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心理学著名实验——视崖[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6: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心视崖

Gibson,E.J.,&Walk,R.D(1960),”视崖.”《科学美国人》,202(4),67-7

1有一个非常广为流传的的心理学轶闻是关于一个叫S.B的男人的(姓名首字母是为了保护他的隐私)。S.B在他52岁前是完全失明的,直到他做了一个新的发展成熟的手术(现在很普遍的角膜移植手术)他的视觉才恢复。然而,S.B的新的可以看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以和我们一样的方式自动化的感知他看到的东西。手术后,在他的视觉还没有清楚的恢复,发生的一件事情很快证明了这点。S.B向他在医院的窗户向外看,他对他看到的在下面的地上移动的小物体很好奇。他开始爬到窗户边缘,以为如果俯下身子他就可以用手拿到那些东西并看看它们们是什么了。幸运的,医院员工阻止了他的这次尝试。他在第四层,而这些移动的小东西是汽车!即使S.B现在可以看到了,他还是不能感知深度。

我们感知和描述我们周围的世界的视觉能力一直是实验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领域。而在这之中有一个中心为题那就是这项能力是天生的还是习得的:先天的—后天的争论又一次出现。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最重要的视觉能力就是深度知觉。你可以想象如果不能感知深度的话,生存将会多么的困难并且甚至是不可能。你可能会撞上东西,不能判断一只猛兽距离你有多远,或者走进悬崖。因此,假设深度知觉是一种先天的生存技能而不用依靠经验去发展是很符合逻辑的。然而,像Eleanor Gibson和Richard Walk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的那样:“众所周知,在蹒跚学步阶段的人类幼儿总是倾向于从或高或低的地方摔下来,他们必须被保证不越过边缘通过他们婴儿床的栏杆,台阶的入口以及成人的警告”。随着他们肌肉协调能力的成熟,他们开始自己避免这些事故。常识可能会认为儿童通过经验学习识别会掉下去的地方——也就是说,通过摔下去和弄伤他们自己”。

这些研究者想在实验室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视觉能力中的深度知觉。为了这样做,他们构思并且发展了一个他们称之为“视崖”的实验装置。

理论命题

如果你像知道在人类或动物的发展过程中的哪个阶段他们开始感知深度,一个方法就是把他们放到悬崖的边上看他们是否能够避免衰落。出于这会对不能感知深度(或者更明确的,高度)的被试造成潜在的伤害这种伦理考虑,这是一个荒唐的建议。“视崖”避免了这个问题的因为它呈现给被试的是一个看起来像悬崖的悬崖,真正的摔落是不存在的。一会儿会呈现这是怎样做的,这个装置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人类或者动物幼崽可以放在视崖上去检测他们是否能知觉深度而不会摔落。如果他们不能这样做并且走出了“悬崖”,没有摔落的危险。

Gibson和Walk在这一争论上是先天论者,这以为着他们认为深度知觉和避免摔落是自动形成的我们原始生物机能的一种,而不是,经验的产物。相反的观点是有经验主义者持有的,主张这一能力是习得的。Gibson和Walk的视崖允许他们问这样的问题:人类和动物在发展的那一个阶段可以有效的回应深度和高度刺激?不同种类和不同栖息地的动物这一反应的出现时间会有所不同吗?

途径

视崖是一个四英尺高的桌子,桌子的顶部是一块厚的、干净的玻璃构成。在桌子的一半下是有由白相间的格子图案构成的固体表面(浅滩)。而另一半是同样的模式,但是它是和桌子下地面相平的(深渊)。在浅滩的边缘,是一个看起来掉到地面的悬崖,实际上,玻璃覆盖了整个表面。在浅滩和深渊中间是一个一英尺宽的中央板。这个用来测试幼儿的装置十分简单。

这个研究的被试是36名6~14个月的幼儿。幼儿的妈妈也参加了实验。每一个幼儿被放

到视崖的中心板上,然后由妈妈现在深渊一边叫他们,然后是浅滩一边。

为了比较人类和其他动物在深度知觉上发展的不同,视崖也在其他物种上做了相同的测试(但是没有妈妈的召唤)。这些动物被放到中央板上以观察他们能否辨别浅滩和深渊从而防止摔落“悬崖”。你可以想象在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用不同种类的动物幼儿做实验这一相当特别的情况。它们包括小鸡,海龟,老鼠,羊羔,小山羊,小猪,小猫和小狗。真像知道它们是不是在同一天做了这个实验!

