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2 22:53: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学---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育对策

我希望拥有自我导向,而不是受外在自然力的影响,或者别人当作一件物品、一只动物、一

个奴隶;我希望我的人性角色,是自己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决策,并且去实现它们„„

人,最重要的,我希望是一个有思想、有意志而积极的人,是一个能够为我自己的选择

负起责任、并且能用我自己的思想和目的,来解释我为什么做这些选择的人。

只要我相信这一点是真理,我就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而如果有人强迫我认为这一点不是

真理,那么,我就觉得在这种情形下,我已经受到了奴役。

———伯林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人们在进

行教育活动之前,对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观念上的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

形象。

 通俗地说,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结果,

 但规范而言,教育目的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结果的设想,是对教育所要造就

的个体质量规格作出的设想和规定。

 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不同的教育目的反映着不同的需要与愿望。比如,社会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

在人才利益方面的意志,像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主要反映了社会的时代需求;个人的教育目的则体现着个人的教育愿望,比如受教育者所期望的找到一个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曾在网上引起讨论的“挣大钱、娶美女”的教育期望等都反映了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

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

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

必须贯彻实施的总目的。但由于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学校又有自己的具体培养目

标。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总体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的做

人、进一步学习以及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打好坚实的基础,它通过小学、初中、高

中三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在课程计划里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 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具有奠基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主要

体现的是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最基本的要求。1992年的《义务教

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对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做了具体规定:

1、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

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

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记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

非的能力。

2、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

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3、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

健康的爱美情趣。

4、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 初中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第二阶段,是基础教育的中间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

用。《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对这个过渡性阶段的具体

目标也做了具体规定:

1、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

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3、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

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4、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在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

中也作了明确的规定。总目标是: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 具体来说,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表现在: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

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学习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

动;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3、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4、具有健康体魄和身心保健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5、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

具有一定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6、具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择业能力,形成一定的劳

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

 从我国现行的培养目标方案来看,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普通高中,他们都从德、

智、体、美、劳等方面具体地规定了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应养成的素质,准确地阐释和表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初

一、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

一、初二学生,由于身心的急聚发展变化,带来了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抓住初

一、初二学生的特点,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中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一致参与的教

育观是

我们的努力目标。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

一、初二学生尤为明显,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初

一、初二的学生,与近年来该年龄段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种种状况表明,

一、初二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该年龄段学生多为13—14岁。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高峰,男生身体体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女生体重、胸围逐步向着女性体型发育,他们的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功日趋完善,内脏机能不断增强,第二性

症如浪潮般汹涌袭来。

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该年龄段学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相互爱慕心理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后。在与异性交往、对性知识的相对矛盾心理和心理焦虑程度二个方面上表现突出:

1、该年龄段学生由于对性知识的一知半解,他们心理萌动着一些从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这使他们既感到好奇,又迷惑和害怕,不敢接近对方。他们关于异性同伴在什么场合可以呆在一起的社会允许程度仍然很敏感。因此,表面上看,他们并不互相接近,而是互相排斥,但是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和渴望,内心又有对异性的

追求的心理矛盾。

2、另外,据对初中生的有关调查表明: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这四个等级,该年龄段学生均位于最高水平。他们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及在特殊情绪方面有明显的表现,他们不仅处于学习分化阶段,且焦虑、抑郁、敌对、恐惧感高。因此,该年龄段学生在心理

变化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一、初二学生在小学毕业后,经历

一、两年的过渡学习后,逐步适应了中学的环境,也没有初三的升学压力,开始步入“青春叛逆期”。这时期的学生不信任父母,却易受朋友影响;独立意识的大大增强,使他们对外面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感,同时也开始尝试一些未知的领域。加上目前流行文化的影响,容易出现感情困惑,个别学生出现早恋,

