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变化技能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03 07:51:2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装饰变化——教案

《装饰变化》教案

课程代码:

一、课程名称:装饰变化

二、使用教材:《装饰图案的创意与表现》,刘时燕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周数:4周(每周12节,共48节)

四、课程目的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装饰图案中所蕴含的创意与表现规

律。教学由装饰图案的概述入手展开到装饰图案的造型规律、创意方法以及其色彩和材料的表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装饰变化的内涵及魅力所在,并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装饰图案的实际能力。

五、教学内容纲要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认识装饰图案的造型规律、创意方法以及其色彩和材料的表现

2、独立制作装饰图案(多种方法)

(二)考察内容:独立创作

第一章 装饰图案概述(12课时) 第一节

装饰图案的起源 第二节 装饰图案的概念 第三节

装饰图案的分类

阶段性作业:1.从植物图案、动物纹样、人物纹样、风景图案和几何图案中取材完成单独自由纹样共四幅 大小:15cm*15cm 装裱在4开黑卡上。

2.完成一幅类似敦煌藻井的组合纹样,要求里面具备适合纹样、填充纹样、角偶纹样、自由纹样等形式。

3.在中国传统纹样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点并作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 装饰图案的造型规律(12课时) 第一节

装饰图案的造型特征 第二节 装饰图案的构图

第三节

装饰图案的黑白关系原理

第三章 装饰图案的创意方法(12课时) 第一节

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第二节

装饰图案的变化方法

阶段性作业:1.一种外型轮廓的多种变型与填充(可以利用点、线、面、肌理等多种表现技法)要求:找到生活中的原型、照片自行进行概括、提炼与夸张。 第四章 装饰图案的表现(12课时) 第一节

装饰图案的色彩表现 第二节

装饰图案的材料表现 第五章 作品欣赏(12课时)

目标实践:

1.彩色平面装饰纹样一幅 尺寸:30cm*30cm 具体要求:a.画面构图合理,形式简洁、明了,内容完整。 b.画面色彩明快,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c.有利于表现装饰图案的各种变化手法,体现设计师的个人风格。

2.立体装饰纹样一件 具体要求:

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在一些立体的器物上进行装饰纹样的创作(暴力熊、布老虎、葫芦、瓷器、玻璃器皿等)

推荐第2篇:教案变化鱼

变化的“鱼”

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通过“变化的 ‘鱼’ ”,将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几何图形的现实性、趣味性,又不失数学内容的深刻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考、交流、类比、归纳、动手操作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总结能力,加强对数形结合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探索在同一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准备好以下相关的教具、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方格纸、多色铅笔、直尺、圆规。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欣赏变化的“鱼”„„

设计的目: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活动一:动手做一做,一定能知晓: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个点,并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观察所得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

(0,0),(5,4),(3,0),(5,1),(5,-1),(3,0),(4,-2),(0,0) 活动二:请将上面“鱼”的“顶点” 做以下变化:

(1) 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3,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2,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首先找到图形上各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加一个数,引起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的规律,进而发现并总结出图形上各点的坐标(横、纵坐标)加一个数(正数或负数)引起图形平移变化的规律。

(2)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横坐标、纵坐标都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首先找到图形上各点的横或纵坐标乘以-1,引起图形变化的规律,进而发现并总结出图形上各点的坐标(横、纵坐标)变成其相反数,引起图形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规律。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便于发现“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之间的关系。

活动中教师适时地用“课件”演示,让学生动手画并进行观察、比较.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与提高

1.让学生回顾以上我们学了什么,有哪此收获?

探索得到了: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将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一次归纳和梳理。 2.你还有哪些疑问? 3.归纳与升华 a、平移

①.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时,图形 向右(向左)平移 a个单位;

②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时,图形向上(向下)平移a个单位; b、轴对称、中心对称

③.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单位时,图形关于y轴对称; ④.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单位时,图形关于x轴对称; ⑤.横坐标、纵坐标都分别乘以-1单位时,图形关于原点o对称。 (四)、课堂演练:

必做题 P165的第1.2题。 提高题(选做) P170第3题。

设计目的: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

1.当(x,y)→(x±a, y):图形向右(向左)平移a个单位; 2.当(x,y)→(x, y±a):图形向上(向下)平移a个单位; 3.当(x,y)→(-x, y):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轴对称; 4.当(x,y)→(x, -y):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轴对称;

5.当(x,y)→(-x,-y):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变化的鱼》教学反思

《变化的鱼》这节课内容比较多,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图形坐标与图形的平移、伸缩、轴对称、中心对称变换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为了能够很好的玩成教学任务,我事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以便画图方便。我在上这节课时,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这节课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同时将图形变换之美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现反思如下:

《变化的鱼》这堂活动课上完后,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心情愉快, 意犹未尽 。这节课通过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来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经历、感受体验教材的本质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

第一、从直观引入,让学生独立完成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将点用线段连接成图形,得到“一条鱼”。接着完成第一组变化作图,“鱼”发生了变化,再结合多媒体演示变化的鱼的过程,得到了初步感知,这时学生急切地期待着更加精彩的内容。

第二、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学生激情高涨,动手操作充分。通过确定点——连线——图形比较,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间的关系,在活动中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同时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第三、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图形的变换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思考、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第四、作业分层次处理,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渗透了人文教育的思想。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欠合理,活动太多,有些活动还没有完全展开。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画图,学生活动的过程不充分,有些雷同的活动可以省略。

(2) 学生的多数活动都是跟着老师在走,缺少自主探索的机会。

八年级数学上册《变化的“鱼”》教学设计

义县二中

王锋

《变化的“鱼”》教学反思

义县二中

王锋

推荐第3篇:表面积变化教案

《表面积的变化》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二学期“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 基础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在现有的老教材中,没有安排“表面积的变化”的例题教学,课后练习安排也甚少。但是,我觉得这部分的内容在生活中相当实用,因此增加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起来,得到的立体图与原来几个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之和的关系,发现并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培养空间观念,解决物品的包装问题。

2.学情分析:类似包装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本节课创设了“包装巧克力”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包装最省包装纸的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并发现多个相同正方体、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操作、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解决物品包装设计问题,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方法与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4.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感受学习愉悦,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互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运用发现的表面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解决措施: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与问题情境中,逐步探寻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强调合作。

2.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准备若干个正方体的学具和若干个长方体的物品。

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课件 依据的理论: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问题引人: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购买数量较多的同种物品时,往往就会选择已经包装好的组装产品。现在有一个厂家准备进行巧克力的促销活动,“买一送一”,要将2盒巧克力用纸包成一包。想设计最省纸的包装方法,怎样解决?有什么奥秘?

揭示课题:表面积的变化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寻找数学信息,探究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发现规律

(一)探究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动手操作,仔细观察

2 把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仔细观察拼成后的长方体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有什么变化?

2.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估计学生可能的发现: A、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B、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

(板书:每重叠1次减少2个面)

C、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少了2平方厘米。

【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出的长方体,体验到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

(二)探究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仔细观察发现,完成表格填写

将3个、4个、5个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仔细观察拼成后的长方体与原来几个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又各有什么变化?(可以直接展开想象,也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关注4个有2种拼法)

2.学生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结合表格,探讨规律

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实物图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重叠面越多,表面积减少越多)

3 【进行分层弹性要求,在完成表格时可以直接“展开想象”,也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学生用3个、4个甚至更多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探索拼成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学生自己猜想、操作、探究、验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探究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出示例题:想一想,将两盒巧克力用纸包成一包,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哪种方法包装纸最省?

2.小组合作:讨论包装方法。

3.交流讨论:用2个相同长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你又有什么发现呢?选择哪种方法包装纸最省?为什么?

(交流时课件呈现三种不同的拼法,比较各种方法的表面积) 估计学生可能的发现: A、体积没有变,表面积变了。

B、都比原来减少了2个面的面积,但不同的拼法减少的面积就不同。

C、包装后表面积最小的那一种方法所用的包装纸最省。 (板书:重叠面越大,表面积减少越多)

4.师生共同总结:不管怎样拼,每次都会减少两个长方形面的面积;而减少的面积越大,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越小,这时所用的包装纸就最省。

【引导学生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体验到不管怎么拼,每次都会减少两个长方形面的面积;而重叠的面积越大, 4 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越小,这时所用的包装纸就最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计算验证等活动,体验并发现物体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提高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引发对数学问题的思考。】

三、运用规律 内化新知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发现,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表面积都减少了,而且都有一定的规律。看看谁能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再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包装:将三盒巧克力(买二送一)用纸包成一包,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哪种包装方法用的纸最省?为什么?

1.分组讨论

2.全班交流:估计可能只讲出有3种常见的包装方法,其中的有一种包装方法用纸最省。

3.多媒体呈现:第二种用纸最省的包装方法,两盒横着上下拼,另一盒竖着拼在一起(数据特殊)。

4.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为什么这两种方法包装纸最省? 5.师生共同总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所用的包装纸最省。在设计包装时要考虑把最大的面重叠起来,就一定要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和数据。

【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增强应用数学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深化知识,整合延伸 1.判断:

(1)2个棱长都是5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减少了25平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的木料,横截成3个小长方体后,增加了4个面。

2.把8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哪些不同的拼法?每种拼法各减少了几个面?哪种拼法表面积最小?

【旨在帮助学生辨别理解、深化知识,拓展视野。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感悟到相同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体验收获 激励评价

这节课我们通过拼一拼,说一说,研究了物体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

有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木块,沿水平方向将它锯成3片,每片有锯成4条,每条又锯成5块,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使学生把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外。】

推荐第4篇: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潘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2、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 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

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

持续的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探究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月相的概念(科学概念)

2、

月相的画法。

3、

月相的成因( 1、月球不透明,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2、日、地、月三者相

对位置的规律变化)

4、

月相的变化规律(一个月中:上半月,缺→圆,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增:

下半个月, 圆→缺,

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减。 一年的各个月中, 日期相同,

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

教学难点:

1、

月相的画法。

2、

月相的变化规律(要求能够按农历顺序画出一个月的月相)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

教师准备: PPT、篮球(一半涂白)

教学过程:

课前:

(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教室, PPT 播放《明月几时有》

,并提示学生动手剪自己看到过的月亮形状。

情景导入:

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歌曲的词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 ,其中有这么两句词“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千古名句,现在 大家一起来有感情的读一遍。

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月球的(阴晴圆缺变化,月亮有各种 各样的形状) 。

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出示 PPT ,展示各种月相)

初探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 P 49 — 50 “模拟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 初步推测月相的成因是什么!

学生初步推测月相成因。 (举手回答)

练习:连线题

一半被涂白的篮球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举着篮球绕场地走一圈

地球上的观察者

篮球的涂白部分始终对着黑板

被太阳照亮的月球

黑板(屏幕)

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 场地内的同学

太阳

教师用篮球模拟月相变化(注意事项及要求: : 1、尽量用一只眼睛观察; 2、视线要跟

着“月球”转动: 3、认真观察,记录你看到篮球涂白部分的形状的变化,日、地、月什么 样的位置时,形状比较特殊)

学生发言

详解月相变化规律

Flash 展示月相变化过程(要求与“模拟月相变化”时一样)

PPT 总结: (填空)

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

1、上半个月,从(缺)→(圆) ,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增

下半个月,从(圆)→(缺) ,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减

整个月,从(缺)→(圆)→(缺)

2、亮的一侧总是朝着太阳。

3、

(表格)四个特殊点(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农历日期,新月、满月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关系(哪个在中间即可)

3、教师口头简要说明各个月中农历日期相同,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例如每个月的十

五、十六总是很圆)

再次用 Flash 展示月相变化过程,验证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成因:

通过模拟月相变化及动画展示月相变化、结合自学成果, 总结一下月相成因。 举手回答,师生共评

PPT 总结月相变化成因:

①月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我们看到的月

光是它发射太阳的光。②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导致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规律变化。

展示、评价学生刚才在观察教师模拟月相变化这一活动中记录下来的月相,在月相画 法上进行指导( PPT 展示,教师在黑板上画) ,学生评价课前剪的月相。

练习1 : PPT 出示打乱的月相图,

要求学生按照农历日期重新排序, 教师检验学生对月 相变化规律的认识。

教师用图讲解月亮升落的大致时间,利用升落时间判断某一时刻月亮的在天空的位置 (不要求掌握,只要知道农历初

一、十五升起时的方位即可)

练习2 :在教科书 P48 的图中,将上半个月的月相画在图中,教师深入指导,检验学 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月相画法的掌握程度(提示月相的画法)

展示、评价学生练习

练习3 :连线(把月相与对应的农历日期连起来)

练习4 :月相变化规律选择题(上半月、下半月、整个月)

课堂总结: ( PPT 展示)

①月相概念

②月相变化规律

③月相的画法

选做游戏:

部分学生逐一上前抽取教师剪好的月相,根据月相进行排队(从农历初一到三十)

作业:

推荐第5篇:声音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

为每一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2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杯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一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西班牙斗牛士》,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展开新课

1.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

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 (1)实验: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2.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1)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四个杯子,分别盛水:满杯,3/4杯,1/2杯和1/4杯。试着用铅笔和小木棒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现在记录单上记录预测。

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并做记录,与预测进行比较。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实验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装置:一块木板钉两个钉子,钉子之前绑一个橡皮筋。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在今天的让橡皮筋发声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写,再拨弹。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注意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同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振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实验发现,对发现进行分析。

(3)小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三)总结

课外拓展:听听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推荐第6篇:《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菜园二小 陈波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是月球在一个月的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1.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月相判断其出现的时间,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月相变化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根据月相的不同分析其出现的时刻 【教具准备】

白色纸片,剪刀,双面胶,14个信封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月球的一些知识,谁来说说对月球有哪些了解。 2.师:那么,你们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么?

