读者中失去了同情。她的死使人感觉到这是她应有的下场。在这一点上,狄更斯通过她反映了一种非人性的行为,体现的是残酷的复仇和暴力,通过她的结局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人道主义情怀,在他一边鞭笞黑暗社会的同时,对笔下的底层人物赋予深切的关怀。《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代表了人力车夫这样一个群体形象,“老实、规矩、要强”的祥子本想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己买车的梦想,然而在经受一系列致命的打击后,变成一具懒惰、挑刺,甚至不惜出卖人命以换取金钱的行尸走肉。而老舍把祥子的堕落归结为以乱兵,孙侦探,虎妞父女所代表的黑暗社会势力的摧残。在这一人物形象中,我们看到了老舍先生温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老舍一面交代祥子的自私, 一面又总是取谅解的态度说明祥子的万不得已。在堕落之前, 祥子的自私, 与小福子的牺牲精神, 与小马儿祖父年轻时的热心肠相对照, 就已十分明显。小福子“为教弟弟吃饱, 她得卖了自己的肉。而祥子深爱小福子, 却因为她肩负着养家的责任而离开她; 即使在最美好的爱情憧憬中, 祥子仍然想“她可以不管二强子, 也可以不管两个弟弟,她必须来帮助祥子。”小马儿祖父年轻时, “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跳河的, 上吊的”都救过; 而祥子为了买上自己的车, 不惜与老弱病残者抢生意, 以致于“背后跟着一片骂声” 。对此, 老舍进行细致的描写之后, 又总是找出客观原因为祥子辩解:针对祥 子爱情关系中的私心, 老舍议论说“爱与不爱, 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 ‘情种, 只生在大富之家’,‘„„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 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 那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对于抢生意这一点他则宽肴地让祥子自辩说“我要不是为买车, 决不能这么不要脸。”

老舍之所以對祥子如此包容,主要出于对祥子自强不息,恪守职业道德、讲信用、勤劳、节俭等美好品质的珍爱。祥子的个人奋斗固然带着小生产者的狭隘、保守, 但他对劳动的热爱, 对生活的严格自律, 却焕发出生命蓬勃向上的动人光辉。夜晚路黑, 祥子拉曹先生摔倒, 自己也负了伤, 他心中引起的是痛心疾首的自责, 并且决定以辞工、让工钱来补偿这一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过失。为了买上车, 祥子起早摸黑地拉车, 舍不得花钱买药、喝糖茶, “没有一般洋车夫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 正是因为喜爱祥子的自强不息、喜爱祥子的老实厚道, 老舍不忍心责备祥子的不是之处。他对祥子有着一种慈父般的温情。这种慈父般的 不忍之情, 其实质乃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现代人道主义精神。也正是出于这种极富爱心的人道温情, 老舍反过来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谅解人性中的自私、利己, 因而, 在小说的末尾:祥子完全堕落之后, 老舍还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 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 3、艺术手法 (1) 人物描写手法

老舍和狄更斯在人物描写上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如他们都喜欢赋予人物独特的语言风格,夸张的肢体动作以及古怪的名字,他他们都突出任务外部特征和视觉冲击。

狄更斯向来以善于塑造人物出名,读过他的小说后,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的人物。他不是从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刻画人物,而是从外部肖像、服饰、举止、气质着手,善于抓特征,如人物的语言特点和行为举止的某些癖性、习气,甚至给人物起一些古怪的名字,然后用多种方式夸大,用多种方式重复,使这些特征在读者头脑中留下无法抹去的深刻印象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他一口气给读者呈现了约三百六十个人物。其中,匹克威克和山姆.威勒不仅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还成为拥有特定含义的专有名词。《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百一十七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且每个人物都有极其鲜明的特征。其中的中的拉尔夫.尼克尔贝和沃克弗德.斯奎尔斯就是两个十分典型的人物形象。

