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3 08:34:20 来源: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工作报告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是2013年8月被批准立项的宿迁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通过研究者的积极努力,目前已经顺利进入结题阶段。课题组通过科学管理,认真实践,使课题研究的各项目标逐一达到预定要求,下面就课题研究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概述 1.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为便于研究,制定了研究方案,着重研究以下内容,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2)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实施有效性评价 (3)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实施有效性评价 (4)充分挖掘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实施有效性评价 2.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特点,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研究,不断调整研究的计划及策略,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此外,还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实验观察法、案例法、叙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3.课题研究的措施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需要组织保证,我校建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督促课题组实实在在地开展研究,形成了课题组具体操作、教科室协作管理的格局。

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采取了有效举措落实研究制度,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外出学习、网络信息等的经费支出。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将教科研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我校将科研、教研及课改工作结合起来,个个是科研教师,坚持每人一堂公开课、一次专题发言。定期研讨制和个人研究任务制度成了扎实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进行各项课题评优工作,对教师评优晋级给予倾斜,极大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激活了教师研究过程的情感,同时也为本课题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学习了《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 《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多元智能》《论教师成长》《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等。学习使每位教师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研究有序进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1)准备阶段:(2013.4—2013.10)

组织组内成员调查目前教师教学评价现状,查阅、分析文献资料,设计方案,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写出开题论证报告。 (2)实践探究阶段:(2013.10—2015.2)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 (2015.2—2015.5)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③举行课题实验结题和鉴定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成绩

经过二年的研究,本课题组已完成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达到预先的假设。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的主要原因,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意义,探求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养成课堂教学评价的习惯等。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借助对教学问题的探究和创造性的解决,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2、课题组内合作的氛围得以形成,教师课堂评价的习惯基本养成。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习惯性地用上了评价性的语言。如张鹏老师的“你的声音真响亮!”张涛老师的“你的语言很优美!”陈晓秀老师的“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张玉波老师在对待差生时,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对劳动的热情用到学习当中来,通过鼓励表扬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老师们能主动讨论课堂评价的效果。在学习共同体内,老师们善于合作,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自觉向同伴“求救”,同伴们也主动“帮忙”。这样的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进步。

3、课堂教学效益大面积提高。教师专业的成长带来了课堂效益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多了,课堂不再沉闷,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了教研方式的改进。

本人在课题申报至结题期间,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多篇论文在《课外语文》、《考试周刊》、《教育科学论坛》、《读与写》等报刊上发表;在省“师陶杯”“蓝天杯”等重要评比中获奖;在县“同课异构”展示课中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四、总结反思,不断升华

1、评价只是手段,而且它的实质是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这种意义上说,评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倒好处才好。

2、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未能将研究案例提升到较高的理论层面。评价是一种手段,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教学评价应该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 今后我将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改进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0一五年四月

推荐第2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适应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邹城市唐村镇唐兴小学课题组

2016年4月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引言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充分体会到当今中学生急需这方面的锻炼,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二、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课题组于2016年初申报沧州市“十三五”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提纲编制研究》,并于2016年5月获市教育局认定、审批、立项。课题获批立项以后,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郑艳丽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并于2016年5月举办了该课题的开题仪式,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了人员分工、制定了研究方案,撰写了课题开题报告,并得到学校领导在资金、人员、工作开展等方面的支持。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研究“学案导学”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2)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导学提纲”。

(二)研究内容

(1)“生本教育”相关理论研究,重点解决“生本教育”“学案导学”概念的认定和优点分析。

(2)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时为单位,编制高中政治导学提纲。 (3)对 “导学提纲”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发现的问题作出修正并改进。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A、研究过程中,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负责人:郑艳丽

为使我组《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提纲编制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 长: 郑艳丽 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

组 员 : 马艳玲、吴桂芝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其他工作: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初步实施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4.04-2014.08)负责人:郑艳丽 (1)、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边分析,交流总结的方法,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邀请有关专家针对课题实验进行理论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以及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学习研

究生本教育、学案导学的相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的活动。

(3)、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讨论活动。

3、深化研究阶段(2014.09- 2015.12))负责人:郑艳丽

(1)、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并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尝试研究。 (2)课题组定期举行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通过外出学习和课题组集体研讨,对导学提纲在编制过程中如何渗透生本教育进行研究。

(4)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

(5)课题组成员以课时为单位,分工合作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提纲。 (6)对导学提纲在课堂上进行运用,结合各种生本研讨课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改进,并汇集成册。

4、结题鉴定阶段(2016.01-2016.04))负责人:郑艳丽 (1)、处理数据资料,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加工修改研究案例。 (4)、完成结题工作。 (5)、结题鉴定。

B、课题组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查阅、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研究过程中,也针对研究的实际问题随机进行资料查阅。对导学提纲编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编制原则进行研究。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向省内外导学提纲使用较成熟的学校进行学习,归纳总结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导学提纲编制方案。并在课堂实际运用中,对导学提纲加以修正和完善。

五、研究成效

两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两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3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两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济宁市、邹城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丰富政治课堂教学的内涵。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师教学设计方面进行细化、深化。教师围绕怎样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从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启发、诱导、点拨,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过去学生的被动接收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彰显了课堂活力,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促进了角色的转变。通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意识的变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传授知识的指导者”向“知识促进者”悄然转变。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统治者,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高度,同一个平台上作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探讨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气氛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参与热情明显增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两年来的教学成绩进行前对比,成绩大有提高。

5、加快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参与教科研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缺乏专家引领,当前需要技术层面的指导。基层学校请到专家亲临指导的机会相对很少,希望专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把脉、诊断,解决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

2、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资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

3、缺乏交流、沟通互动的机会。我们更多是在自己的学校内部搞课题研究,缺乏走出去的机会,从管理人员到研究教师更多是局限于自己的课题研究,视野不够开阔,这成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制约因素。

推荐第3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4年3月,我们政史教研组承担了区级小课题《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任务,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临渭区教研室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表扬或批评”,它通常与教学活动过程相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即时性评价是以“质的记述+价值判断”为主,而非“量的记述十价值判断”的评价。即时性评价也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估”,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悄况的信息”。 当学生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发展。即时性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拔动孩子的心弦。如今,即时性评价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即时性评价在课堂的实施,能促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重新定位,由过去传统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也发生相应改变,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参与,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使教与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并通过师生,生生自主合作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丰富教学过程及教学反馈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学校高度重视,确保课题质量

我们学校领导一直对教育科研十分重视,一直坚持科研课题引领教育教学工作。校长杨国际是学习型带头人,特别是课题的申报立项后到实际研究,积极关注,派教研室陈文霞主任、王宏校长、史宏涛校长亲临一线、直接指导并参与研究,安排参加过国家远程历史研修培训的田宝娣老师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王红利为小组长的课题实践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历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后勤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课题研究平台

2014年3月,接题以后,课题组成员对学校及自身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是一个年轻的薄弱学校,但校长好读书,乐教研,且非常重视硬件和校园文化建设,想尽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使学校现代化设施和书香气息及氛围可以与强校媲美,除此之外外,我组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我校的学生及班额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学生朴实中渗透单纯、活泼里散发可爱,活脱脱城中村杂拌糖,班额小,易于发散。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和本组自身的资源开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能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 不足,找出努力方向;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住契机,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教学活动高潮时,抓住机遇,及时“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欣赏别人,提升自己,又能互相评价,始终让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三》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提高认识,提高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高质量的保证课题预定任务的完成,学校和课题组都十分重视。学校专辟时间进行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方式,不失时机地派年轻老师利用双休日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自己的研修视野,聘请区教研所张伟利、校电脑专业老师王再峰对大家进行计算机培训,提高自己电脑的操作能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以便全体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网上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教研室还亲自邀请区教研室主任杨晓荣老师进行《一线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区教研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课题组每周二教研会上留出一定时间由史宏涛校长亲自集体学习有关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材料、观看名师视频,号召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网上自学,并积极撰写研修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热情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课堂适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并且不断激励、导向、调控、诊断,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更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自信心,增加内驱力,从而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例如,丁娟梅的《丝绸之路》研讨课上,学生在丁老师的激励、引导调控下,不但了解了当时我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地区:长安、楼兰、敦煌等,领略了昔日敦煌的繁华和作为“咽喉之道”的重要性,还懂得了在学习生活中,要有探险的精神、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自主和合作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互评,小组互评,能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课堂的主人。例如李亚青老师的《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展示课,配合学校餐桌式摆放,整节课能让学生互议、互问、互答、互评,能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即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学生探索、感悟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自主思考和自主创造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即时评价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评价方法的灵活严密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获得了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王红利老师的《拿破仑的文韬武略》公开课,王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环节,如拿破仑的学生生涯、拿破仑的名言、拿破仑对法典的评价、拿破仑的演讲,凸现拿破仑的勤奋、坚强、博学、爱国、激情和远见,展示出历史发展的生动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但与此同时,王老师并没有过分夸大这些因素的作用,而是处处强调拿破仑与时代的关系这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跳出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的评价模式,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不仅提高了自主协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师生的专业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课题组成员积极承担各种公开研讨课,老中青默契协作,给年轻老师搭建平台,让他们让有机会观摩更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积累和总结自己的特点和经验展示自己。从本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也将“即时课堂”渗透到讲学稿中。今年3月中旬,王红利、史校长、王校长、丁娟梅每人展示一节历史优质课5月上旬,田宝娣、李亚青、丁娟梅每人展示一节历史优质课,丁娟梅上一节观摩课。让学生在耳目一新、多方位评价中获取知识。在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们始终立足于历史课堂教学,营造出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积极开展组内的集体研讨,每个教师切实上好每一节历史实验课。然后进行互动评议,通过实验课老师的课后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听课老师的点评,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即时评价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教学理论,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课题组的教学实践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2014年3月---10月,课题组共打造精品展示课10节,融入了大量“即时评价”的方法和元素,受到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将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对“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体会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12篇,“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撰写论文10篇,随笔10篇,精品教学设计10篇,课例分析10篇,教学反思10篇,阶段总结5篇、调查分析2篇、心得10篇、观察记录、10篇、互评互听12篇、活动记录8次、即时反馈评价语及作业填图册、绩优学案1000多册4万多次,在区教研室质量检测中取得很大进步。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教师要有极高的热情深入到一线的课题研究中去。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评价方式多样化与课外延伸法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即时评价的相关理论方面还应加强学习和积累,从而更好地指导课题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老师大都能够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但个别教师的实验意识不够,使研究工作相对被动,研究问题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评价模式单一。

课题组教师集体研究和交流的时间可以安排得更多更充足一些。 实验资料的积累工作还做得不够细致完整,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对于学生的课堂调查缺乏客观的评价,没有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并尝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力求比过去再上新台阶。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推动课题发展

我们将继续在杨国际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陈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使研究不断深入

依托本校政史教研组其他课题的辐射作用,为本课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做到资源共享。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即时评价不仅对历史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为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搭建良好平台,潜能得到驱动,使老师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第4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探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瓜坡镇中学

吕华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大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因此,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了我们选择本课题的重要原因,一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坚持以新课改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课题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激发学生拓展阅读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的研究。 ②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探索。

③建构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外阅读模式的研究。 ④提高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效率的研究。 ⑤课外阅读中评价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6、案例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 9 月—— 12月)

1、成立本课题领导工作小组,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由于本课题被列为渭南市教科研究重点课题,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在学校领导下,我们成立了以俞学军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由刘颖统一安排协调各课题组成员,多次召开会议,根据总课题确定子课题。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阅读动机、阅读类型、阅读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最喜爱的书籍类型,最喜爱的阅读形式、阅读速度、阅读笔记、阅读习惯、阅读交流等,形成调查报告。结合我校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反复讨论,确立了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明确了研究内容,完成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探究》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和课题申报工作。

2、组建精干的研究队伍,完善课题研究方法 为了课题的实施,我们组建了精干的课题研究队伍,俞学军副校长亲自挂帅,由学校高级教师李青燕、吕华丽,一级教师赵淑丽、刘颖,二级教师张聪玲组成课题组成员,并进行了合理分工,定期研讨交流。

3、科学制定课题方案、隆重开题

为了使课题方案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实践操作,课题组查找了有关课题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反复研究,带领课题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反思自身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了全面、客观、真实的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促进课题实验扎

1

实有效地开展,找出学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成员召开专题会议,组织观看网络知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学校加大图书室、阅览室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物质条件

为做好课题的基础工作,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图书1000多册,成立了两个读书室,定期向学生进行发放。基于学校图书资源浪费现象,主研教师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定期带领学生选择书目,与学生共同学习,一年来共向图书室集体大量借阅图书10次,所借学生交换阅读达10多本。确保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班级建立了小小班级读书室,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读物更是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年1月 ——5月)

1、理论引领,提高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理论水平

作为一项主题研究,课题组的所有成员,不仅需要具体研究实践,还更需要有扎实有效的科学理论知识来支持帮助课题研究实践。我们重视课题组成员的培养,重视校本培训,加强校际交流,让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校本培训”的方法,“校本培训”规定课题组成员每两周一次集中研究学习,讨论交流每阶段的内容、重点;制定实施系列读书活动方案,学习阅读及阅读指导的相关理论;结合实际调整研究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各校际间的相互交流,为课题组成员构建了课题研究的框架和理论知识,也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氛围倡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励师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校首先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校园里,“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校品牌”的愿景激励着我们,“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的口号鼓舞着我们,读书长廊里一本本经典读物吸引着我们,图书管理室书香陶醉着我们,学校读书网站300多条,书香专栏新闻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足迹„„师生们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享受着阅读。

3、教师搭台、加强教师课外阅读指导实践研究

课题组教师作为课题的直接实施者,自身必须具备精湛的业务素养,从课题立项以来,参研教师努力投入到课题专题研究课之中,以课题研究为依据,借助校本教研这个平台,积极投身到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之中。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每位教师执教一堂课题研究课,各位参研人员认真备课、授课,有的是从课内到课外。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李青燕老师是课外阅读训练方案;有的是具体的课外指导课,如赵淑丽老师的《将体验感悟根植于阅读教学中》名著的导读教学;吕华丽老师的《老人与海》的激情体验教学;有的是针对阅读中的一个细节问题作指导:如刘颖老师的《藤野先生》与《阿长与》对人物刻画的方法指导,就学生每人都有的《语文阅读》一书有目的、有要求的指导阅读;张聪玲老师的《初中生课外阅读对写作的指导》,每堂课有课前讨论,课后总结,并撰写了论文收集成集。这种课题研讨课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们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

4、活动为载体,有效推进课外阅读指导实践

2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外阅读指导扎实有效。

开展语文晨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早晨朗读一篇课外文章,可以是《语文阅读》,可以是《中华经典诵读》,可以是《中考满分作文》,也可以是《名人故事》,让晨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自愿行为。

开展读书主题班会活动,每周利用周一的班会课,由语文教师或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快乐读书、健康成长”,“经典美文伴我行”等。

开展“诵读歌、读美文”活动,本学期为了响应华县教育的号召,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于“五一”节隆重在我校举行。为了此次活动,前期各班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教师指导学生朗诵、背诵,在班级内、班级间、年级间形成一股浓郁的竞争氛围,这次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人文体验,受到了全体师生的好评。

开展了课外名著导读及测试活动。课题组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所列的名著篇目,对学生引导阅读,并在各年级分别开展了“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活动,以及“课外名著一百题”的竞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读名著的热情。

开展“读书征文活动”。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收获,课题组每周举行一次阅读心得体会及读后感征文活动,通过课题组评选出优秀文章,在学校办一期专栏以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就感。

三)工作总结及成果梳理阶段(2014年6月 ——10月)

1.各项工作资料、研究痕迹的收集、汇总;总结和反思了每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2.梳理各子成果,初步成果的归纳总结;阅读方法及指导策略的推广、验证,意见建议的采纳吸取;研究成果的最终形成和完善提高。