师:你都见过哪些形状?是在农历的什么时候看到的? 3.请3-4名同学把自己看到的月球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很好,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善于观察,这些都是咱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月球的不同形状。PPT出示(图片和文字):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板书课题)

二、画月相,给月相排序

(一)画月相

1.指导画月相:刚才老师发现还有同学想画对吧,那么接下来每个同学都来画一副自己见过的月相吧。刚才这几个同学画的月相不怎么规范,那应该怎么画呢。

2.师引导画法(1)我们已经知道月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2)出示黑白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球体。(3)PPT出示画法。

3.接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来画月相,出示要求:

PPT出示温馨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画一幅你见过的月相,但是小组内不要重复2.画好以后互相讨论你画的月相是发生在每个月的什么时间并张贴到黑板上。

(二)给月相排序

1.小组上台汇报,并张贴在黑板上。

2.同学们,我们平时见到的月相变化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 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

3.师:黑板上张贴的月相有规律吗? 4.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可能会怎样变化?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

(三)探索月相变化的成因

1.月相变化在一个月中到底是怎样变化的,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一起来探究。

2.出示实验方法:A黑板看做太阳,皮球当做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B全班分成两大组,每一组站在圆圈上的8个位置,每个位置上站两个同学,面朝外站C拿皮球的同学绕大圆转一圈,每转到一个位置就停留一会,观测者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月相。D观察结束,画下你观察到的月相,并和之前的月相做比较,小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 5.老师带领学生做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演示月相形成的过程。 6.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并讨论。 7.学生汇报修正之前不合理的月相。

(1)请站在1-5位置上的学生把月相图贴在黑板上,提问,当月球转到1-5位置上时,月相变化有规律吗?(由缺到圆,亮面朝右)

(2)分析1-5位置上的同学看到的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并重新贴在初一到十五的地方。(师先引导初一和十五的月相,再确定其他几天的月相)

(3)补充上半月其他时间的月相(教师把其他月相贴在黑板一边,让学生选贴) (4)对比之前贴的月相,把不合理的拿掉。

(5)提问:我们观察月相是面朝哪个方向?在哪个位置看到月相?什么时间看到的? (6)小结上半月的月相在上半夜的西部天空,亮面朝西。PPT出示上上西西。

(7)请6-8位置上的学生拿月相图贴在黑板上,提问,当月球转到6-8位置上时,月相变化有规律吗?(由圆到缺,亮面朝左)

(8)分析6-8号位置大概是什么时候,并贴在黑板上。 (9)补充下半月的其他时间的月相,让学生选贴。 (10)同学们,这些月相我们平时见得多吗?为什么不多?

(11)小结:下半月的月相在下半夜看到,亮面朝东,在东部的天空可以看到,PPT出示:下下东东。

三、观察白天的月相

PPT出示完整的月相变化图,小结:刚才我们模拟了完整的由缺到圆,由圆到缺的月相变化的过程,但我们科学上最好的方法还是能实际观察与记录,所以学了这课以后,我们有个任务,进行一个月的观察,时间是白天7点钟观察,并记录在书本的图中。

四、拓展

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

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 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 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五、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上半月:有缺到圆 下半月:由圆到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月相变化的课件、太阳图片、圆纸片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课前语:同学们,月亮有很多美称与雅号:玉兔、夜光、冰轮、玉轮、桂魄、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宋代诗人苏轼在《中秋》一诗里则用“玉盘”描述月亮:(幻灯1)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中,中秋月夜之清美、良宵难得之感叹溢于言表。

古人只能用诗词歌赋来表达对月亮的喜爱和好奇之情,随着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登上月球,实地勘察已经不是梦想。这节课就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好,上课。

一 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1、(幻灯2)《水调歌头》中苏轼有一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的悲欢离合往往无法预料,但月的阴晴圆缺却有它的规律性,亘古不变,任何人也左右不了。我们把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相。(板书:月相变化)

2、生活中,你曾见过哪些月相?

其实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传统节日,总与某些月相同时出现,如元宵节、中秋节的晚上,天上总是高悬一轮圆圆的明月,“七夕”的夜晚,则是半轮弦月挂在西天,而“除夕”那天,则一定是月黑之夜。由此可见,在过去,“月相”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实际上,月相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还远不止这些。

3、画月相

(1)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你在纸上画一个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2)老师请几位同学把所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观察---这些月相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这些月相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吗?

(3)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视频1)——这是在太空中拍摄的月相变化的视频,很神奇是吧?联系刚才观看的视频你能判断出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吗?

这里我们要注意:所画月相阴暗相接的圆弧的半径应稍大于圆的半径,美术课中所画的弯弯的月亮并不存在。

二、给月相排序

(幻灯3)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中,至少有两件是与月相有关的,一是瑞轮荚,二是月晷。张衡设计制造了“瑞轮荚”,所谓荚是一种神草,传说生长在尧的居室阶下。随着月亮的出现,一天长出一个荚,最多能长到十五个荚。过了月圆之后,又一天掉一个荚。这样,荚就可以指示出月相和日期。这个传说实际上是反映了尧时天文历法的提高。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台“机械日历”,有了它,人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今天是几号,月相是什么了。

1、那么下面让我们也来发扬张衡的这种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动脑思考来给上半月的月相排序。

2、首先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3、和同桌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4、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黑板上面的圆圈里吗?

(老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5、观察黑板上贴出的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在黑板上所贴的月相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 教师指着黑板:

月相不但是古代天文学家观测的目标,也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审美对象。几千年来先人们留下了许多描写月亮的诗词,其中着意描绘月亮形状的非常之多。(幻灯4)

古代诗人对弯月的描绘情有独钟,有些小诗写得相当生动。陆游的《秋怀十首末章》写得则很有意境:

改朔甫再宿,月见西南隅,

纤纤一银勾,挂空疑有无。

“隅”说明月亮非常低,应该是初二三的新月,“纤纤一银勾”更表明了这月牙之细,挂在暮色苍茫的西天一角,简直似有若无,可见这当是初二的月相。诗人观察仔细,描绘真切,读之仿佛眼前有一幅深邃的黄昏远景镜头摇过。 (幻灯5)古诗中也有诗句写到弦月,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上弦月是农历初

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

5、(幻灯6)教师指着幻灯片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请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农历上半月的月相由缺到圆,亮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左侧。) (幻灯7)看这首儿歌将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得多好: 初一初二不见面,初三初四一条线,初五初六月芽子,初七初八半杈子(注:月亮出现一半),月落三更初九夜,月落四更十二天,落五不落六,

6、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下半月的月相再由圆到缺,亮面面积逐渐变小,亮面在右侧。

(幻灯8)是啊,正如:《易•丰》中言:“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这句话是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 我们来看儿歌的后半部分:

落五不落六, (注意这里: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歌词写的不准确。因为月球的朔望月周期是29.5天,所以十五的月亮不可能到十六去圆。)

十七、十八,月从更发,二十一二里,月从半夜起,二十二三,月出三竿,二十五六头,月出一架牛,二十七八,月出一支蜡。

7、下面我们根据掌握的相关的知识在小组内画出下半月的月相,一会儿我们在黑板上展示。(随机)

8、(幻灯9)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左侧,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面积逐渐变小,亮面在右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月亮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观察一下。

2、下面我们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幻灯10)思考:(1)不同的位置,我们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2)在不同的观察点,你画的月相相同吗?月相变化跟什么有关?(3)对比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4)根据活动做好月相记录。

3、下面让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按课前分好的地点进行实验,注意纪律性。

4、在不同的位置,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不一样,亮面都朝向“太阳”方向。

记得以前有首歌《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这首词不但浪漫,而且非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地球上的我们真的只看得见月亮的脸。因为月球公转地球一周的时间约需27.3天,并且以相同的时间自传,因此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永远是同一面。

5、在不同的观察点,你画的月相相同吗?月相变化跟什么有关?(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6、师小结: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视频2)---由这段视频我们知道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7、自己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六 小结

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七 拓展

1、(幻灯11)《易经》系辞中说:“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很有可能,易经思想、阴阳太极图案就是古人仰观天象、特别是月相而得到的。

2、(幻灯12)国家天文杂志刊载了一篇文章:《地震与月相有关吗》这篇文章的导语是这样的:2009年6月30日,在四川震区发生了5.6级地震,有人认为这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2008年5月12日是农历的四月初八,而2009年6月30日是农历的闰五月初八。又是初八。这是否仅是巧合?如果同学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课下我们可以查找相关资料。

3、这段(视频3)是 2009年7月22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一这天发生的日全食的情境,,只有在日全食或者日环食这样的日子人们才能看到完整的黑面月球。从中我们知道了白天也有月相。下节课我们来研究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模拟月相变化规律实验的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天体部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以及下半月月相出现的时间推算。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用模拟实验建构天体概念的时候,人看天体时所站立的方位的确定应该与模拟实验中所站立的方位相一致。建立月相出现的同时地球上某处的人们所在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相模拟材料。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词句导入本课,实现科学与文学整合。通过学生画月相,实现对学生原有认知概念的呈现,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一个概念的铺垫。

二、猜测月相形成原因

1.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2. (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3.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在宇宙中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形状不同的月相呢? 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剪月相和贴月相,来了解学生平时对哪一种月相的观察较多。让学生思考月相形成的原因,形成对探究问题的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后面的环节模拟月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2.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3.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①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②在4个点的位置上稍作停留,并记录所需要观察的内容(月相形状、一天中所处的时间、推算这天中月球东升西落的时间)。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推算农历几月几日大约什么时刻能观察到什么月相?这天月相在天体的什么位置? 5.学生思考回答。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能选择恰当的时间观察月相,做好记录。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自己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宇宙空间模型的初步概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和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自然现象的神奇。同时,也建立较完善的月相知识概念,更激发学生选择恰当时间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的情感。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白天有月相吗?如果有的话,什么时刻观察比较合适?为什么?(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3.你在初一这天见到过月相吗?回想2009年7月22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一这天,你们是否见到过月相?(激起学生回忆日全食这天的情境,补充说明只有在日全食或者日环食这样的日子人们才能看到完整的黑面月球)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热爱自然,对自然现象的神奇有着无限的憧憬。通过日全食的亲身体验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初一 初八 十五 二十二

(学生画的月相图)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月球亮面始终对着太阳

创新之处

一、根据教材内容,处理关键细节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模拟实验课,月相变化一课的模拟实验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需要有一个从现实的自然现象到模拟实验的空间思维的转变,这个过程是本节课实验成功与否和学生概念学习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节课有一处细节做了适当的调整,就是在4个点的位置上所观察的月相形状,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观察的内容,那就是当时所在的时刻。如此安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能通过“时间”这个桥梁来架构模拟实验与现实观察相统一的一个空间概念。让学生有切身体会观察月相不是盲目观察,是有规律的观察,为学生寻找现实中的月相变化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探索宇宙的无限热情,形成自主观察星空、探索宇宙的习惯。

二、根据教材呈现结构,亲历活动充实过程

模拟实验的特点是模仿真实现象做模型,通过模型来帮助我们分析现象和规律,将难以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用直观形象的模型表述。进行模拟实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过程要做到先整体,再局部,从宏观到微观。根据这个特点本节课安排了四人小组合作模拟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亲自当地球,亲自当月球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让活动来充实教学的过程。

二度设计

在最开始的设计中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没有画月相和剪月相的过程,直接出示月相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见到过这些月相,由于出示的上半月的月相图片多,学生好像都见过,又好像没有见过,这样一来就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前概念的真实性。第二在设计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是按照书本上的模拟实验进行,记录方式很单一,只记录在八个点所观察到的月相的形状,考虑到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没有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阻碍学生概念的合成。 基于以上的困惑,本节课重新调整教学过程结构,并对模拟实验的记录细化处理。如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按照从原有认知水平开始 猜想 模拟

整理 总结,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就呈现出来了。另外对于模拟实验的记录也本着让学生能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帮助学生思维空间水平的发展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在初次接触到宇宙方面知识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能与现实自然现象相联系。

推荐第7篇:讲解技能教案

讲解技能教案

主讲人_xxx_ 讲解技能教案——用量变和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

目标 时间 分配 0'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框题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师教学行为

师:通过上两次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量变与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进入二者方法论的学习。

好!大家请看大屏幕。

体现教学 技能的要素 复习旧知识 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思考

组织指引 自主思考

活跃课堂氛围 建立联系 引出结果

组织指引

归纳总结

学生学习行为 认真回忆 激发动机

积极思考 认真回答

积极思考

热烈讨论 积极回答

积极思考

课后复习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课件

多媒体课件与教材

多媒体

能力目标:通过本框题教学,结合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运用相关的哲学观点,结合实际,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等方法论要求加以说明。

1'30” 孙子曾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明代刘伯温说:“蓄

3'

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 师:这些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同学回答得很不错。通过对这两句话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切对立面发展到“极”度,就会转向“反面”,量变引起质变。” 师:既然事物的发展有一个度的限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大家请思考一下教材的语言故事《杰米扬的汤》(学生思考)

3'30” 学生(回答):

师:嗯!我们这则预言故事我们知道,办事情我们应该“坚持坚持适度原则”

解释什么是适度原则,以及日常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坚持适度原则?

7'39” (组织讨论)质变和量变哪个更为重要?

