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礼仪[1]

发布时间:2020-03-01 15:56: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节 礼仪引论

一、教学目的

1. 礼仪的含义、要素 2. 礼仪的产生和发展

3. 秘书礼仪工作的特点,意义 4. 秘书礼仪工作的职能

二、教学重难点

1、是礼仪概述和秘书礼仪工作的特点。

2、是古代礼仪和现代礼仪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结合

四、教学课时 4课时

五、导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规范,只要有人的地

方,就有礼仪。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核 心内容之一。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 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礼仪的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礼仪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还可以这样理解:

1、从道德角度看,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2、从修养角度看,礼仪是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

3、从审美角度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是心灵美的外化。

4、从传播角度看,礼仪是一种信息,通过这个媒介表达出尊重友善的情意。

5、从交际角度看,礼仪是一种技巧,交际中有效的沟通方式。

6、从民俗角度看,礼仪是接人待物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善的习惯做法。

7、从法制角度看,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治国安邦的途径之一。

二、礼仪、礼节、礼貌区别于联系

要真正了解礼仪,有必要先来明确礼仪的基本含义。在一股人的表述之中,与“礼”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二个,即礼仪、礼节、礼貌。拓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被视为一体,混合使用的。其实,从内涵上来看,三者不可简单地混为一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礼貌,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它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它实际上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它与礼貌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就必然伴有具体的礼节。

礼仪,则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显而易见,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换言之,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昕构成的。它不侣礼节一样只是一种做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不过从本质上讲,三者所表现的都是待人的尊敬、友好。

有鉴于此,为了更完整、更准确地理解“礼”,采用礼仪这一概念来对此加以表述,是最为可行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往往还可以对礼仪这一概念作出种种不同的殊途同归的解释。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素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认知和应用。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礼仪即教养,隶质体现于对礼仪的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被界定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臼标准做法、行为准则。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从民俗的角度来看,礼仪既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简言之,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互沟通的技巧。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礼仪可以说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礼仪可以说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l了解上述各种对礼仪的诠释,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对礼仪的理解并且更为准确地对礼仪进行把握。

第二节,礼仪的历史与发展

1、礼仪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2、礼仪的草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

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例如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生活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3、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中国由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金属器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除消费外有了剩余并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而出现阶级对立,原始社会由此解体。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5 世纪的夏代,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礼的繁体字“礼”,左边代表神,右边是向神进贡的祭物。因此,汉代学者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解字》)

4、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前221年,东周时期)

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诸侯纷起争霸。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承继西周的东周王朝已无力全面恪守传统礼制,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他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历史文化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订的《仪礼》,详细记录了战国以前贵族生活的各种礼节仪式。《仪礼》与前述《周礼》和孔门后学编的《礼记》,合称“三礼”,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著作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他倡导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总之,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是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学说和民贵君轻说,主张“以德服人”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主张”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等。

荀子(约公元前298—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荀子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荀子还提出,不仅要有礼治,还要有法治。只有尊崇礼,法制完备,国家才能安宁。荀子重视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倡导学而至善。

5、礼仪的强化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796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在全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秦朝制定的集权制度,成为后来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

6、礼仪的衰落时期(公元1796-1911年) 满族入关后,逐渐接受了汉族的礼制,并且使其复杂化,导致一些礼仪显得虚浮、烦琐。例如清代的品官相见礼,当品级低者向品级高者行拜礼时,动辄一跪三叩,重则三跪九叩。(《大清会典》)。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古代礼仪盛极而衰。而伴随着西学东渐,一些西方礼仪传入中国,北洋新军时期的陆军便采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以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等。

7、现代礼仪时期(公元1911-1949年,民国时期)

1911年末,清王朝土崩瓦解,当时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先生(公元1866—1925年)火速赶回祖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和战友们破旧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改易陋俗,剪辫子、禁缠足等,从而正式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中山装)民国期间,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握手礼开始流行于上层社会,后逐渐普及民间。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解放区,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及移风易俗,进而谱写了现代礼仪的新篇章。

8、当代礼仪时期(1949年-至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的礼仪建设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礼仪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礼仪革新阶段(1949——1966年)

1949年至1966年,是中国当代礼仪发展史上的革新阶段。此间,摒弃了昔日束缚人们的“神权天命”、“愚忠愚孝”以及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继承和发扬。

(2) 礼仪退化阶段(1966——1976)