他们往往是在类似这种尝试中获得一种肯定:我独立了。

生理上的日趋成熟带来了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同时心理发育成熟度显著落后于身体发育,使得他们的“成人感”往往与现实世界发生矛盾,因此为了使自己得到内心真正的满足,他们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获取同龄同伴的认可,一是追求流行文化。在这两种方式中,前者属于不太成熟的小团体,后者使他们的身心受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于是简单追随、模仿、尝试,带来哥们义气、盲目强调个性等等不良习性。与此相对的,作为

主流文化代表的学校与家庭,与他们追求流行、崇尚绝对自由、要求独立的内心世界恰恰是相对抗的。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

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

针对以上原因,对于初

一、初二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对他们的认识,投入更多的关注。我们仅仅只是意识到他们的特殊性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危险期”。

首先,当今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但在方法上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尤其是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平时只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家里习惯宠爱他们,而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并向习惯的家长权威挑战时,家长们的反应只能是不知所措。如何教育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处

理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1、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的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

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2、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试图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

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

3、防止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渡纵容,一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

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4、家长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反而会引起孩

子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

5、最后,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情趣。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

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另外,在对待子女的学习上可以用一下的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该龄段的孩子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但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远大理想,情绪不稳定,不善于自制。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听课精力不集中,每堂课下来都是糊里糊涂,经常留下“课后累”,学习成绩迅速下降。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家长就要设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顽强的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尽早阻止学习“下滑”。

2、帮助孩子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一、初二时课程门类增加了,且内容加深,难度加大,作业增多。可各门课程到底应该咋学,部分初

一、二学生心中没数,客观上要求家长帮助引导孩子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学习全过程上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家长

引导孩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

3、家长要与教师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加强对初

一、二学生的教育

学习转变;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始终保持一致,当孩子学习有了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就要配合教师想办法及时把拉下的课程补齐。家长还要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召开的家长会、开放日、家长学

校召开的学习与研讨活动等。

4、家长要做到及时检查、指导、督促、评价

对学生,家长除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学习环境外,还要做到适当管理。要及时检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如发现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或不经常预习、复习,家长就要指导、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并共同商量制定一个可行的改进学习的计划。然后督促实

行,如孩子坚持得好,学习成绩提高了,就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小学生心理的特点:

第一,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比较模糊。

第二,小学生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左右,

三、

四、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连续保持注意30~40分钟。

第三,小学生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他们在识记教材时多是逐字逐句地反复诵读,将它原原本本地背下来。

第四,小学生思维是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凡是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容易理解和记忆,抽象逻辑思维还较差。

第五,小学生的情感表现得比较明显。喜、怒、哀、乐很容易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容易哭,也容易变,“破涕为笑”是常有的事。

第六,小学生的意志比较薄弱。他们的意志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外部的影响才能完成,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比较差。

总之,小学生是机械的记忆胜于意义的识记,形象的思维多于抽象的思维。同时,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意志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点,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运用榜样进行教育,并经常进行督促于指导。

中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具有过

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

(1)过渡性。中学以前是真正的幼稚期,儿童要更多地依靠成人的照顾和保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青年期是个体发展上的成熟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中学生处于少年期与青年前期,刚好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2)闭锁性。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

(3)社会性。比起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4)动荡性。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尤其是高中生往往在政治生活中“打头阵”,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总之,中学阶段是心理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心理表现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因此,中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整个人才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一,大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显著发展。观察力的主动性、精确性有了提高。记忆力达到高峰,想象力丰富,富有理想。

第二,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多地运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得到更高的发展,并出现了思维的独创性。

第三,大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而强烈。情绪易激动、多变化,又带有内隐、曲折的性质,高级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并非常注重友谊。

第四,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增强。对自己兴趣的增长,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并且注重自我教育,同时,自尊心也明显地增强了。

第五,大学生的人生观初步形成。具备了解决课题的内部条件,生活经验也比中学时期丰富多了,抽象思维能力已趋向成熟,为解决人生观问题准备了内部条件。

总之,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工作中要善于调动大学生自己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育学学习心得

教育学学习心得

教育学学习心得

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心得

幼儿教育学学习心得

护理教育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高校教育学 学习心得(推荐)

高等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学学习心得
《教育学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