8'

讨论结果自然引出,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11' 通过《愚人吃饼》的故事,分析农夫的错误做法指出索要讲述的内

12'30” 容要重视量的积累。

同学们请看一下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回去认真好好复习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推荐第8篇:技能大赛教案

顺境与逆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境遇

【教学目标】

1.认知:掌握顺境与逆境含义;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我们人生中遇到逆境挫折该怎么办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1学时。 【课前准备】

把班级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每一个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完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哪个同学可以讲一下“过五关斩六将”,“走麦城”的典故?。 学生讲述,之后教师引导出本节课第一个任务:

任务

一、把这只青蛙放进装满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温会怎么样?(顺境) 把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会怎么样?(逆境)

全班学生讨论,第一学习小组学生回答,之后总结出顺境与逆境的定义。

教师总结:刚开始在冷水中慢慢加温青蛙还很得意,在温暖惬意的水中悠然自得,直到感到水烫得无法忍受时,再想跃出水面却已四肢无力,欲跳不能了,最终青蛙被活活煮死在热水中。这说明在青蛙处在温水中养成了惰性,安逸的环境,容易沉溺其中,放松警惕,丧失斗志。把青蛙放在沸水中,青蛙不断向外跳,不断的努力最终脱离险境,这种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往往能够让青蛙奋起面对,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力,从而激发了它求生的欲望。

1

顺境(青蛙在加热的冷水中):顺境是能提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种种便利条件的环境.逆境(青蛙丢在热水中):不顺利的境遇,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教师给出任务2:生活中顺境逆境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第二学习小组回答,学生分析出生活中顺境与逆境的优缺点以及作用。 教师总结:

生活中的顺境:例如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天生丽质,身体健康。都属于顺境。

顺境作用: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顺境中我们感受到安全和愉快,我们安心学习、享受生活、锻炼才智、发展能力,我们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顺境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如果我们贪图享乐,那么长期的顺境容易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生活中的逆境:天生笨拙学习困难,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身体差。

逆境作用:在逆境中遇难而退,沉沦颓废,必然碌碌无为,相反,在逆境中总结经验,积极改造条件,创造条件,就会改变自己的处境,有逆境转变为顺境,终将成功,并在这个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

给出任务3.我们人生中遇到逆境挫折该怎么办?(重点) 第三学习小组回答

教师:对于受挫于起点,失意于前段的黯然情结,命运会赐予它一件最妙的补偿,那就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使他带着现实的态度,以现实的稳健步伐走下去,去履行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自身的价值。生命的好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像春天吐芽一般,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人生的魅力,在于时时可以从痛苦的阴冷角落里启程,走向花明晴光的远途,走向没有遗憾的的未来。即使千帆过尽,还有满载希冀的第1001艘船,只要心中的梦歌不灭,就不会被孤独地抛在岸边。不论在哪里,蒙受失败,都有机会从容整理行装,然后再欣然启程,这就是幸福的根蒂,也是你我永生的财富。

给出本节课最后一个任务4.逆境出人才?顺境出人才? 第四组第五组进行自由辩论。

教师总结:顺境和逆境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对人的事业发展也有不利因素。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易使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古人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对顺境消极作用的一种警诫。积极利用顺境的有利条件,避免顺境的消极影响,是大学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犹如逆水行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剥夺了为理想目标奋斗的权利和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常具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因为,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课堂总结: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型进行的,逆境与顺境的交替过程也是这样。人的一生往往是在顺境和逆境的交替中向前演进。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不是一世;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因为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人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业:小论文《我看人生挫折》,不少于600字。

推荐第9篇:擒敌技能教案

擒敌技能教案

科目:擒敌技能

目的:能教会大家基础的擒敌技术,掌握特殊技能,为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处突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内容: 格斗势

拳法组合:直拳,摆拳,肘击。 腿法组合:弹踢,前蹬,冲膝。

解脱技能:衣领被抓解脱,手腕被抓解脱。 擒敌技能:抓腕压肩,搓肘别臂。 时间:一天。

方法:讲解示范、个人体会、评比竞赛、考核验收。 要求:

1、精神振奋、姿态端正;警容严整,着装整齐。

2、动作精准熟练、作风严谨、符合条令要求。

3、语言熟练、口令清楚洪亮,组训方法灵活。

4、严格遵守队列训练场纪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一)格斗势 口令:“准备—格斗,停”

1、要领:两脚前后开立略宽于肩,前脚脚尖向内微扣 ,后脚脚跟与人体中轴线约成45度夹角,下额微收,目视前方,重心在两腿之间,后肘保护于肋部,后拳贴于下颌一侧,前肘距助部15公分左右,前拳略低于视线,身体正对前方。

2、要求: (1) 身体协调,保持放松状态 (2) 注意力高度集中

3、注意事项:身体自然放松,具有实战意识

4、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1)身体僵硬,不能保持自然放松状态。 纠正方法:做耸肩练习,使学员充分体会肩部紧张与放松时的状态;做双膝关节的颤动,使学员肢体感觉放松状态。

(2)左脚、右脚站在一条线上,欠缺稳定性。

纠正方法:在并脚站立的基础上,右脚向右横移一脚距离,再向后撤步,按动作要领完成格斗势。

(二)拳法

拳法是以拳面和拳峰为着力点,在中、近距离上对敌头、胸、腹、肋进行攻击的技法。 直拳 口令:“左(右)直拳,

1、2,停”。

1、要领:

直拳,是直线攻击的拳法,主要用于攻击敌面、胸、腹、肋部。

左直拳动作要领:在格斗式站立的基础上,左手握拳向前沿直线迅速出击,力达拳面,出拳时,小臂内旋拳心向下,转腰拧胯,身体重心微向前移动,发力后将拳沿出击路线时迅速收回。

右直拳动作要领:在格斗式站立的基础上,右脚蹬地内扣,转腰拧胯送肩,同时右拳沿直线迅速击出,出拳时小臂内旋身体重心微向前倾,力达拳面,发力后将拳沿出击时路线迅速收回。

2、要求:左直拳发力短促突然,右直拳迅猛有力。

3、注意事项:

(1)要使身体协调,充分放松。

(2)动作法力要突然,快打快收,速度快、预兆小。

4、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1)身体僵硬,影响速度

纠正方法:在充分领会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可先分解及慢速不发力进行练习,在进行快速不发力练习,最后配合步法,完整完成动作。

(2)想增强击打力度而引拳 纠正方法:在放松的基础上,慢动作完成,做到拳面向前击打,然后逐步加力、加速,使拳在格斗势的基础上突然发动。

(3)拳到脚没到位,上下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可将动作分解,向前冲拳的同时,脚前移到位,在还原,直至配合协调一致。

摆拳 口令:“左(右)摆拳,

1、2,停”。

1、要领:

摆拳是横向攻击的拳法,主要用于攻击敌头部侧面及颈部。

左摆拳动作要领:在格斗式站立的基础上,左拳从左侧沿弧线向前摆出,左肘仰起略高于肩,拳眼向下,转腰送胯,力达拳峰,发力后将左拳沿直线快速收回。

右摆拳动作要领:在格斗式站立的基础上,右脚蹬地稍向内扣,向左转腰拧胯,重心前移,右拳从右侧沿弧线向前摆出左肘仰起,微屈,拳眼向下力达拳峰,发力后,右拳沿直线快速收回。

2、要求:转体带拳摆击迅猛,击打力量大,身体重心稳。

3、注意事项:弧线击打,充分利用腰髋的拧转发力。

4、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1)摆击过猛,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通过教员或配手将一目标放置其正前方,使其拳到位发力,避免过分摆击,体会腰垮的转动定位。

(2)用力击打时,头部跟着摆动

纠正方法:教导学员头部保持格斗势姿势,不能随拳的击出而将头部做同方向摆动。

(二)肘击

肘击是以肘部为着力点,在近距离对敌头、颈部及胸、腹、肋部进行攻击的技法。 口令:“左(右)肘击,

1、2,停”。

1、要领:

左肘击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身体稍向左转,随即左肩上抬与肩平,左肘弯曲约30度,身体向右转髋转体,左膝内扣,脚跟提起外摆,挥肘向右摆击,着力点与肘部,右拳护颌,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肘收回,成格斗势。

右肘击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身体向左转髋转体,右膝内扣,右脚跟提起,同时右肩上抬与肩平,右肘弯曲约30度,挥肘向左摆击,着力点与肘部,左拳护颌,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肘收回,成格斗势。

2、要求:转体挥肘迅猛,发力短促。

3、注意事项:注意肘部力点的部位。

4、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为增长攻击距离,而使身体过分前探。

纠正方法:要让其保持摆拳的动作要领,身体纵轴转动略前倾。

(三)腿法

腿法是以脚掌、脚跟、脚背、小腿、胫部末端为着力点,在远距离对敌头部、躯干及腿部进行攻击的技法。

弹踢 口令:“左(右)弹踢,

1、2,停”。

1、结合动作,讲解要领:

弹踢是由下向上攻击的腿法,主要用于攻击敌下颌、裆部或持凶器的手臂。

左弹踢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前垫步,重心移至右脚,右腿支撑微屈,左腿提膝上抬,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纵向弹击,脚背绷直,着力点在脚背,上体保持格斗势,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腿收回,成格斗势。

右弹踢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移至左脚,左腿支撑微屈,身体稍向左转的同时,右腿提膝上抬,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纵向弹击,脚背绷直,着力点在脚背,上体保持成格斗势的反势,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腿收回,成格斗势。

2、要点:提膝快、弹击锰、踢击准

3、注意事项:踢击突然、准确。

4、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 没有弹及、影响速度。

纠正方法:先将大腿抬起,弹动小腿向前上攻击,再逐渐形成连贯动作。 正蹬 口令:“左(右)正蹬,

1、2,停”。

1、要领:

正蹬,是直线攻击腿法,主要用于攻击敌腹部及胸部。

左正蹬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前垫步,重心移至右脚,右腿支撑微屈,左腿提膝上抬,脚向前上方直线蹬击,着力点在脚跟,上体稍向后仰,并保持格斗势;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腿收回,成格斗势。

右正蹬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移至左脚,左腿支撑微屈,身体稍向左转的同时,右脚提膝上抬,脚向前上方直线蹬击,着力点在脚跟。蹬腿时,上体稍向后仰,成格斗势的反势,目视攻击方向。击出后,迅速将腿收回,成格斗势。

2、要求:提膝上抬蹬出连贯,猛蹬快收。

3、注意事项:注意攻击力点的准确。

4、易犯毛病击纠正方法: 勾脚尖不到位,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在原地练习向下蹬腿,掌握攻击点,然后,按动作要领完成动作。 解脱动作:

(一)衣领被抓解脱

动作过程:扣抓手背—上步旋压—折腕压肘。

动作要领:敌由前右手扣抓衣领时,我右手扣抓其手背;身体向右下旋转,同时左脚上步,左手顺势推压敌肘关节,右手折腕置于左腿上制敌。 动作要求:扣抓准,转体旋压推肘迅猛连贯。

注意事项:操作者折腕不得用力过猛;配手在操作者旋压推肘时应主动前俯。

擒敌动作:

(一)搓肘别臂

动作要领:由前接近,上右步至对方左侧,用右手手背插至对方左手手腕处并挑开,左手同时扣握住对方肘部,随即顺势转体成弓步,右手前插并抓握其大臂,我方右手与对方手臂成十字交叉,左手折腕控制。

(二)抓腕压肩

动作要领:由前接近,上步至对方左侧,抓握其手腕,左手迅速由对方手臂后侧穿插并抓握自己右手,随即转体将其手臂折叠,而后右手折腕控制。 要点:动作迅速有力,注意折关节,以免误伤配手。

推荐第10篇:消防技能教案

目 录

一、铁军训练科目

(一)消防铁人

1.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2 2.消防铁人第二项---消防障碍………………………………………7 3.消防铁人第三项---综合技能操………………………………… 12

(二)班组项目

4.地下救援操……………………………………………………… 17 5.400米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28 6.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 34 7.攻坚组高层建筑火灾内攻操………………………………………41

二、救助技术科目

8.结绳法………………………………………………………………47 9.拉梯水平救助方法一………………………………………………61 10.拉梯水平救助方法二…………………………………………… 67 11.拉梯紧急救出…………………………………………………… 73 12.一点吊担架水平救助…………………………………………… 78 13.竖井救助………………………………………………………… 83 14.桥梁斜下………………………………………………………… 88

三、医疗救护

15.心肺复苏………………………………………………………… 95 16.止血包扎………………………………………………………… 98

1

一、铁军训练科目

科目: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 场地:学校田径训练场跑道(训练塔一侧)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2米×2米的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90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为磨炼官兵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增强体力和耐力,实现打造铁人、铁军的目标。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2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训练。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整齐、规范。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二)讲解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

2、讲解场地器材:在长90m的平地上,标出起点线、终点线,距起点线10m、45m、65m、80m处分别标出器材放臵线,在起点线后立放双卷65mm水带2盘,在10m器材线上停放水罐消防车1辆,车尾与

3 放臵线相齐,车头向前,在65m器材放臵线上并排横铺65mm水带2盘,水带中部中心线与跑道中线相齐,间隔1m(如图所示)。

3、讲解操作程序及动作要领: 10分钟

消防员着灭火防护服全套(见附件,不含手套),佩戴空气呼吸器(不佩戴面罩,压力不得低于25Mpa),携直流开关水枪1支,在起点线做好操作准备,身体任何部位不得与器材接触(以下所有项目相同),准备完毕后喊“好”。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消防员携2盘水带跑至消防车出水口处,将第1盘水带甩开,连接消防车出水口(已用异径接口预先接好消防车出水口,器材箱门预先开启),然后按两盘水带连接铺设的方法,打开第2盘水带,连接好水枪,将水枪放臵在水枪放臵线上。继续向前跑20m,将已打开的2盘水带各自对折(双卷,对折一次)卷起,手持卷起的水带向前跑10m,放在水带放臵线上后,冲出终点线喊“好”。

4、提出操作要求; 5分钟 (1)应按两盘水带连接铺设方法连接水带,不得同时甩开水带。 (2)收卷水带应双卷,且应进行整理, 两接口相距10cm至20cm。 (3)水带放臵时应并排立放,不得倒地。

(4)空气呼吸器为正压式,压力不低于25MPa,型号统一。操作时可不佩戴面罩。

4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成绩评定:

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时,到消防员冲出终点线喊“好”止。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未按规程操作的。

③两盘水带连接时出现脱口、卡口的。 ④冲出水枪放臵线后未连接上水枪的。 ⑤携水带未越过水带放臵线的。 ⑥水枪放臵未越过放臵线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佩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未到出水口处提前甩开水带或水带连接时同时甩开水带的加10秒。

③水带拉直后扭圈360度的加5秒。

④水带卷收后,未收紧(在平地上标出15cm的区域,将水带立放于区域内,在水带的上部放臵5kg哑铃片,水带底部与地面接触区域超过15cm的视为未收紧)或两接口距离未在10cm至 20cm之间的每盘加30秒。

⑤水带放臵未在指定区域的加5秒。 ⑥水带放臵后倒地的加5秒。

5

(三)示范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消防铁人第一项--铺设水带操作的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 ,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2、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6 科目:消防铁人第二项---消防障碍 场地:学校田径训练场 跑道(训练塔一侧)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2米×2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85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实有人数)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为磨炼官兵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增强体力和耐力,实现打造铁人、铁军的目标,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7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消防铁人第二项---消防障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准备器材装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二)讲解消防障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

