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9: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长葛市老城镇榆圆小学尹永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新课程中崭新的亮点。它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新的课程内容,自有其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调查、实验、观察、交流、协作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健康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作为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之一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一些活动的内容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活动的开展,需要在家长的帮助、社会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完成。当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回到家中,走进社会,必然会引起家庭、社会的关注。当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得到了农村家庭和社会的认可时,就从客观上促进了农村家庭、社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当中。要使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到健康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内容选择上,重视与生活的联系和活动开展的可操作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但主题的选择要考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活动开展的可操作性。有些主题和内容虽然是学生感兴趣的,或者与语文学科的主题相吻合,但由于农村客观条件和实际环境的限制,难以将活动展开,操作性不强,就要忍痛割爱。

因此,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要立足农村实际,选择一些既含有语文学习要素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并且操作性强的主题和内容开展活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在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时,不仅仅将活动内容限于读书、游戏、参观游览、锻炼身体等方面,而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关注身处其中的农村生活,记录下自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到菜园、田地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等。并且,我引导学生重点体验课余种植蔬菜的过程和乐趣,因为家乡的大棚蔬菜小有名气。这样,学生就体会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感受到了活动的意义,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二、在过程指导上,做到循序渐进,细扶缓放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要顺利展开并良好地完成活动,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活动技能和方法。教师要重视活动过程的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细扶缓放。“细扶”指的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开展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之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一定指导。例如,开展三年级上册“身

边的传统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我从活动的内容、运用的方法、成果展现的方式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在活动内容上,我引导学生选择熟悉的节日文化和戏曲文化进行了解;在方法上,我为学生提供了活动指导卡,包括成员分工、方法指南、资料记录等内容;在成果呈现方面,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方式,如,文字摘录、动手制作(对联、斗方、黄梅戏简单道具等)、活动日记、表演。当学生需要从有关书籍、网络上搜索资料时,我帮助学生选择书籍,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并且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与家长及其他人员沟通合作。四年级上册安排了“成长的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指导学生开展这项活动时,我针对广大农村学生的实际,联系三年级下册“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综合性学习,将指导的重点放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挖掘上。因为本地区农村90%以上的学生家长都在外地打工,这些“留守”儿童有着独特的成长经历。引导他们正面自己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故事,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生命质量提升的需要。

“缓放”指的是教师不要急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某些活动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开展语文综合活动的能力。在农村小学,“缓放”显得尤其必要。因为在大多数农村小学,不仅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十分有限(如图书不足、缺乏网络),而且,大多数学生家长不在家中,或即便在家中,由于文化素质的限制,也缺乏辅导

孩子开展学习活动的能力。

三、在活动组织上,注重培养合作意识

语文综合实践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生的一种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合作精神,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农村小学生受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制约,大多缺乏自主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我加强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小组组成上,不仅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兴趣方面的搭配,而且考虑学生家庭住处间的远近,避免因自然村落导致的路途较远或交通不便影响了学生间的合作。在主题和内容选择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定的主题范围下选择小组成员都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求组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然后群策群力,制订好活动计划。组长要了解组内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针对具体情况调整分工,修改计划。教师要随时了解活动开展的进度和具体情形,及时指导学生相互间的合作,鼓励学生想办法获得家长和社会人员的支持。在资源利用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积极共享,使学习资源在学生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汇集、呈现学习成果时,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成果汇集其中,在交流展示时能共同分享合作的成功果实。这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农村学生就会逐步养成合作的习惯,树立主动合作的意识。

四、在目标养成上,重视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不可否认,新课程新理念虽然得到了多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

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意识的影响以及功利主义的存在,许多家长甚至教师并不重视“实践”,而只看重片面的学业成绩──分数,尤其在农村。

今天,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的终身的发展,在“学业成绩”之外,重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在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农村的发展,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土地的情感,就是要重视活动过程的体验,重视学习成果的分享。我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除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外,还以教材为依托,在“农”字上下工夫。例如,结合“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壮丽的祖国山河”等专题,开展以“农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农村的景美;结合“心中的秋天”“成长的故事”等专题,开展以“农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验农民的辛劳、淳朴、善良、坚毅、热情,感受农事的艰辛、繁忙、热烈、欢快,进而体会在农村成长的骄傲;结合“神奇的科技世界”“科技成就”等专题,开展以“农技”“农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农村新面貌;结合“神话故事、传说”“观察与发现”等专题,开展以“农语农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搜集农谚俗语、民间故事等,培养学生爱农村,爱土地的情感,受到农村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决不能迷

信于教材,把教学活动凌驾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上,为单纯地完成教材制定的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使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漂亮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把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从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反思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