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4: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策略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整节课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联系实际生活、实验、数学故事、艺术、制造悬念等方法创设数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情境创设

学习兴趣

课堂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新课标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回归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不断丰富教学情境的内涵,并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达到这些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实施探究教学。探究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使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结构主要有以下几步:① 教师设置学生探究的情境。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所要教学的知识。③师生交流探究的成果,构建新知识。实施探究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怎样设置探究的情境。这个问题不解决,探究教学就成为空中楼阁。情境创设由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也可以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者课的结束时出现。由于学生个性和生活知识经验的不同,同样的情境作用于不同的学生得到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应怎样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探索和尝试了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处处时时都有数学现象、数学规律、数学问题,常常包含着一些简单而明显易懂的数学知识、道理。数学是人们劳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如果我们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就能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考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学生生活在一个被数学包围的世界里,耳闻目睹各式各样的图形,亲身体会着各式各样的数字,经常享受着数学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方便。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而构建新知识需要有构建新知的基础。新的知识总是建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就像建造高楼大厦一样,墙要建在基石上,楼板要放在墙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都可以作为他们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的基础。

如学习轴对称时,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选用**到故宫的鸟瞰图引入,再举建筑倒影、立交桥、京剧脸谱、分子结构雕塑、风筝、日常用品等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对称现象的广泛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样的图片,通过空间想象,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这些优美的图片深深吸引了学生,一下子提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一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二、从操作实验中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实验,应将数学实验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来设计。数学实验,目的是以实验为载体,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这个过程,从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学生是充满心理活动的有机个体,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奇、乐于动手动脑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在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实验中大都表现非常活跃,通过实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讲授“垂直于弦的直径”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教科书的要求,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把圆沿着直径对折总能重合,由此归纳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接下来,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心,画一条弦,再画一条垂直于这弦的直径,把纸片沿直径对折,去引导学生进一步找寻图形中相等的线段、弧,从而在实验活动中逐步探索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获得了数学实验活动的经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创设活动情境时,应注意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学 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和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三、从数学故事中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故事与典故。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学生也不例外。同时,在数学课堂上,针对性地引用和穿插些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等方式引入数学知识,要求故事短小精干,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能够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发挥故事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上“统计初步”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吝啬财主买火柴》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吝啬的财主。有一天,他叫儿子去买火柴,临走时还嘱咐儿子,火柴要每根都能点着的。不一会儿,儿子把火柴买回来交给他。财主问是否根根点得着,儿子大声回答说:“当然会了,因为我把每一根火柴都点过了!”通过这个故事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之后,马上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办这件事,你又怎么办?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

又如,勾股定理是初中阶段非常不好上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那么如何才能把这堂课上好呢?我通过了这样一则故事引出了课题: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在2500•年前的一天,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宾客们都在高谈阔论,尽情吃喝,只有毕达哥拉斯看着朋友家的地砖发呆。原来,朋友家的地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的,黑白相间, 非常美观。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觉得非常奇怪,很想过去问他。过了一会儿,毕达哥拉斯像是恍然大悟的样子,站了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看着同学们充满着好奇,我紧接着问道:“你们知不知道毕达哥拉斯从地砖的图案上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

四、从艺术中创设情境 3 巧妙运用文字、音乐、图画、动画等多种形式,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奇异的动画设计,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通过音、形、声、像等多元信息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我在上“三视图”这节课时,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用多媒体投影庐山彩照。师生一起读苏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美的山,多美的诗!我问:“苏东坡是怎么观察庐山的?”用它来引出课题,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探究位似的性质时,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了一些立体艺术字。

学生很感兴趣,一直问是怎么写的,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引入课题。从艺术中创设情境,整合了社会生活情境和审美意识、人文意识、情感意识,学生在课堂上既享受到了优美的意境,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利用悬念创设情境

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悬念能够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持久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给学生巧设悬疑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使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知道的心理。学生带着这种心理上的期待去思考和探究问题,积极性和求知欲一定能加倍增强。例如,我在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节课时,我先问学生:你看过 或听说过埃及金字塔吗?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他是怎样求出金字塔的高度的? 这样通过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总而言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无定法,教学情境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选择、设计、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2007年修订版)

[2]《数学(七—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情境是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情境可以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初中数学中有一类月历、打折销售、希望工程、教育储蓄等带有实际应用性的问题,解答时常需要应用图形特性,根据月历本、利息税、等积变换等知识求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使问题顺利解决。

(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如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报纸探究乘方的知识:开始展示很大的报纸时许多同学都说能对折几十甚至上百次,可是在动手实践后却发现折叠到七次的时候已经非常困难,许多同学都是大惑不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终于发现:报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以等比级数增加,而其面积则相应地以同样比例减少。加上纸本身的拉力,把报纸对折第九次无疑比一次将512张报纸对折更要困难!

(五)、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

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著名的IT巨头中国联想的广告更是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数学的问题情境。

如学习了中点后,再学习角平分线的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展开类比和对比,联想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等。

(六)、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如学习过(ab)n=anbn以后,许多同学都错误地认为(a+b)n=an+bn,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a+b)n,然后让学生用具体数据进行代入求值,进行让学生发现原先自己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出观念冲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初中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课堂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浅析创设情境式初中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