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03 19:4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文言文历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文言文教学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语文的基础阶段,文言文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教好文言文,让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呢?我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特别在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我做了一定的摸索、探讨,现做一总结。

初期:教师精讲,学生跟记式。

学生初上高中,学的第

一、二课便是传统的文言篇目《劝学》、《师说》,在初中,学生学习的是浅易文言文,基本上是老师念翻译,学生记翻译,没有接触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些较深一层的内容,更有甚者,实词、虚词分不清,最常见的“而”“之”“以”的用法都不明白,怎么办?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肯定不行,当时我很着急、困惑,为了引导学生理清并记牢最基本的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下定决心,从最基本的抓起,教师精讲,学生跟记。基本上采用这一步骤: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生正音。

3、教师精讲,学生跟记。

4、学生读课文,如有疑问,再问老师。

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串讲式文言文教学无大异,只不过我面临的是一帮初上高中的学生,要使他们听得懂,记得准、牢,需要我讲得更慢、更精、更细,并且要时时提醒学生跟上老师的节奏,认真记笔记,复习时认真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点:对于文言知识,学生听得清,记得准。

不足:显而易见,这种模式与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理念上的文言文教学格格不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

适用对象:初上高中的学生,为他们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起一个领路作用,讲一课、两课行,但绝不可长期采用。 发展期: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导学点拨式和诵读式。

讲了《劝学》、《师说》,我想,学生刚入学,讲两课,对文言文学习起一个领路作用还行,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会兴趣全无,激发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怎么办?又不能一下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做。我想,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展示,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点,教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石钟山记》时,我决定采用“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导学点拨式”。在这之前,我让学生认真复习了《劝学》、《师说》,回顾总结了有关文言知识。上课时,每一小部分内容,我采用这一步骤: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生正音。

3、学生质疑。

4、师生解疑。

5、学生翻译剩余内容。

6、教师订正翻译,点拨重点、难点。

7、学生读课文。

8、教师点拨写作思路。刚开始,学生还不太适应,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渐适应了这一模式。在教授必修二的《鸿门宴》、《赤壁之战》、《殽之战》这三篇文言文时,我基本上采用了这一模式。鉴于学生基础,不适宜拿出一大段让学生质疑,适宜于小步子质疑,论课本内容上的行数的话,我一般每六行让学生质疑。再加上课下复习我抓得比较紧,又从《文言助读》上找了简短的文言语段让学生读,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初步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为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

优点: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点拨,使文言文重点、难点突出。 不足: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适用对象:经历了初上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初级阶段之后,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学生。 诵读式:

诵读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读书技巧,以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的教学方法”。①这种方法对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尤其适用于“辞”、“赋”、“骚”、“歌”、“行”这些文体。这些文章课下注释较详细,读之朗朗上口,在教授必修一的《琵琶行》,第一册读本的《归去来兮辞》、《前赤壁赋》,必修二的《离骚》、《兵车行》时,我采用了诵读式,主要步骤如下: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生正音。

3、教师范读。

4、学生跟读。

5、学生质疑。

6、教师解疑。

7、采用教师范背、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熟读,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8、教师抓重点加以讲解,明确文章内涵。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背过了这几篇文章,并且都已落实默写。

优点:增强了语感,体会了古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妙,提高了文言文阅读水平。

不足:有些文言知识点落实得不是很到位。

适用对象:尤适用于“辞”、“赋”、“骚”、“歌”、“行”体。 成熟期:自主、合作、探究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在实行“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导学点拨式”时,我就一直在思考,学生经过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初步形成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能否放手让他们自己做,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教学理念呢?恰好在今年三月中旬,我们学校组织了语文组全体老师到杜郎口中学考察,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式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深深触动了我,我想,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何不尝试一下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呢?

从杜郎口中学回来的第二天下午的语文课上,我教授《兰亭集序》最后两段时(必修三第一课《报任安书》较难,我们备课组统一从第三单元开始学),采用这一模式:

1、全班分成十四个小组,每五人一组,有一位组长。

2、学生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自主学习,不会的小组内合作、探究解决。

3、课本内容每人分三行,翻译给小组内成员听。

4、每一小组分两行课本内容,组里推荐一名成员为代表在班上讲,其余同学可质疑。

5、教师归纳总结。这一次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气氛高涨,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班里的梁鹏鹏同学在周记中记叙了这一学习过程,他写到:“那天下午的收获异常多,学得也非常起劲!有一种动力感!再加上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成员都会为自己小组的表现好坏而努力!我感到老师给我们的这种方式学习很有效果,虽然慢了点儿,但是收获多多!好处多多!”

课后,我对这一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针对讨论过程慢与需要达到的教学进度相矛盾这一问题,在教授《报任安书》和《苏武传》时,我又做了调整,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营造讨论、探究的氛围,授完《兰亭集序》,我给班里固定每五人一组,这五名成员学习好坏搭配,对着桌子坐在一起,有一名组长,我给他们编了号,组长是五号,其余四人分一到四号。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生正音。

3、教师点出重点、难点的实词、虚词,但不说意义。

4、学生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边读边口头翻译,不会的小组长领着合作、讨论、探究,据授课内容有一定时间限制。

5、学生质疑。

6、师生解疑。

7、学生翻译剩余内容,指出重点实词、虚词之意。

8、师生订正。学生自己找重点、难点不是很到位,第三步是让他们明确重点、难点,避免了讨论学习的无目的性。第四步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边读边口头翻译,体现了诵读教学,有一定时间限制,避免了讨论的随意性。我校特级教师石险峰老师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在听了我采用这一模式授《报任安书》

三、四段和《苏武传》

六、七段后,评课时给我指出两大优点:

1、重点突出,落实到位。

2、与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教学理念相适应,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也指出了不足之处,除个别文言知识落实不透彻外,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还应仔细研究一番。

优点: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不足:讨论过程慢与需要达到的教学进度相矛盾。

适用对象: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的高一学生。

总之,在高一的文言文教学中,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理论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我努力探讨一条适合高一文言文教学的路子,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初上高中,学习《劝学》、《师说》,教师可采用“教师精讲,学生跟记式”,渐渐的,可采用“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导学点拨式”和“诵读式”,最后由量变到质变,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我将继续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水平。以上是我教高一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一点探讨,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一1432班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高一文言文复习

高一文言文句式

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

文言文教学模式

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

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