贪婪是拉尔夫.尼克尔贝最为显著的性格特点。他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就是追逐金钱和权利,并愿意为此竭尽全力消除一切堵在他发财路上的障碍,包括妨碍他的人。拉尔夫有两句格言:“财富是幸福和权利的唯一真实来源。为了获得财富,一切罪恶手段都是合法的。”对他而言“只有贪婪和憎恨这两种情感的满足才能真正令他满意。” 他拒绝任何形式的亲情。血缘关系对他不具任何意义。得知弟弟去逝的消息时,他不表示哀悼和同情,反而无情 地嘲弄尼克而贝太太和尼古拉斯,担心他们给他带来麻烦。为了利益,他甚至拿侄女的身体来做交易。他对妻子的漠不关心导致她和别人私奔,而他找回太太的目的竟然是“利用她 的丑事牟利”!斯奎尔斯这个恶毒的校长,用丑陋的外表来进一步强化他性格的残虐。他手 执手杖,身穿射击服,手杖不仅是用来折磨学生的工具,也是绝对权威的象征。根据他实用主义的想法,体罚是镇压学生逃跑和使他们服从的最有效的方法。。杜德波伊斯学堂里的学生都是被父母抛弃的私生子,在遭受父母忽视的同时,他们还要忍受斯奎尔斯一家的虐 待。他们吃的是“硫磺和蜜糖”,饥饿时,斯奎尔斯对他们说“征服你们的食欲,孩子们,那你就能战胜人性。”于此同时,自己却大口嚼着牛肉和吐司。

而在老舍的作品《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中,可以看到相似的描写。

《老张哲学》中的老张既是高利贷者,又是杂货店掌柜的,教书先生,衙门里的巡击。他通过这些营生实践着自己惟利是图的生活哲学。营商,为钱;当兵,为钱;办学堂,也为钱!同时教书营商又当兵,则财通四海利达三江矣!此之谓“三位一体”;此之谓“钱本位而三位一体”。在老张那什么感情都是假的,只有那钱才是真的。对朋友,他处心积虑地利用:为了使龙树古好有钱还欠他的债好让自己能买个小妾,他诱使朋友孙八以1200 块大洋的代价娶他的女儿龙凤为小妾。在孙八同意后,他又为了节省婚礼的费用计划和孙八一块举行。对妻子,把她当做是他的奴隶,唯一的功能是做家务。他经常虐待她,饿了不让吃饭让喝水,说“少吃饭,多喝水,又省钱,又省梦!”由于妻子的一时疏忽小鸡被老鹰抓去 了一只,他竟残暴地在学生面前对她拳脚相向。他经常想娶个年轻受过教育的小妾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对自己,饥饿时,他控制自己不吃饭,希望意志最终能战胜肉体。贪婪的本色显露无疑!

《赵子曰》中对赵子曰的外貌描写同样出色:“他的鼻子,天字第一号,尖、高、并不难看的鹰鼻子。他的眼,祖传独门的母狗眼。他的嘴,真正西天取经又宽又长的八戒嘴。鹰鼻、狗眼、猪嘴,加上一颗鲜红多血、七窍玲珑的人心,才完成了一个万物之灵的人,而人中之灵的赵子曰!”几勾几笔便将一个不学无术,沉沦荒废,醉生梦死的纨绔子弟展现在我们面前。

(2) 幽默的言语风格

幽默是狄更斯小说的基本特色之一,也是其小说不朽魅力的一个重要元素。狄更斯的第一部作品《博兹特写集》中, 已经显示了一种为他所特有的幽默\" 狄更斯描写一位代理牧师念祷文时, 总爱把右手按在左颊上,好让大家看清他手上戴的那只钻戒是值钱的上等货\" 狄更斯还给某位侯爵夫人故意起了个名字, 叫“泼勃列凯许“,意思是挥霍公款的人。 \" 这一切, 都是他日后在小说中制造幽默效果的佐料。\" ①① 老舍.《赵子曰》.老舍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到后来狄更斯的幽默又和讽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力的深化主题。