8

2、讲解场地器材:在长85m的平地上,标出起点线、终点线。距起点线10m、20m、30m、45m、75m处分别标出器材放臵线。在起点线放臵垫子1块,其上平放假人1具(60㎏),在10m器材线上放臵锤箱(见附件)、大锤(12LB)1把,在20m器材线上放臵水桶1只(23Kg),在30m至40m区域设圆形隧道1座(长10m、¢1.2m),在45m器材线上放臵圆锥桶1只,在75m器材线上设围墙1座(高3m、宽2.4m、厚1.8m),围墙中间设攀登绳1根(¢38㎜的粗麻绳,无结),围墙后设防保护垫1块(如图所示)。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消防员着抢险救援服全套,在起点线做好操作准备。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消防员跑至锤箱处,提起大锤伸入箱体内部,上下敲击各50次,完成后放下大锤,跑至水桶处,携水桶穿过隧道,绕过圆锥桶标识折返,再穿过隧道,将水桶放回原位。跑至假人处,携带假人绕过圆锥桶标识折返(不穿隧道),将假人放回原位。再向前跑至围墙处,攀过围墙,冲出终点线喊“好”。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1)携带水桶、假人时,不得在地面拖拉。

(2)携带水桶、假人后应放回指定位臵,不得随意丢下。

9 (3) 绕过圆锥桶标识时,标识不得倒地。 (4)跳下围墙时,双脚应落在保护垫上。 (5)攀登围墙时注意安全着地。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时,到消防员冲出终点线喊“好”止。 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未按规程操作的。

③携带水桶、假人时,在地面拖拉的。 ④未绕过圆锥桶标识折返的。

⑤跳下围墙时,双脚未落在保护垫上的。 ⑥搬运的重物未越过器材线的。

⑦不是按上、下交叉顺序敲击箱体的(上下敲击数有一处达标,不再敲击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锤击锤箱顶部或底部每少一次加20秒。

③携行水桶、假人后未放回指定位臵的,分别加10秒。 ④绕过圆锥桶标识时,标识倒地的,每次加5秒。

(三)示范消防铁人第二项---消防障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0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消防障碍操作的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2、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1

科目:消防铁人第三项---综合技能操 场地:学校训练塔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2米×2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20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实有人数)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为磨炼官兵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增强体力和耐力,实现打造铁人、铁军的目标,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提高组织训练能力,并能组织 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 学 过 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2

1、报告:值班员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消防铁人第三项综合技能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器材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二)讲解铁人第三项--综合技能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

13

2、讲解场地器材:

在训练塔前10m、20m处分别标出器材放臵线、起点线。在起点线上并排纵放挂钩梯2具(梯脚数起不超过第七档与起点线相齐、梯脚朝前),泡沫桶2只(16㎏),在10m器材放臵线上放臵直流开关水枪1支,在训练塔下折叠放臵已预先连接的65mm水带2盘,距离塔基不超过5m,在训练塔三楼放臵水带挂钩1个,螺旋救助绳1根(长20m、¢12mm),绳索1端系在三楼指定处,另一端系在地面水带的带口上(如图3)。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消防员着灭火防护服全套,佩戴空气呼吸器(不佩戴面罩),在起点线做好操作准备。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消防员将挂钩梯分别挂至训练塔2层不同窗口,跑回起点线,携带2只泡沫桶,从训练塔内楼梯上至3层,将泡沫桶放臵指定位臵。使用螺旋救助绳将第一盘水带一端拉至3层,挂好水带挂钩;再次提起泡沫桶,沿内楼梯下至地面放臵在10m器材线指定位臵,将水枪与水带相连,然后将水枪放臵于10m器材线,冲出终点线喊“好”。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14 ①携带泡沫桶时,不得在地面拖拉。 ②泡沫桶应放在指定位臵。

③空气呼吸器为正压式,压力不低于25MPa,型号统一。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成绩评定:

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时,到消防员冲出终点线喊“好”止。 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未按规程操作的。

③携带泡沫桶时,在地面拖拉的。

④同时拿2把挂钩梯跑动、抛扔挂钩梯或挂钩梯外露钩齿超过3个(含)的。

⑤水带挂钩未将水带固定好的。 ⑥泡沫桶、水枪未越过器材线的。 ⑦水枪连接时出现脱口、卡口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泡沫桶未放在指定位臵的,每次加10秒。 ③挂钩梯外露钩齿每超过1个加5秒。

(三)示范综合技能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5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综合技能操的操作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3、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6 科目:地下救援操 场地:学校训练钢塔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2米×2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13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实有人数)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使消防员掌握地下区域利用绳索救助及自救的方法,提高救助业务技能。通过训练使参训学员熟练掌握地下救援操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7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地下救援操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地下救援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准备器材装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二)讲解地下救援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地下区域利用绳索救助及自救

18

2、讲解场地器材:

训练塔(高台7.5m)1座,训练塔底部场地长度不小于13m。(如图所示)。

预设器材

30m螺旋绳4根(救助绳2根、下降悬垂线2根)、O型安全钩16个、滑轮2个、保护绳(30m螺旋绳)1根、Ⅲ类安全吊带(全身缚带)1套、4.5m小绳11根、空气呼吸器2具。 携带器材

指挥员:O型安全钩1个、保护绳(30m螺旋绳)1根。 1号员:O型安全钩1个、4.5m小绳1根。 2号员:O型安全钩1个、4.5m小绳1根。 3号员:无器材。 预设支点及准备

19 队员保护支点4个(附图15中

7、

8、

9、10支点),安全钩 4个,4.5m小绳 4根。

支点预先制作完毕,队员将绳索及所需器材按人员位臵摆放。救助绳(双股螺旋救助绳)、动滑轮(1个滑轮、1个安全钩)、定滑轮(1个滑轮、1个安全钩)、悬垂线(双股螺旋救助绳)、1号员保护绳及

1、2号员座席悬垂身体结索和安全钩均预先制作完毕。

(注:1号支点为指挥员保护2号员支点; 2号支点为下降用悬垂线支点; 3号支点为救助绳固定支点; 4号支点为救助绳定滑轮支点; 5号支点为3号员保护1号员支点; 6号支点为救助绳第二支点。)

救助保护支点2个(如图16中

1、5号支点):安全钩 2个,4.5m小绳 2根。

20

(注:1号员保护绳延长至训练塔底部穿过1号底部保护支点,预设)

救助保护支点作用:保护和协助消防员,并传递绳语。将保护绳穿过

1、5号支点安全钩,绳头做腰结,用安全钩连接到实施搜救的消防员(

1、2号员)的座席悬垂身体结索上。

救助绳支点2个(图14中

3、4号支点):安全钩4个,4.5m小绳2根,滑轮1个。

救助绳支点作用:救助绳两个支点和中间设臵的动滑轮形成一个动滑轮组(图16),加快救出被救者的速度,减少消防员的体力消耗。

救助绳第二支点(图16中6号支点):安全钩 2个,4.5m小绳 1根。

21 救助绳第二支点作用:由4.5m小绳和2个“O”安全钩在一个固定点上形成的一个绳索拐点,改变绳索的方向,更好的发挥3号员辅助保护的作用。

下降悬垂线1根(图16中2号支点):30m绳 2根。

下降悬垂线作用:消防员利用座席悬垂身体结索下降到低的地方,悬垂线支点设臵在最上部圆的圆心的正上方,绳索下端接触到保护垫即可。

底部保护支点2个:安全钩2个,4.5m小绳 2根。

底部保护支点作用:做消防员保护绳的拐点。底部1号支点为“救出准备”时1号员保护时必须连接;底部2号支点为“搜索”时2号员必须连接,连接后2号员的保护绳发挥安全绳的作用,用于绳语联系。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战斗班在起点线一侧3米处站成一列横队。

4名消防员着抢险救援服全套,携带器材。其中

1、2号员座席悬垂身体结索均预先制作完毕,挂好安全钩。4名消防员全部连接好安全绳,在起点线一侧站成一横队。

听到“准备器材”的口令后,消防员检查整理器材。检查完毕后返回原位,立正站好。

听到“预备—开始”的口令,1号员、2号员迅速佩戴好空气呼吸器,3号员利用预先设臵的穿过5号支点的保护绳,连接1号员座席悬垂身体结索左侧单股绳上,对1号员实施保护;指挥员整理30m

22 救助绳,将绳头穿过1号支点安全钩,在绳头制作腰结,用安全钩连接2号员的座席悬垂身体结索右侧的单股绳上,对2号员实施保护。

下降。1号员在平台上用安全钩将座席悬垂身体结索连接到悬垂线,锁定安全钩的安全阀;3号员摘除连接1号员的安全绳后,1号员采用座席悬垂下降的姿势,在下降就位区内就位,检查绳索连接后,按照座席悬垂下降的动作要领,采用点降的方式迅速下降到训练塔底部。(下降过程中依次踏中三个直径为60cm的圆形区域)。2号员在准备下降的时候,指挥员将Ⅲ类安全吊带(全身缚带)交给2号员携带下降,2号员与1号员按相同的动作程序和要求下降,到达训练塔底部。

搜救:1号员到达训练塔底部后,迅速解除悬垂线和连接在身上的保护绳。在2号员到达训练塔底部后,1号员协助卸下2号员携带的Ⅲ类安全吊带(全身缚带),并负责整理整齐。2号员到达训练塔底部后,迅速将自身携带的保护绳连接塔底2号保护支点,使自身携带的保护绳变为搜索救出时安全绳。1号员整理完Ⅲ类安全吊带(全身缚带)后,迅速将自身的座席悬垂身体结索的安全钩连接到2号员的保护绳上;1号员连接完毕后,2名队员迅速通过塔前的蛇形通道(如图17)到达被救者处,利用绳语向指挥员依次发出“到达发现被救者”、“救出准备”和“救出开始”信号。待裁判员确认后,方可将被救者移至训练塔下。指挥员收到信号的同时,3号员将救助绳的动滑轮迅速放下,做好救出准备。(注:绳语:拉绳1下,“到达发现被救者”;拉绳2下,“救出准备”;拉绳3下“救出开始”)。

23

救出准备:2名队员协助被救者穿戴Ⅲ类安全吊带(全身缚带)。2号员连接两根保护绳,在指挥员和3号员的配合下,沿悬垂线攀爬返回高台。2号员到达救助平台后迅速摘除悬垂线,指挥员和3号员协助2号员取下身上的2根保护绳,2号员在保护绳解除后方可卸下空气呼吸器。将救助平台上安全绳连接到自身的座席悬垂身体结索上,做好安全保护后,马上就位操作救助绳。指挥员和3号员将从2号员身上卸下保护绳,迅速放下交给在训练塔底部的1号员。1号员负责为被救者连接救助绳和2根保护绳,将3号员放下的保护绳,迅速连接塔底1号底部保护支点,并到达指定保护区域。

救出开始:当1号员到达保护区域后,举手示意“保护完毕”;2号员看到1号员示意后,发出拉绳的口令,并拉绳救出,迅速将被救者拉至救助平台。3号员辅助2号员,在第6号支点(救助绳第2支点)实施辅助操作。救出过程中由1号员与指挥员配合保护(利用腰部保护)。

退出:当被救者到达高台后,2号员与指挥员卸下被救者身上的保护绳,放下交给1号员。1号员接到指挥员和2号员放下的保护绳,

24 连接到自身座席悬垂身体结索后,沿悬垂线退出。指挥员和2号员拉保护绳协助1号员迅速返回救助平台。当1号员双脚都踏上救助平台,救助操作结束。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①操作前,消防员要对携带的器材进行认真检查。 ②消防员着全套抢险救援服(头盔、腰带、手套、靴子)。 ③消防员在救助平台作业时,必须连接安全保护绳。 ④消防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服从裁判员。 ⑤点降时,除双脚以外,身体任何部位不得接触墙面。 ⑥裁判示意后方可下至就位区。 ⑦安全钩必须由上往下钩。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时,到消防员冲出终点线喊“好”止。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①(1)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2)搜索救人时,

1、2号员未将绳索连接到底部支点的。③(3)1号员未连接2号员保护绳,救出被救者未连接保护绳的或连接错误的。

④2号员返回救助平台后,未连接安全绳的。 ⑤操作中未锁安全钩的。 ⑥没有点降动作的。

⑦操作过中程空气呼吸器未正常使用的。

25 ⑧未按规程操作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联系绳语错误的加30秒。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分别加5秒:

③空气呼吸器佩戴时未扣紧全部卡扣的。 ④安全钩未由上往下钩的。

⑤锁闭安全钩未将红色标记完全覆盖的。 ⑥下降就位时,消防员双脚未踏在就位区域的。

⑦下降过程中,消防员双脚未踏中踩点区域(3处,一处加1次)。 ⑧下降制动时,消防员双脚未踏在制动区域的。 ⑨1号员未在保护区域内操作保护绳的。

(1)计时从发出“开始”的口令至战斗员举手示“好”为止; (2)动作熟练,符合操作程序和要求的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三)示范地下救援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地下救援操的操作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26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2、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7 科目:400M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 场地:学校田径训练场

准备区:距起点线一侧2米,5米×5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400米范围内 休息区:环形跑道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实有人数) 器材:见器材场地设臵

教学目的:使消防员掌握干线和支线水带远距离铺设方法,提高快速战斗展开能力,提升班组初战快速控火水平,实现第一时间展开战斗,第一时间控制火势蔓延的目标。使参训学员基本掌握操作程序。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28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400米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准备器材装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29

(二)讲解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适用于远距离铺设干线和支线水带,提高快速战斗展开能力,提升班组初战快速控火水平,实现第一时间展开战斗,第一时间控制火势蔓延的目标。

2、讲解场地器材:

在长400m的场地上(可环形设臵)分别标出起点线、终点线,距起点线368m、385m处分别标出分水器放臵线、射水线。在起点线处停放一辆装备齐全的水罐消防车(有水),车头朝前,车出水口与起点线相齐,水带双卷立放于起点线上,终点线放臵标靶3个(如图所示)。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战斗班在起点线一侧3米处站成一列横队。

消防员着灭火防护服全套,佩戴空气呼吸器(6.8L,≥ 25MPa,班长、

1、

2、3号员佩戴面罩,其他人员可不戴面罩),携带照明灯、个人安全绳、腰斧、呼救器,在起点线一侧站成一列横队。

听到“开始”的口令,班长持分水器跑至分水器放臵线,放下分水器后跑至射水线指挥;