3、组织人力,进行课题研究结题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安排了刘颖同志组稿撰写实施报告、结题报告,填写课题鉴定评审书;吕华丽老师撰写了作报告;赵淑利、张聪玲撰写整理子成果的电子文稿和资料,准备课题结题验收工作的相关事宜。

四、研究成果:

1、教师能力成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教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们由原来不知道什么叫教科研,变得认识并喜欢上了教科研,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

在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上,老师们从自身的教学入手,寻找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行动,最后还进行了评估与反思。这样反复循环,教师们一步步地深化了课题的研究,为实现由教师匠变为专家型讲师找到了一条捷径。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促使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培养了教研教学的后备人才。

2)在新课标指导下,通过课题研究,树立了正确的指导评价教学观。把阅读教学从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通过激励评价策略培养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的终极目标,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课题研究在我校彻底肃清了课外阅读只是耽

3

误学习的错误思想,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成绩,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乘风破浪。

3)教师的充电提高意识越来越强烈。赵淑丽、刘颖等老师积极参加县校级的学术讨论会,进行论文交流,向专家学习请教,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有二十余名教师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学习并毕(结)业,教学思想理论和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4)教师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培养教师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牢固树立全面培养学生,培养全面的学生的观念。二是在工作方法上,重视培养教师从知识传授向引导创新发展。三是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培养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向课外兴趣小组的引领与课外阅读指导活动相结合的科学、合理、高效化发展。

2、学生的行为实践成果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生有了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在学习价值得以体现,再加上我们经常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一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助思的习惯,品词译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可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读书方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很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4)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了转变,将教育的眼界从课内引向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3、建构了比较成熟的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种教学模式。1)“作品导读——自主阅读/激情朗读——心得交流——总结提升”教学模式;(适用条件或主要用于组织晨读活动、课堂阅读等情形;)

2)“创设情境——角色饰演——交流探究”教学模式;(适用条件或主要用于课本剧、情景剧情形;)

3)“认知感悟——学习运用——模仿试笔——交流总结”教学模式。(适用条件或主要用于阅读教学向写作延伸等情形;)

4)组织课外教学

主要用于组织阅读沙龙、主题演讲赛、诗歌朗诵会、情景剧排练、读吧写吧、鸡汤论坛、名作鉴赏等。

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我们初步认为有在同类学校推广的价值。

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品尝了收获和成功,特别是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备尝了探究的艰辛,尽管我们时刻在思考,不断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我们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我们定会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4

推荐第5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认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必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实现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个教学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有效学习机制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科研的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和实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认识,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带动构建高效课堂的突破口,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的研究为切入点,本着“重立项、重过程、重管理、重效果”的原则,不断加强课题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校本教研,完善信息技术配套设施,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积极实施课题研究,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加强课题研究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课题研究管理机制

学校十分重视对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共同参与的课题管理行政领导小组和由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组长、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技术小组,形成以决策管理—跟踪指导—反馈调控—实践总结—推广应用为一体的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实施分级管理,分层负责,上相联动,整体推进。

1、课题研究行政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 ***

2、课题研究技术小组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 ***

(二)完善课题保障机制

一是制度保障。为保证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包括《课题立项申请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子课题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跟踪调查制度》、《课题研究激励制度》、《实验教师公开研讨课制度》等一列课题研究制度,分层次建立健全了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是人员保障。学校结合实际,采取“全员培训、骨干先行、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精心选拔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发挥我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一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进取心,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乐于交流、勤于实践的课题研究工作队伍,形成骨干教师引领,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的研究模式,为课题研究提高强有力地人力资源。

三是时间保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的时间,做到每周二已安排一次备课组活动,每周四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每月举办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以课题研究为主题的实验课、研究课的汇报交流,每学年进行一次阶段总结交流活动。同时,学校电子备课室全天候开放,以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网上交流、网上研修。

四是设施保证。学校注重课题研究工作的设备设施投入,购买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和音像资料等,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网络教室,建立网络资源库,为每个教室以及部室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系统,给70余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100M光纤接入互联网,并不断完善校园网,建立了互联网多校媒体教室及校园网络配套设施,开辟了课题研究网站。实现了互联网进教室、进部室、进教师办公电脑,做到了班班互通,教师人人互通,资源共享。营造了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硬件与软件配置为稳步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物质条件和基础。

五是经费保障。学校对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优先拨付,保证了课题研究所需的图书、音像资料、多媒体辅助设施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会、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

(四)落实管理措施,提高研究效益

做好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是完成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要抓好课题研究必须从方案制订、活动开展、过程检查、阶段总结、资料积累、成果总结这六个环节抓好落实。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实施计划管理。学校把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由课题负责人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以及要求和措施,然后由课题组组长、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分别制定出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最后由实验教师写出子课题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二是实施课题网络化管理。根据总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范围,课题组分别确定若干子课题,再由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按照学校子课题确定本组的研究课题,最后实验教师根据本组研究课题分解出研究子课题。这样,对总课题进行层层分解,形成课题网络使课题落实到各教研组的工作中,落实到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三是实施分层管理。学校按照校长—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组长—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实验教师流程分层提出明确的管理职责和要求,我们要求课题研究要有实施方案,有计划安排,有阶段实验分析,有实验实验信息反馈报告、有阶段反思和总结,有教科研成果,同时对实验的资料进行收集归档整理。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层管理者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实际组织好各种活动的开展,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控,做好跟踪调查和指导,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适时调控,使课题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研究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设想 经过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课题研究成果植根于广泛而扎实的教师教学实践的土壤之上。

1、课题研究积累了教学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课例、素材库等丰富的资源,我们把这些资源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2、课题研究初步形成的“边导边学五环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实践和完善,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研究实践范围,在专家指导下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升华,做好跟踪调查和指导,进行科学论证和检验,不断充实完善,使课题成果更加完备、规范,凸现成果推广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3、课题成果推广过程中,贯彻点面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注重整体性。先重点班级后整体推广,摸索推广经验的同时大面积铺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全面性。必须面向全校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实施推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召开课题成果交流会、汇报会,使课题成果在校际、镇、县得以交流和推广,形成引领全镇、辐射全县的局面,做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最大限度开辟成果应用的空间。

推荐第6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关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苏巷中学

龚定扬

2008年5月,我校申请立项滁州市级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10月获批准立项,历时近三年。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合理配置数学教学活动中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一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二是分析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三是探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研究大致分为三个过程:

1.可行性论证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核心概念,阐释和完善核心概念的界定、定义和内涵,进行课题研究设计与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组织专题讨论会、研讨会。

2、前期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

9、2):制订全面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准备好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初期应用。

3、后期实施阶段(200

9、3—20

10、2)进行个案和核心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定期召开专题报告会,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归纳,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

4、总结鉴定阶段(20

10、3—20

11、5)全面回顾总结整理近三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组的管理工作,2009年11月由我加入课题组专门负责课题的管理,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每个月开展一次公开课由课题组实验班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和方案实践于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共同研讨课题研究的进度、交流思想;每个月

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一次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总结经验、分享成果;每学期有计划总结,以此来督促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课题组经费运转方面,学校不遗余力,每年投资近三千元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组培训学习等。明光市教育局叶主任等经常到我校来督促指导,实时掌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给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建议。

2011.5.31

推荐第7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课题研究

工作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研究》课题,自2012年1月立项以来,我努力工作,通过两年的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使课题研究更具实效性,两年来我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订阅了《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数学》等杂志进行学习与参考,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理论来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业务学习制度,每周进行一次,每次40分钟左右,学习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我主要学习了《学习论》、《教育走向生本》、《走进新课程》、《小学儿童怎样学数学》等书籍。研究如何发掘生活化的材料,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这一理念。其他还选用以及借鉴国内学校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积累大量的资料,在课题组学习中,我既学习理论,又及时了解各班实验进展。

一、扎实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2012年4月,我对实验班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教师们普遍感觉到我们现行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数学教学过程缺乏生活性,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实际应用。从对学生的调查看,他们则更喜欢教师上课时能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有机会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为此,我的课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与本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对\"生活化\"教学方案的设计、研讨、反思,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以及课后对他们的访谈等手段收集第一手资料,不断调整我的研究进程与策略,又通过撰写教学案例,论文等形式及时总结经验。如通过研究我发现并提出了对生活化数学学习材料的发掘可以从“教材中生活化学习资料的发掘”及“实际生活中学习材料的发掘”两方面展开,而实际生活中学习材料的发掘又可以通过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等渠道获得。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发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心情愉悦,而且它所达成

的目标无论是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态度上都远远超出了以往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的数学课,它更关注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让学生乐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创设生活情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成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我们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我在教授“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我分别在课堂上放了4个包,分别是2斤、4斤、8斤、10斤。然后就让学生上来将这4个包提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感觉一下所提起各个包时有什么不同,同时让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提包同学脸色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脸的表情是最紧张?”、“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脸的表情是最轻松?”让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得出“提2斤时是最轻松,提10斤时是最紧张的。”然后我就要抓紧机会再问“这是为什么呢?”,最后得出了原来“10斤比2斤重”,然后再让学生讨论“2斤与4斤”、“4斤与8斤”、“8斤与10斤”之间的比较,到最后,而最终让学生明白:斤数大总是比较重。那也就是说比较重的数字就比较大。然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引入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10斤比8斤重、8就比4大,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356与360,谁能说出哪个数大?”学生很快就能说出360比356大,然后我再写出:581与57

9、2503与2530、36500与35600等三组数,让学生讨论比较大小,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了,通过这样创造生活情

景可以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接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生活教学情景,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2、挖掘生活例子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改精神,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例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我在教授“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时,我挖掘了这样的生活实例:我扮演公共汽车,同学扮演公共汽车的旅客,公共汽车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时共有25个旅客,公共汽车在行进过程有旅客上车,到了终点站时共有50个旅客(全班共有50个学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站时只有25个旅客,终点站时却有50个旅客?那么中途上来多少个旅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50;反之,我又扮演公共汽车,同学同样扮演旅客,公共汽车从汽车起点站出发原有25个旅客,公共汽车在行进过程有25旅客上车,然后提出问题:到了终点站时公共汽车有多少个旅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25=?然后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25=50是知道一个加数和和求另外一个加数,25+35=?是知道两个加数求和的,从而引入课文的内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实际例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轻松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又如我在教受“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引入学生过生日时切生日蛋糕的例子,一个蛋糕50 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现场模拟表演,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每人一份,而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每个人手中所拿的一份就是总数的其中一份。”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分数”,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使得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

颖、亲切,更加容易接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挖掘数学中“生活例子”,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3、增强生活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将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引导学生探索:课桌椅摇晃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椅子;学习了圆的知识,我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学习“除法的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计算自己从家里步行到学生平均每分钟要走多里路程„„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这样就大大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会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增强学生生活意识,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们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改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让数学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攀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研究工作取得较为圆满的成功.二年的实践与探索,我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对新课程有了更深的体验,写出了不少优秀论文与案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等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不少学生还能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反应自己的学习生活。当然,在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摸索。

推荐第8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安塞县真武洞镇中心小学 王敏

摘要: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着教学工作而形成的动态环境。课堂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积极 主动 课堂氛围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实践,我认为,课堂气氛沉闷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传统,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厌烦学习,抵制学习的心里,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课堂教学阻碍着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

1 力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立足“培养优质土壤”,让这些“幼苗”能茁壮成长,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落实新课改理念。即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

2、实现三个转变。

(1)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需求。 (2)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由注重课堂环节到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素养。

4、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分析。

2、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与技巧。

三、课题组成人员:王敏

四、课题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5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研究法、交流讨论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措施

(一):进行调查分析,理论结合实际

(二):深入课堂,听课、跟学生交流,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

(三):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对整个实验过程回顾、反省、总结

六、课题研究途径

1.通过教研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响应高效课堂要求,不光盯着知识点,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勇于表现,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热情,我的课堂我做主,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在课堂这个精彩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半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6.3-2016.4)

1、申报课题

2、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6.5—2016.8)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教学策略。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和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6.9)

整理研究资料,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四)预期目标

1、落实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中逐步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

2、实现三个转变。

(1)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2)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由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到关注学情、课堂氛围和师生、生生之间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素养。

3

4、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八、操作措施和策略:

(一)、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目前课堂教学现状。

1.课题研究开始,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课堂现状调查,对5(2)班的66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不知道

d.说不上 2.你喜欢上这门课的主要原因是(

a.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 b对这门课感兴趣 c老师的课上得好

3.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氛围?( ) a.课堂气氛活跃 b.课堂气氛安静 c.课堂不受约束

4、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好,好在(

a.学识渊博

b.和蔼可亲

c.教法灵活

5.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不够好,不够好在( ) a.老板着脸

b.废话太多

c.教法不灵活

6.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你觉得(

) a.能吸引你 b.不能吸引你 c老师很少设计或从不设计

7.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你会( ) a.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b会积极思考但不愿发言 c从不举手

8.上课时,教师是否注意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窍门(如:记忆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等)

没注意

时而注意

注意

特别注意 9.如果改进语文课堂提问希望增加()

a.趣味性活动b.与实际生活多联系c.与考试多联系d.增加多媒体教学

10.你在语文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4 a.以听老师讲为主 b.常处于思考感受中 c.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d.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e.经常走神

f.睡觉

11.课堂上,你希望老师怎样评价你的发言?( ) a.答对了表扬

b.答错了批评

c.答错了指出错在哪儿

(二):深入课堂,听课、跟学生交流,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

(三)通过教研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程通过现代的媒体技术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创造出声形并茂、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兴趣,还能够使其对于课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再现情景的过程,还能够开发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向更深的地方发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教学《项链》一课的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自由发挥的形式,对女主人工从借钱买项链到挣钱还项链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们合适的工具(多媒体、服装等),这样不仅摆脱了单调乏味的口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改革中明确的规定,要进行新形式的课堂师生互动,既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为其提供服务的平台,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由于受到时间以及学生水平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愿意开展课堂互动,这就是互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然而,只要教师精心布置,大胆实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以及高效。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响应高效课堂要求,不光盯着知识点,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勇于表现,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热情,我的课堂我做主,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在课堂这个精彩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

总之,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灵活多变,只有真正的把学生和教材结合起来,综合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删除无用的教学环节,并且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够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九、研究成效

教师方面:通过几个月的研究表明要有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懂得:

(一)、树立学生主体观,是构建良好课堂的基础

(二)、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写适合本班学生的学案。

(三)、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学生方面:

学生的潜能得到了释放,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示。研究后的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课堂上学生成为了主人,我发现班里的许多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上能积极参与,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重新拾回了自信。看着学生脸上露出的笑脸,我深深体会到这次课题的确对学生帮助很大,很适合学生的发展。

十、结果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6

1、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研究课题以来,力争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深联系。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本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船。这些方法颇具有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觉得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至微型课题研究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些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育学》 《心理学》

推荐第9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拱辰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18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 长: 王兴茹 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陈红霞 付玉茹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 员: 李芹 李仲良 陈萍 王小波 杨红英 刘泽选 代兵 黄奇 方泽诊 (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通过问卷调查,寻找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撰写课题方案。 (5)、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5—2016.4)

依据研究方案,分期展开研究:

(1)学习理论并运用有关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分析实验过程情况,完善方案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y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5—2016.6)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二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二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2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二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邛崃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月用两节课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勤于思 善于思 得于法》《小组合作实施方案》《浅谈小组合作》 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来,通过教师的展示课,公开课,汇报课,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成都茶店子小学、驷马桥小学、邛崃北街小学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同时还邀请了以上学校老师到校指导科研工作和上展示课。还邀请市县教研员和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二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数学计算比赛和思维竞赛以及数学小报撰写、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数学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1、创新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市里举办的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2、二年来课题研究组获奖论文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打造高校的课堂——读懂学生、读懂教材》《你的学生举手了吗》《让学生学会倾听》《论如何训练智障生数学思考》《论如何训练低段学生数学思考》