例如, 在《荒凉山庄》中, 作者就在书中巧妙地虚构出一个设在库克大院的废旧物品收购站, 这个收购站就坐落在大法庭的附近, 专门收购大法庭所清除出来的废纸, 由于这个废品收购站终年从大法庭收购发霉的法律文件, 到处都散发腐烂发霉的臭味儿, 所以,这个废品收购站就被人们戏谑地称为“ 大法庭”,那位肮脏不堪的收购站老板克鲁克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法官”的外号。 后来, 这个废品收购站发生了一场令人疑惑的所谓“自然燃烧”,使“大法庭”和“大法官”都随着那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 不言而喻, 这一情节设置是耐人寻味的,狄更斯正是在一种幽默的气氛中, 不动声色地暗示了询私枉法,草营人命的当时英国司法部门的腐败及其必然结局。

老舍先生也是一位极善幽默的人,他借鉴了狄更斯的夸张和反讽的技巧,使文章妙趣横生。在他的作品《赵子曰》的开头有对赵子曰的介绍:“第三号的主人在大学,名正大学,学过哲学,文学,化学,社会学,植物学,每科三个月。他不要文凭,不要学位,只是为学问而求学。不但此也,第三号的主人对他父母是个孝子,虽然他有比一脑子还多的“非孝”新思想。每月他至少给他父母写两封信,除催促汇款之外,也照例写上“敬叩钧安!”不但此也,„„”,“他的信仰物,非佛,非孔,非马克思,更非九尾仙狐,而是铁面无私的五殿阎君。牌余酒后,他觉得非有些灵魂上的修养不可,他真的秉着虔诚,匍匐在地的祷告起来:“敬求速遣追魂小鬼将贱内召回,以便小子得与新式美人享受恋爱的甜美!阎君万岁!阿门!”

在这里老舍先生用他幽默的笔法将一个不孝、无情、花心的赵子曰展现在人们面前,无不讥讽。

然而在这里老舍的幽默是有些过火的幽默,用他自己的话批评,里边有一些油滑的和耍贫嘴的地方。到后来老舍先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写了一部小说《离婚》,他把严肃和幽默拿捏到了一个最准确的火候。在这部小说中他探讨的是中国国民性问题,一群灰色的小官僚知识分子的苦闷,其中最具特色便是一个张大哥,专门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到处给人家做媒反对离婚,

三、老舍和狄更斯的不同之处,

1、人道主义情怀 ①尽管两人在写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两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终究有十分大的差异, ①老舍.《赵子曰》.老舍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因此两人的不同之处也显而易见。

狄更斯生活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歌舞升平,井然有序的太平盛世。因此虽然他看到了资产阶级世界里金钱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看到了资产主义矛盾日益激化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员, 他并没有将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作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出路, 而是把希望寄托在道德教育上。他希望通过资产者的良心发现从而对下层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来调和阶级矛盾, 以此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理想社会。在他乐观的人道主义影响下,狄更斯的主人公传记小说中, 往往形成一种套路和模式: 主人公大多是孤儿, 自幼生活悲惨, 但是具有一切应有的美德, 而且一直如此。主人公历尽种种艰辛和不幸, 后来由于极其偶然的原因得以摆脱苦难,开始走上幸福的道路。如在他的《大卫.科波菲尔》,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受后父迫害,10岁时就被送到去当洗涮酒瓶的童工,他历尽艰辛 ,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并和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的女儿安妮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最后他还揭露了坏人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慧,大伟终于成为一名作家,并找到了自己所爱之人安妮斯。

其次,狄更斯的小说在结构上也十分鲜明地表现了惩恶扬善这一老套的主题, 他的故事结尾几乎总是善良的人得到幸福, 坏蛋或是受到惩处或是被感化也变成了好人。正如《匹克威克外传》中, 天使般善良的匹克威克四处行善,无私帮助他人, 连四处行骗的大骗子金格尔和他的仆人也为其善行所感动, 洗心革面, 重新做人。小说到最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美好图景, 匹克威克从此就结束了他的探险活动,安然地生活在一个宁静的乡村庄园里, 所有的人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这种乐观的人道主义,往往削弱了狄更斯作品的批判现实的力度,而且作品结构也落入一种固定套路。

