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领导干部如何对待进退留转

发布时间:2020-03-01 18:54: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领导干部如何对待进退留转

李光富觉得很不理解:“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连服从组织安排的意识都没有,还叫什么党员干部。党的事业要一代接一代干下去,领导干部新陈代谢,这是自然规律。”1978年,李光富在四川大学毕业,从农村走出的他当时“党安排到哪儿就到哪儿,根本不知道可以向组织提要求”,因为以服从组织安排为第一原则,不提什么要求,他反而被分到一个条件还算不错的公社教书。

对待进退留转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必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权力就意味着责任。” :“多鼓舞乡镇干部的积极性,解决他们级别过低、待遇过低的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换届就是要使党的干部队伍有如源源不断的活水,永葆生机活力;通过换届,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走上新的岗位,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需要,是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的需要,也是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

作为党培养的干部,无论我的角色如何转换,无论我在哪个岗位上,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忠诚敬业于党的事业。

我这个选择,可以说对自己是一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考验。”“我认为,不管到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工作都是为党的事业工作,我从政府班子退下来主动到政协工作,可以让其他同志通过这次换届选举,获得一个成就事业、施展才干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也算是我在政府工作多年向党和人民交上的一份答卷。”

周浩认为:“要保持平常的心态,要把个人理想与组织需要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组织的挑选,服从组织的安排,抛弃个人利益,淡化权力观,淡泊名利,个人的进退应以党的事业为重,服从全局。”

:“我退下来以后,心情平和,感到很充实。”对他的进退留转,他的家人也一直很理解他、支持他。他家里人认为,组织需要他退居二线,他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希望他退下来以后,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发挥余热,保养好身体。

面临着角色、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的三大转变,可以说是对自己工作、生活的一次全新的挑战。在进退留转问题上要坚决克服“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官、不能民”的思想,不管在任何岗位都要干好本职工作,多做贡献。

“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尽快富裕,百计千方为群众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与群众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党的忠诚卫士、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中华掌故类编》中记载着一个“宠辱不惊”的典故。在唐高宗初年,卢承庆担任吏部尚书,负责朝廷内外百官政绩的考核工作。有一位官员监督运输,遇到大风,损失了一批粮食。卢承庆考核时作了这样的评定:“监运而损失粮食。考绩为中下等。”这位粮官容色自若,没申辩一句就退下去了。卢承庆看到他这样,就将评语改为“碰上大风,失粮不以人力所能控制,考绩得中等。”运粮官听了,既不喜形于色,也没有羞愧之词。卢承庆又把评语改批道:“宠辱不惊,考绩得中上。”运粮官这种宠辱不惊的修养和雅量,使上司改变了印象,赢得了好评。古人尚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何况我们党的干部。进留了,这是组织的信任,更加努力,不为己喜;退转了,这是组织的决定,坚决服从,不为己悲。这是记者通过20多天采访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领导干部如何正确面对进退留转

领导干部要过好进退留转这道关

如何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

正确看待干部的进退留转

调整心态 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进退留转要“六然”

领导干部该如何看待换届之年的进退留转

干部如何正确对待的进退留转

“严肃换届纪律、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

领导干部如何对待进退留转
《领导干部如何对待进退留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