3、课题组获奖案例、微课、课件有: 微课《确定位置》,课例《乘法分配律》《分数再认识》《小数意义》《我喜欢》,课件《生活中的比》。

五、课题研究成果代表作:

1、《你的学生举手了吗》

2、《让学生学会倾听》

3、《论如何训练智障生数学思考》

4、《论如何训练低段学生数学思考》

5、微课《确定位置》

6、课例《乘法分配律》、《分数再认识》

7、课件《生活中的比》

8、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推荐第10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关于“农村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研究”

的研究工作报告

工作单位:盘石初级中学 课题主持人: 王述彬 课题组成员:王述彬 报告执笔人:王述彬

2008年9月直2009年5月,我对“农村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9个月的有效训练及按部就班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确立:由于诸多的因素影响,我们海阳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中考英语跟其他县市相比,平均分相差很大。这种现象是由于我们对英语“听说能力”重视不够所造成的。听和说的关系:天生的聋子必然是哑巴,无论是母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学说前都要有听的先导。在海阳广大农村地区,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已经重视学生听力的培养,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听力的训练上,但是收效并不理想。

造成这种局面的学生原因:

(一)听力存在严重的障碍。

(二) 对英语听力缺乏兴趣,平时训练少。造成这种局面的教师原因:

(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二)没有多方位的激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

二、总体目标: (一)探索学生学习英语,进行英语听力的规律,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进行英语听力的能力。

(二)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听力途径和方法。

(三)探索大面积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促进英语教学与社会接轨,培养学生初步的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爱换爱的原则。一般说来,学生与教师之间都有一堵无形的墙,关系不是那么亲近。所以大多数学生在老师面前就有一种胆怯心理,就会造成学生在老师面前英语听力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来拉近距离,用爱心来换取学生和老师之间平等的氛围,促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听他的课,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坚持树立信心的原则。可以说自卑感在每个好多学生,特别是成绩不是那么优秀的学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在教学中要遵循分类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英语自信心。

四、对新的听力教学理念的任知:

(一)听力与词汇量的关系,即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杂一些。

(三)听力与记忆: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

(四)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传统的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即以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实质上,句型中围绕语言形式的听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真正的"听。

五、课题研究过程安排:

(一)准备阶段。课题立后,我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同时提高自身认识,结合实际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二)研究阶段。

1.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在课题研究期间,我学习了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上有关记忆、视听、思维以及相关教育理论,提高认识。

2 通过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英语听力的多方面的因素:

2.其次摸底调查,掌握现状,掌握学生英语听力苦难之所在。 通过问卷调查,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盘石初级中学初三四班学生调查结果为例。

①缺乏听力教学的语言环境

②忽视对学生进行听的技能的培养 ③忽视学生对于语篇的整体理解 ④忽视学生听力训练的有目的性 ⑤忽视学生的情感投入及情感策略

我在对初三学生课上观察中发现,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在听英语时,容易产生焦虑、害怕、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障碍。为了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这种畏难情绪,教师应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焦虑不安的心理,调整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的情绪等等。调查中得知,学生们都希望尽早地获得听的能力,以能听懂真正的英语为快乐。然而,坚持听力训练也是一项锻炼意志和毅力的脑力劳动。教师应告诉学生们,只要学生坚持不懈,训练得当,辛勤的劳动必将给他们带来宽心的乐趣和莫大的欣慰。

3.解决听力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①模仿性训练

英语界老前辈许国璋老先生有过一句话:把语音学好了,就会尝到甜头。我要求学生听录音带、看录像进行规范性模仿,接触标准规范性的语音语调,力求有一个较好的语音基础。经过2个月对初三100名学生的训练,有80%人掌握了单词发音,有50%人会连读了。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可见,培养学生运用标准语音语调的能力的重要性之大。 ②指导性训练

我要求学生听课文录音带、看录像带,在听音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大意整体的初步理解。在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要做到:一要有大量的听力实践。要天天听,月月听,持之以恒。二要选择好统一听力材料。因为入门阶段的听力材料语音语调要规范,内容应由浅入深。 我要求学生明白听一篇对话或短文,不是为了听清和记住某个单词,而是为了理解整个语篇。因此,应该训练学生如何抓住短文大意的能 3 力。经过2个月的训练表明:四班有73%,三班有70%的人能基本上抓住短文的大意。 ③理解性训练

用英语或用图片或用人体语言来解释生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我要求学生可根据课文的积极词汇常用用法,既可录音播放,也可口头表达或伴随人体语言,让学生根据听到的英语释意做出回答或猜测。如在听人体部位词汇时,我常常在放录音时,当听到head时我指“头”,当听到hand时我指“手”。经过对100名学生调查表明:大多数听明白了。此外,我还要求学生用英语解释一般是浅显易懂的语言或同义词,这样对学生来说,无太大的理解障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④细节性训练

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重点句式、难点或理解测试的需要,可录音播放,借助于板书或其他电教媒体,指导学生逐渐深入进行听力训练。如在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语,包括人名、地名、时间、事件等等。目的是培养学生捕捉特定信息及详细信息的能力。经过1个月的训练,调查表明初三学生能抓住人名、地名的占80%;能抓住时间、事件的占85%。 ⑤记忆性训练

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过程是识记。我要求学生在学习对课文材料熟悉的情况下,反复跟读,这样印象深、记忆牢、语感强、提高快、效果好,是提高听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从“听”进去到“读”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识记语言信息。运用“跟读”形式,学生需要全力集中注意力,就有一个吸收(听清楚)--储存(记忆语句、语音、语调、轻重缓急的体现)--反馈(准确完整地背诵)这一过程,整个过程集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是一次高质量的输出。许多专家学者及教师给予“跟读”形式以较高的评价,只是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对此一直是一误区。我们重视了培养学生的跟读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初三学生有90%人能跟读,且有80%的人从语音、语调、语感速度等方面表现很好。

六、预期的结果:

经过第

一、二个阶段,每一位学生对英语听力在心理上实现由惧怕到适应、由适应到喜欢的转变,同时在行动上实现由“要我听”到 4 “我要听”的转变,消灭常见的听力障碍,听力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预计听力题班级平均得分(以满分30分计算)可由原来的8分提高到11-12分。 经过第

三、四个阶段,每一位学生对英语听力有较大的兴趣和爱好,在彻底消灭常见听力障碍的基础上,能听懂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英语听力能力有显著提高,预计听力题班级平均得分(仍以满分30分计算)可由原来的11-12分提高到17-18分。

七、探索实效的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 强化语音。要强化语音的基本训练 , 掌握辨别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辅音、辅音连缀 , 辨认语流中的 重读、弱读、连读和语调。要让 学生 多接触辨别语音、语调的听力练习, 消除语音上的障碍。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的《 step by step 》和浙江 教育 出版社的《 All Ears 》是两种值得一用的听力训练材料。

(二) 辨别口音。针对中学英语听力磁带主要是英式英语的发音 , 而听力测试往往以美式英语发音为多见 这一现状 , 必须训练学生尽快了解、熟悉英式发音的英语与美式发音的英语的差别 , 并能较好地适应听这两种 不同口音的英语。常用的训练手段是多听英、美的广播节目。如 VDA Special English 和 BBC 广播。这样做既 可培养 学生 适应不同口音的 英语 的能力 , 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三) 精泛并听。精听与泛听是听力训练中相辅相成的两种方法。精听是让 学生 反复听一些听力材料 , 直 到完全听懂为止。例如这些年的 高考 英语 听力 试题 。方法可以采取听写材料中的每个句子 , 然后检查纠正。或 听后复述材料内容 , 回答相关问题等 , 以便了解 学生 对所听到的材料的掌握程度。泛听训练主要培养抓主题大 意的本领 , 听不同的口音与语调 , 培养良好的语感与明快的语流 , 丰富知识。教师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 泛听是精听的基础 , 精听是泛听的深化 , 应用泛听来带动精听。

(四) 听说结合。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说得出 , 必须听得懂 , 只有听懂了 , 才能接着说。因此 , 教师要主动 , 积极地组织 学生 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说英语 , 用英语来表达自己。要充分利用 “ 英语 角 ”, 接 触英美藉人士等机会来操练口语。口语中的不同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态度和意思 , 只有多进行口语练习, 才能掌握不同语调在上下文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 才能使 学生 在 5 听时能较好地分辨不同语调所表达的不同内 涵。因此 , 说能促进听 , 听能带动说。

(五) 听读结合。对文字材料边听边读有助于增强语感 , 辨别语流。听读结合能使词句的音、形、意在记 忆中迅速统一起来 , 减少判断误差。要让 学生 养成每天半小时边听边朗读 英语 磁带的习惯。听读的材料可以是 课文或与课文难度相仿的段落。开始时可以看着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 , 然后不看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 , 最后凭 语感独立与录音同步朗读。

(六) 听写结合。听写练习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听写是一种限时性强、输入量大、需要高 度集中一个人的注意力与充分调动一个人所有语言知识的强脑力劳动过程。在听写过程中 , 学生只有直接理解 , 直接记忆 , 才能把所听到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听写起步时可以听写一些基本词语和简单句型 , 进而听写 课文的缩写 , 最后听写与课文难度相当的 (100—150 字的 ) 文字材料。当一个 学生 能较好地写下他所听 到的内容时 , 那么他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当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七) 扩大阅读。听力的好坏往往与阅读有关。书读得越多 , 词汇复现率越高 , 对常用词语就会越熟悉 , 在听时就可以免去把英语译成汉语再理解这一心译过程 , 直接去领会理解所听到的材料的内容。一般来说 , 若 阅读量小 , 阅读速度慢 , 那么听的速度也不会快 , 理解也不会深。要强化对学生的大剂量限时阅读训练来促进 其听力速度的提高。要指导 学生 在阅读的过程中避免字字斟酌 , 句句推敲。只要能在限时之内抓住中心 , 了解 大意 , 捕捉住重要细节即可。阅读速度的提高能促进思维节奏的加快 , 这样在听时能跟上正常读速的 英语 。同 时 , 不同内容的阅读能丰富 学生 的知识 , 培养语感 , 了解英美文化及篇章结构 , 弄清它们的思维方式 , 从而促 进听力的提高。

(八) 掌握技巧。利用听力练习来提高听的技巧 , 训练审题与应变能力 , 是提高 英语 听力测试水平的有效 途径。在听力训练起始阶段 , 可以边听边做一些笔录 , 记录下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 信息 , 以便在答题时可以有所参考。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用脑去记忆。要注意进行听力微技能的训练 , 抓文章的开 头与结尾的句子 , 想方设法捕捉主题和关键语句。在听前先浏览练习测 试题 的 6 供选答案 , 从中预测听力材料可 能的内容与体裁。对于一些含蓄的问题 , 要利用自己的想象与经验去理解、猜测、推理 , 并注意 英语 的背景知 识与习惯用法。在必要时用排除法来剔除不可能成立的答案。 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 , 它是外语学习的各种知识与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 , 掌握正确的听音与阅读方法 , 训练快速的语感反应 , 运用熟练的听能技巧 , 才能全面提高 英语 的听力技能

八、研究成效:

(一)学生受益

由于计划周密,安排妥当,学生从切实的训练获益匪浅,其听力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不再觉得英语听力是一件苦事、累事、烦琐事。听力有兴趣了,学生有了听力的欲望,不用再一切靠老师催促,不拨不动。同时 有了强烈的探究意识,学习的气氛浓烈了,不仅听力如此,连带带动了其他学习,使学生增强了主动性,为未来个人的发展,尊定了好的基础,

(二)教师受益

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积累了经验,总结了得失,更密切的关注教学 、关注教改,有效提高了个人素质,不仅视野开阔,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理念更新,还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同台竞技,教师的威信无形中提高了,教师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三)学校受益

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带动了一大批教师不同程度的参与,他们或提供资料,或整合资源,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全校的研究风气为之一新。玩游戏的少了,无所事事的少了,不仅减少了一些无益的扯皮现象,还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九、给教师的几点建议: 英语教师需在平时多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 尤其是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

把好语音关。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不完全爆破、重读、弱读、连读、语调、意群;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英音和美音的差别。

(二)创设情景,营造生动活泼的听力氛围,教师可利用丰富的表情,必要的态势语,帮助学生去理解。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组织好课堂教学,使用相关的课堂用语。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创造出英语环境,使爱说、善模仿的学生容易边学边用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在不断地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三)经常进行视听结合的训练

把眼看和耳听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听英语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耳听意会。高中英语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图示。在每单元对话教学中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加强英语课堂听力教学力度

尽量用英语授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语言组织教学,可适当运用母语。

让学生多做如下练习:听音表演,教师播放录音或范读听力内容,学生根据相应信息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听音跟读,教师在播放听力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录音跟读并反复练习。听音回答,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提出若干道相关问题,然后放音,听

一、二遍之后要求学生在听清的基础上做出回答。听音听写,第一步是听录音或教师朗读材料,学生只是听,不写;第二步教师按照意群朗读一遍,学生跟写;第三步是教师朗读第三遍,使用正常的语速,学生检查听写。听音复述,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转述。这是一种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比较适用于高中学生。听音讨论,当学生通过两次对文章的感知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然后再分组讨论答案。通过讨论,可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达成共识。如遇争论不一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再听有关材料的相

关内容,直到听懂为止。

(五)组织活动

8 除了一些必要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要进行一些课外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水平的效果。

1、定时收看电视英语小节目,于情景中培养听力。

2、成立校园广播站,用英语播放学生熟悉的东西,好人好事,生活故事,校外见闻,力求短小精悍,浅显易懂。

3、成立英语俱乐部,举办各种第二课堂活动。

十、问题思考

(一)本课题主要面对的是初初三学生,那么初

一、初二是否也可以进行呢?若进行应注意哪些问题?其心理发展、材料储备、语言历练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其课堂的设计是否可借鉴初三模式或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入手?