老舍出生于清末,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又骄横跋扈,中国就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大陆,不要说希望,很多贫民百姓是绝望的活着,行尸走肉般。试问这样的社会环境,老舍还能再一味地“玩弄”幽默吗?老舍不是为笑而笑,而是将更深的社会意义夹杂到幽默讽刺中,他的作品是“含泪的笑”。他反对那种在创作上采取“适可而止与报喜不报忧”的态度 , 他要“描写人在生死关头的矛盾与冲突, 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 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他认识到了悲剧的表现力量,所以能够用悲剧而非喜剧来表现人物的命运, 加强小说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度。《骆驼祥子》应该是最典型的案例。“老实、规矩、要强”的祥子在经受一系列打击后, 不但没有像狄更 ①

① 老舍.论悲剧.老舍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斯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得到幸福, 小说的结尾也没有出现幸福美好的温馨图景, 他反而一步一步堕落, 变成了再也没有感觉、没有理想的行尸走肉, “他吃, 他喝, 他嫖, 他赌, 懒, 他狡猾”, 甚至为了金钱而出卖人命,可这“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 老舍把这一原因归结为由乱病、孙侦探、虎妞父女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对他摧残的结果。老舍以发自内心的同情描述着祥子的喜怒哀乐、他的奋斗过程以及他买车梦想的忽起忽落, 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祥子的脉脉温情。可是他没有办法不狠下心来写他的堕落, 这是必然的结果。祥子所处的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的旧中国社会, 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 岂止人力车夫祥子一人有这样的结局, 成千上万的穷人都是这样的悲惨命运, 最后都不得不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 《月牙儿》、《微神》中纯洁善良的少女沦为暗娼; 《我这一辈子》中的主人公由裱糊匠沦为巡警, 豪横了一辈子, 最后还是逃不出社会环境的毒手, 只有等死。

因此在老舍的作品中无论他对底层人民多么怜悯,同情,他都没办法不给他们一个悲凉的下场,因为他们活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

2、本土化色彩

众所周知,老舍先生是著名的京派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老北京的味道,使他成为继曹雪芹之后最有成就的“完全凭借纯北京语创造了现代文学语言的独一无二的作家”。

如他的作品《四世同堂》中,他经常借写真实的地理环境描写小说的主要活动场景,以其鲜明的“京味”生活色调来反映北京这座文明古都近百年来的民俗形态、风土人情和生活细节。老舍常用北京话特有的词汇,描写北平秋天的诸多果品:“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滨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其次,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写北海、积水潭、德胜门,写护城河、东安市场、中山公园,写什刹海畔、西山北山、小羊圈胡同„„这些北京真实地名的使用,构成了北京城的实景,显出了北京特有的城市风光,使得北京城跃然纸上,这不仅使《四世同堂》中的北平变得可感,可以丈量,甚至也是有感情的,因此其语言无处不充满了真实而亲切的“京味”。《四世同堂》是以北京话来写北京的市民、北京的景物、北京的变迁、北京的风俗习惯、北京的人情世态,也写出了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的烙印。整 ①

① 老舍.《四世同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个一部《四世同堂》通过充满北京地域特色的语言向我们反映了一段永远无法遗忘的历史,这是城的历史,也是人的历史。

在题材的选择上,老舍先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辛酸生活,大力的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以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幽默的笔调描摹这一切,在这些方面上,老舍和狄更斯是相同的。然而老舍先生并没有因阅读狄更斯的作品而被俘虏,反而他通过融合,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

小说家狄更斯与工业革命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

狄更斯名人名言

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名言

比较文学 老舍与狄更斯
《比较文学 老舍与狄更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狄更斯与老舍 老舍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