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表面积变化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7: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表面积的变化》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二学期“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 基础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在现有的老教材中,没有安排“表面积的变化”的例题教学,课后练习安排也甚少。但是,我觉得这部分的内容在生活中相当实用,因此增加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起来,得到的立体图与原来几个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之和的关系,发现并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培养空间观念,解决物品的包装问题。

2.学情分析:类似包装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本节课创设了“包装巧克力”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包装最省包装纸的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并发现多个相同正方体、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操作、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解决物品包装设计问题,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方法与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4.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感受学习愉悦,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互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运用发现的表面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解决措施: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与问题情境中,逐步探寻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强调合作。

2.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准备若干个正方体的学具和若干个长方体的物品。

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课件 依据的理论: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问题引人: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购买数量较多的同种物品时,往往就会选择已经包装好的组装产品。现在有一个厂家准备进行巧克力的促销活动,“买一送一”,要将2盒巧克力用纸包成一包。想设计最省纸的包装方法,怎样解决?有什么奥秘?

揭示课题:表面积的变化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寻找数学信息,探究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发现规律

(一)探究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动手操作,仔细观察

2 把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仔细观察拼成后的长方体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有什么变化?

2.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估计学生可能的发现: A、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B、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

(板书:每重叠1次减少2个面)

C、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少了2平方厘米。

【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出的长方体,体验到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

(二)探究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仔细观察发现,完成表格填写

将3个、4个、5个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仔细观察拼成后的长方体与原来几个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又各有什么变化?(可以直接展开想象,也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关注4个有2种拼法)

2.学生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结合表格,探讨规律

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实物图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重叠面越多,表面积减少越多)

3 【进行分层弹性要求,在完成表格时可以直接“展开想象”,也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学生用3个、4个甚至更多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探索拼成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学生自己猜想、操作、探究、验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探究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出示例题:想一想,将两盒巧克力用纸包成一包,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哪种方法包装纸最省?

2.小组合作:讨论包装方法。

3.交流讨论:用2个相同长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你又有什么发现呢?选择哪种方法包装纸最省?为什么?

(交流时课件呈现三种不同的拼法,比较各种方法的表面积) 估计学生可能的发现: A、体积没有变,表面积变了。

B、都比原来减少了2个面的面积,但不同的拼法减少的面积就不同。

C、包装后表面积最小的那一种方法所用的包装纸最省。 (板书:重叠面越大,表面积减少越多)

4.师生共同总结:不管怎样拼,每次都会减少两个长方形面的面积;而减少的面积越大,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越小,这时所用的包装纸就最省。

【引导学生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体验到不管怎么拼,每次都会减少两个长方形面的面积;而重叠的面积越大, 4 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越小,这时所用的包装纸就最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计算验证等活动,体验并发现物体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提高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引发对数学问题的思考。】

三、运用规律 内化新知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发现,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表面积都减少了,而且都有一定的规律。看看谁能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再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包装:将三盒巧克力(买二送一)用纸包成一包,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哪种包装方法用的纸最省?为什么?

1.分组讨论

2.全班交流:估计可能只讲出有3种常见的包装方法,其中的有一种包装方法用纸最省。

3.多媒体呈现:第二种用纸最省的包装方法,两盒横着上下拼,另一盒竖着拼在一起(数据特殊)。

4.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为什么这两种方法包装纸最省? 5.师生共同总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所用的包装纸最省。在设计包装时要考虑把最大的面重叠起来,就一定要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和数据。

【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增强应用数学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深化知识,整合延伸 1.判断:

(1)2个棱长都是5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减少了25平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的木料,横截成3个小长方体后,增加了4个面。

2.把8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哪些不同的拼法?每种拼法各减少了几个面?哪种拼法表面积最小?

【旨在帮助学生辨别理解、深化知识,拓展视野。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感悟到相同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体验收获 激励评价

这节课我们通过拼一拼,说一说,研究了物体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

有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木块,沿水平方向将它锯成3片,每片有锯成4条,每条又锯成5块,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使学生把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外。】

表面积的变化反思

《表面积的变化》的教案设计

表面积的变化 教学反思

表面积的变化教学反思

《表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

《表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

表面积的变化教学反思(材料)

《长方体表面积》教案

几何体表面积教案

圆柱表面积教案

表面积变化教案
《表面积变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