总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拓展。我们相信,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不停思考的大脑,有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参考文献」

「1」初级英语听力,外语研究出版社中级英语听力,外语研究出版社高级英语听力,外语研究出版社⑾英语口语测试,四级、六级,海洋出版社

「2」英美报刊选读,南京大学出版社 「3」写作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4」《学英语》报等教辅资料 「5」《国外外语教学》杂志 「6」《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 「7」《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8」外语界》杂志⒆外语教学与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9」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1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如何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是课题从开题到结题,课题研究的客观记录,进程回顾和主要大事的汇总,它是研究情况的高度概括和按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是对研究工作做事务性说明,而非学术性说明,“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属于工作情况汇报。

“十一五”期间的课题研究需要两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⒈ 年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年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是对研究过程中,某一年度(阶段)课题研究情况的说明和概括总结。

⒉ 课题结题时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结题时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是从开题到结题,课题研究情况的说明和概括总结。

二、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意义

课题研究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研究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特别是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会随着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断的提升。

三、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格式要求与内容

“课题研究研究工作报告”顾名思义,就是要记述课题研究工作的运作过程。因此报告要能够比较明确的表现出研究的脉络。也就是说,我们要能够从你的工作报告中看出您的课题是否确实在踏踏实实的在做。(目的不是一定要检查工作,而是要从要求的角度规范研究的过程)鉴于大家的实际情况,区教科研规划办公室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十一五”课题的“工作报告”提出以下的基本要求:

㈠ “工作报告”撰写的格式要求

报告题目:××××××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单位名称:××学校××××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概述

㈠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㈡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课题研究主要进程(含课题研究中研究方案的重大更正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四、经验体会、问题与不足

【附】课题研究大事年表

㈡ “工作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序 言:

“序言”也叫“导语”、“前言”,即用简捷明了的语言阐述课题的性质(什么样的课题)、立项的时间、结题的时间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例如,我区区域性研究课题《“中小学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与实施研究 ”阶段研究工作报告》的“序言”:

“中小学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与实施研究”是辽宁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又是甘井子区“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区域重点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周期六年(2004年12月 — 2010年12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目前课题研究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工作,进入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学科教学基本类型的分类研究”。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概述

“课题研究概述”主要阐述课题研究(或课题的阶段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要求语言简捷、内容具体,与《课题研究方案》配套。

例如,我区区域性研究课题《“中小学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与实施研究 ”阶段研究工作报告》的“课题研究的概述”:

㈠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阶段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

⒈ 课题研究的立项申报工作;

⒉ 研究的第一阶段(2006.3 — 2007.2)

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本阶段的研究内容是:

⑴ 各学科基本课型分类研究;⑵ 各学科基本课型教学任务的研究。

㈡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式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反思法,即将我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 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的落实转化为研究课题,在中小学的校本研究活动中,组织教师通过“学习— 分析 — 设计 — 实践 — 反思 — 改进 — 总结”研究方式,提高素质,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还将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进程,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教育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进程

按照实施课题研究中不同阶段写,结题时的“研究进程”要按照“课题的准备阶段”、“课题组织实施阶段”、“课题结题总结阶段”分别叙述;“阶段工作报告”就阐述本阶段。

具体内容包括:做了哪些主要工作,这项工作目的意义、方法、内容、取得的效果等。

另外,课题研究有调整也要进行阐述。

《“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研究工作报告》的“课题研究的进程”,阐述了2004.12 — 2006.12阶段的两项主要研究工作:

㈠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2004年12月 — 2005年10月)

包括课题立项工作、研究前调查工作、通识培训工作、试点学校探索、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等。

㈡ 研究的第一阶段(2006.3 —— 2007.2)

研究内容:⑴ 各学科基本课型分类研究;⑵ 各学科基本课型教学任务的研究。以及开展的研究活动、方法、效果等。

(具体见《“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研究工作报告(2004.12 — 2006.12)》的“课题研究的进程”)

三、课题研究的成绩

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阐述课题研究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作用和成效。

㈠ 构建了课题研究的程序,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实施

㈡ 构建了学科教学基本课型的分类的原则、基点与方法,为“分类研究”提供了基本操作方法

㈢ 提供了“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行为设计”模式样板,保证了“设计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㈣ 总结了“三位一体”的研究工作策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㈤ 实施“四位一体”,实现了教学工作与研究的有效整合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益

㈥ 建立了“订单式服务”制度,明确了课题管理者为基层服务的工作程序

(具体见《“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研究工作报告(2004.12 — 2006.12)》的“课题研究的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差距与改进建议

认真分析总结课题运作过程中的、来自研究者自身的、来自学校的、区课题管理机构方面的不足与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

《“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研究工作报告》的“课题研究的差距与改进建议”中,提出了本阶段的六项主要的研究成绩:

㈠ 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克服急于冒进,研究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

㈡ 充分发挥“设计研究”的研究网络的管理作用

⒈ 充分发挥教育局、进修学校、政府督学室的整合管理作用,激发基层学校研究积极性

⒉ 加强对两翼:指导组、业务支撑组的管理,形成支撑基层学校校本研究的合力

⒊ 校长不仅是校本教学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更是校本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

㈢ 处理好将“设计研究”作为其它课题研究载体的关

四、对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建议

⒈ 校长是校本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更应该是校本研究的身体力行者,学校课题研究的成败校长是决定因素;

⒉ 用系统论的观点观察问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课题效益的关键,只有将研究、教学、培训、管理整合起来,才会充分发挥系统结构的功能,收到 “四两拨千斤”的实效;

⒊ 厚积薄发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策略,只有重视课题研究中每一个研究活动的实施、每一个微小成果的积累、每一位教师成功的积淀,才会有课题研究的丰厚成果;

⒋ 有概括才有迁移,提高研究教师的提炼概括能力,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⒌ 充分发挥现代生产力的标志 —— 计算机、互联网的作用,实现科研管理电子化,是提高课题研究实效的有效措施。

第12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5年5月,我和我校几名教师承担了县级语文课题《135课堂师生互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研究任务,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把学生能力发挥到极致,这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135课堂中师生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为主要策略,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和教师主动互动起来是135课堂教学模式的瓶颈,如何能让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是135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关键,至此,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确定此课题------《135课堂师生互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35课堂中师生互动” 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为主要策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愿望、动力,真正让他们自主的与老师互动学习交流,让孩子们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真正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需要鼓励、展示、交流,至此我们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如:生生交流,生本交流,师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都有所贡献与收获,参与交流中得到大家的认可,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放下一切阻碍交流的包袱积极投入到师生互动的交流中来。从中我们就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度,最终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程度,使“135课堂师生互动”发挥到极致。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成立务实向上的课题组,确保成果实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长由课题组主持人陈东生担任,课题组成员由中学高级资格的马占坡、勾庆国两位老师担任指导,由市级骨干教师张辉和县级骨干教师张淑媛、于桂红、景桂玲等几位老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集思广益,确定研究方法。

经过课题组成员多方面考虑确定如下研究方法:

⑴、调查。利用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此课题内容的看法及建议。

⑵、查资料。收集省内外相关信息,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⑶、实际操作。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⑷、总结经验。在研究中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总结,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⑸、“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路线是这次课题研究的路子。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新课标,并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用新的教育学理念做为理论指导,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

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⑺、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活动紧紧的连在一起,确保成果切实在实践中产生。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志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王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好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课堂上的角色不是单纯的结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这就需要师生、生生互动,但要让互动收到高效,就要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互动中来,“135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就能让这实现。 充分的课前预设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师生互动学习几乎在每堂课中都采用,因为有校的小组互动、全班互动、师生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琉,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大有益处。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应该选用不同的互动方式,提高互动学习的有效性。如列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要把它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和交流,也可自学课本后,小组交流心得。小组进行研究论证。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达到这要求,最关键的问题是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击思考讨论,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演员,教师成为导演,从而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愿意去参与交流,使互动真实有效,使学生从厌倦学习转变到乐意参与学习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教师首先力争营造一个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放弃容易造成成师生对话障碍的三尺讲台,和学生换一下角色,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甚至让学生主动上台做老师。在辩论和阅读分析时就可用这种方式。教师可设计让学生上台当老师,讲解。教师自己则可坐在学生的座位上适时进行组织和引导。新课标倡导师生民主关系,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创设有利于互动的环境氛围:营建温暖的学习环境,置身于良好的班组心理氛围之中,学生间更容易相互激励默切配合。

合作教学可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教互学,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掌握学习内容,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成就感,台作、友善的态度,集体荣誉感及交往协调能力,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地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借助于直观形象,讲故事,做游戏等系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

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兴趣。情境的至关重要,它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通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即吸引学生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浴,积极投身到讨论中。

创设生话情境,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换言之,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话动的内在动力。教者应联系生活实际,生动形象的举例,能使课本上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很快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因此,情境创设的好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师生、生生活动的活动中来。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课堂实践,为我们学校“135课堂教学”模式的成熟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课题组的努力,我们找到了让学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方法,形成了两份宝贵的资料:(1)、实验报告:《让学生主动参与135课堂课题研究之实验报告》(2)、课题论文:《变被动为主动营造愉快学习氛围》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一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课题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多查资料给自己充电,让我们自身真正的有一桶水之外还要有让这一桶水合理运用起来的方法。

第13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导学六步” 自主学习模式》 是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 规划课题, 本课题研究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我校语文、数学及英语教研组结合本校的学科教学实际于 2016 年 9月提出并申报此课题。 两年来, 在市、区两级教研室的全力支持及精心指导下, 我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 认真实践, 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 达到了预定目标。 现将两年

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 扎实安排当研究课题申报后,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认真做到课题研究工作、人员、奖金、奖惩四落实。 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 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即理论学习讨论阶段, 学习杜郎口经验, 组建课改组织机构, 制定本校课改实施方案, 开始学案编制初探。 在这一阶段过程中,我校由校长亲自挂帅, 由教导处牵头, 由各课题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 讨论搜集有关文献, 确定研究内容, 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 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即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 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案设计的内容, 掌握学案编制的结构和模式,

正式开始实践试验。

3、第三阶段: 加大课堂教学模式重要环节的检查和调控力度,认真学习, 转变观念, 统

一思想, 提高认识, 掌握模式, 全面铺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面。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在此过程中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实施推进、督察小组 , 定期指导及检查; 同时, 各课题组负责人在教导处的统一指导下, 精心组织各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 撰写论文, 交流心得、反思, 开展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的指导, 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 探索出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4、第四阶段即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

“导学六步” 自主学习模式小结验收阶段。 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撰写总结报告, 对实验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形成书面总结报告。

二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 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及相关的教学理

论;

三是坚持每学期开展好一到两次“三课竞赛活动” 及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从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观点, 寻找规律;

四是坚持每学期每人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五是坚持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六是课题组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 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 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 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 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组织学生相关活动的评比、撰写的论文反思评比等有效研究, 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 课题研究的目标顺利实现, 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如语文课中, 通过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 语文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走出课堂, 走上社会, 拓展视野;

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 让学生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 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例如在我们课题组老师的辅导下, 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的主持人素质明显提高; 我校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作文水平近两年来有了普遍的提高。 再如数学课, 我们初步构建的“导学六步” 教学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 由死读书, 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 在学习的过程中, 他们积极主动, 兴致勃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 获取知识, 开发智力, 探究创新, 个性表现的乐园。

2、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

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显, 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 主体是凸现的, 个性是明显的, 创新意识是勃发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成为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然实现的过程。 形成了初步的经验, 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自主探索学习”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学校群体和教师队伍。

第14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研究》工作报告

-------城固县徐家堡初中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提高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课也不例外,体育课教学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课教学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课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成为广大的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我校申请的省级课题《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研究》通过了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的立项审核,2015年5月8日课题组成员以及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召开了开题专题会议,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确定了总目标:探索研究如何真正在体育课上实施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作用的教学,开展校本研修,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实验教师认真实践,深入研究,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使整个研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进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预定目标。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密组织,有序实施

课题申报后,我们立即成立了课题研究工作小组。以方波同志为课题实验组长,学校副校长范永茂同志为课题总协调人,李巍、黄彦文、杨春霞、徐敏、徐向东、王新华同志为课题组成员。教导处负责协调组织,学校其他各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做到人员、制度、经费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0月)。确定课题及研究方案;组织研究人员开展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培训动员,要求课题组深入学习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作用的理念与策略,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作用的原则与方法,认真学习先进经验,深入了解应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领会课题研究的精神实质。

第二阶段:立项调查与课题论证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2月)。拟定调查问卷,立项调查,统计调查数据,初步分析,统计归类;开展家访、社会调查、家长座谈会和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围绕研究课题,收集原始材料;分年级召开学生思想情况分析会,汇报研究课题中涉及的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调查报告和课题论证汇报材料。

第三阶段:分析研究、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 展开研究工作,逐步形成分析报告,各阶段研究要有小结,形成文字性材料,统一整理归类。研究工作中做到“领导工作到位,责任目标到位,人员分工明确,研究工作落实”。对所有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在中心校的领导下我们成立了联合教研组,建立了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定期开展活动。体育课和思品课、语文课、英语课、物理课进行有机渗透,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每学期由安排两次互动式教学,安排一些集体教研的时间。

第四阶段:专家论证,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6年5月-2016年7月)。整理各类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完成总结性材料,检查预期成果;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家论证;组织配合主管部门的验证与验收;研究课题结题汇报。通过认真总结、交流教学实验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集和相关理论,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际中进一步推动了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进步,使我校各年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制度保障,加强管理

为了使《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研究》课题研究取得实效,充分带动全校其他学科教学,使教学过程切实有效,学校高度重视,从各方面给予保障,为实验教师提供一切便利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一,将本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校本教研计划、定期听课、评课,每学期初召开学期课题实验工作会议,期末时进行课题阶段小结。

第二,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积极性,做到评优树模优先,外出学习优先。

第三,为确保本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课题组定期开展活动,每周坚持理论学习、实践研讨各一次。

三、加强研究,提高水平

在学校的指导下,在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下,采用“教师结对”的对接模式及初中各学科相互听课、联合备课、成立联合教研组等手段为促进体育课教学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搭建了平台,通过各教研组的通力合作,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体育课课堂教学有了根本性转变。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们进一步尝试了思想教育在各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方法和途径;明确了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更加清晰了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进而能顺利地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去。

四、专业发展、能力提升、一年多来,课题组教师数次执教了校级课题研究公开课,并获得一致好评,研究成员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机构举办的国培或各种外出学习,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体格素质和思想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通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 大部分学生从整体上都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得到增强;在体育活动中和学习上具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更加懂得了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拼搏,通过不断的拼搏与磨练,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意志品质;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更进一步陶冶;与此同时,也逐渐使学生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学会了自觉规范他们的行为,最终形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课题研究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向深层次发展。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我们以课题为载体, 抓住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讲究研究的方法,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课题研究,多出成果。推动了全校的教育研究和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课题研究与各种教学研究的沟通,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带动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加强教学研究,研究成员养成了爱阅读、善思考、勤写作的学习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多位教师的成果在县发表及获奖。课题研究的带动,使我校教师们形成了积极总结经验,撰写科研论文,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迈进的可喜局面。教师们经过课题的研究实施与深入,深刻感悟到各学科教师长期合作、交流与研讨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觉得建立中各学科备课组教师论坛,实现信息即时交流,加强领导、教师及教师之间的往来、沟通,同时增进彼此的情感、互信和友谊,协同促进各学科紧密合作,真正实现了教育教学一体化。

结束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仅是在我们体育课课堂上,更是在学校的每一科,每一个环节上。我们要从管理入手,大局出发,切实在思想教育上想出办法,一定能使每个孩子发出灿烂的光芒。我们要抓住课题研究的效应,改善教育和教学的方法,切实以课题带动我校的教育教学,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促进我校的体育教学乃至其他各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把徐家堡初中打造成为城固县农村中学中的一流名校。

二〇一六年月二十六日

第15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编号:2010092 批准文号为:平福小研[2013]003号

杨亚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教辅用书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是千篇1律的题型,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还有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深深地体会到设计作业一刀切,弊多利少,如果作业肤浅,优等生能力难以培养,如果作业有深度,学困生就难以解答,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

37

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课题研究主要过程及活动开展情况:

1、准备阶段(时间:2013.10.15-2013.11.15

对学生的现有的作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生的作业状况,根据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层次,以便更好地分层作业。

2、实施阶段(时间:2013.11.16-2014.5.15)

以平时学生分层作业的实例为突破口,一方面观察各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分析分层是否合理;另一方面观察各层次学生作业提高状况,以便更科学地分层作业。

3、总结阶段(时间:2014.5.16-2014.6.15)

根据平日积累和研究的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开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三、课题研究工作大事纪要

1、2013年9月18日,课题申报。

2、2013年9月20日,平昌县福申小学研究批复。

3、2013年10月18日,本校和临校同年级学生问卷调查。

38

4、2013年11月21日,对本班开始学生进行分层作业教学。

5、2014年1月3日,本校和临校同年级学生问卷调查。

6、2014年2月21日,本校同年级成绩比对评估。

7、2014年5月22日,准备结题。

39

第16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适应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邹城市唐村镇唐兴小学课题组

