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08:13: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校本培训材料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说起课题研究,老师们可能感觉它离自己的距离很遥远。课题研究,一向给人的感觉是学究、古董型的,它讳莫如深,抑或“威严无比”。总之,“对于课题研究,如高山仰止,我,一介普通教师,没有高深的理论素养,担任着形形色色、忙碌的教学、管理任务,我能做课题研究吗?”这是我们未进入研究前常有的想法。

一、正确认识课题研究

1、什么是课题研究

我的理解是把日常工作科研化,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这种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同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的过程。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过程。

科研培训参考书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阐述:“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2、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大家去探索、去研究。

另外,相对于专家、专门的科研人员,一线的教师更有研究的优势。研究并不是学者们的“专利”,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无疑是我们这些天天泡在课堂上、天天与孩子们打交道的教师,我们工作在第一线,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着第一手翔实的材料(这些正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我们的针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研究更具有实际价值。

3、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在1985年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的观点。对此,我深有同感。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资料、书籍,有益于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做课题要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随着课题研究的进程,很容易形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这就是科研意识。

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学生行为习惯问题、道德表现问题、班级管理问题等。一线教师要搞课题研究,不外乎通过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改变一些教育现状,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使自己有收获,促进自己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二、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做课题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一般来说,做一个课题主要分三大步:第一步选题、立项;第二步就是实践操作;第三步是分析、总结。

(一)如何选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1、课题从哪里来?

应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从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并注意做到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切忌假、大、空。如何寻找课题的灵感呢?

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如我们平时总是赞叹某位教师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一段深刻精辟的阐述,让学生终身难忘;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让学生信心倍增。那么这样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否值得我们去研究,在不同的学科中它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能否总结出来让大家学习?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问题确立一个课题:《教师魅力教学语言研究》。 关注教学,变困惑为课题。我们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如何既提高优秀学生的成绩又照顾学生的差异?”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不能只是说说议议,而应该去深入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可以确立《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主体参与意识》的课题。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研究,各位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案例来阐述自己新的思想理念。这实时的反思就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

(二)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 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名称(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对象 (7)研究步骤 (8)研究保障 (9)成果预测 (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 (11)经费预算(12)资料附录

(三)开展实验 准备阶段:

1、理论准备。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

2、方案设计。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如何进行论证?第一,阐明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第四,前期成果有哪些?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大家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

实践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

2、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

3、发挥团队作用,民主合作、群策群力,不惟书、不惟上,只为实。 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成果有以下类型:(1)教育科研报告。用约定俗成的格式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包括调查报告(含观察报告、测量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结题报告等几种类型。(2)教育研究论文。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作出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包括经验性论文、研讨性论文、评述性论文、学术性论文。

(四)对研究者的要求

1、要让自己做个有心人。让自己做个有心人,做个易感、善感、会感的人。研究无处不在,很多东西可以研究,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抓住生活中的细小问题,鼓励自己勇敢地进行尝试,进行摸索,让自己做一个敢于研究的人。

2、要给自己一个确定的目标。确立课题之后,要把它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又一起点,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围绕这一目标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要相信自己在逐渐的摸索过程中,一定能看到七彩的阳光。

3、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为做课题寻找理论支撑,确定好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以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4、要坚定自己的信念。静下心来,给自己一份信念,用爱去做,用心去做,相信在这份信念的支撑下,自己的努力定会有所收获,自己的生命一定会展示得更有价值。

最后,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作为今天的结束语。“如果你(指校长)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到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整理)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 开展小课题研究

教师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