不要忘记,实验的目的是要检测深度知觉是天生的还是习得的。让这个方法十分巧妙的就是它至少允许回答这些问题。毕竟,幼儿,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不能问它们是否能知觉深度,并且,就像之前提到的,不能在真的悬崖上测试它们。在心理学界,很多答案都是通过研究这些问题的新方法的发展得到的。Gibson和Walk的早期研究结果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结果和讨论

研究中9个儿童拒绝离开中央板。研究者没有解释这个现象,不过这可能是幼儿的固执。当其他27个妈妈从浅滩召唤幼儿时,所有的幼儿都爬离了中央板穿过了玻璃。他们中只有三个,然而,啜泣,并且十分犹豫,爬离了视崖的边缘当他们的妈妈从深渊一侧召唤他们时。当从悬崖一个叫他们是,大部分儿童或者从浅滩一侧的妈妈身边离开或者因为不能爬过悬崖碰到妈妈感到受挫而哭泣。毫无疑问儿童已经感知到了悬崖的深度。“他们经常透过玻璃看着深渊一侧然后爬回来。另一些用手拍打着玻璃表面,虽然这个触摸表明了桌面是固态的但是他们还是拒绝穿过”。

这个结果表明人类感知深度的能力是天生的而不是习得的了吗?很好,明显没有,因为这个研究中的所有儿童已经有六个月的生活经验,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可以通过联系和错误学会感知深度。然而,六个月之前的人类幼儿是不能用来测试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充分的运动能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Gibson和Walk决定测试其他种类的动物作为一个比较。正如你所知道的,很多非人类动物能比人类更快的习得活动能力。这些动物的测试结果是非常有趣的,不同种类的动物感知深度的能力的洗的和这个种类需要这项技能以生存有着相关。

例如,小鸡在孵出以后必须马上刨以获得它们自己的食物。当在视崖上测试年龄小于24小时的小鸡时,他们从来不做出错误的走入悬崖的决定。

小山羊和羊羔在出生后可以很快的学会站立和行走。从它们能站立的那一刻起,他们对视崖的反应就和小鸡一样准确并且是可预测的。没有做出一个错误决定。当一个研究者把一只一天大的小山羊放到深渊侧的玻璃上时,他因为变得害怕并且以一种防卫性姿势僵了。如果之后把它放到浅滩侧,它会放松并且跳到看起来是固体的表面上去。这表明视觉感受是完全控制的并且动物感受深渊侧的玻璃表面是固体这一事实对它的反应没有影响。

对于老鼠来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它们看起来对浅滩没有任何明显的偏好。你认为这个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在你做出老鼠是愚蠢的的结论之前,考虑一下Gibson和Walk的更可能的解释吧:一只老鼠生存并不是非常的依赖视觉。因为它是昼伏夜出的,一只老鼠通过嗅觉寻找食物,用它鼻头的坚硬的胡须传来的线索进行移动。所以当一只老鼠被放在中央板的时候,它不是被视崖所愚弄了而是因为它不依赖视觉来决定向那边移动。对于老鼠的胡须来说深渊侧的玻璃和浅滩侧的玻璃感觉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老鼠从中央板向两侧移动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你可能希望在猫身上有同样的结果。它们也基本是昼伏夜出的并且有敏感的胡须。然而,猫是掠食者,不是像老鼠一样的食腐动物。因此,它们更多的依赖视觉。并且,相应的,猫在他们刚能自己移动以后便有了很出色的深度知觉:在大约四周的时候。

虽然有时候这些论文(或者这个讨论)冒险听起来像儿童动物故事,不得不说的是在视

崖实验中所有物种里表现最差的是海龟。选择进行测试的小海龟是水栖类,因为研究者认为既然海龟的自然生存环境是水,他们可能更喜欢深渊。然而,结果表明海龟已经足够“聪明”的知道它们不是在水里,并且76%的海龟爬到了浅滩处。但是24%的海龟“越过了边界”。这个相对大的少数派选择了深渊表明或者海龟有着比其他动物贫乏的深度知觉,或者它的自然栖息地让它有更少的机会去“害怕”一个悬崖。明显的,如果你一生都生活在水里,深度知觉的生存意义,为了避免摔落,将会减退。

Gibson和Walk指出他们的所有观察均与进化论一致。那就是,所有种类的动物,如果它们要生存,需要发展感知深度的能力在它们独立的活动时。对于人类来说,这知道六个月时才会发生;但是对于小鸡或者赡养,这几乎是立即获得的(一天以内);或者对于老鼠,猫和狗,大概四周年龄的时候。作者总结道,因此,这个能力是天生的,因为通过训练和错误去学习会导致许多潜在的致命事故。

因此,如果我们生物学的准备是如此充分,为什么婴儿会有这么多的摔落?Gibson和Walk解释说人类幼儿的知觉深度的能力要比他们移动的能力成熟的早。在测试期间,很多幼儿在中央板上时用深渊侧的玻璃支撑他们自己,并且一些在他们开始爬过浅滩碰到妈妈时甚至倒退到了深渊侧。如果玻璃不在那儿的话,一些孩子将会掉下悬崖!