2016年4月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等,但就课堂效率来说,还不容乐观。反思当前的数学课堂,仍然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现象:如一些教师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师问生答形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不仅让学生无法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学习过程,而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自主意识等也受到了制约。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搞“题海战术”,致使学生处于一种压抑、乏味、枯燥的学习生活状态中,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长此以往,必将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阻碍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使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活力。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使一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情绪,上课缺乏激情,课前对教材钻研不到位,课堂上教学思路不清晰,对学生缺乏耐心,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还有的教师对新课标精神的运用总是浮在课堂表面,无法落在实处。试想这样的教学如何能适应当今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为此,我们提出了“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适应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通过研究能促进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我校于2014年初申报邹城市县级课题《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适应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并于2014年5月获市教育局认定、审批、立项。课题获批立项以后,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黄孝文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并于2014年5月举办了该课题的开题仪式,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了人员分工、制定了研究方案,撰写了课题开题报告,并得到学校领导在资金、人员、工作开展等方面的支持。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培训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结出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变“经验型”为“反思型”,变“教书匠”为“教育家”。

5、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即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二)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备课策略。

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上课策略。

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学习策略。

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基本模式。

5、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评价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A、研究过程中,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负责人:董计莉

为使我组《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适应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

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 长: 黄孝文 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

副组长: 郭须春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 员: 郭和振 董计莉 孙浩 武玉斐 孙效善 (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其他工作: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初步实施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4.04-2014.08)负责人:孙孝善 (1)、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分析,交流总结的方法,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邀请有关专家针对课题实验进行理论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纲要(试行)》,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以及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学习研究系统论、信息论,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的活动。

(3)、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讨论活动。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

3、深化研究阶段(2014.09- 2015.12))负责人:武玉斐

(1)、实验教师积极将研究成果,指导课堂教学,参加校、镇、市研讨活动。并以点带面使新的教学模式向全校全面推广。

(2)、对实验班实验后学生学习效益测量进行评价、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

告。

(3)、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讨论活动。组织听课、讲课活动。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

4、结题鉴定阶段(2016.01-2016.04))负责人:王淑慧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讨论活动。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B、课题组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反思法等。

1、收集整理有关有效教学的课程理论和各类文献资料,借鉴教育理论,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了解、熟悉并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在低中高年级选学生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整个研究过程,结合课题研究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论坛、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教学论文等。

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或反思。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五、研究成效

二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二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3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二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济宁市、邹城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师教学设计方面进行细化、深化。教师围绕怎样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从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启发、诱导、点拨,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过去学生的被动接收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彰显了课堂活力,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促进了角色的转变。通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意识的变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传授知识的指导者”向“知识促进者”悄然转变。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统治者,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高度,同一个平台上作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探讨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气氛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参与热情明显增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二年来的教学成绩进行前对比,成绩大有提高,2015年末在全市教学质量检测中,我校语文居全市第三,品德全市第三,数学全市第十七,总成绩居全市前五名。

5、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下午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走近新课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读本》、《山东教育》、《人民教育》、《观念更新论》、《创新智慧论》、《情感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环境》、《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参与教科研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二年来,学校培养县级“一师一优课”优秀教师一名,教师黄孝文制作的信息技术课件获国家级三等奖,微课获济宁市一等奖。

6、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提高了教师教科研水平。通过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提高了课题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反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承担其他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增加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积累。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缺乏专家引领,当前需要技术层面的指导。基层学校请到专家亲临指导的机会相对很少,希望专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把脉、诊断,解决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

2、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资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

3、缺乏交流、沟通互动的机会。我们更多是在自己的学校内部搞课题研究,缺乏走出去的机会,从管理人员到研究教师更多是局限于自己的课题研究,视野不够开阔,这成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制约因素。

七、结题准备工作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各自结题阶段的任务。2.收集课题所需各种材料。

3.通过各种活动提升课题组老师的研究能力,提高老师们的数学教学能力。4.积累资料,完善数学活动案例集,为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整理材料。

第17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实验工作报告

我们研究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到目前已运作两年,这期间在区教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及校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两年的思考、研究和实验,已达到预期效果,初步完成了研究任务,现就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和关心支持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动力。

科研兴校,科研兴园已在北门小学唱响,领导非常支持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工作,从我园课题立项以来,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教科研室每学期都进行科研督导、检查、验收,并请区教科室专家进行指导,如实验方案的修改,资料的汇编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目标,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广更深的指导。

二、落实组织机构,保证课题的开展。

1、成立课题小组

刘真园长:主要负责课题的行政领导,组织管理资金疏通等工作。 孙玉梅:负责撰写实验阶段性计划、总结、实验报告、工作报告、收集汇编资料。

2、实验教师分工明确

中、小班一线教师主要负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大班一线教师主要负责幼儿学习习惯,交往能力,文明礼貌等习惯的研究。

三、加大资金投入,为课题实施提供保障 为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供理论学习机会,学校为每人提供100元的订阅杂志,鼓励教师自费订阅杂志。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创设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50多万元,每班配备电脑,提供教师收集信息的条件,又配备了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发现室,充实各班区角活动内容,幼儿在这里学习合作、交往、学习、帮忙、分享和探索,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里渐渐萌发—实践—形成,老师在这里观察、记录、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写了许多的教育活动笔记和活动观察记录,为教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部分素材。

四、健全制度,强化激励机制、规范研究过程。

在开展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前期有规划,中期有记录,后期有总结,积累原始资料,立足本园实际实际进行实践,以实践—理论—再实践来验证我们的过程。

(一)健全制度。

1、管理制度:

A课题研究过程包括开题、计划分解、操作实施、中期总结汇报、补充拓展、材料收集。

B市级课题每学期不少于6节实验课。

C接受校教科室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向校教科室汇报课题进行情况接受其指导。

2、目标考核制度:我校不仅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纳入年度考核目标,还把课题按省、市、区等级别纳入考核制度。

3、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4、资料收集制度:由专人负责收集资料、验收并归档。

(二)规范研究过程。

实验资料反映了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原始资料,是以后实验效果推广的依据,实验课题一启动,就布置每学期资料。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段理论笔记,每周一篇教育活动笔记,一篇观察笔记,每周一上一节养成教育课,每学期至少追踪调查一名幼儿,一篇有关幼儿行为习惯的论文,一篇实验总结或经验交流,两篇有理论价值的中心发言,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好要收集一名养成教育的名言,一首儿歌,一首歌曲,或者一幅图片,一个谜语等,还要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自编一首儿歌。两年下来,经过教师的辛勤努力,我们编了幼儿养成教育教师使用的大班、中班、小班的手册(见附录),以及家长使用手册等,更好地指导教师、家长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也更加规范了实验过程的实效性。

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针对实验课题的要求,我们制定了积极可行的实验方案,每阶段实验课题完成目标、方法、步骤,规定每单周三下午进行教师总结,具体做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指导的高度。

俗话说,没有理论的高度,就没有研究的深度。为使实验课题的研究深入有效,我们加强理论学习,具体做法,每位教师每天理论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有关实验课题的理论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课题主持人每周向实验教师推荐一篇理论学习的内容,每位教师每学期两篇优秀的中心发言。针对理论学习的需要,学校出资订阅了《幼教园地》、《学前教育》等杂志。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杂志,教师们积极性很高,她们自费订阅到《学前教育研究。、《幼教导读》、《幼儿教育》、《幼教博览》等,这些杂志给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提供了好多理论依据,对教师们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我们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讲座、辅导与总结交流相结合,检查与评比相结合的办法,形成了学习制度,提供了学习质量,通过学习,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更新观念,增强了课改意识。

(二)外出学习,拓宽思路。

在理论学习中,我们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听取上海幼教专家陈教授、闻教授的讲座,外出参观一类以上幼儿园,借鉴和引进各地教师的教学改革经验,分别听取她们的优质课,观摩课以及公开课,听取专家的报告,从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有经验和做法,学习回来及时谈心得与体会,谈如何转化为自己的工作思路,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从而推动实验向纵深发展。

六、课题初步效应。

通过两年的悉心研究和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已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前评价一位教师要看教师执教能力,优质课怎样,论文多少,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如何,现在评价教师不但要看专业技能还要重视教师个人素质,行为习惯,从衣着到言行,从能力到态度,教师在整个从教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做幼儿知识技能的点播者,行为习惯的楷模。

(二)家长教育新闻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园互动合作让家长了解到幼儿良好习惯,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使人终生受益,现在的家长不再仅仅关心幼儿学了几个拼音,而是谈论孩子如何爱看书,如何懂事,在家能让家长省心、放心,尤其一部分缺乏育儿知识的家长从对幼儿园活动的置之不理到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自己开的麻将社都关闭了,从事更加有利孩子健康、发展的职业了。

(三)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发展及巩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采取了设计游戏,引导幼儿;正面教育,鼓励幼儿;坚持不懈,观察幼儿等措施,采用了情景教育法、家园对照法、大小互动法、五星奖励法、表扬法、榜样法、沟通法等方法,增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规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行为,使幼儿的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貌习惯、交往习惯等,这些将使幼儿终生受益。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好,为一线教师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指导,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这只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点积累,还够不上经验所谈,如有朋友来访,欢迎提宝贵意见。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强调幼儿爱好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教育,是养成教育;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养成习惯。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时间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那在幼儿园环境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一、找准切入点,制定计划

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因为每位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样,所以每个孩子的习惯也不同。针对于此,在今年开学初,我们向每位幼儿家长发放了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家长除了对调查问卷如实作答外,还主动与各班老师交流孩子的不良习惯问题。从收回的一张张调查问卷和交谈中,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每个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习惯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良好习惯培养计划,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并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二、重视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知道,要想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中也应严格要求。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种子,需要我们共同的培育,多么生动地比喻!所以,我们做老师的,为了孩子,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让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中得以很好的巩固和发展,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学初,我园在征求教师意见后,设计了适合家园共育的家园联系手册。其中,教师将幼儿一周的表现、班级近期教育内容重点及需要家长配合指导的内容,周周与家长见面,让家长从中更及时准确的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家长还会在家园联系手册中写下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困难,对教师的建议、要求等。一本小小的家园联系手册,真正成了我们共同教育孩子的桥梁,让老师和家长在培养教育孩子时做到统一思想,共同教育。 除此之外,全体教师又一次为幼儿重新设计了《幼儿成长记录册》。平日活动学习时,我园教师善于将精彩的瞬间进行收藏,精心设计,积累到《幼儿成长记录册》中。并在每月的月底将其发放给家长,请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宝贵意见。当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所画的一幅幅图画,亲手剪出的一个个图案,活动时专心致志的样子,一张张可爱的照片时,一边说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一边连感谢老师、称赞着幼儿园。

在进幼儿园的涌路旁有一橱窗。虽然只有一块小小的空间,但我们将其充分利用,使其成了家园联系的另一种方式。开学初的欢迎小朋友和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宣传。每月份的我是礼仪小标兵、卫生宝宝、全勤宝宝、好习惯伴我成长等评比展示宣传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小朋友的关注与支持,真正形成了家园合力,共同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找准目标,注重转变

园有园规,班有班纪。每个班级在学期初依据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计划和本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计划后,又进一步将其制定计划目标进行分解,按月份逐步展开实施。也就是每月初制定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目标承诺,目标承诺中有培养标准,预期成果,月末对此承诺进行小结,找到不足,并进行反思找到整改措施。其中对于每月份中个别幼儿实施此培养目标有困难时,教师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其进行关注,力争让幼儿达到预期目标,也就是班级每月份的典型案例。

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儿童发展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习惯成自然”。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贯穿在点滴生活与各项活动中。为了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我园特搜集了与养成教育有关的儿歌和故事。让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哪些习惯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以及不好的习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等等。

再有,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因此,幼儿园及各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很快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也能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分享快乐,经验交流。

幼儿入园一段时间以后,在老师的正确教育引导下,行为习惯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将各位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做法加以宣传、推广,我园组织召开了班主任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经验交流会,交流会上,每位老师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各有妙招,真正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比如:陈文香老师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时,除了建立常规制度,以身作则外,更注重了对幼儿的及时评价,对于表现好、有进步的孩子给予及时的鼓励,并将其记录在《比比最棒》评价手册中,最后依据此评选出“好儿童”。哪个孩子不渴望受到表扬,就在这一句句表扬声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习惯。

六、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中会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非常重要。我园的每位教师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因为幼儿的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

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德育人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黄草街道办事处,地处黔西南州兴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所辖区域公办幼儿园9所。多数是小学附属幼儿园,它的前身为学校的学前班。近年来,各校都在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园房舍结构基本合理,自成一体,独门独院,管理规范。迄今为止,有省级一类幼儿园5所,其余的为省级二类幼儿园。9所幼儿园共47个教学班,在园幼儿2670人。在园教师112人。大专以上学历75人,幼师学历6人,中师学历31人。

2009年9月我办参与了 “十一五”研究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实验区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半年来围绕课题的培养目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课题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坚强的组织做后盾。09年4月,辅导站召开了全办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会议,成立了实验区课题核心领导小组,在以一线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园本教研制度,形成了以核心领导小组为龙头,主要研究人员为骨干的研究格局,构建了规范的研究框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拓宽培训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课题实施以来,各实验园,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习了《中国德育》、《新德育》、《和谐德育论》等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以园为本,重视研讨,层层推进。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针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了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不断的总结、交流、反思中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增强信心。

(三)走出去”、“请进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2009年4月,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州教育局举办的《幼儿礼仪教育》培训,7月8日,邀请了课题组的刘华老师为全办幼儿教师作课题实验专题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完善制度建设,确保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制度是课题研究与实验有序进行的助推器,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障。09年10月,我们完善了四个制度的建设。明确了实验教师常规工作任务以及参与实验活动的相关制度。制作幼儿行为习惯跟踪调查表下发到每一个家庭,让教师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实验开始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跟踪表的填写,记录了实验幼儿的成长历程,让家长和老师都能及时发现课题实验给幼儿行为习惯带来的变化,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增强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信心。

有效的管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时效性。2009年12月底,黄草实验区八个实验园31 个教学班,共上实验课1017节。其中示范课26 节、办级研讨2 次、简报7期、教师教学随笔191 篇、论文 47 篇、实验报告10篇、反思124 篇、德育活动课教案、375 份、填写实验测查表700余份,圆满完成了第一学期的研究任务。

四、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

马卡连柯认为,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应该成为儿童行为习惯的导师。因为儿童未入学前,一天到晚最亲近的人是父母,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儿童所习见习闻的。就是入园之后,放学回家,还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验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一方面,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题实验的主导思想,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老师们一边摸索,一边完善工作方法,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辐射到每一个幼儿家庭,争取家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配合幼儿园做好教育工作,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在家长的共同配合下,90%的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一些家长从中也受到教育。

五、开展主题教育,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承中华文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向阳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陈友晶老师认真履行职责,她在《懂礼貌》一课的教学反思中写道:一般情况下,孩子对自己班上的老师都能主动有礼貌的问好。但是,在走廊或校园里,见到其他的老师或家长就不会问候。孩子们的表现,着实让我感受到:这些家中的小太阳、小公主们在礼仪行为上的缺失。我觉得对孩子们进行礼仪常规的教育十分必要。首先,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通过收集一些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让孩子们在班上朗诵学习,从中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促进好习惯的养成。其次,孩子的礼仪行为是在实践运用中锻炼出来的,于是我根据班上有的孩子胆小怕生的特点,开展了“文明小使者” 的评比活动,每天班里都要选派一位“小使者”,与邻班老师、学生家长打交道,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社交礼仪、养成自己的文明行为。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责任,体会到了用礼仪行为交往的快乐,逐渐养成了礼仪行为。

