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0: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名词解释题

(1) 非无菌区: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2)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3) 新鲜血:在4℃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内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各种原有成分。

(4)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 咽拭子标本:从咽部和扁桃体取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

(6) 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全过程的客观记录。

(7) 库存血:指在4℃环境下保存2~3周的血液。

(8) 临终:临终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

(9) 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本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救治或用人为方式使其无痛苦的快速死亡。我国尚未通过实行安乐死的立法。

(10) 灌肠法: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排出粪便、积存的气体或输入药物,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11) 环境: 是指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12) 留置导尿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13) 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

(14) 传播途径: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

(15) 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16) 手术清点记录:是指巡回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17) 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18) 睡眠剥夺:指睡眠时间减少、质量降低及睡眠被频繁地打断。

(19) 无尿:又称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20) 清洁:指应用洗、刷、擦等方式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

(21) 易感宿主: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群。

(22) 血浆:是全血经分离后所得到的液体部分。

(23) 热量: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称热能。

(24) 休息: 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身体各部分放松,没有紧张、焦虑,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恢复精力和体力的过程。

(25) 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能生存、繁殖及并能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

(26) 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27) 社会环境: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相互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社会关系的总和。

(28) 呼吸困难: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也参加呼吸运动,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也有改变。

(29) 溶血反应:指输入血中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发生,是输血最严重的反应。

(30) 主动卧位 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指患者自己采取的最舒适的卧位,并可自由变换卧位。

(31)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不适的感觉,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系列感觉反应,也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的防御反应。

(32) 成分输血:是指输入血液的某种成分。

(33) 全范围关节运动: 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34) 睡眠:睡眠是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它是由不同时相组成的,对周围环境可相对地不作出反应。

(35) 等长运动: 等长运动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因为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又称静力练习。

(36) 医源性损害:指由于医护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或操作上的不当、失误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

(37) 注射法: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经皮内、皮下、肌内、静脉途径注入体内的方法。

(38) 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为少尿。

(39) 被动卧位 被动卧位(paive lying position)是指患者无力变换而需由他人帮助安置的卧位。

(40) 肌内注射法: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41)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障碍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引起压疮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肤及软组织受压,故也称为压力性溃疡。

(42) 发绀是皮肤粘膜呈青紫色,主要为单位容积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常见于缺氧和亚硝酸盐中毒。

(43) 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此期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的功能处于深度抑制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射减弱或迟钝,肌张力减退或消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出现潮式呼吸及间断呼吸。此期生命处于可逆阶段,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生命可复苏。

(44) 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其本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45)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46) 尿失禁:尿液不受意识控制而自行排出

(47) 无菌区: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48) 脑死亡:是指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

(49)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50) 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即肌肉长度改变因而肢体活动。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等张运动又称动力运动。

(51) 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52) 雾化吸入法:是应用雾化的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经鼻或口吸入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

(53)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统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主要的客观反应,是衡量机体身心健康的基本指标。 (54) 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55) 要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制食物,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包含游离氨基酸、单糖、主要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

(56) 全血:指采集的血液未经任何加工而全部保存备用的血液。

(57) 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58) 失眠:是睡眠形态紊乱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

(59) 便秘:排便次数减少,7天内少于2~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60) 高血压: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称为高血压。

(61) 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62) 医院感染:指任何人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引起各种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63) 多尿:24h尿量超过2500 ml为多尿。

(64) 特级护理:凡各种复杂的大手术、严重外伤、脑外伤、病危等患者,应设专人负责24h护理,称特级护理。

(65) 输液泵:是电子输液控制装置,能将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体内,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66) 隔离: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

(67) 排便失禁:提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

(68) 静脉输液法: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称为静脉输液法。

(69) 舒适:是个体身心处于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主观感觉。

(70) 被迫卧位 被迫卧位(compelled lying position)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71) 洗胃法:是将胃管由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溶液,以排除胃内毒物或潴留食物的胃灌洗方法。

(72) 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此期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随着此期的进展,相继出现尸体现象。

(73)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它既方便又经济且

较安全,药物经口服后,通过胃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到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

(74) 死亡:死亡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永久消失,是机体完整性的破坏和新陈代谢的永久停止。

(75) 继发效应:机体为了组织免受损伤而产生的防御作用,转换机体对冷或热刺激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而出现短暂的相反作用。

(76)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或血制品通过静脉输入人体的方法。

(77) 睡眠性呼吸暂停: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期间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可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类型。

(78) 氧气吸入疗法:是指供给患者氧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改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79) 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又称体温过高。

(80) 尿潴留: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81) 治疗饮食:是指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总热量和某些营养素,以达到辅助治疗或治疗目的的一类饮食。

(82) 吸痰法:是指用吸痰管经口、鼻、气管将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肺不张、肺部感染、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83) 黄疸是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由于血中胆红素增多所致,见于胆道疾病、肝功能障碍和大量溶血。

(84) 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针对各种疾病末期、癌症晚期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与护理照顾,其宗旨是满足临终患者身心的需要,使其能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期。

(85) 基础生命支持:又称现场急救,是心肺复苏中的初始急救技术,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抢救,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三个步骤。

(86) 试验饮食:亦称诊断饮食,即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特殊调整,达到协助诊断疾病和提高试验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类饮食。

(87)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88)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89) 危重患者:指病情严重,通常患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需严密连续观察病情,做出疾病发展的分析判断的患者。

(90) 低张性缺氧: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肺通气不足、气体弥散障碍;静脉血短路流入动脉而引起的缺氧。

(91) 腹泻:指任何因素引起肠蠕动增快,使食物通过胃肠道过于迅速,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不成形或呈水样便。

(92) 外源性医院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93)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

(94) 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 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亦称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

(95)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是从周围静脉导入且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嚣管技术。

(96) 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

(97)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除芽胞以外的病原微生物。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题

护理学研究名词解释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妇产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社区护理学名词解释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题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