评论和后续研究

关于研究者结论最普遍的争议就是围绕他们是否证明了人类是深度知觉在天生的这一问题。就像之前提到的,在幼儿在视崖上测试前,他们 已经学会避免这种情况。后来一个的研究把更小的婴儿,2~5个月大的,放在视崖上深渊侧的玻璃上。当这发生的时候,所有的婴儿都表现出了心率的下降。这个下降被认为是感兴趣的标志,不是害怕,害怕应该伴随率心率的上升。这表明这些更小的婴儿还没有学会害怕摔落并且会在不久以后学会避免摔落的行为。这个发现和Gibson和Walk的研究是相反的。

然而,去关注我们什么时候有能力知觉深度这个曾经并且仍旧是的争论是很重要的(先天论者和经验主义者),很多研究采用Gibson和Walk发展起来的装置去寻找答案。另外,另一些相关的研究采用视崖装置也得出了一些吸引人的结果。

一个例子就是Sorce等人的研究。他们把一个一岁大的幼儿放在视崖上,这个视崖悬崖不是在浅滩也不是在深渊,二十在中间(大概30英尺)。当一个幼儿爬向悬崖的时候,他会停下来并且看下去。在另一面,向Gibson和Walk一样,妈妈在等待。一些情况下,要求妈妈保持一个害怕的表情而另一些情况下妈妈则看起来是开心的并且是感兴趣的。当幼儿看到害怕的表情的时候,他们拒绝爬行任何距离。然而,大部分看见妈妈开心的表情的幼儿再一次的检查了悬崖并且爬了过去。当悬崖是平坦的,幼儿在爬过去之前不会查看妈妈的表情。这个幼儿用来决定他们行为的非口语的交流被称作社会参照。

最近的应用

Gibson和Walk开创性的的发明视崖对现代人类发展,认知,情绪甚至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Berger和Adolph最近的研究就引用了Gibson和Walk早期的研究,在它们关于幼儿如何分析包含高度特征的任务的文章中,特别的穿过一座桥。研究者引诱非常小的孩子(16个月)去穿过不同宽度的桥。一些桥有扶手而另一些没有。他们发现和窄的桥相比小孩子更喜欢穿过较宽的桥(16岁已经非常聪明了!)。更有趣的,然而,就是他们更可能去尝试有扶手的窄桥这一现象。“在穿过桥之前探测桥和扶手并且设计一个可选择的过桥策略的幼儿更可能成功的过桥。这些结果质疑了传统概念化的工具:幼儿为了完成一个不可能的目标导向任务用这些扶手作为增强平衡的手段”。

另一个视崖的实际应用研究是研究利用虚拟现实帮助发展障碍的儿童去,使他们能够安全的处理他们周围的物理环境的可能性。Strickland发展了一个包含虚拟现实的系统用来帮助自闭儿童安全的对他们周围的世界进行探索、交流。这些孩子经常把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境地因为他们的感觉或者是歪曲的或者是未充分发展的。因此,例如,一个自闭儿童可能不能正确的感知这些像视崖呈现的落差,因此,有摔落的倾向。根据Strickland,然而,虚拟现实允许我们设计自定义程序使得每一个儿童个体在没有物理伤害的危险的情况下得到宝贵的运动经验。

结论

通过Gibson和Walk的发明,行为学家可以通过一个明确的系统的方法研究深度知觉。行为学家还在争论这个或者其他的知觉能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这一问题。真相可能是一个折衷,在先天和后天有一个交互影响。也许,像各种研究表明的,深度知觉在出生时就有了,但是害怕摔落和避免危险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在幼儿已经足够大去爬,去“制造麻烦”。

但是不论问题是什么,像视崖一样的优雅的方法的进步让我们能够继续发现答案。

心理学著名实验——视崖[推荐]

心理学著名实验

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著名的心理实验

心理学实验感受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心得体会

八种著名的心理学游戏

《十大著名思想实验》读后感

心理学著名实验——视崖[推荐]
《心理学著名实验——视崖[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