六、关注细节,巧用评价,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固化。

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陈鹤琴先生主张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应多鼓励。他说:“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的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与肯定、赞赏的积极评价,会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 盘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甘安琼老师在观察记录这样写道:陈阳是个调皮的孩子,特别喜欢玩具。下课了,我听见江绍宜小朋友说:“陈阳,把我的玩具给我”。“不、这是我的玩具”这是陈阳的声音。我走过去对他说:“陈阳,这是小朋友的玩具,如果你想玩,应该怎样对小朋友说”?在老师的帮助下,陈阳把玩具还给了江绍宜。第二天早上,陈阳一入园,就笑眯眯地对我说:甘老师,这是我的玩具汽车,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我赶紧鼓励他:陈阳做得对,真是个好孩子!果然,陈阳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而且玩得很开心。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循循善诱,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用积极正确的评价方式评价孩子,孩子就会在肯定、赞许、鼓励中不断改正过失,最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七、创设育人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陈鹤琴先生说的好,凡是可以给幼儿刺激的,都是他们的环境。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使校园中的一切客体都能对儿童产生有益的影响。延安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教师在实验研究中,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导向作用,把“妈妈请您先吃!、环境整洁靠大家、不乱花钱、自救方法要牢记,我帮弟弟系鞋带、指甲长了剪一剪等鲜活生动的图画内容搬到围墙上,让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区域都能与幼儿对话,利用周围环境的因素对幼儿的行为起到促进作用,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八、抓住特点,开启智慧,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化。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教师要仔细观察,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善于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会做”转变。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百春幼儿园黄恩萍老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午睡摆放鞋子的习惯》的教学反思给出了答案。

我们班的孩子在午睡时,有个不好的习惯,他们总是飞速上床,让脱下的鞋子“随意而安”。每次午间巡视,七零八落的鞋子就像是给我设臵的层层障碍,让我气不打一处来。我也曾经多次教育他们将鞋子放到床底下,可小家伙们仍旧我行我素,这个问题让我颇伤脑筋。 我想,这是我们在行为习惯上没有做好,所以,不管怎样强调,把鞋子放整齐,小朋友们就是不听。在冥思苦想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用彩色油漆在床下的水泥地上画了不少的艺术小脚丫,小脚丫是一对出现的,而且有着拟人化的表情,一个个都睁着大眼睛,张着大嘴巴,好像在对孩子们说,赶紧把鞋子放到我这儿吧……小脚丫的出现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一来,这些富有童趣的小脚丫,让整个午睡室充满了艺术气息,孩子们都乐意把脱下的鞋子放在小脚丫里;二来,小脚丫一对对的出现,能让孩子将鞋摆放正确,避免起床后穿反鞋子,真是一举两得。从此以后,班级里鞋子乱放的局面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学前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对黄草幼儿园的教师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在实践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做,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虽然,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不断深化。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而应当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幼儿加以训练引导。

(一)幼儿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和积累,已掌握一定量的良好行为知识,但在日常行为中,有些孩子还会做出与之不一致的行为举止,特别是在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行为倾向很难改变。如何才能让幼儿把真正学到的行为知识反映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上,使良好行为“习惯化”,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反思的问题。

(二)教师对幼儿行为问题的教育技能有待提高。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幼儿的行为问题尚不明显时采用顺其自然的策略,而在行为问题明显时则会采取极端的手段,还有一些教师面对幼儿的行为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比如孩子吮吸手指、偏食、挑食、迷恋动画片失去自控能力等顽固性的行为,不能进行长期有效的矫正。

(三)成人不良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该如何抑制。幼儿是生活在天地间的,他们除了跟自己的家人相处外,还要接触自己家庭以外各种不同行为的人,因此社会环境的行为净化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认真做事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把事做好。我们相信,在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心记下自己实践中的点点滴滴,在“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未来的成果中添上浓重的一笔

乐至课题研究导读[2011]第09期

《工作报告》示例一:《培养幼儿感恩言行的实践

研究·工作报告》

承研单位:乐至县幼儿园课题组 熊建华(执笔)

资料来源:资阳市教科所

一、课题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的发展,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幼儿期是幼儿品质、情感形成的奠基时期,在幼儿阶段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及意义。感恩言行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并从身边的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用言行来表示自己的爱。因此,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感恩言行的教育,既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古今中外的传统美德的继承。为此,我园选择了“培养幼儿感恩言行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

1、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家园配合入手,探索培养幼儿感恩言行的方法、途径、策略和实施原则。

2、教幼儿学会感恩,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课题的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课题负责人:陆永红(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参研领导:吴翠华(幼儿园特级教师)。 何义英(幼儿园特级教师)。 熊建华(幼儿园高级教师)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熊建华(幼儿园高级教师) 成员:李平伟(幼儿园一级教师) 张 莲(幼儿园高级教师) 刘清华(幼儿园一级教师) 彭汝桃(幼儿园一级教师)

参研人员:邓红英(幼儿园一级教师) 舒 艳(幼儿园一级教师) 肖雪梅(幼儿园一级教师) 陈明玉(幼儿园高级教师)

3、课题指导小组

刘怀明 (资阳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程晓玲 (资阳市教科所理论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伍建清 (资阳市教科所理论室员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陈洪亮 (乐至县教育理论室主任,高级讲师) 王飞雨 (乐至县教育理论室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 杨盛目 (乐至县教育理论室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 特邀顾问:邓维礼(原乐至县教研室副主任,小学特级教师)

四、实验研究的实施

1、研究对象

在乐至县幼儿园抽取小三班、中六班、大一班作为实验班,在这三个班中随机抽取90幼儿(其中小三班25名,中六班30名,大一班35名幼儿)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2、研究周期

本课题实验研究从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分三个阶段节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9月)

(1)确定课题,开展有感恩言行教育文献研究,作相关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明确课题目的意义。 (2)健全组织机构,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 (3)确定实验对象、范围,撰写研究方案,对课题进行论证。

(4)召开实验班幼儿家长会。课题组成员就实验研究目的、意义等方面作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让家长明白实验研究的周期、内容、目标,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达成搞好本课题研究的共识。

(5)完成研究前测,并进行分析,写出初测报告和阶段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7月)

1、组织学习、研讨活动

(1)组织研究人员认真学习实验方案,定期学习感恩言行有关理论。

(2)课题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召开课题研讨会30多次,参与研讨人数累计达300多人次。每次研讨注重了分析当前实施情况,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上实验研究汇报课、撰写研究心得、经验论文、活动方案、活动观察记录、典型个案、阶段报告等共200多份。

2、虚心请教

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分别就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感恩教育的定位、家园配合的难点、感恩言行包括的内容、感恩言行目标的制定、感恩环境的创设与活动的开展等问题,通过电话、网络、先后向市教科所副主任程晓玲、伍建清老师、县教研室副主任陈洪亮等专家请教;另一方面邀请市教科所副所长刘怀明、主任程晓玲、县教研室主任陈红亮、王飞雨老师来园指导研究工作。受指导的教师共计40多人次。专家的指导,丰富了课题的相关知识,使课题组成员受到了启发,开阔了视野,使课题研究得以深入开展。

3、认真开展课题研究

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课题开展情况、教师自身的体会,课题组对原方案中部分内容、目标进行了调整、修改,最后形成了现在较完善的研究方案。

(1)按计划组织开展活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坚持按方案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设计了感恩教育活动方案396 多篇,并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感恩言行进行了观察、分析、总结,写出了典型个案48则、观察记录240篇,收集了幼儿作品120余幅、碟片1张、录像带2盒,为研究提供了详尽、准确的材料基础。

(2)开展了本课题研究活动。两年来,我们围绕感恩言行课题进行研究,开展了研究活动8次,担任活动研究教师24人次,每次研究活动做到了先了解幼儿情况,再精心选材、设计活动方案,课题组讨论、修改方案,再组织开展活动,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最后进行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出改进的方面。感恩言行活动研究的开展,对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及时总结经验成果。实验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师幼互动教育规律,不断总结师幼互动策略和方法,形成了经验论文25篇,其中获市优秀论文交流奖奖1篇,获县教育科研成果奖24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

1、课题组运用行动研究法、对比分析法、活动观察法、个案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与前测进行对照、分析,得出实验研究结论。

2、收集整理、完善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并将其分类归档。

3、进行课题后测总结,形成系列书面材料:《阶段报告》、《研究报告》、《自测报告》、《优秀论文集》、《活动方案集》、《活动观察集》、《典型个案集》等。

五、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领导重视,制度保障

我园行政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园长大力支持,亲自参与该项研究,并安排专人负责研究计划的落实。平时无论是在全园职工会上,还是教师的业务学习,或是日常教育教学中,都把此项课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在全园掀起了树立感恩教育理念的高潮。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我园对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补助和适当的奖励,在评优、晋级、评职等方面也优先考虑。同时,为了保证此项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以下制度,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实施。

(1)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小组每月研讨一次,共计研讨30次,参与研讨人数累计达200多人次。每次研讨注重了分析当月实施情况,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增添改进措施。

(2)指导制度:园管理小组实行定期指导,分别对教师组织幼儿感恩言行活动开展情况给予指导,共计指导了10余次。专家指导,市、县的专家先后指导课题开题、实施、活动现场共计10次。

(3)检查制度:园管理小组经常检查督促课题研究计划的落实,并对活动方案、活动观察记录、活动后的反思、个案记录、经验论文等做到每期检查,共计检查了4次。

(4)家园联系制度:每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举行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每月向家长公布实施目标、内容与操作要点,每期期末向家长汇报幼儿发展情况,平时注重收集家长的反馈信息,以便改进实验研究措施。

2、提供条件,资源保障

我园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较强的人力资源,由园长任课题负责人,副园长、办公室主任、园内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先后参加了省、市、县的教育科研培训会,已多次参与了市县立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科研经验,人员的配备为研究的成功提供了保证。同时,我们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投入了资金两万多元,购买了实验研究相关的学习资料,活动区材料,保证了研究人员的学习、培训以及成果奖励、加班补助等经费开支。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六、课题的达成度

两年多的实验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系列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一)提炼出幼儿感恩教育的原则:①潜移默化的原则。②平等原则。③活动性原则。④自主性原则。⑤游戏化原则。⑥生活化原则。⑦正面教育原则。

(二)改善了幼儿感恩心理普遍缺失的现状,他们有了强烈的感恩意识,并能通过具体的言行表达出来。①幼儿的感恩意识增强,懂得他人工作的艰辛,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②幼儿会用言行向关心、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③幼儿乐意去关心、帮助别人。④促使幼儿形成了自信、乐观的良好个性,促进了他们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提高了参研教师的专业素质

(1)教师的观念得到了转变。(2)教育的应变能力得到增强。(3)教师的总结反思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

(五)增进了老师与家长相互沟通的能力,实现了家园共育。

(六)幼儿感恩教育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七)幼儿感恩言行的表露影响了更多的人,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成效。

(八)汇编了各年龄班幼儿优秀活动方案396篇、观察记录240则、典型个案记录48则、幼儿典型作品120余幅。教师撰写有关经验论文25篇,其中部分文章在市交流,部分论文获县教育科研成果奖。

(九)课题研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实验班每学期进行现场展示活动,受到了前来指导的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前来参观的同行的高度称赞,我县幼教同行专程到我园参观和交流。县电视台专门报道了小朋友的活动,深受家长和社会各界好评。

一、课题的组织和管理情况

为了保证本课题的质量,我园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在教学一线挑选了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能吃苦耐劳、年富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具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师,组成了以业务园长全面负责、总园长和行政、一线教学业务骨干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并且课题组负责人徐蔚曾多次参与我园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也多次参与本园各类课题的研究,具有较丰富的教科研能力,部分成员因科研工作出色,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这些人员的确定,为我们搞好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为了使课题研究条例、有序,我们还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徐蔚、刘兴民负责全面工作,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培训,申报课题,撰写研究报告;吴晓岑组织理论学习,指导实验人员定期组织课例、写个案指导、活动设计、笔记、论文及阶段性总结;王平平负责信息分类和资料收集、积累;孟庆梅负责课题的课件制作和文字、数据录入工作;刘启利、杜忠丽、张雷、王平平、孟庆梅五人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各种活动,执教研究课,并收集、撰写各种案例。详细明确的研究方案和严密的管理、分工,使我园的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二、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科研方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行动研究阶段、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主要任务是组建课题组,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社会领域教育、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及社会性等相关概念。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聘请科研人员对课题进行指导和可行性论证。第二阶段(2008年3月—2009年7月)主要是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分三个学期对社会领域教育资源的进行收集与开发,丰富社会领域的内容,研究探索实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定期检测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调整、完善方案。做好资料积累和分类整理工作,并归类妥善管理,进行阶段性小结,实验人员定期写出个案指导、课例、笔记及论文。第三阶段(2009年7月—8月

)主要任务是归纳、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和实验报告,聘请专家论证、结题。

三、课题组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根据实验方案,两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为了保证本课题的质量,我园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在教学一线挑选了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能吃苦耐劳、年富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具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师,组成了以业务园长全面负责、总园长和行政、一线教学业务骨干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并且课题组负责人徐蔚曾多次参与我园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也多次参与本园各类课题的研究,具有较丰富的教科研能力,部分成员因科研工作出色,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这些人员的确定,为我们搞好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按照济宁市教科所的要求,我们及时研究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人员补充修改,把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并制定出第一阶段研究计划,人手一份,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为了使课题研究条例、有序,我们还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徐蔚、刘兴民负责全面工作,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培训,申报课题,撰写研究报告;吴晓岑组织理论学习,指导实验人员定期组织课例、写个案指导、活动设计、笔记、论文及阶段性总结;王平平负责信息分类和资料收集、积累;孟庆梅负责课题的课件制作和文字、数据录入工作;刘启利、杜忠丽、张雷、王平平、孟庆梅五人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各种活动,执教研究课,并收集、撰写各种案例。

2、收集、查阅资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

发动课题组成员围绕“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选择”收集和查找有关培养幼儿社会性及社会性领域教学等方面的理论文章,丰富我们的理论基础。除自学、做笔记以外,我们还组织老师进行学习交流,把自己所查的文章内化后,向大家介绍本篇文章的内容,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并说一说这篇文章对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有哪些帮助。通过收集和交流,课题组成员对向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明确,不仅认识了社会领域的范畴和分类(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规则、社会文化五部分),同时对国内外关于幼儿社会性培养的现状也有了充分的了解,进一步明确和掌握了社会领域内容选择应该以社会和幼儿的发展为依据,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

3、组织教师听评研究课,研究探讨实施社会领域教学的新方法。

理论学习过后,我们组织老师结合各班实际,任选教学内容、不限学科准备集体教学活动,组织观摩研究课,找出本教学活动蕴含的社会性价值,通过课例,研究探讨实施社会领域教学的新方法。去年三月份以来,先后听了孙丽琴、田疆丽、张雷、宋丽霞四位老师执教的研究课,五月份,王平平和孟庆梅两位老师又准备了课例,大家一起听评课。通过一次次的课例研讨,课题组成员认识到选择社会领域内容的方法和依据,什么样的活动是社会内容,此活动虽偏重其他领域,但都蕴含着社会性教育的价值,老师对选材和执教有了更大的自信。第三阶段课题组成员又依次准备各种社会范畴的教学活动,再次以课例为载体,对社会领域的教学方法和实施途径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参观、讲解、示范、模仿、活动情境体验、多媒体等适合本园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驾驭社会领域教学的能力。

4、组织各种幼儿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课题开展两年来,每天下午各班都定期开展活动区活动,让幼儿在模拟的小社会中,掌握并了解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每周一早晨组织幼儿举行升旗仪式,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其爱国情感。特别是每次的国旗下讲话,更是向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好时机;我们还把家长请进课堂,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给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环保、旅游等有关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的知识;去年12月,我们还举办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幼儿画展;还多次组织幼儿走出课堂,走进大社会,先后带幼儿参观了超市,到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社会情感,其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巩固,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性。

5、收集整理、归纳各种资料。

为了使课题研究留下足迹,我们做好资料的收集、归纳和整理工作。课题研究开始前,我们为每位课题组成员发了专门的课题活动记录本、听课记录本和各种学习材料,要求每位成员及时做好记录,收、留各种资料,并由吴晓岑主任及时做好资料的归纳、整理工作。在阶段总结时,比较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现有资料比较齐全,为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课题组主要研究经验总结

