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学生徜徉在美的意境中

发布时间:2020-03-01 18:12: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学生徜徉在美的意境中

————诗歌教学点滴感悟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四中学

陈森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粹的语言。在所有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最具个人色彩的,它往往是诗人最直接、最深刻的瞬间表达,因此诗歌是最纯的,也是最真的。这一点也最容易打动人,它会直接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并在不断的撞击中,使学生获得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读诗韵---感诗意---品诗境---仿诗言”的教学流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读诗韵,酿造葱茏的诗意。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首先从读诗开始。中学生正处于诗一般的年华,不乏热情和想象,然而由于兴趣的个别差异和文化素养积淀的有限,对诗歌的领悟能力不强,对诗歌鉴赏望而生畏,学习诗歌比较被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帮助学生掀开诗歌的神秘面纱,激起学生读诗的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特别适合诵读。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蜀道难》中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作者大胆奇特的想象,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慢慢感悟。《登高》中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铿锵和谐的声韵之美,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品读咀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要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1、熟读成诵。多读,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逐步积累,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2、联系扩充。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既可扩大知识面,又可在对比诵读中提升感悟能力。

3、想象入境。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比如《锦瑟》一诗中,首联迷离朦胧的意境,颔联凄婉悲怨的情感,颈联清新明丽的画面,尾联的丰富内蕴,缺少了想象的参与,是很难感悟得全面而深刻的。

在朗读方式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的朗读练习。如配乐朗读、个人朗读、齐读、示范朗读、跟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二、感诗意,理解诗歌内容

感诗意重在初步读懂诗歌,要扫清字词障碍,对诗歌的艺术概括、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等作初步的理解。这个环节,教师的引导和过程设计是尤为重要的。 例如,对陶渊明《饮酒》这首诗,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

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

4、“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句,作者表达的真意是什么?

5、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

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也能给学生留出自主品读的空间。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对诗歌已经有了一般性的理解,但还不能说是有层次,有深度,有系统的赏读。

二、品诗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

古典诗歌语言凝炼、语意含蓄。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吟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品味诗歌的意境,是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系统探讨,品味可以从意象、意境、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但更为重要的是从整体上去体味。这要求学生了解诗歌本身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欣赏的方法进行说明:

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

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

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

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

5、情感体味: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

四、仿诗言,点燃创造的火花。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在品读诗境之后,调动自己的主观生活体验,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仿造诗句写出自己的生活感悟。虽然初中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并不丰富或深刻,但他们自己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理解。教师要善于发掘这一宝藏。

我国的格律诗,押韵,平仄的要求是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诗歌体制,学生在不断地吟诵中自然会感受到这种形式上的魅力,创作时也会尽量符合格律诗的要求。在学生创作的诗词中,虽然有的文笔还很稚嫩,章法还很零乱,但我们明明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他们在用诗的语言表达着诗化的心灵。

最后,在此教学流程上,指导学生的背诵。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只有做到对其文字烂熟于心,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背诵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启发和运用。背诵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比如个人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师生打擂背读等等鲜活的形式。

例如,我在教学《蒹葭》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押韵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我首先用诗一般的语言翻译了诗歌的第一节,接着要求学生将

二、三节翻译成现代诗歌。这样的要求虽有一定的难度,却留下了丰富的创造余地,学生兴趣盎然地做起了诗人,像扶着凳子走路一样,他们觉得诗歌的创作并不完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看来,只要我们教给学生阅读诗词的方法,指导学生走好这四步,那么学生就不会再为古诗词阅读而头痛,而能够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理解出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出古诗词的艺术形象,领悟出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在具体的教学中,这几个环节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古代诗歌积淀着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汲取古代文化中的做人智慧,涵养心灵。教师要以自己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感染学生,带领学生与经典同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心中读诗的火种已经点燃,有丰富的诗歌阅读打底,有积极思考的诗歌创作伴行,学生会轻轻地、不经意地跨出走向缪斯女神的第一步。

让学生徜徉在美的意境中 ——诗歌教学的点滴感悟

【摘要】

语文课堂应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然而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上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思想丧失、个性缺位、语言苍白空洞,书卷气全无,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受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的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让我们的学生离经典越来越远,离诗歌越来越远。

本文尝试探讨诗歌教学中的大胆变革,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把语文教学导向充满诗性光辉和人文精神的宽途,为学生引进诗歌的海洋吟咏性情,引进艺术的殿堂徜徉精神,让学生爱上经典,爱上古典诗歌。

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探讨诗歌教学的一般流程:

一、读诗韵,酿造葱茏的诗意。

二、感诗意,理解诗歌内容。

三、品诗境,欣赏诗歌的诗意。

四、仿诗言,点燃创造的火花。文章将诗歌教学的流程分四点依次说来,只是因为论述的方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它们往往是交叉的、综合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仿写诗句来感受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感染学生,带领学生与经典同行,让学生徜徉在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中。

【关键词】诗歌教学 古典诗词 朗读 欣赏

【参考文献】

1、梅子涵《风之王》 新蕾出版社

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3、《中学诗歌教学策略》 张厚感

【发表刊物】 《试题与研究》刊物 2009/17 教学论坛

让诗情行走在意境中

让学生在生物课中感受美

让学生徜徉在美的语文世界里

让孩子们在诗情画意中徜徉(小编推荐)

意境美是什么

让心灵徜徉书海

让心灵徜徉书海

让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

让学生徜徉在美的意境中
《让学生徜徉在美的意境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