1966年至1976年,中国进行了“文化大革命”。十年*使国家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损失,也给礼仪带来一场“浩劫”。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被当作“封资修”货色扫进垃圾堆。礼仪受到摧残,社会风气逆转。 (3)礼仪复兴阶段(1977年-至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中国的礼仪建设进入新的全面复兴时期。从推行文明礼貌用语到积极树立行业新风,从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到制定市民文明公约,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岗位培训、礼仪教育日趋红火,讲文明、重礼貌蔚然成风。《公共关系报》、《现代交际》等一批涉及礼仪的报刊应运而出,《中国应用礼仪大全》、《称谓大辞典》、《外国习俗与礼仪》等介绍、研究礼仪的图书、辞典、教材不断问世。广阔的华夏大地上再度兴起礼仪文化热,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又掀起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潮•••••• (电话拜年;短信祝福)

第三节 礼仪的功能

一、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

1、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2、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3、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4、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二、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1、礼仪的功能之一,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而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这也就是说,通过一个人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由此可见,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有助于“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2、礼仪的功能之二,在于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因此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地、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这种礼仪美化自身的功能,任何人都难以否定。当个人重视了美化自身,大家个个以礼待人时,人际关系将会更和睦,生活将变得更加温馨,这时,美化自身便会发展为美化生活。这也是礼仪的运用所发挥的作用。

3、礼仪的功能之三,在于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4、礼仪的功能之四,在于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般而言,人们的教养反映其素质,而素质又体现于细节。反映个人教养的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礼仪水准如何,往往反映着这个人.这个单位、这个 国家的文明水平,整体素质,整体教养。古人曾经指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将礼仪列为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而在日常交往 之中,诚如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言:\"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荀子也曾 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反过来说,遵守礼仪,应用礼仪,将有助于净化社会的空气,提升个人 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晶位。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这些内容,与礼仪完全吻合。因此,完全可以说,提倡礼 仪的学习、运用,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殊途同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这种社会主义的礼治,对于我国的现代化 建设,是不可或缺的。

第四节礼仪的原则与特征

(一)尊重的原则

尊重的原则其实大家很容易理解,这里不是指你是不是想去尊重别人,而是指你具不具有去尊重他人的能力和表现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了一个对上世纪各国文明程度的评价报告,对一个国家公民文明程度的评价,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尊重,尊重什么?对社会秩序的尊重,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最低层次才是人对人的尊重。

(二)遵守的原则

遵守是指遵守他律,我们很多人遵守的能力很差,比如说排队是动物的本能,大家看蚂蚁搬家不会扎成一堆打起来,猪圈门开了不会三只猪挤在那里出不来了,但是人出电梯时、下飞机时挤在那儿出不去的情况比比皆是。奥运的时候我建议北京把那公交站台上指挥人们排队乘车的人撤了,我说世界上只有中国是礼仪之邦,也只有中国人排队乘车是要有人管着的,这很讽刺

(三)适度的原则、

(四)自律的原则

一、真诚尊重的原则:

二、平等适度的原则

三、自信自律的原则:

四、信用宽容的原则:

五、礼仪的学习: 学习礼仪,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应当在学习途径,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这三个方面多加注意,而不可敷衍应付,只走过场。对一般人来讲,学习礼仪主要有三大途径:

其一,是进行理论学习。即利用图书资料、广播电视、教学函授,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礼仪。

其二,是向社会实践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时也是学习礼仪最好的教师。交际实践作为学习礼仪的一个具体过程,不仅可以使人加深对它的了解,强化对它的印象,而且还会检验其作用,并且据以判断个人掌握、运用礼仪的实际水平。

其三,是向专人学习。这里所指的专人,可以是教师、培训专家、礼仪顾问,也可以是在某些方面确有经验或专长者,堪称楷模之人。他们对礼仪有一定的了解,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向他们学习,可使自己取长补短,益智开窍。

六、学习礼仪,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不过最主要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要联系实际。

第二,要重复渐进。 第三,要自我监督 第四,要多头并进。

从总体上看,礼仪是由一系列的规范、程式、活动所构成的。学习礼仪,要讲全面性、系统性,但是不能搞繁琐哲学,不能脱离实际,死抱着条条框框不放。否则,足不利于礼仪的首及、推广的。古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礼繁则难行,卒成废阁之书。”将礼仪搞成繁文缛节,必将使礼仪脱离群众,曲高和寡。

七、本章小结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造成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礼 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 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 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

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着 重继承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这对于培养良好的个人素 质,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现代价值。

八、本章思考与作业题

1.简述礼仪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礼仪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是什么? 3.礼仪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4.礼仪的内涵是什么?

5.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如何运用好礼仪,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 6.试述中国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区别。

九、课外知识

● 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

● 礼者,人道之极也。 —— 荀子

●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左传》

●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

●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论语》

●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左传》

●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 荀子

●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

●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左传》

●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 许衡

●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 —— 儒贝尔

礼仪

礼仪

礼仪

礼仪

礼仪

礼仪

礼仪

礼仪

礼仪

礼仪

礼仪[1]
《礼仪[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日常礼仪1 礼仪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