1、观念的变化——由单纯说教向情境体验转变。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形成,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过程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来实现的。通过研究,课题组老师在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已经认识到单纯说教只能让幼儿被动接受,枯燥、乏味,不能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幼儿的社会领域学习应该是具体的,应该根据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恰当的创设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获得丰富经验和体验。例如:张雷老师执教的一节中班社会领域活动《特殊电话号码》,她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讲解、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创设紧急的情境:小老鼠咪咪搬家了,在搬家的过程中,小老鼠的妈妈突然晕倒了,家里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小老鼠想拨打电话求救,它翻开紧急电话本看到了

110、120和119这三个号码,它到底应该拨打哪个电话?有了这种情境,幼儿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取出来,齐心协力帮小老鼠想办法,找到合适的电话号码,很轻松地获得了社会认知,并激发了幼儿帮助他人的社会情感。

2、选材的变化——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选材的基础。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有社会学知识、伦理学知识、地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文化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在实施课题前,教师的选材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喜好,根本不关注幼儿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实施课题后,通过学习课题组老师转变了观念,明确了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和依据。选材时,不仅以社会领域课程目标、社会的发展和幼儿的发展为依据,更注重倾向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到幼儿生活经验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选择依据。刘启利老师在执教研究课之前,因为本班幼儿刚刚升入新的班级,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了《我是哥哥姐姐》这样一个社会教育活动。因为他们有新入园的经历,有着大班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经验和了解,作为“过来人”,通过到小班帮带弟弟妹妹和制作小玩具,他们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和兴趣,很自然地担负起帮助弟弟妹妹的责任,更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

3、教法的变化——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包括专门性社会领域教育和渗透性社会领域教育两类。专门性社会领域教育指为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幼儿参加的教学活动,其实施流程为:教学准备—教学导入—教学组织—教学延伸。渗透性社会领域教育指渗透在非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社会领域教育。两年来,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学习,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练习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的学习更具趣味性。例如表演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在看看、说说、玩玩中能够轻松地获取知识,体验快乐。在杜忠丽老师执教的一节《水是宝》社会活动中,先给幼儿布置好情景,通过小动物没水喝而到处找水的情境表演,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水的重要性,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利用讲解和演示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感知水资源的有限和重要,从而激发幼儿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教师的变化——教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过程,她们树立了大的课程观,对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选择及教育形式和方法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社会教育的途径不仅局限于社会课,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如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活动区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性教育应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这些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驾驭社会领域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素质也得到提高,对以后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另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先后有6人写出了相关论文,1人荣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1人获得了省优质课二等奖。全体课题组成员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确立问题、撰写申请报告、教育研究和结题活动等教育科研的全过程,她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步,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5、课题研究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即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为目的的教育。两年来,教师为幼儿提供宽松的认知环境和时间,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幼儿的社会意识、集体意识、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例如:通过《我爱幼儿园》、《做完事再玩》、《我们班里好事多》等内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好人好事的新风尚。针对大多孩子只顾自己不能和伙伴友好相处的现象,王平平老师执教了一节《小小评论员》活动,让孩子来评论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问:假如是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怎样解决?让他们去讨论,并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不同的社会教育活动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他们现在个个变得开朗、活泼,会谦让、愿合作、善交往,关爱他人,积极向上,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同情心,有利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尽心尽责,基本上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但由于一些课题组成员第一次参与课题研究,她们的研究水平还有待加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社会领域教育应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社会领域教育的具体目标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与习惯,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仅靠几次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难以真正实现的,必须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早晨来园时可以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在晨间劳动时培养其爱劳动、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在晨间洗手时进行讲卫生、排队意识、节约用水的教育;在进餐时教育幼儿爱惜粮食,文明进餐;在午睡时让幼儿正确穿脱衣服,并有正确的睡姿;在户外集体游戏时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合作。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通过真实的事件和情境,对幼儿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幼儿的社会生活技能和能力,增进幼儿的认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而在研究中,有些老师往往寄希望于一节或几次课让幼儿学会关心、分享、互助等良好品质,没有关注到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忽视了一日生活各环节教育的良好时机,使社会性教育大打折扣。

2、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应与家庭和社区教育相结合。本研究我们比较注重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法,但忽略了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实际上,家庭、社区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源。家长的情感特征、行为方式、教养模式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和塑造着幼儿的社会性。《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密切配合,使家庭教养环境、社区熏陶环境和幼儿园教育环境相互协调,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和谐发展。

六、今后的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课题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继续研究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对幼儿今后发展的影响,还要将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科研兴教的作用,使我园的教科研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18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反思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名称: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反思研究 工作单位:德州市宁津县大曹镇张傲明德小学 作者姓名: 张 自 军 联系电话:13869216638 电子邮箱:zhangaoxiaoxue@126.com

内容摘要: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活动

三、成果的发表及出版情况

关键词:反思 研究 成果 论文

教学改革是教学方式去旧立新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当前,我们教学仍然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穿新鞋,走老路,老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听讲,扼杀了学生的首创精神,丧失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造成了学生在情境中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严重缺失。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入手,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逐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尽而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终极目的。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实践),如何把宏观的课程改革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课堂教学操作技术,如何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转化为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几个问题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其中“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小课题研究可以从微观上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教学行为问题、操作技术问题,因此,它是指导课程改革最好的载体和最有效的途径。

时代呼唤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最根本的标志就是他能够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化的反思,找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网络文化的来势汹汹,各种信息的纷至沓来,只管教书,不问研究的教书匠型教师已经落后于时代,将渐渐被时代所抛弃。小课题研究可以使教师直面自己教育教学的困境,通过实践、总结,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从而形成特定的“个人知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解决面临实际问题,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快速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从事研究的过程,也是他自己反思教育行为、重建教育教学“个人哲学”的过程。这一过程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学、学生、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教育活动的意义、方式的构建,能够帮助教师积累生活经验,提升实践智慧。

几年来,我们通过“当堂达标教学”总课题研究,广大教师树立了“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改善了课堂教学实践,形成了近20余种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提高了全县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但是,还存在着教学观念转化不到位,课堂教学结构不够完善,课堂教学效率偏低,课题研究发展不平衡,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从微观着眼,从细节入手,执照“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指导思想,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小课题研究,继续解决好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丰富完善“当堂达标教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传统的教学实践无限延长教与学的时间,靠“时间+汗水”来提高质教学质量,这样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新要求,必须转移到依靠“科学+巧干”提高教学质量的轨道上来,通过小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消除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学反思是我们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学反思水平不断提高直接关系到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改要求我们,关注人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通过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教师。

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实践),如何把宏观的课程改革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课堂教学操作技术,如何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转化为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几个问题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其中课题研究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反思研究》可以从微观上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教学行为问题、操作技术问题,因此,它是指导我们课程改革最好的、最有效的途径。

研究型教师最根本的标志就是他能够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化的反思,找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反思小课题研究可以使我们直面自己教育教学的困境,通过实践、总结,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从而形成特定的“个人知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解决面临实际问题,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快速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从事研究的过程,也是自己反思教育行为、重建教育教学“个人哲学”的过程。这一过程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学、学生、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教育活动的意义、方式的构建,能够帮助教师积累生活经验,提升实践智慧。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通过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反思小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消除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2011.3——2011.5)课题准备和制定计划阶段: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动态,客观分析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的得失,并制定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申报工作,做好开题论证工作。我们健全了课题研究制度,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课题组成员自觉学习各种教育书籍等,领悟新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和主要观点,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价值。明确分工,制定计划,根据分工,及时制定学期的各项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其他研究成员根据分工完成具体的活动计划。具体要求: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2)成立课题小组,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落实研究任务。 (3)通过实践探索,交流积累信息,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一般模式。 (4)对模式进行实践。

通过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对研究课题理解不深刻 研究课题题目字数不多,看起来似乎 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撰写论文时,题目往往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篇文章的形象与质量。(2). 课题研究准备不充分 教育科研的准备工作犹如高楼广厦的基础,整体建筑的安危成败,则完全系于基础是否坚实牢固。一些科研论文之所以质量不高,原因就在于准备工作不扎实、不充分。我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理论指导方面,其一是对教育原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准确,导致不能科学地运用原理。其二不能把原理与教育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处于分 裂状态,教育原理的运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其次是实践梳理方面。中小学教师是教育实践的躬行者,应当说其 丰富的教学实践为其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教育科研素材和 教学案例,但由于缺乏必备的科研素养,疏于日常教育情 景的观察、思考记录和整理,结果造成科研论文中缺乏系统丰富的教学案例,出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的奇怪现象。再次是资料搜集方面。课题研究中观点与思想的阐发主要来源于丰富的数据,实例的说明与支撑,但观察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论文,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数据、实例的缺失与匿乏。除了自己亲身经历 的那一点散乱零星、不成系统的工作见闻和教学感受之外,鲜见有各种说服力强的数据资料。(3). 课题研究不深入 只有达到理性的、有意识的反思水平,我们的教育研究才能进入新的天地,有新的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认为,其主要表现有三种:一是限于方法介绍。由于不懂得教育科学是正确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因而其论文所阐述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人们已知的或熟悉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管理 方法等程序和规则层面的东西,并未提出新的方法和见解。二是限于常规描述。不了解教育科学研究 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艰苦复杂、富有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而是片面地理解 教学常规的描述,以为将其研究过程、研究步骤、研究 环节、研究方案通过精心修改、提炼、充实,就是一篇科研论文。三是限于经验总结。作为小课题研究,完全区别于日常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许多教师写的论文纯粹是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或教学笔记,停留在对教育现象描述、教学工作体会、钻研教材感受的层面上。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超越对具体的、偶然的教育现象的描述,不能结合教育理论来把握现象后面的规律,或者不能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这样的科研作用则非常有限。上述诸种研究不深入,结果造成了研究成果的表面化、肤浅化和经验化。

2、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2011.6——2011.12)课题实验阶段:

组织实施,规范研究。根据每个月、周的具体活动计划,扎扎实实开展教育研究,形成实验、管理、研究、思考、再实验一体化的良性运行机制。组织教师重点进行课题研究,完成中期资料的积累。客观实际的开展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反思课堂实施方法,并不断地进行交流研究情况。课题组对课题研究实验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调整研究实验计划,保证课题研究有效有序进行。 (1).通过调查分析以往教学反思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相关理论学习。 (2).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标准和课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活动;并发表相关论文。

(3).结合学科培训,观看优秀教学反思案例,并组织讨论交流。 (4).积极开发适合学科的教学反思模式。 (5).在具体教学中实践教学反思的一般模式。

(6).进行课堂教学情况调研、分析、对比、总结,寻找实施前后的差距,借鉴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7).做好实践过程的记录、收集数据、积累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

通过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撰写的研究论文结构不合理 结构是一篇科研论文的基本构架。它既有安排材料。呈现顺序和叙述过程的组织作用,也有阐明题目、表达观点和体现思想意义的作用。由于相当部分教师不知道科研论文的结构应当科学严谨、叙述有序、通畅达理,因而在论文结构方面常常出现如下几个弊端:一是题目与研究内容不一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它既表达文章的中心与旨趣,还界定研究的内容和对象,这是写文论道的基本常识。但有的科研论文题目与文章的主体内容大相径庭,文章题目明明是界定了论述的内容和领域,但文章内容阐述的却是另外的对象和事物,内容与题目联系不密切甚至丝毫无关。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师来讲,这种现象不应当出现。二是内容论述不合理。一般科研文章开展论述的主体结构主要分为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具体采用哪一种论述方式,要看论述内容大小和问题属性,这是写文章的一般逻辑顺序。三是概念界定不清楚。既是研究性文章,就必须要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与界定,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具体进行进一步地探讨,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论文中随意提出一个概念或一个观点,但并不将概念或观点的内涵、背景、特征、类别和来由给予明 确的界定或说明。所要论述的概念或观点的本质内涵和 特征属性都不予界定或界定不清,论文研究的可信度与必要性势必大打折扣。 (2).课题研究论文表述不规范 科研论文的表述应当有严谨规范的格式与精练准确的语言。但相当部分的教师的科研论文不符合表述的规范。我认为首先,论文格式不规范。许多教师的论文缺少内容摘要、关键词、注释或参考文献等;虽然有些论文不缺少这些内容,但作者对关键词、注释等的性质、数量、用 法都不甚清楚,表述不准确、不简练;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表示论文的严谨,大量引用文献资料,然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或过于陈旧,或缺乏权威性,这些都是论文质量不高的表现。其次,语言表述不规范。学术论文的语言应该准 确、清楚、精练,表达方式多为叙述或议论,阐述事理多用归纳与演绎,阐明观点多是客观而冷静。但一些教师不了解科研论文的语言特征,将研究论文的语言与一 般文章甚至和文学作品的语言混为一谈,堆砌华丽辞藻, 追求斐然文采,喜用描写手法,随意主观抒情等等。

3、第三阶段是总结评估阶段(2012.1——2012.3)课题总结阶段:

实验总结反思,汇编成册。对教育实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优秀教案等形式呈现研究的理论成果,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1).整理课题研究实验材料和数据。 (2).总结课题研究实验的经验。

(3).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论文及优秀教案的撰写。 申请结题,请教委教研室等有关部门的专家评估鉴定

在第三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注意了

一、二两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换意见,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并且总结了经验与教训,把研究的经验成果作了详细的总结与整理,形成了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得到了运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活动

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背景下,立足课堂这一教师发展的主阵地,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经验的实施,从而促进教师成长,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每一位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的成长经验的取得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实践探索经验,能够固化自己的实践经验;二是通过研讨、学习消化吸收他人优秀经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经验;三是通过反思总结琐碎经验获得系统经验。从实践来看教研组进行课题研究能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保障手段之一。

(一) 有效教学反思研究促进教师成长实施途径

1、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引领”。教师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尤其是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为了尽快的成长,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为了《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反思研究》,课题组全体教师每个人都分配了相关的材料收集整理任务,在课题研究会上作交流学习,我们借鉴了其他省市研究的先进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这无疑使得我们已经站在的巨人的肩膀上。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的课题专题培训会、校教科研处组织的课题研讨会以及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平台,营造氛围。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通过理论学习我们以最快的、最便捷的方式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具体实施策略: (1)制定学习计划

没有计划的学习是盲目的低效的,无论是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还是对于教师成长内在需求来说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是必须的,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那么课题研究的问题处理往往只能够停留在表面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上,没有先进理念武装头脑的教师来说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只有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学习才能系统的掌握相关的先进理念,才能对课题研究作出正确的把握。才能使得教师得到长足的发展。

(2)建立学习档案

学习内容要进行梳理和拓展,尤其是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可以让我们更准确的把握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对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能方法不是通过一次的学习就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体验、反思、总结,建立学习档案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在学习实践中高效的吸收、借鉴、转化先进的教育理念、技能方法策略,减少偏差。

(3)研究成果交流

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交流探讨中得到固化升华,我们可以通过研讨,课例等多种形式进行经验交流使得我们的经验更加成熟、完善。同时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课题研究机会,彼此互助共同提高。

(4)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2011.3——2011.5)课题准备和制定计划阶段

2011.3.27.学习申报书, 使课题组成员了解课题提出的背景解决的主要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课题突破、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可行性分析、有结论正过程、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2011.31.对《小学反思策略优化教学过程》进行了座谈研究

一、课前反思

二、课中反思

三、课后反思

2011.4.2.主持人 张自军 座谈会 议题 :对老师上课的看法和意见 2011.4.9.活动内容:完善课题方案 内容摘要: 反思组成员集体讨论课题实施方案,就有关步骤提出了各自的意见,集体讨论。

2011.4.16.反思内容准备 问卷

一、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集体智慧讨论出教学反思需要反思哪些内容,从哪些内容进行反思。

二、从三个方面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

2、教学过程方面;