1、

2、3号员分别携带65mm水带2盘、无后坐力水枪1支,跑至分水器处连接好分水器、水带(1盘)、水枪

30 (另1盘水带备用,携行至分水器放臵线),单人完成射水任务。驾驶员负责供水;班组人员共同铺设完成供水线路后,4号员负责操纵分水器,

5、6号员负责看护供水线路。

1、

2、3号员分别向3个标靶内射水,待水位达到要求后,班长喊“好”。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1)班长喊“好”后,不得再向标靶里射水。 (2)供水干线水带铺设人员、方式、过程不限。 (3)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穿戴齐全。

(4)水带连接前必须打开,打开水带后连接拖行的水带数不得多于2盘。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计时从发令“开始”信号到班长喊“好”止。 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班长喊“好”后,继续往标靶内射水的。 ③水带铺设、携带借助外界条件的。

④班长、

1、

2、3号员空气呼吸器未连续正常使用的。⑤分水器未放臵到分水器放臵线前的。 ⑥射水相互协助的。 ⑦未按规程操作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31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标靶内水面距标准线每差1cm加30秒,不足1cm的按1cm计。 ③同时拖行3盘以上(含)已打开水带行进的,加30秒。 ④出水后水带出现脱口、卡口、爆裂现象的,每种每次加30秒。 ⑤射水时水枪手身体任何部位超过射水线,1人次加30秒。

(三)示范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的操作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32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2、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3 科目: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 场地:学校训练塔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2米×2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100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实有人数)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通过训练,使攻坚组熟练掌握纵深作战时水枪阵地延伸进攻和攻坚组梯次掩护进攻等行动方法,提高相互配合和攻坚作战能力。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34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 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准备器材装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二)讲解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35

1、讲解适用场合:适用于攻坚组纵深作战时水枪阵地延伸进攻和攻坚组梯次掩护进攻等行动,提高相互配合和攻坚作战能力。

2、讲解场地器材: 距训练塔塔基100m处标出起点线,在起点线后一侧停放1台水罐消防车,车出水口与起点线相齐,水带双卷立放于起点线上,随车器材不低于最低配备标准,配臵的止水器、照明灯具等工具放于器材柜内,器材门预先处于开启状态。在35m处标出第一延伸点;从45m处开始利用独木桥(桥面宽:0.7-1.0m,高:1.5-2.0m,主桥长:5m,引桥长:4m)设臵障碍区;在65m处标出第二延伸点;从70m处开始利用模拟通道设臵20m烟火封锁区(高度不大于1.5m);100m处为训练塔,在训练塔二楼2个窗口外沿分别设距离外墙5m的篮球标靶2个(如图所示)。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战斗班在起点线一侧3米处站成一列横队。消防员着灭火防护服全套,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照明灯具、对讲机等器材,在起点线一侧站成一列横队。

当听到“准备器材”口令后,驾驶员做好供水准备,攻坚组队员做好操作准备。

36 当听到“开始”的口令后,第一攻坚组1号员在起点线处铺设1盘65mm水带,连接止水器及水枪,2号员铺设2盘水带,连接消防车出水口和1号员留下的水带接口,示意供水,并协助1号员,待水枪出水后向前推进。

3、4号员各携带2盘65mm水带,协助

1、2号员到35m处;3号员甩开2盘水带,协助

1、2号员延伸水带继续向前纵深到障碍区,并协力通过至65m处;4号员甩开2盘水带再次延伸阵地穿越烟火封锁区,攻坚组登上训练塔二楼向楼外5m处第一个篮球标靶射水。

第二攻坚组按照第一攻坚组操作程序,同步进行操作,梯次掩护进攻,登上训练塔二楼向楼外5m处第二个篮球标靶射水。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1)所有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必须佩戴整齐,空气呼吸器呈连续正常使用状态。

(2)第二攻坚组与第一攻坚组保持3m以内的掩护距离(在水带出水口后3m处标出红色印记)。

(3)梯次掩护方法规范,第二攻坚组应使用多功能水枪,全程喷雾掩护第一组;第二组延伸水带时,第一组必须实施掩护。 (4)水带线路畅通、水枪阵地选择正确。

(5)推进过程中,延伸水带保持原有压力,泵出口压力不得低于0.5MPa。

(6)水枪手进入训练塔二楼射中目标后成绩有效。 (7)听到“开始”口令前不得接触非随身携带器材。

37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成绩评定: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到最后一支水枪射中第二个篮球标靶止。

(1)计时从发出“开始”的口令至战斗员举手示“好”为止; (2)动作熟练,符合操作程序和要求的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成绩: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未按要求携带器材装备的。 ③延伸水带时,未相互掩护的; ④延伸水带时,甩带方向未向后打开的; ⑤没有正常连续使用空气呼吸器的。

⑥攻坚组队员未全部通过独木桥或从桥上坠落地面的。 ⑦水带掉落出桥体未重新拉回桥面上的; ⑧2个攻坚组掩护距离始终大于3m的。 ⑨两攻坚组射篮球标靶相互协助的。 ⑩未按规程操作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38 ②第二攻坚组与第一攻坚组未保持3m以内的掩护距离(分三个区段,车至第一延伸线为第一区段,

一、二延伸线之间为第二区段,第二延伸线至训练塔为第三区段),每区段加30秒。

③泵出口压力小于0.5MPa的,每次加10秒。

④水枪、水带发生脱口、卡口、爆裂的,每项每次加30秒。 ⑤水带掉落出桥体,拉回水带时跑至桥下、桥侧操作的,加30秒。

⑥听到“开始”口令前接触非随身携带器材的加30秒。

(三)示范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攻坚组百米梯次进攻操的操作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伤害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39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3、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0 科目:攻坚组高层建筑火灾内攻操 场地:学校训练塔

准备区:距起点线2米,5米×5米范围内 操作区:起点至终点20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4个课时 人数:65—80人 器材:

教学目的:使攻坚组队员熟练掌握高层建筑火灾火情侦察、破拆、阵地坚守、排烟放热等作战行动方法。通过训练,使参训学员基本掌握攻坚组建筑火灾内攻操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提高组织训练的能力,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41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报告:中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攻坚组建筑火灾内攻操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攻坚组高层建筑火灾内攻操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练习。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的整齐规范。

(四)准备器材装备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42

(二)讲解攻坚组建筑火灾内攻操的技术动作 5分钟

1、讲解适用场合:适用于高层建筑火灾火情侦察、破拆、阵地坚守、排烟放热等作战行动。

2、讲解场地器材:

在训练塔前20m处标出起点线,在起点线后停放水罐消防车1台(内设驾驶员1名,着灭火防护服全套,不戴手套),车出水口与起点线相齐,水带双卷立放于起点线上,随车器材不低于最低配备标准,另配臵热成像仪、止水器、照明灯具、通讯器材、无齿锯等工具放于器材柜内,器材门预先处于开启状态。在训练楼6层走廊一侧安装卷帘门(如图所示)。

3、讲解操作程序及要领: 10分钟

攻坚组队员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含照明灯、通讯器材),在起点线一侧站成一列横队。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驾驶员负责供水;3号员连接3盘80mm水带沿楼梯蜿蜒铺设至5层楼梯间(连接分水器)。1号员携带热成

43 像仪、1盘65mm水带、1支无后座力水枪(水枪连接止水器)、分水器;2号员携带2盘65mm水带、无后座力水枪(水枪连接止水器);4号员携带无齿锯和一盘65mm水带,登高至进攻起点层(5层楼梯间)。

在进攻起点层,

1、2号员各沿楼梯蜿蜒铺设一盘65mm水带并携带一盘65mm备用水带至6层楼梯间,分别连接水枪,做好射水准备;4号员携带无齿锯至6层楼梯间;3号员将

1、2号员留下的水带接口连接分水器,然后示意消防车供水;4号员在1号员水枪掩护下对卷帘门进行破拆,然后协助1号员灭火;

1、2号员分别利用止水器,向内延伸一盘水带至15m处;2号员设臵水枪掩护阵地;1号员在水枪掩护下,设臵水枪进攻阵地,到达阵地位臵后喊“好”。

4、提出操作要求;5分钟 (1)所有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必须佩戴整齐,空气呼吸器气应呈连续正常使用状态。

(2)破拆要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3)分水器必须固定。

(4)水带线路畅通、水枪阵地选择正确。 (5)车泵的出口压力不得低于0.5MPa。

(6)听到“开始”口令前不得接触非随身携带器材。

5、讲解成绩评定及易犯毛病。3分钟

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到消防员到达阵地喊“好”止。 评判细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44 ①个人防护装备不齐全或擅自改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②分水器未固定,或固定后脱落的。 ③未按要求携带器材装备。 ④空气呼吸器未连续正常使用的。

1、2号员内攻阵地设臵未到达15m延伸处的。⑥延伸水带时,甩带方向未向后打开的。 ⑦未按规程操作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作加时处理:

①操作过程中个人防护装备掉落并重新穿戴好的,每件次装备加10秒。

②分水器开关出水时未达到完全开启状态,一处加30秒。 ③分水器完成固定后位移大于20cm,加30秒。 ④水枪阵地超出水抢掩护范围的,加60秒。 ⑤破拆时未在水枪的掩护下进行的,加30秒。

⑥水带延伸、破拆后内攻时未在水枪掩护下进行的分别加30秒。 ⑦车泵的出口压力低于0.5MPa的,加30秒。

⑧水枪、分水器、水带发生脱口、卡口、爆裂的,每项每次加30秒。

⑨听到“开始”口令前接触非随身携带器材的加30秒。

(三)示范攻坚组建筑火灾内攻操的技术动作要领 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

2、连贯动作示范:

45

3、培训示范班的动作示范内容:

(四)攻坚组建筑火灾内攻操的操作保护与帮助 2分钟

1、讲解保护与帮助的动作要领;

2、讲解如何防止训练事故

(五)组织训练 138分钟

1、动作分解练习;

2、动作连贯练习;

3、竞赛测评

(六)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措施 5分钟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一)放松练习

(二)讲评

1、点评训练的情况,肯定训练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作风纪律和操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3、提出下次课的训练内容,要求学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6

二、救助技术科目 科目:结绳法 场地:学校田径训练场

操作区:20米×20米范围内

休息区:起点线一侧10米×10米范围内 课时:8个课时 人数:65—80人 器材:见场地器材设臵

教学目的:为磨炼官兵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增强体力和耐力,实现打造铁人、铁军的目标。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本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要求: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报告:中队带队干部向教员报告。

2、下达科目 (六个要素)

47 科目:灭火技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训练科目的操作程序、要领和要求,并能组织实施训练。 内容:结绳法 时间:4个课时

方法:由教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班进行训练。

要求:大家要严肃认真,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15分钟)

(一)绕足球场慢跑2圈

(二)徒手体操(四节)

1、头部运动

2、上肢运动

3、体侧运动

4、腹背运动

(三)要求

1、听清口令,动作到位;

2、严守队列纪律,保持队形整齐、规范。

三、基本部分(180分钟)

(一)理论提示

绳索连接是构成绳索训练的基础。有效地使用绳索进行安全作业时,学习正确的绳索结法,掌握必要的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绳索连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没有把握的绳索连接绝对不要发生。在训练中,尽量避免结法复杂,简单的结法只要满足作业的目的就可以了。

48

(二)讲解各绳结的结法和用途

1、绳索连接的分类

使用的绳索应对应连接的对象。以现场的需要,确定合理的连接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结节(系扣)。在绳索上打扣叫做结节。包括:单结、止结、半结、蝴蝶结、双股单结、8字结、双套腰结、三套腰结等。

(2)结着(捆绑)。将绳索的一端绑到固定物体上叫做结着。包括:卷结、腰结、盘绕腰结、双绕双结、锚结、捻结、交叉连接、纤绳连接等。

(3)接合(连接)。将绳索的两端或两根绳索连接在一起叫做接合。包括:双平结、双重连接、床单或毛毯连接等。

(4)特殊连接。特殊连接是一种应用的连接方法。包括活扣连接、输送结、节结、缚带连接等。

2、绳结的结法和用途

(1)止结。止节主要用于在绳索上打结,是为了防止绳索从滑轮或孔洞中滑落,或防止绳索从切断的一端脱落。

要领:

①防止绳索从滑轮或孔洞处脱落; ②防止绳索从切断的一端脱落; ③用于在绳索上打结时。

49 备注:

a、单结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b、止结比单结牢固而且容易解开。

(2)半结。半结主要用于加固绳索而系的扣,但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3)蝴蝶结。蝴蝶结主要用于在绳索的中间制作绳圈,在展开绳索时,蝴蝶结是不可缺少的结法。 要领:

①将绳放在左手上; ②用右手握住绳做一个绳圈,与左手上的绳并排放臵;

③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个绳圈,放在左手上的两根绳之间; ④用右手将靠近指尖方向的绳拿起;

⑤将右手拿起的绳从左手上的两根绳的下面穿过;

⑥将穿过的绳用右手提起,再用左手握住悬垂的两根绳拉直即可。 (4)双股单结。双股单结主要用于需要在绳索的中间将绳折成两股,然后,按照止结中单结的方法操作即可。

(5)8字结。8字结主要用于将绳挂在树木或钩上时(需勒紧)。 ①用双手握住绳索(与肩同宽),用右手将悬垂的绳从内侧扭转一次,扭成绳圈;

50

第11篇:心电图技能教案

心电图技能.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最早出现,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异常多说明心房的问题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等于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 (3)QRS波群:幅度最大,心室除极全过程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缓慢和快速),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QTc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QTc间期[QT/(根号RR)]) 心电活动的传导: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延迟)-----希氏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心室

3、心电图诊断的二个注意点(心律,传导,房室肥大,心肌改变):

(1)顺序一般为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等等 (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

①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电解质紊乱等,结合临床

②B类:单看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的,各类心律失常是主力,例如房颤、预激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除上述二者外的其他情形,例如ST-T改变,如心脏顺钟向转位,如电轴左偏。

QRS波群命名:第一个向上的的波称为R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R波之前第一个向下波为Q波 J点为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偏移) 顺钟向转位:V5,V6上出现V3,V4的波形(右室肥厚) 逆钟向转位:V1,V2上出现V3,V4的波形(左室肥厚)

4、看图的方法(其实须牢背的最主要其实就几个):

1.P波时间应

3.PR间期应0.12-0.20s,若>0.20,注意是否各类房室传导阻滞,若

若>0.12s常用以判断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束支阻滞,RV50.5s,要看是否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 6.心率计算HR=60/PP(RR),明显心律不齐时可取平均值

