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在医院中》看女性视角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5: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在医院中》看女性视角

丁玲的这篇小说《在医院中》并不是一篇有着沉重笔调的小说,也不并难理解。读完一遍之后给人最大的感觉是无奈。陆萍从抗拒被派往新医院,到不得不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前往,再到在医院中与医院体制、安排等不断抗争,再到最后重新回归学习,可以说陆萍虽然在医院的时候对医院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但当她离开后,虽然结尾并未加以描述,但我们几乎可以预见到,整个医院仍然会以之前的模式继续运作,不会因为陆萍的到来或离开有任何影响。或许在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就是在当时那样一个年代下革命知识分子与现实的失败斗争,但仔细阅读会发现,文章所设定的角色身份、环境都是经过特别安排的,包括陆萍的产科大夫身份以及医院中各种女人角色的刻画。所以我们真正从这篇文章中所读到的应该是丁玲以她的切身经历为大背景,通过独特的女性视角所对于当时社会女性身份的解析。

《在医院中》这篇文章是丁玲从南京离开奔赴陕北深入革命基地之后所创作的,这在经历上与文章的主人公陆萍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丁玲并非陆萍。陆萍眼中的世界完全是丁玲为陆萍所描绘的一个独特视角,但我们所看到的陆萍这一身份以及她在周围世界中的角色才是丁玲眼中的陆萍以及丁玲的视角。

在谈到小说创作的缘起时,丁玲写道:“在这两年之中我接触了另外一些女孩子,她们都富有理想,缺少客观精神,所以容易失望,失望会使人消极冷淡,锐气消磨了,精力退化了,不是感伤,便会麻木,我很爱这些年轻人,我喜欢她们的朝气,然而我讨厌她们那种脆弱,我想写一篇小说来说服与鼓励她们,我要写一个肯定的女性,这个女性是坚强的,是战斗的,是理智的,是有用的,能够迈过荆棘,而在艰苦中生长和发光。”

我认为陆萍确实是丁玲希望用来刻画成的那个肯定的女性,但在我看来这篇小说中我却并没有看到陆萍的成功,也就是说这个肯定的女性并没有如作者期望那般成功出现于当代社会之中。但作者想构建的女性视角却可以十分的清除在文章各处体现。

首先我希望从细节之处分析一下文章中我所能看到的女性视角。

在文章开头就写到,“这女子的身段很灵巧,又穿着男子的衣服,简直就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似的,她在有意的做出一副高兴的神气,睁着两颗圆的黑的小眼,欣喜的探照荒凉的四周。”读到后文便可以发现,陆萍其实并不十分愿意来到这里,但她之所以装出兴高采烈的样子,一是在于她怀有很大的希望,她擅长在并不令她满意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用来安慰自己的力量;二是在于她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作是什么都不能做的脆弱的女性,这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女性本就是在当时社会容易被人所不重视的角色存在。之后说“她现在很惯于用这种声调了,她以为不管到什么机关去,总得先同这些事务工作人员弄好。”“就总是拿出这末一副讨好的声音,可是倒并不显得卑屈,只见其轻松的。”可以看出陆萍认识到了自己这种女性身份所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有利之处也已经学会如何利用。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但一定层面上体现出人们在潜意识里是将男性与女性区分开来的。女性被放在一个弱者的地位上,这也是为何女性以轻松的方式讨好上司又不被认为是卑屈。

“她不敢把太愉快的理想安置得太多,却也不敢把生活想得太坏,失望和颓丧都是她所怕的,所以不管遇着怎样的环境,她都好好地替它做一个宽容的恰当的解释。”这可以是一种典型的女性感性心理的解释。这一段自白体现出陆萍善于在

精神层面给予自己慰藉,这也为后文作了铺垫。之后,陆萍所遇到的最先两个女人,从作者对她们的描写“头发乱蓬得像个孵蛋的母鸡”“破布片似的苍白的脸”“大而无神的眼睛”以及她们的话语就奠定了她们与陆萍之间明显的差异性。再之后对陆萍“室友”的详细介绍,就可以看出她们虽同为女性,之间的隔膜却显而易见。“可是你无法窥测出她是喜悦呢,还是厌憎。”“她那些粗话学的很好,不过即使她这么骂着的时候,也看不出她有多大的憎恨,或是显得猥亵。”她的粗话是向男性学来的,但是并不让人觉得猥亵是因为她本身是女性角色,这里体现出她是有意向男性学习他们的语言行为,而不是像陆萍之前那样至少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女性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本。在医院中,女性的角色并未得到特殊的对待。正如后文见院长时,“他以一种对女同志并不须要尊敬和客气的态度接见陆萍,像看一张买草料的收据那样懒洋洋的神气读了她的介绍信”。