3、教学策略方面。

2011.5.7.主持人 张自军 研究目标分析 研讨 1.通过研究提炼出有助于教师教学反思有效 灵活 适用于教育教学的一般模式及保障。2.有针对性解决课题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3.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资源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教育行为,达到指导教学,初进教师更好成长的目的。

2011.5.14.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提升的作用 集中材料学习1.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结构进行更正;2.教学反思是教育行为的研究的有效形式;3.教学反思有组于弥补“研究风”带来的负面效应;4.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刚才中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在思考。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2011.6——2011.12)课题实验阶段:

2011.6.15.研究内容《教学反思的作用》 师生座谈 主持人: 吴长青 学生发言 :王鹏:老师能把学生不会的问题反复讲;张宇:老师能指出注意的地方;李艳:老师以后这样上课我们有兴趣了。(有照片)

2011.9.9.培训学习教学反思的三个基本环节 1.课前反思 2.课中反思 3.课后反思 2011.9.16.座谈研究 主持人:张自军 研究内容《教学反思的方法》

一、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这个刚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

二、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所在,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

三、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 课堂教学中“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

2011.10.13.示范课 方伟 《突发事件的自护自救》 课题组全体教师对示范课进行了实例研究,找到了成功与不足。成功的地方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我们研究的有效教学反思的成果。课前、课中、课后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能找到哪些地方应该反思,哪些地方重点反思。不足的地方是:反思的程度不够具体,还不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 2011.10.28.研讨 主持人:张自军 议题:《教学反思有哪几种方法》 内容摘要: 1.反思总结法 2.对话反思法 3.课堂实录反思法 4.教后记反思法 5.行动研究法 6.课后备课法 7.阅读新知法

2011.11.9.走访调查 对课题研究进行了调查问卷,并且调查了在研究中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的变化, 课题研究带来了很多好处,教学需要反思,反思是为教学服务的。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回顾、总结。这样才能发挥课题研究作用。学生发言:我们在课堂上有了很大的兴趣,在愉快的学习,学习不再是一种包袱,而是一种兴趣乐趣。我们掌握的知识更牢固更扎实。

2011.11.10.座谈会 内容《课堂实践——教学反思在课题中的应用》内容摘要: 我们对备课、课堂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反思,但题目的研究更加深入领会,并在课题实践中加以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2011.11.15.会议内容:反思教学目标

一、重情感目标轻技能目标

二、重学习过程轻学习目标

2011.12.2.学习研讨 内容:《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研究》 主持人发言:在安排内容时应注意,要抓住主线,突出重点,一般的每节课都应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教学,要精心设计解决本节课难点的方法,步骤,让整个教学围绕中心来展开。教师发言:我的体会是,先把内容大体合理的安排出来,然后再找出在本节课的重点。

2011.12.9.研究议题:《教学方法是否因人制宜》内容摘要: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看教学内容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否接受,要因人制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教育,细心指导,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有兴趣。

安排是否合理,当堂内容是否能当堂理解掌握,能否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能否独立完成。学生代表发言:我们多数能掌握理解,能把本节学到的内容领会,但少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2011.12.16.研讨 议题:在反思研究中的长处和不足 主持人发言 :在反思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们的教学有了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第三阶段是总结评估阶段(2012.1——2012.3)课题总结阶段:

2012.2.17.座谈交流 议题:《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 主持人:张自军 内容摘要: 1.案例描述 出示问题并解决;2.案例分析 (1)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2)并不要求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着不同于“一题多解”;(3)教师不必向学生“索要”多样化的方法;(4)在交流与比较中,让学生找到最优化的解题策略。

2012.3.9.经验交流 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新授课一般包括:1.复习铺垫 2.共同探究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2012.4.21.研讨交流 课堂基本模式研究 一般包括:

一、目标导学

二、自主探究

三、点拨升华

四、应用创新

五、课后反思。

2012.4.28.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思路研究 我校教师基本上形成了课堂教学基本思路。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教学模式已经形成,课题组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课题研究的实践体验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的成长需要“实践体验”。虽然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学科或者教育专家的成功教学经验,但是由于实践经验的具有典型的隐形特征,这使得我们不能完全理解或者吸收这些经验,或者由于教师本身的特质和面对教育对象的差异而使得经验的有效性产生偏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收获有效地教学经验,实践经验的获得是最真实、最宝贵的。我们反思组针对课题内容设计实践体验和实践检验,在《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反思研究》过程中,我们分别对“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时间是否恰当”、“方法是否因人制宜”、等内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研究,在实践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实际进行修改、调整完善,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有我校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培养的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数学教师,这些年轻的数学教师在课题实践中快速成长起来,他们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的教学风格。正成为我校数学教学的中坚力量。 (1)实践探究

课题研究来源于课堂目的应用于课堂,这就决定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实际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掌握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技巧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特质和教育对象的实际,逐步形成均有个人特色或者是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得到发展,得到提升。

(2)实践检验

一切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的运用和都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才能正确的合理的,尤其是教育教学的经验更不能生搬硬套,必须要结合我们各自教育对象的实际和教师的实际特点,例如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掌握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教师发展及经验传承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去探究适合我们自己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课题研究的个案研讨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成长需要“同伴互助”。任何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同伴的帮助,小到备课组同事大到全体教师队伍,近则本组、本校远则世界各地,这种帮助可以是一句话、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本书。而最为直接、最为有效地还是课题组同事间的相互促进。通过课题研究的个案研讨我们就出现的问题、展示的成果进行全面的研讨,在研讨中我们弥补不足、收获经验、收获成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研讨方式来实现经验的交流、提高和升华: (1)集体研究反思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成长的体现,为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博采众长,结合课题研究我们反思组安排每周课题研究日进行交流合作活动。教研组分成备课组进行备课,然后由备课组长指定教师上观摩课,课后进行点评,找出本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哪些过程应该进行反思,然后定稿形成讲学稿,指导教师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2)汇报反思课研讨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研究汇报课是快速提升自己教学经验的主要途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我们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就所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而设臵的汇报课是我们课题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每一次的汇报课从授课内容的准备到授课方式方法的选择及课堂的具体实施都会得到一次全面的锻炼,同时我们还借助市级、省级的教学研讨或各类大赛进行实际的检测和交流,这促使我们的实践教师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更快速度提升。

(3)示范课研讨

对于教学骨干、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上教学示范课也是一种快速提升的好办法,这不仅仅是对骨干教师的促进更是对年轻教师的促进,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都要根据我们所研究的实际内容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做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引导教研组教师形成一种新的、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同时在课后的研讨中骨干教师会详细的分析和反思本课的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听取观摩教师的宝贵意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比如课题组组织的《认识园》研讨,这是一节新课改的示范课,教学班级为学习成绩较好的班,教师也是有十年经验的教师。课后评课中众多教师参与评课,以下简述几位教师的发言,以及对授课教师启发。高金霞老师说:“这节课学生活动很多,很积极(笔者:我有时候会搞一言堂,一个人喋喋不休,课堂沉闷,要改进)”;方伟老师说:“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课堂效率很高(笔者:语言要简练)”;杨印红老师说:“学生事先准备了许多例子在课上展示,既体现主动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笔者:让学生参与要实实在在的,特别是学生课下的工作更加重要)”……。笔者也参加了评课,提出了两个看法:一是反思新课应该用新知解决,因此每个问题都要看看概念,强调概念;二是反思学生的错误,要明确指出,让他知道错在哪里,怎样自己去改。

通过研讨,课题组全体教师对课题研究又有了一点新的想法,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尤其是课前的预习,不能只走形式,看书做题,要来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不一定要全面,可以是一个点但是要有收获。笔者教学也有十个年头了,每每参加示范课研讨都收获颇多。尤其是自己上示范课,虽然难免有的评课让自己面红耳赤,但是这些建议都是非常中肯的,是自己在教学中很难发现的。通过各种各样的示范课研讨,笔者在快速成长着,并且在今后还会继续在示范课中吸收营养,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4)分组实验组长负责

针对我组年轻教师较多的特点,为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融入这个大家庭,我们在培训中,特别重视年轻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组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建立组长负责制度,我们实验组都由骨干教师进行实验指导和学科指导。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班级管理模式等组长都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度过有效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成长中的难关促进教师化成长。

4、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任何研究经验的消化和吸收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在实践中探究的直接经验还是在交流学习中获取的间接经验都需要一个收获后反思、反思中提升的这样一个过程,无效反思往往是不全面,不完善的;无效反思往往是无法推广和借鉴的。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进步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逐渐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换言之,进行有效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有效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课题研讨中我们采用个人教学反思研讨和集体反思两种方式来实现经验的提升与升化。

(1)个人反思研讨

个人教学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简单来说就是把课堂教学实况象放电影似的在头脑中重过一遍,回顾一下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反馈怎样……然后把注意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激动以至于一时难忘的事情上。最后抓住时机、选择典型事例、新鲜感受、深刻体会……进行反思后记录下来。在课题研讨会上我们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交流研讨,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逐步完善,逐步提高。比如在一堂《比例尺》公开课的教学之后该教师进行了课后反思,并且积极地完善教学设计。还因为在反思中认真总结了怎样使多媒体的使用更有价值,在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常规教学难于解决的教学难点有了攻克的办法,使问题化于无形,使教学目标得以快速实现。比如在这节《比例尺》这节课中就有几个方面的体现:一是在引课中,由一段flash引入,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引入计算机记录数据的特点,为比例尺的学习开创先机;二是在本节课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的方便快捷,减少了大量的板书,提高了教学效率;三是在解决循环结构的循环流程的理解难点上,通过几何画板的使用,模拟了计算机计算循环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知识,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的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没有结束的时候的,总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之后有了新的内容,我们都应相信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是新的。 (2)集体反思研讨 集体反思主要是我们在对于课题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方法、策略、模式的探究过程设计和实施,信息反馈与效果的检验的反思,在课题工作会上我们分组汇报,各个实验组就课题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还有改进措施作交流,这种反思往往是集体智慧、是集体经验的的结晶。例如在组内组织一节课题教学研讨课——《圆的认识》,对目前教改理念,教师组织的课堂很好的体现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教者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自己查找资料,举出例题,学生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使我很受启发。学生关注度高,参与度广,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在参与课后的集体评课中,听取别人意见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很有收获。教师A的评价: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突出课改要求,有课改意识,但课堂有些习题课的味道,不像一节新授课,课前预习后就是大量的做题,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几何概型。教师B:优点学生参与课堂程度比较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但是在个别问题处理上显得过于草率,没有点出题目中运用圆的特点的关键。教师应指出问题实质就是研究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要小于、等于、大于半径,这会使学生更清楚几何度量的获取。教师C:提出点建议,对于新授课,学生虽预习,但仍不能真正理解“几何图型”的本质,需老师给出必要的说明或讲解。(其他教师略)通过集体研讨反思后,通过听取其他教师对课堂及教学内容的点评和讲解,使我意识到课堂教学中地位和作用。在新授课的课堂教学中除引导者外,还应具有点睛的作用,对一些学生只认识其表象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的指出问题的数学本质,展现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对问题的处理上,应呈现出问题中的数学本质,才能使其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有效教学反思研究促进教师成长实施策略

1、选题解惑

教师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困惑,而这些困惑的解决可以通过学习、交流借鉴其他同仁们的经验,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教改的发展和实际教学对象的变化,我们又会面临许多的新问题,有些经验能够借鉴,而有些问题并没有系统的、完善的经验供我们参考,为了解决这些制约我们教师发展成长的问题,我们就要有目的的进行课题研究,所以课题的选择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尤其是面临教育对象的不同,选择我们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设立反思内容。

2、科学实施

课题的研究要科学不能“纸上谈兵”,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保障,科学的实施方案,要树立严谨的科研风气,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确立课题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实践教师们不断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3、严谨反思

通过反思我们教师能够从反思中收获经验,从反思中得到发展。“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4、提炼升华

没有提炼升华的经验不具有可借鉴、可推广、可移植性,通过有效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得到发展,让我们的经验能够得到完善和传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实验教师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教学实际撰写心得、反思和论文,这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更能全面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促使教师向“研究型”乃至“专家型”教师转化。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总之,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品牌的根基,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的有效途径。近一年来通过我们教研组扎实有效、丰富多样的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还促进了教师和学科教学的共同发展,更为人才培养搭建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为此,只要我们坚持进行课题研究,就能使教师得到长足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当然,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相信,有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有各位专家、同行的共同探索和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长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亮点,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成为促进教师和学科教学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成果的发表及出版情况

《教学方法是否因人制宜研究》张自军 宁津县大曹镇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认识圆》张艳霞 宁津县大曹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三位数乘两位数》方伟 宁津县大曹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反思》张运强 推荐为省科研优秀成果 《在教学环节中如何写好有效教学反思》章兰智 推荐为省科研优秀成果 《成两位数两位数》方伟 推荐为省科研优秀成果

第19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生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研究》

课 题 工 作 报 告

宁夏中卫市第五小学张海燕

《小学生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研究》是宁夏“十二五”课题规划立项课题,又是本校重要研究课题。立项编号是

本课题周期为两年(2011年1月—2014年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课题负责人中卫市第五小学教务主任张海燕负责,徐光龙、张玉山、高学明、王旭、雍韶霞老师共同研究。目前课题研究已经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工作,课题实施阶段、课题结题部分,自从立项以来,本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工作,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课题研究的过程和主要方法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为使《小学生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

1、课题研究筹备阶段(2011年 月——2014年 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做好立项可行性。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领导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 月——2014年 月)

(1)、按研究内容的相近,成立各小组。

(2)、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3)、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4)、组成的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5)、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内容有组织观摩课、讨论和分析教学设计、记录和案 例分析、理论学习等等,不断调整、改进策略,通过科研促教研。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教案

(6)、每学期制定课题活动计划,定每周 进行一次课题活动研

(7)、每学期末做好资料归档、总结交流活动。

中期实践阶段:(2011年月——2012年月)形成“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的模式”后期实践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探索“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对策”

3、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 月——2014年 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研究变更情况(无重大变更情况)

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第20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09年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B类课题:

课题编号:09B175批准文号为:钦教研[2009]4号

苏 琴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45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长: 苏 琴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罗锦英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 员:颜居海 施一才 劳荣珍 周 胜 黄春红 莫科进 张丽梅 钟立菊 包丽梅 罗锦英 谢红妃 (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10年6月)

开始试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3月)

(1)、按研究内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组。

(2)、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3)、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4)、组成的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5)、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内容有组织观摩课、讨论和分析教学设计、记录和案

例分析、理论学习等等,不断调整、改进策略,通过科研促教研。形成创

新思维培养课教案

(6)、每学期制定课题活动计划,定每周星期二上午第

一、二节为课题活动研 1

究时间。

(7)、每学期末做好资料归档、总结交流活动。

中期实践阶段:(2009年4月——2009年9月)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堂

教学模式”

后期实践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探索“创新思维课堂培养

与对策”

3、总结交流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二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二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50多次,参加上级科研活动1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二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钦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上午用两节课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钦州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学语文课评估》、《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设想》、《观念更新论》、《创新智慧论》《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情感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环境》、《创新概念的鉴定及其研究意义》、《创新教育观的内涵丰富性》、《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浅探》、《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

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新老教师带徒一系列活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柳高、钦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同时还邀请了市县教研员和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二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语文创新活动。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语文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课题研究无变更情况记录

本课题从2008年9月开始,在青云中学经过近5个学期两个循环的实验,二年来课题研究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都没有变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村政治课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教学法的策略组织机构和体系。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主要成果以论文、报告、专著等形式。本课题研究二年来管理单位不变。本课题于2010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1、创新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市县里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2、二年来课题研究组发表或获奖论文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对策》、《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如何落实农村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和谐教育》、《浅谈探究性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探索》、《浅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与教育》《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成果代表作: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

2、《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

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4、《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5、《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

6、《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6、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