心律失常的分类: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缓慢性-----快速性

二、危重心电图 A:[急性心梗]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胸闷/胸痛/心悸/上腹痛/甚至左肩背痛均应查ECG以鉴别急性心梗。 临床诊断急性心梗主要依靠三个标准:(1)上述症状持续,特别是持续剧烈胸痛

(2)ECG有心梗表现且动态变化(3)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 心肌坏死标志物其实主要指肌钙蛋白,特异性极高,只要高,基本确定有心肌坏死 临床心梗: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 典型急性心梗ECG:(1)病理性Q波(2)ST段明显抬高特别是弓背型 (3)T波改变(倒置或与ST融合成单向曲线) 正常人V1,V2上不出现Q波,但偶尔可呈QS波

而若仅有ST段很明显抬高,亦要注意心梗可能,可能较早期病理Q未出现,须动态查ECG。 但若只有相邻二个以上的病理Q而ST-T无改变,一般认为是陈旧心梗。 病理性Q波(异常Q波):

(1)时间≮0.04S(2)振幅≮同导1/4R波。除了aVR和III导

须注意的是:(1)III、aVR和V1正常亦可如此,而且实际上的aVR常常就是QS (2)临床常见一些rS图与QS波有点难分辨

(3)另有标准:时间≮0.03S、振幅≮1mm、Q波上有切迹,符合之一 胸导联的体表放置:V1,V2位于胸骨右左缘的第4肋间 V3于V2和V4连线中点

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相交处 V4,V5及V6基本位于同一水平线(腋前线,腋中线) 电轴方向的判断:1导联和3导联QRS主波方向,对顶右偏,背离左偏

心梗的定位有重要临床意义:(缺血型,损伤型,坏死型)不同部位、范围的心梗危重程度及愈后不同

实际上临床最常的心梗部位是:(1)广泛前壁(前降支供血)(2)下壁(右冠或回旋支供血) (3)前壁(前降支供血)(4)前间壁(前降支供血)

左上图涉及六轴系统,图示:II、III、aVF最靠下面,因此当上述三导有表现时,为下壁心梗。 左下图涉及我们做心电图的部位。只要根据各导在体表的位置就可判断了 如图:V1-V5都出现在胸廓的前面,故其有表现时,是广泛前壁心梗;

若只有V3-V5就是前壁;相应的,若V7-V9(做心电图时部位在背后),则是正后壁心梗; V

1、V

2、V3是间隔在左右室之间的,若其有表现,则是前间壁心梗。18导联里的V7-V9称为后壁,将V3R-V6R称为右室,故若V3R-V6R有表现 (右室正常可有Q波,主要看ST段有无明显抬高)时,就是右室心梗。 临床上最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的是广泛前壁心梗

临床还常见下壁+广泛前壁一起梗,这种常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最严重类型)。 引起晕厥的三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 简便的心电图阅读方法:第一眼找心率,看其快慢(有无窦缓或窦速)

看有无正常的P波,即其时限与振幅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观察心电图规不规整,心律整不整齐

在特殊导联上看看电压值(如肢2,RV5,SV1,V1,V2等)及QRS波群的形态

重要的几个间期:PR间期,QRS波群的时限,QT(QTc)间期

有无ST-T改变(缺血,损伤:心内膜下与心外膜下的不同)及病理性Q波或U波出现 分清心律不齐(非窦律?)的类型:房性,交界性/室上性,室性/早搏,心动过速,颤扑 传导阻滞(房室,室内:左右束支/完全与不完全)

无论要急诊PCI还是溶栓还是保守,都应该立即给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300mg口服 上图为典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的心电图

B:[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 有心血管、呼吸系统基础病的,不管任何心律失常,只要平静状态心室率很快的,都应考虑为危重的ECG. 若有心悸(明显快速心率一般都有)、胸痛、气促等症状,则更严重,须紧急处理,控制心室率。

胺碘酮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但没事不要乱用,其并非非常安全。

(一)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室速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有恶化为室扑、室颤的趋势。特别是持续性室速(持续超过30S)。 上图上宽大畸形QRS前无P波,故诊断短阵室速,若有P波,应考虑房速伴室内差传。

室速时常要跟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后者常不危重)鉴别。有时难以鉴别,则宁愿当是室速从而积极处理。 ECG提示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每次心动过速都由期前P波发生,P波与QRS波相关,刺激迷走可减慢或终止 ECG提示室速: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房室分离,全部心前区导联QRS波主波方向为同向性 无症状短阵室速者不须紧急处理,可予口服胺碘酮0.2gTid,主要是寻找病因(常是冠心病)治疗。 若有心绞痛、肿水肿、低血压者,应该100J同步电复律。无脉室速同室颤,直接360J电除颤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

ECG说的“室上性”实际就是包括房性和交界性,起始突然,P波为逆行性且多埋藏,QRS波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 若心室率绝对整齐,心室率>160均应考虑室上速可能,若无法找到明显窦性P波,基本可以诊断; 若还找到房性P波,那房速应该是很能够明确了。室上速心室率有时可达180甚至200以上,患者多会有心悸表现。 其跟2:1传导的房扑常常难以鉴别(食管导联找快速心房波),紧急处理就是用胺碘酮微泵控制心室率 急性发作期也可选用颈动脉窦按摩或药物治疗(腺苷/钙阻剂/β受体阻滞剂等等,明确药物使用的禁忌症)

(三)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房颤的诊断按脉或心听诊,形态各异的f波的房颤大都可以初步诊断(S1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脉搏短促) 但临床常见无明显f波的,基线基本是平的房颤(下图)

实际上,只要碰到心室率绝不规则的,而且各RR间期差别较大的,基本上80%以可认为是房颤了 若找不到窦性P波,基本可以诊断房颤,不须管有没所谓的形态各异的f波。 一般认为:房颤的心室率是绝对不规则的;即一般:心室率规则的就不是房颤 但例如房颤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某些其他心律失常时心室率可规则 房产的治疗原则:控制心室率,争取恢复窦律,预防血栓栓塞 房颤常常伴快速心室率,若>150,应该视为危重,其危害在于:

(1)房室收缩不同步,排血减少及后负荷增大,甚至可出现心绞痛、充血性心衰 (2)易形成血栓致动脉栓塞。

若有心衰又无禁忌,西地兰0.3mg+NS20ml慢推是首选,若不够还加可达龙静滴或微泵,满意心室率是80以下

C:[可迅速死亡的恶性心电图]

(一)室颤和室扑(室颤QRS形态不正常,难以分辨,成串出现;室扑呈正弦波,频率150--300次/分)

室颤=心脏骤停。出现室颤/室扑时,一般病人已呼吸心跳停止。

在心电监护机看到这种情况,直接就给予300J电除颤;若无条件或不懂,立即心脏按压、抢救。

(二)尖端扭转型室速:多形性室速的特殊类型,发作时QRS波的振幅和波峰呈周期性改变(QT间期延长,U波明显)

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多种编码钠钾通道的基因变异)和获得性(心源性 ,药源性,代谢性,神经源性) 治疗首先给予静脉注射镁盐,而且不易应用使QT间期延长药物(如IA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左颈胸交感切断术,或置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注意一定要有QTc间期延长的像上图一样畸形的室速才算是尖端扭转型,其极易变为室颤。

(三)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1)PR期间0.12S,delta波)

符合这二个基本可诊断预激综合征了;若有继发ST-T改变,更肯定。

V1的QRS主波向上为A型(预激在左室或左室后底部),向下为B型(右室前侧壁)

若无症状,无心动过速发作,不需治疗;但其可发作心动过速,可合并房颤,一旦发作,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D:[严重的缓慢心室率型心律失常] 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率(即QRS波的频率)明显减慢或RR间期延长,且有泵血不足的症状(晕厥、心绞痛等)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缺血、损伤、坏死致起搏细胞(P细胞)减少,心率减慢,严重的因供血不足出现晕厥

SSS心电图表现:窦缓

窦性停博与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快--慢综合征(交替发作)

病因大多因冠心病-右冠供血不足,或心肌炎心肌病损伤窦房结,因此病窦常发于冠心病病人

(二)窦性停搏

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P-P>2S,心率快时P-P>1.7s时算窦停

上图极佳,因为R-R间期最长也就2S左右,此患者未必有晕厥;若此人窦停后交界区亦无逸搏心律(窦房结、房室结双结病变可致无交界逸搏),只能由心室代偿,出现室性心率,但若心室都无冲动,那便是一条9S的直线,必死无疑。

(三)三度及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I型:最常见二度,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3:2和5:4较为常见

可于用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后新出现,可认为是致心律失常作用/洋地黄中毒吧,或者看有无电解质紊乱吧

2.二度II型: PP一直恒定,但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

2、三度(完全性):即心房不能下传到心室,注:有时P波刚好落在QRS上而不能看清楚

房室活动完全独立,P波与QRS波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三度和二II治疗方面无争辩,安装永久起搏器才能救命

(四)长R-R间期 :临床上常见的是房颤伴长RR间期,RR间期的计算为:RR间期=0.2SX大格数

长RR者若无安装心脏起搏器保护切记不要用胺碘酮、洋地黄等减慢心率的药物!

明显长RR的一般处理是:(1)查Holter明确最长RR到底有多长,发生在晚上还是白天

(2)明显的长RR(一般指3S)若发生在白天易发生晕厥

(3)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见为瓣膜病、冠心病,或其他几乎所有心脏病)

(4)发生时间不长的房颤转窦尚有一定机会,同步电复律可能不够安全,少用 一般予安装临时起搏器后用可达龙静滴试图转窦

(注:要治疗原发病,若致房颤的原发病不解除,就算转窦了也易复发)

(5)转窦成功并维持自然好,若转窦失败则要说服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

明显长RR或不够3S但有泵血不足、晕厥等症状时,均要考虑安抚永久起搏器,否则后患无穷,严重的可能心脏停搏死亡 [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低钾和高钾。,基本上严重高钾血症都是出现在肾衰患者

二、不会出人命但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

ST-T改变

确定等电位线(基线),一般以T-P段(T波起点-P波起点)作为等电位线 如果T-P段不易确定,可前后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等电位线

在任一导联只要下移0.05mV就是“ST段压低”;V4-V6>0.1mV(或)V1-V2上抬>0.3mV(或)V3>0.5mV则为“ST段抬高” T波低平:对于主波向上的导联,只要T波振幅

3、继发改变:心室肥大、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亦继发ST-T改变,此时未必是冠脉供血不足。

6、洋地黄影响:ST-T呈鱼钩样改变,主要与急性冠脉供血不足甚至心梗鉴别,必要时最好查查心肌坏死标志物。

(二)早搏

1、房早 :多为功能性,正常人24h心电监测,约有60%有房早的发生

二联律有点意义,考虑有无抗心律失常药产生致心律失常作用。 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早(较有临床意义)鉴别点:

(1)房早常是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波与其前后二个相邻的RR间期相加

(3)同步的某些其他导联QRS不宽大。

2、室早: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存在房室延搁,故一般无早搏的P’波(偶有),频发时患者常有心悸症状 (1)普通的室早

QRS波提前发生,时限常>0.12s,宽大畸形,其后可出现代偿间歇

室早的类型:二联律即每个窦搏后紧接一个室早,三联律即每两个窦搏后.....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早为室速

偶发的无须治疗;频发的可考虑口服胺碘酮0.2Tid后逐渐减频;有心悸症状的更须胺碘酮

频发而无明显诱因(如洋地黄中毒、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应查24小时心电图,明显有无短阵室速(严重心律失常)。 (2)R on T现象: 室早波落在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之上,临床并非少见

其危险在于易诱发室速甚至室扑室颤,应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抗心律失常甚至考虑植入式ICD。

(3)多源性室早 :室早的联结间期不固定,并且在同一个导联内早搏形态不一致。

临床意义: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因素对心脏有损害时,如: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如治疗不及时或病情恶化可发展成双向型室速或扭转型室速,进而发展成室颤,但也有长期持续罹患者

(三)窦速、窦缓、窦不齐 :HR>100次/分,

明显窦缓(

阿托品试验:阿托品1.5mg iv后计20min内心率,可接ECG机或心电监护,若一直未达90次/分,则为阳性 说明窦房结经阿托品作用仍无激动,窦房结有损害,支持病窦,但阴阳性无完全排除和确诊的意义

阴性又无症状的窦缓,多考虑迷走神经功能亢进,非器质病变,可口服654-2,5mg Q8h升心律

(四)房扑 :它很少持续存在,要不变成房颤,要不转为窦性

房扑4:1传导时,心室率一般在70--80次/分且整齐,单纯听诊易误为窦率

房扑伴有极快的心室率(其规则与否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的改变),可诱发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五)房室肥大

1、左室肥厚

RV5≮2.5mv,或RV5+SV1>4.0mv(M)或>3.5mv(W)(数值必须牢背)即诊断左室高电压 必须有高血压病、心肌病等病史或胸片或彩超明显有左室大的才能诊断左室肥大,敏感性较低 当左室大伴ST-T改变时,一般不另行诊断心肌缺血、供血不足等,而是诊断左室肥大伴劳损

2、右室肥厚

因电轴右偏少见,一旦右偏便要排除有无右室大,其是右室大的重要条件; 若RV1+SV5>1.05mv可诊断右室高电压,若在CPOD或可致右室大的疾病的病史时,即可诊断右室肥大

3、左房肥大

P波时间>0.12S且P波呈双峰即考虑, 若有二窄等可致左房大病史,即可诊断左房肥大,否则一般诊断房内传导阻滞

若PV1呈正负双向,负向波的时间X振幅的绝对值>=0.04即诊断PV1终末电势异常, 若有可致左房大的病史,即可诊断左房肥大

4、右房肥大

COPD继发肺心病时基本都会有P波高尖的表现。任何肢导P波只要>=0.25mv即为肺型P波,实际工作主要看肢导 有COPD、慢支等病史即可诊断右房肥大,系诊断肺心病的一个重要参考

三、临床意义一般不太大但能显示心电图诊断水平的心电图

(三)室内传导阻滞 :临床右束支阻滞很常见,不时见左束支、偶见左前分支阻滞,余束支阻滞少见

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时常可见)在体检查心电图查发现右束支阻滞应该视为没问题(?) 束支传导阻滞最大的意义就是常常掩饰心梗的心电图表现,特别是左束支阻滞