文章也许看起来是确实一位时代知识女性与落后的体制所进行的抗争,但仔细读也不难发现,即便是对于知识女性,她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所对她造成的压制与影响。比如“陆萍是上海一个产科学校毕业的学生,是依照她父亲的意思。才进去两年,她自己感到她不适宜于做一个产科医生,她对于文学书籍更感到兴趣,她有时甚至讨厌一切医生,但在产校仍整整住了四年。”是她的父亲决定了她的人生走向,哪怕她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最终还是不得不服从。这也体现于在之后党组织安排她来到医院,她确实做了抗争,但最后还是说服自己接受现实,并从精神上灌输给自己“不愉快只是生活的耻辱“这一思想。” “不一会,她们又把院子弄成原来的样子了。谁也不会感觉到有什么抱歉。”即使陆萍已经调整好了愉快的心情来到医院,她在医院的生活也并不顺利。作为一个女性,她在医院的地位可以说完全不被人们所重视,即便她每天辛苦劳累甚至是帮助别人完成他们的工作,人们对于她的态度也不仅没有改善而且“已经成为医院里小小的怪人,被大多数人用异样的眼睛看着。”这是因为在人们的既定思想中,女性的责任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为家庭传宗接代,至于别人的操心事不需要你来在意,医院也仅仅只是作为一个生产的场所而非服务的场所。 “其实她的意见已被大家承认是好的,也绝不是完全行不通,不过太新奇了,对于已成为惯例的生活就太显得不平凡。但作为反对她的主要理由便是没有人力和物力。”“听的人都很有兴趣地听她讲述,然而除了笑一笑以外再没有什么。”为何陆萍的想法如此新颖但却完全不被人们所接受?一个原因是因为落后的制度早已深入人们的骨髓,人们因为缺乏知识而不愿创新;还有一个深层原因我想是因为这些想法的提出者是一个女性,人们对陆萍的看法可以说就是:“好好的姑娘不在家生孩子,跑这来当医生,还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之后出现了陆萍的两个朋友。他们在精神上与陆萍相通,但“两个朋友都说她,说她太热情,说热情没有通过理智便没有价值。”两个朋友所说的“理智”,可以说是对于现实的服从。但他们口中陆萍“太过热情”,也并不无道理。陆萍确实是一直在与制度“抗争”,但也不难发现这种抗争大部分是“精神上”的,她一直在对医院的人们进行“精神洗脑”,因为她也无法做出更为实质性的举动,毕竟她是一名女性。

最后的手术室毒气中毒事件可以看做将矛盾推向了高潮。陆萍失望了,她以无力再同这冷漠的环境斗争,她的热情快被消磨殆尽。正在这时戏剧性的出现了无脚病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在我看来,这可以说是一个激发了陆萍心中全部女性情感的人物。他以一种极为感性的方式让陆萍看清,“眼睛不要老看在那几个人身上,否则你会被消磨下去的。在一种剧烈的自我的斗争环境里,是不容易

支持下去的。”这几句话让陆萍最终选择离开,重新回到了她的学习道路上。“她真真地用迎接春天的心情离开这里。”这与她来时的心情无异。所以可以说,陆萍的到来不仅是对于医院,甚至对于她自己,都不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结尾说“人是要经过千锤百炼而不消溶才能真真有用。人是在艰苦中成长。”看似文章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其实完全没有。陆萍在医院的生活正如无脚病人所说,是“一种剧烈的自我的斗争”,她不满于医院的体制,为防止自己也被这样一种体制同化,她不断斗争,但只是浅表性的精神斗争,完全没有涉及到矛盾的核心。

有一些评论家认为丁玲的这篇文章是虎头蛇尾,我认为并不。她设计这篇文章的结尾时恰巧就真真体现了在女性视角下作为女性的感性心理所可能发生的情况。易于被感性的劝导所改变,易于给予自己心理安慰。这也是为何她要写这样一种看似“无用”的斗争的意图所在,她不是为了写斗争,而是为了写“女性的斗争”。这种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思想的弊端,但为何会出现这种弊端呢?因为自古以来社会对女性的定位使然。

《在医院中》中陆萍的悲剧可以管中窥豹的表明,新的历史背景下,女性依然背负着沉重的性别牢笼,是非主体的社会与个体存在。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篇反讽性文章,在斗争的旗帜下掩盖着作者以女性视角对于现实社会情况的揭露。这样一种无果的斗争根源在于传统男强女弱的社会文化地位,其发展则是由于女性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社会情况下所随之产生的思想束缚。陆萍是“孤独”的。她有着斗争的精神,但无人引导也无人支持,最终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从《在医院中》看女性视角,我想反观现实,看到文章对于当代社会女性解放的借鉴意义才是作者的主要意图。

阚远晴

13301050246

i i参考文献:

陈智慧依然沉重的性别牢笼---丁玲《在医院中》的性别解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第23卷 P91-94

李晨在医院中《再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4期 P98-110

从生活中看博弈论

从“方圆”中看对立统一

女性信用卡 如何中看又中用

从广告作品中看当代转型期中国女性地位的变迁

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

从十分九分中看社会

从功利主义中看基督教传播

从故事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评批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与女性

从美狄亚的杀子惩夫中看女性的觉醒与反抗

从《在医院中》看女性视角
《从《在医院中》看女性视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女性视角 医院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