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达·芬奇的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0-03-02 23:25: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达·芬奇的美学思想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家,“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世界闻名的艺术珍品。尽管达·芬奇不是一位美学家,也从未提出过一个完整的、合乎体系规范的关于美本质的命题,但在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当中,却处处可以窥见其深刻的美学思想。

这里说的达芬奇的美学思想,其实应该算是艺术家的美学,讨论艺术创作的著作历来有两类。一类是作家或艺术家用来表述他们的创作思想,像托尔斯泰的《艺术论》,阐述的是他的艺术思想,不如说是他的艺术观,他并不标榜为美学。还有一类,例如达芬奇的《达芬奇笔记》,讲的是绘画创作和技法,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方法论。这些艺术家们的著作中的议论虽然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但是却不能说这他们是一本美学著作。似乎,美学从来是哲学家的事情,从古希腊哲学起,美学就是哲学一个组成部分。从伯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康德和黑格尔,美学堂堂正正成为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我们只能说《达芬奇笔记》以及《绘画论》等著作中体现的美学思想是达芬奇作为一个艺术家对美学的自我思考。

不过达芬奇的这些作品中的观点虽然不是系统的美学知识,达芬奇却以其中的观点作为创作指导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如在其著名艺术理论著作《绘画论》中,达·芬奇高扬理性的大旗,倡导艺术应像镜子一样忠实反映自然,艺术家应以理性为指导去反映自然,作品既要源于自然又要高于自然,这些观点实际上构成了其美学思想的总纲。与此相映的是,达·芬奇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是《蒙娜丽莎》还是《最后的晚餐》,都无不以人性战胜神性、理性高于神权为创作思想,“艺术模仿自然”的美学信条在这些作品中均得到了完美的贯彻。

下列我们分别对他的作品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进行简单的分析,看这两幅名作中何处体现了他的创作理念及美学思想:《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作于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餐厅的壁画,取材于《圣经》新约犹大出卖耶稣的传说故事。无论是复兴时期,还是之后的数百年,同名作品虽然不少见,但是只有达芬奇的这幅千古不衰,长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看重,不厌百赏。这副画中体现的构思、透视法、人物心理、多样统一的原则等方面的技巧都在他的《绘画论》有所体现。中,另外这副画中以几何图形为基础来分布画面的原则,体现出几何的对称美,则在《达芬奇笔记》中有所体现。

身为画家的达芬奇,还具备丰富而精湛的自然科学知识,这也让达芬奇对科学和艺术有了更加理性与深刻的理解。他认为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用科学的眼光来研究绘画理论,因此,他的绘画在构图上尤为细致和精准。如《蒙娜丽莎》这幅画,就创造性地解决了半身肖像的构图问题。因此《蒙娜丽莎》这是世界上最著名、最重要、最优秀的肖像画之一,是达芬奇最高成就的标志。。这幅画最引人注意、人们评论最多的、最能引发人想象的就是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很多评论家认为,这个微笑,可随着欣赏者的心情的变化而变化。有人说她的微笑端庄而典雅;也有人认为她的微笑带着魅惑,还有些人认为,她的微笑透着邪气:甚至有人对她的微笑百思不得其解,而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能引起人们如此丰富想象力的画像,在世上艺术珍品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件。这也与达芬奇平时自觉的美学思考有着分

不开的关系。

《达芬奇笔记》没出版之前的笔记手稿非常随意,多半写在凌乱的稿纸上,没有排序,也没有编码,有的甚至是作者用左手写成的反书——达·芬奇左右手都能写字作画——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 笔记的原稿无所不谈,中间往往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开头说的是天文,或者某种大自然的现象,接下去谈的却是声音的原理,往后说到的又是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的空白处„„然而正是这些即兴发挥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引导着达芬奇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美术作品。所以,从这里我们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绘画不仅需要完美的比例,也需要人内心的感触。因此,我们的创作不仅要借助于已有的美学知识,更要加上自己内心对于美的感悟,才能在那些与美有关的领域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和谐之美!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美感的作品!

达·芬奇

贝多芬,达·芬奇名言录

达·芬奇的求职信

列奥纳多·达·芬奇及其作品简介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天才达·芬奇的故事

绘画艺术奇才—达·芬奇

达·芬奇的求职信等

达·芬奇励志名言警句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达·芬奇的美学思想
《达·芬奇的美学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