1、右束支传导阻滞

基本上一看到V1或V2出现rsR或“M”型即可诊断,支持点还有I、II、V4-V6的S波宽大和/或有切迹.... V1V2还常继发ST-T改变(这时就不要认为是冠脉供血不足了)

QRS波时限>0.12S则为完全性,否则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一样。

2、左束支传导阻滞

V

1、V2呈rS,且S明显宽大,r极小甚至呈QS型(异常Q波),V

5、V6R波宽钝,即考虑诊断左束支阻滞 I,V5,V6导联小Q一般消失;V5和V6导联R峰时间>0.06s;ST-T方向多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其本身临床意义不大,主要是时常跟前间壁心梗图形难以鉴别,一定要根据临床症状,必要时查心肌坏死标志物鉴别

当左束支阻滞合并心梗时,更难,基本需要靠其他手段看有无心梗了

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首先找是否电轴明显左偏(超过-45。),以及II、III、aVF(下壁)有无呈rS(正常多是Rs,外表明显不同)

其次看有无III导的S波>II导的S波,aVL的R波>I的R波,若是,即可诊断

左前分支阻滞可引起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表现为:V5与V6导联S波加深,易误认为合并有右室肥厚

(四)窦性、房性、交界性心律的区别

诊断窦性心律要求:有P波,并在II、F直立,在R倒置,而且PR间期>0.12S II、III、aVF导正常为直立P波,若其中之一出现倒置(或说逆行)P波(P‘波),提示为房性或交界性心律

二者鉴别为:一般情况下,P’-R期间>0.12S为房性,

以下情形不能诊断“窦性心律”:房颤、房扑,持续不断的室上速(房速、交界速)、室速........ 另外,安装起搏器后,心室起搏心律若符合要求是要诊断“窦性心律”的

第12篇:蜡烛的变化教案

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教学准备: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个实验

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3.汇报交流。 第二个实验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三个实验

1、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 (2)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3.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5.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3、小组讨论并填写书73页表格,汇报。

4、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四、巩固练习

1、看书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2、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3、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板书设计: 5.蜡烛的变化

形态、状态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课后记: 附:

[蜡烛燃烧的原理] 常见的蜡烛是用石蜡制成的,石蜡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其化学成分是各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石蜡受热熔化成液态,继续受热变成气态,遇冷又凝结成液态、固态。

[生鸡蛋浸在白醋中,蛋壳上为什么有许多小气泡]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遇到醋,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钙+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钙+水

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

[碱块中倒入白醋为什么翻腾着大量的泡沫] 碱块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它遇到白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钠+水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产生白色浑浊] 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呼出的气体进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就和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固体,从而导致澄清液体变浑浊。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白糖烧焦了,为什么会变黑、变苦] 在化学上,白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白糖很甜,这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白糖烧焦后变苦,是因为它在受热时,白糖里的“羟基”(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与氢原子结合变成了水分,水蒸发掉了,剩下黑乎乎的碳。这样,颜色由白变黑,味也由甜变苦。木头、油脂、石蜡、煤油……一切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当它们受热发生分解后,同样会析出碳:木头烧焦变黑,菜油熬久了颜色由黄变褐、变黑,蜡烛、煤油一烧起来黑烟滚滚……都是这个缘故。

第13篇:蜡烛的变化教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罗庄区沂堂镇中心小学

赵丕显

课型:实验课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加热、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蜡烛、火柴、蒸发皿、酒精灯、刻刀、橡皮泥、纸、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提出:你知道“蜡烛成灰泪始干”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探究活动

1、蜡烛的特点。

提出问题指向:蜡烛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出示:易燃、易碎、光滑、较软......

2、研究蜡烛

问题: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引导生总结出:加热、点燃......(1)加热蜡烛

1 提出问题:加热蜡烛会有什么变化? 猜想假设:学生根据经验说一说。

制定方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 实施探究: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加热蜡烛。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展示交流:指导小组汇报观察加热蜡烛的现象:加热后蜡烛变成可以流动的蜡油,冷却后又变成固体蜡烛。

共同总结:加热、冷却蜡烛,蜡烛由固体——液体——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燃烧蜡烛

提出问题:燃烧蜡烛会有什么变化? 猜想假设:学生根据经验说一说。

制定方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 师:燃烧蜡烛时,产生了烟等这些物质,那可以用什么来收集呢? 生:可用烧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来收集、并观察烧杯内的变化。也可用石棉网来遮住蜡烛的火焰来收集。

实施探究: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点燃蜡烛。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展示交流:指导小组汇报观察点燃蜡烛的现象。

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蜡烛所产生的物质有:烟、二氧化碳、水......(3)分类变化

教师引导生比较蜡烛加热和蜡烛燃烧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让学生说一说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的不同变化。

3、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学生分组交流探究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下雨、瀑布落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木柴燃烧、电热丝升温钢铁生锈。

2 讨论研究后把结论填在书上,并说出证据。

小组汇报交流结论,教师指导学生重点阐述是根据什么现象来辨别的。

4、给物体的的变化分类。

像蜡烛熔化这样、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三、自由活动 做面塑或泥塑

四、拓展活动

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或使其产生新的物质。我们去找一找,试着做一做。

第14篇:变化的魅力教案

《变化的魅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变化的魅力》是一节关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本课设置目的是,从生活的各种现象发现事物变形及变化的趣味,由此引入对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开拓思维的学习习惯。本课透过“画人物变形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诱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在画人物变形画的过程中,认识美术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领悟美术创作的独特性及变化有趣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培养学

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感受创作的喜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四)、教具准备:课件、不锈钢勺子、教学范画。

(五)、学具准备:作业纸、勾线笔、油画棒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变化的魅力》中的“活动一”是画人物变形画。它借助生活中各种现象,使学生主要侧重对事物外形变化的关注,因此学生可以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生活中的变形现象为线索,学习绘画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的表现手法。教学思路侧重于对事物整体变形方法的学习,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规律与特点。教学模式采用课前延伸与课堂探究以及课后拓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设计有课前延伸环节,通过沟通交流导入新课。在课堂探究环节中设计:激趣导入,观察发现;自主学习,观察现象;合作探究,感受探究;教师示范,创意表现;展示作业,多元评价;教师小结,拓展延伸等环节来解决教学难点。在尝试学习人物头像变形画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画人物变形画。课后提升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这是他的原图,同学们比较一下。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房子变得弯曲了,房子变得模糊了。)

【设计意图】:图片简洁、直观导入,集中学生注意力。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师: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这些变化的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二)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2、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1)通过图片感受变形带来的乐趣。

师:除去我们前面欣赏到的变化之外,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发生变化。

(课件出示课本31页图片)请同学们回答:这是我们平时一样子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变成这个样子?(在哈哈镜前我们会发生变化,变成那个样子。)

师:你照过哈哈镜吗?还记得自己有什么变化吗?(变高了现象)。 师:今天我们不能直接到哈哈镜前感受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不过没有关系我们还可以利用勺子来观察。

师:举起你面前的小勺子,举得稍高一些,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脸变长了;鼻子、嘴巴变得特别大;鼻子、嘴巴都变长了。) 【设计意图】:感受与探究生活中的各种变形现象。 师: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你们来猜猜他们是谁?(出示图片)

出示郭冬临原照与漫画照对比,观察他的特征,主要夸张了他的哪些特征?(郭冬临有一个长长的酒窝,现在变得更长了。)蔡福全肖像漫画- 出示李咏照片,寻找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特征。(李咏的脸很长,现在变得更长了。)李咏漫画像

出示小沈阳照片,寻找变化后的特征。(小沈阳的下巴很尖,现在变得更尖了。)《大笑江湖》小沈阳肖像漫画- 开心集品

出示成龙照片,寻找变化后的特征。(成龙的鼻子很大,现在变得更大了。)展示成龙漫画像。

【设计意图】:名家引路,优秀的人物夸张造型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夸张造型的方法。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变形时,我们要抓住人物脸上或者是体型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

(三)、教师示范:

2分钟内以夸张手法画班上一同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表现方法与步骤,去除畏难情绪。

(四)、学生作业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观察同组同学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教师巡回指导学生)

(五)、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学生活完成动后,贴在黑板上,评价时抓住一点: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变形创新的地方,然后让其他同学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最后老师点评,点出学生已掌握的方法,提出学生在表现技术上的问题。并由此完成对“活动一”学习的回顾,提升对变形方法应用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评价中提升学生的兴趣与自信,提高表现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画的变形画像真不错,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变化的魅力,明白了变化的规律。(课件展示大阿福、创意家居、达利作品)知道吗?我们中国人把这种变化运用到了工艺美术中。瞧,变化后的小孩形象变得更胖了,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表达的淋漓尽致。不光是人,看,甚至是家具也进行了夸张。还有艺术家们,他们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常常用变形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这是艺术大师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我很希望大家能多做做这方面的尝试,说不定你也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审美素养。

五、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要求每位学生都能以变形的方法表现人物,80%的学生能抓住人物的特征来表现,50%的学生造型生动,形象夸张。

第15篇:变化的魅力教案

《变化的魅力(活动二)—— 黑白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黑白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夸张添加的造型方法,饶有兴致地进行黑白画“小王”的创作,

2、能力目标: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情意目标:培养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的工作耐心。

二、教学重点: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的黑白灰效果。

教学难点:大胆夸张地造型。

三、学习新课:

(一) 情境激趣导入

1、对比欣赏大王和小王,并导问:大王漂亮还是小王漂亮?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4、出示小王秀,共同欣赏。

5、继续导问:现在觉得小王怎么样?

6、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

(二) 了解学习目标

(三) 解析黑白灰的画法,运用点线面装饰“JOKER”

1、出示一副扑克牌,观察缺的什么牌?

2、出示毕加索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对比欣赏。

3、引导欣赏: (1)看毕加索画的人物,黑白分明,

黑色是怎么画的呢?白色呢? (2)再眯起眼睛看看小画家画的部分,

对比一下,它呈现了什么不一样的色彩效果? (3)这个效果是怎么画出来的?

4、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激励并总结。

5、继续提问:除了线还有什么的疏密组织也能表现画面黑白灰的变化效果呢?

6、出示点画的图片,帮助了解。

7、教师图片总结。

(四)尝试分块规划,明析装饰步骤和要求

1、出示螃蟹图片,引导如何装饰。

2、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激励总结。(课件演示螃蟹贝壳的组织装饰的渐变过程。)

(五)对比小王造型,探讨造型的变形方式

1、出示活动要求

2、出示图片,比较一下这两个人物造型,你觉得哪个具有小王的架式?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激励总结。

(六)学生创作小王,老师巡视指导

1、学生作业

2、组内互提建议

四、集体展示秀小王,评价颁奖鼓励造型创意

1、课件播放情境音乐,评一评你觉得哪个小王是今天的佼佼者?为什么?

2、老师依次给受欢迎的小王颁贴皇冠。

五、欣赏艺术作品,进一步领略黑白变化魅力

今天我们画的黑白画虽然没有艳丽的色彩,但是却呈现出了精致脱俗的效果, 我们的画家和设计师也喜欢用黑白灰的变化魅力来表现作品,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尝试一下,下课。

第16篇:蜡烛的变化教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

第二,有根据地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过的知识。

第三,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观察、研究中,判断所做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活动准备】

分组实验用的三角架、蜡块、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蜡烛、干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大自然中物质是千变万化的,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都是我们肉眼不能看见的,你还知道我们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指名学生举例说明。师:同学们讲了许多生命的物质的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描述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生:蜡烛

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二、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

1、了解蜡烛的特点

师:蜡烛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蜡烛,仔细观察后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有什么特点?(通常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会用哪些方法呢?生:眼、手、口、鼻等)汇报蜡烛的特点。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提示多感官的观察方法,总结出蜡烛的特点:颜色有红与白等,形状光滑、硬、容易断、易碎、有气味等)

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些从蜡烛上切下的蜡块,如果加热它,请你们预测一下,会发生什么变化?(生:熔化)

2、加热蜡烛

师:蜡烛加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唐代李商隐的“蜡烛成灰泪始干”描述的是蜡烛燃烧时渐渐耗尽,是不是点燃的蜡烛到了最后就变成灰呢?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点燃蜡烛,看看蜡烛变化的研究,边说边演示,并提示: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

3.师:同学们猜测的对不对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能设计一下这个实验应怎么操作呢?

4.分组设计实验:下面就请各组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里的蜡烛进行加热,注意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各小组都已发现蜡烛受热后产生的变化了,接下来请各组用盖帽熄灭酒精灯,观察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及时记录。指导小组汇报观察加热蜡烛的现象:加热后蜡烛变成可以流动的蜡油,冷却后又变成固体蜡烛。

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课件)师:板书:

加热

固体——液体

冷却

液体——固体

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

1、燃烧蜡烛

师:当我们把蜡烛点燃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生交流。师:蜡烛燃烧时,究竟会怎样变化?变化时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实践出真知。”还是让我们再来动动手,通过几个实验来看一看吧。

2、石灰水的变化:指名读明确要求,提醒学生注意烧杯的拿法,可让学生示范,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发扬小组间互助合作的精神,来分组完成这三个实验,最后再将你们小组内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好吗?在小组长的安排分工下,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注意观察产生的现象并及时记录)各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内壁为什么会出现雾气?石灰水为什么会变浑?皿底为什么会变黑?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蜡烛燃烧后所产生的新物质(水、二氧化碳、黑炭„„)

3.师:用小钢勺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小勺底部。(生:冒黑烟)

4、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刚才我们把蜡烛受热熔化成液态的蜡油,冷却又凝成固体的蜡烛这种现象叫做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那现在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又叫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给物质变化分类的。(课件: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能不能变回去了?

四、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生活,一起来研究它们都是什么变化吧!(课件出示)火柴燃烧

枫叶颜色发生变化

面粉做成馒头

水的三态变化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五、拓展讨论,深化探究

刚刚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依据找的也非常准确,那你们想不想再亲自动手做一些有关变化的实验呢?

1、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2、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3、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

4.压扁饮料罐

六、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畅谈感受

3、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形态的变化?哪些现象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板书设计

蜡烛的变化

加热

固体——液体

冷却

液体——固体

发光、发热、气泡(颜色改变、性质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

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

第17篇:《变化与统一》教案

《变化与统一》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构成及形式规律问题,培养同学们掌握和运用视觉语言的基本能力,开拓视野,丰富思维技巧。

能知道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密集构成。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

2、学生能够对平面构成三要素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思考。

教学准备:

工具:铅笔、钢笔、毛笔、直尺、三角尺、圆规、调色盒。 材料:水粉颜料、墨汁、白纸、绘图纸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定义

从广义上来看,“构成”其实体现的就是一种创造行为。它在本质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形成、造成;还有一个含义是结构。

其实,所有的这些构成行为都是对已知要素的重构,这些要素也都是作为构成的基础材料而存在的。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点、线、面就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三要素。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是可以把这个点线面,当然还有形状、色彩等等作为设计表现时的基础材料。

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一个理想的形态,或者是将一个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新的理想形态的过程。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在平面构成中,有形态要素和构成要素两个方面。最基本的形态要素就是点、线、面;构成要素有大小、方向、明暗、色彩、肌理等。以这些要素为条件,将他们进行组合构成,就能够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任何物体,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人工造物等,这些具体的形态,都有它的外轮廓。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很感兴趣的人,肯定会去观察她的脸型,还有整个身体的曲线等等。这个就是外轮廓。当然,这里所指的轮廓线还包括各个点、线、面、色彩等等。

二、各种构成

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密集构成

1、重复构成的特征

A、同一基本形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B、相同或相近的形态。有变化的反复出现 C、画面视觉形象的整齐化、秩序化和统一感

2、重复构成的形式 A、单体基本形的重复 B、单元基本形的重复 C、近似基本形的重复

3、骨格的类型 A、规律性骨格 B、非规律性骨格 C、有作用性骨格 D、无作用性骨格

4、重复构成的要点 A、基本形要简洁 B、重复要有规则

三、小结

四、作业

1、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个基本形在骨格内反复排列构成一个画面。

2、用点、线、面的基本元素,完成一幅平面构成设计作品。

第18篇:影子的变化教案

《影子的变化》开题课

【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为主线;以研究性学习经典案例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为策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影子的变化”的方案制定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的方法。

2、让学生懂得搜集资料的各种方法及运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在实践中去运用。

3、让学生乐于去实践、去研究。【课前准备】

1、问题卡、研究计划表。

2、课件准备。【活动流程】

一、对比照片,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影子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样子吗?(出示照片)

2.师:(把几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从这两张照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是啊,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也在发生着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师:同学们都非常棒,能够发现这么多的变化,这说明你们都有着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下面,老师就请你们带着这种好习惯来共同制定计划,研究一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二、欣赏图片,自由组合

1.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影子图片)

1 2.师:从这些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影子变化很多也很大。那么,关于影子的变化,你最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3.生小组交流,商讨研究专题,教师版演:

① 想研究“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② 想研究“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③ 想研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 各小组分别推选一个临时组长,出示临时组长的工作要求。 )

三、提出问题,筛选整理

1.师:好,现在就请各小组在临时组长的带领下,把你们组具体想要了解的所有问题都记录在问题卡上,注意别忘了给你们自己小组起个好听的名字。

2.师:哪一小组上来回报一下你们组记录下的问题?

( 示范,指导如何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3.其他小组尝试筛选问题,留下2-3个最有价值的问题。

四、填写研究计划表

1.师:现在问题有了,我们如何去进行研究了解呢?下面我们就要来学着制定一份研究计划。老师这里就有一张已经制定好的计划表,我们来看——(出示一张制定好的研究计划表)

2.师:下面就请你们仍旧在临时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自己组里的具体情况,参照这张计划表,制定你们组的研究计划吧。不过开始前,老师还有三点提醒,一起来读一读。

( 出示: ① 合理分工,人人参与。

② 步骤清晰,切实可行。

③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 3.小组合作制定计划,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交流,修改计划

六、总结制定研究计划需要注意的地方

2 《影子的变化》指导课:

太阳和影子

活动目标:

1.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2.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的位置猜时间,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时间的课件。 2.课前观察提示卡片:

一、活动引入

同学们,当你每天沐浴着温暖阳光,在阳光下游戏的时候,你是否发现身边有一位好朋友时刻伴随着你,猜一猜它是谁呢?(生答影子)关于影子你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生答)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太阳和影子真是一对好兄弟,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揭开它们的秘密。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太阳和影子。(出示:课题《太阳和影子》)

二、通过游戏提示产生影子的条件

1、做影子游戏,发现问题。

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想不想看?好!请大家注意看了?(手影:玩耍的狗)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想不想上来玩一玩?那么谁能表演一段和老师不一样的?

生表演(2名)(教师等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把幻灯机关上,学生表演无法进行,)

师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生答)

师:好!请回吧,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首先要有光?(对)有光

3 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幻灯机)哎!怎么还没有影子?(生答) 师:好,我把这个放上,有影子吗?(有)(教师拿两到三件不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那我们来看,这是不是物体?我们把它放在这,(教师放一块空白的幻灯片)哎!怎么没有影子? (因为透明)

师:噢!透明的物体,即使有光也不会有有影子。(教师随手把幻灯机电源关上)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 (生总结)

师: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板书:光 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 )

三、探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1.师:课前我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呆会儿由小组长进行汇报,好吗?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大家交流的很热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规律?生汇报 2.制订实验方案

同学们在课下观察的都很仔细,下面我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我们观察到的这些现象。(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汇报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实验前,老师再给大家提示几点。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交流。 5.获得结论。

四、师生共同总结:

4 物体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并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发生斜射与直射的变化。温度不同,也与直射、斜射有关,直射温度高,而斜射温度低。

5 《影子的变化》指导课:

阳光下的影子

活动内容: 阳光下的影子(室外课)

活动目标 :

1、体验到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2、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3、体验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活动器材 :铅笔

直尺 A4的纸

橡皮

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教师指着有影子的物体谈话:阳关下不透明的物体有影子,影子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说,不予评价)

3、学生推测一下篮球架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自主探究交流

探究体验影子变化的规律

1、学生讨论怎么测量一定时间内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2、学生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

3、归纳整理学生测量影子的方法。

4、学生分小组测量记录。(每5分钟记录一次)

时 间 影子长度 太阳方向 影子方向

5、学生交流自己测量的结果。注意引导个别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设计观察的方法。

三、科学探究过程 质疑评价达成共识

6

1、你从大家测量的结果中你有什么发现?

2、如果继续测量下去,结果是什么样?

3、你可以推测一下:一天中影子变化的长短、方向吗?(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交流讨论的情况。

5、让学生小结今天的发现:一天中,阳光下影子是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上午、下午长,中午最短。方向是自西向东变化。

6、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过程进行评价。

四、拓展应用促进发展

1、把今天观察的结果制成条形统计图(横轴是世界,纵轴是影长)。

2、查询资料:

(1)我国新疆地区中午十二点影子是不是最短?

(2)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3、观察一个物体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7 《影子的变化》结题课

【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科学性、现实性的素材,引导学生自觉开展数学活动。在经历探索、交流、发现数学结论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初步体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小组整理交流材料。

二、汇报交流。

交流一: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 长 8:00东面20.8厘米 8.10:00东面20.6厘米 8.20:00东偏南20.4厘米 8.30:00东偏南19.9厘米 8.40:00东偏南19.6厘米 8.50:00东偏南19.3厘米

交流二: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 长 9:00东偏南19厘米 10:00东偏南17.2厘米 11:00东偏南15.5厘米

8 12:00头顶上12.8厘米 13:00头顶斜上方14.2厘米 14:00偏西15.1厘米 15:00西偏北16.4厘米 16:00西偏北17.8厘米 17:00西面18.9厘米 ………………

集体总结:早晨和傍晚物体影子长,中午影子短。东偏南。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正午(正当头顶时),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三、交流活动感悟。

生1:光的直线传播的后果之一是形成影子,他还俏皮地加了一句阳光的小伙伴就是影子。

生2:古代中国人很早就知道,用一根垂直竖立的杆来测定方向,也可以测定特定的时刻,比如正午等。

生3:天空中太阳的轨迹在一年中是变化的,它说明了季节的现象,当太阳长时间高挂在空中,地面被照得更热,白天较长,一般在夏季中;当太阳较低时,地面的温度低,白天较短,一般在冬季中。

生4:凡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在太阳光照耀下,都有一个影子拖在后面。

生5:通过这次测量,我不但知道了影子的变化规律,还知道了许多太阳、月亮的知识。

四、活动效果。

1、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份份活动记录,一篇篇搜集的相关的材料,就说明了一切!

2、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使学生有意无意地走进了学科整合的领域,如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了解影子的有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无意识的懂得了许多天文、物理方面的知识。

3、培养了学生认真探究的精神,当每个孩子亲自拿起竹竿,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测量时,我相信思考的火花此时已在孩子们头脑中点燃。

第19篇:《家乡的变化》教案

《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现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2.通过夸夸家乡、欣赏图片等形式,展示家乡的崭新形象。

3、懂得观察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城市的变化,社会的变化。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城乡巨变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歌曲,渲染气氛:《在希望的田野上》 2.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大地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在这片土地上,神州大地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发现了吗?

3、谈话:你认识这个地方吗?你觉得北京怎么样?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关于它的建成和发展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呢,你想了解吗?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去看看。4.揭题:《城乡巨变

(二)、时光隧道:

1、录像播放:明燕王建都北京、火烧圆明园、开国大典、北京申奥成功这四个故事。

2、看了这四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北京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通过对北京城历史变迁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日益发生着变化,同时为如何了解家乡作铺垫。)

(三)、出谋划策:

1、倡议:关于北京的故事特别多,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了解北京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家乡其实也有很多的故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动手去找找自己家乡的故事。

2、大家一起来出谋划策,怎样搜集家乡的故事。

3、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可以从图书资料中、网络上、老人那里寻找家乡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体会一下这些变化。 知道这是哪儿吗?

(四)欣赏家乡巨变

师:人们总喜欢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岁月的流逝,家乡在时间的长河中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师:这些图片就能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家乡的魅力?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感受。 师:生活在龙泉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么,龙泉以前到底是怎样的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同学们老师昨天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向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调查了解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样的变化,同学们调查了解了么?

1、由学生畅谈自己了解的家乡变化情况

2、教师引导;生活环境:

(1)街道:原来的街道坑坑洼凹凹,不是煤堆,就上垃圾堆,脏水遍地,一遇下雨,人就无法行走。现在所有的街道都进行了硬化,绿化,并且安装了路灯,到处干干净净。

(2)厕所:原来家家门前是厕所,一到夏天蚊蝇满天飞,容易得病。现在全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公厕。

衣:原来穿的是颜色单调的服装,以蓝黑为主。现在穿的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各色各样。

食:原来人们吃的饭也比较简单,以稀饭为主,有时吃些干饭,也是小米闷饭。偶儿吃钝干面。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变,不仅吃的好,而且讲究营养、健康。

住房:原来破瓦房、旧窑洞,几户拥挤在一个院子里,一家几口人住在一个屋子里。现在住的是宽敞的单元楼和独家小院,有客厅,有书房,每个人都有子己的一个卧室。

交通;原来出门靠步行,现在公路四通八达,出门就坐车。

吃水:原来吃的是地表水,很不卫生,现在吃上了自来水,又甜、又香、又卫生。

电:原来照明用的是煤油灯。而现在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 做饭取暖:原来用煤烧火既不卫生,又不方便,冬季家里用柴烧火取暖破坏森林。现在用上了既卫生,又方便的空调。冬季用暖气取暖,既卫生又安全。

通讯:原来通讯靠送信,比较快的是发电报,后来发展到手摇电话,但也很不方便。而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话,电脑,与国内外各地的联系即快又便利。

学校:原来在破庙里读书环境很差,现在的教室宽敞明亮,还有体育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齐全。 娱乐生活:原来人们休息时间无所事事,不是说闲话,就是打架斗殴,或赌博。现在村里建成了篮球场,健身活动场所,农技校,老年活动室,家家安上了加密电视,很多人家买上了电脑,人们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同学们,除了上面所说的,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说的么?

通过同学们课下调查,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同学们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们为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课件出示图片)

我们的家乡变化的这么美丽,我们要为家乡做些什么呢?(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爱护家乡的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纸屑)。 板书:我们要热爱家乡。

小结:同学们,你们都是家乡的好公民,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一分责任心,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乡定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3、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人人都夸我们家乡美,我们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夸夸家乡的变化吧。

(1)可以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唱一首歌; (2)可以写一首诗;

(3)可以画认为最美的一角; (4)可以说一说。

结语:家乡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都来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吧。 板书:

原来

家乡的变化 }我们要热爱家乡

现在

第20篇:家乡变化讲评教案

家乡变化讲评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中包括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2、评价同学作文的时候,注意同学是否把文章的详略安排的得当。

二、教学重点

在评改中更加了解文章应该重点写的部分是什么

三、学习难点

从家乡的变化中体会出对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老师总评

导言:上星期我们写了一篇关于家乡的变化的文章,我们读了课文要求,明确了写作的内容,可以写现在的家乡,也可以写未来的家乡,大部分的同学写的是未来的家乡,在写未来家乡的时候,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写得不够具体,甚至太过于概括,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也有的同学写的是现在的家乡,老师不得不说,很多同学的开头,开始部分写得非常棒,但是后来和结尾的部分,写得太过于简略或者是潦草,不够认真,虎头蛇尾,以至于没有完成一篇好的文章,针对大家的问题,老师选了这次的范文,郭力和牛楠的文章,她们的文章各有优点,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榜上有名

1、欣赏范文

2、并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值得学习。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复习作文要求,请同学回忆作文要求,并强调评价重点。

(二)请你修改

1、小练笔。评改作文

分组进行,以优带差。

2、比一比,哪一组修改的更好?注意不能对文章的改动太多。选几个小组读他们改过的作文,评一评。

(四)学生互评

依标准学生互评并写上评语。教师依次指导,尤其注意文章内容的详略安排上。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的文章,写得有了进步,但是老师也发现很多同学,开头写得不错之后,就坚持不下去了,后来就不认真写了,希望我们的同学做事有始有终,不要虎头蛇尾,写出一篇篇更好的文章来。

变化技能教案模板
《变化技能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