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分工》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4: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会分工论》读后感

《社会分工论》发表于1893年,是涂尔干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确立前期思想的奠基之作。在本书中涂尔干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功能”、“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社会容量与社会密度”等等这些被后来的社会学一直沿用和争论的术语,也通过对“机械团结”“有机团结”、“环节社会”与“分化社会”以及“压制性制裁”与“恢复性制裁”的纵向二元划分,探讨了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同时本书也是涂尔干意图运用社会学的独特方法的初步尝试。该书的主题是劳动分工带来了社会的现代转型问题,在分工的条件下现代社会呈现了与传统社会不同的特质。简言之,传统社会中由于人们之间相似性导致社会呈现机械团结的面貌;而劳动分工使得人与人的差别越来越大,每个人对他人也就越来越依赖,从而形成一种有机的社会团结。

这部著作中,涂尔干是从法的角度来具体阐释集体意识的社会作用的,社会结构还仍然充满了浓重的斯宾塞色彩和强制性的意涵。

社会学研究并不单单是以利益出发的,不管是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它所关注的是能够将个体维系起来的社会纽带,即涂尔干所说的具有道德特性的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涂尔干批判了古典经济学和古典法学把分工研究完全建立在“私利”与“公益”,或者是“私法”与“公法”基础上的研究取向,并反其道而行之,深刻揭示了分工形成的社会根源以及分工特有的社会功能。

涂尔干为本书撰写的《第二版序言》对诸多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澄清。首先,是对社会急剧变迁所导致的欲望膨胀、行为偏差和社会混乱的失范问题的讨论;其次,是对如何消除社会病态,恢复正常秩序的整合问题的探索。并为摆脱社会危机开出了一个救市良方:即通过职业群体或法人团体的组织方式彻底拯救日益败落的伦理道德,并以此搭建起一个功能和谐与完备的新型社会。

失范现象或反常现象是涂尔干社会思想中的一道难解的谜题。实际上,这也是涂尔干社会思想始终面临的困境。涂尔干拒绝将各种反常现象看作是社会分工自然造成的结果,同时也剥夺了研究反常现象之社会根源的权利。涂尔干以社会本质主义为基础构建的伦理大厦,不可避免地需要以纯粹的社会整合作用作为支架。然而,一旦它遇到社会变迁及其连带的“反常”现象的强烈挑战,便不能不面临大厦将倾的危险。

在这部著作中,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不是行云流水似的思想脉络,而是涂尔干始终在物质论与观念论、经验论与决定论、实证主义与唯理主义以及个体主义与本质主义之间的徘徊和犹疑,以及搅拌其中的阵阵痛苦。

涂尔干在为本书撰写的第一版序言中说道:这本书是根据实证科学方法来考察道德生活事实的一个尝试。同其他事物一样,道德事实也是一种现象。这些现象构成了的各种行动规则,并可以通过某些明显的特征而得到的认识。由于人类行为总是与某些外在的力量发生联系,这就会导致一种决定论倾向,就像那些内在于我们和外在于我们的事物一样,是不可知的。然而,这并不能否定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可能性。

涂尔干在本书中指出,分工现象不仅在工业、农业、商业中普遍存在,还在大多数的社会领域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政治、行政和司法领域的职能也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科学和艺术也是如此。劳动分工已经渐渐地成为了社会秩序最重要的基础。然而,社会一方面愿意驱使人们不断专业化,另一方面又总是担心他们过于专业化。

涂尔干认为,高等社会若要维持自身的平衡,就必须实行分工。人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已经越来越难以产生这种结果了。分工不仅能够展现出我们所确定的道德特征,也可以逐渐成为社会团结的本质条件。

任何一种理论都应该有它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社会学理论。联想到当今的中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我觉得就是存在集体意识薄弱这一问题。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当时

的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在新中国初期,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当时的集体意识(是否可以说当时的中国仍然是机械团结下的社会?)。而在现代社会,或者说90年代后的中国,儒家思想早就被打倒了,至于共产主义,虽然官方仍在强调,但我看不到它在民间还有多大的地位。自由、平等、公正等西方抽象价值原则在中国又没有得到完整建立。所以说,现代中国并没有一个完善的集体意识。而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分工带来的经济性依赖也不是太强。孙中山先生说中国人像一盘散沙,我看以现在尤甚。如果放任不管,依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迪尔凯姆所说的社会解组并不是没有出现的可能。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迪尔凯姆也做出了一些论述。我觉得在现在有重要意义。他在针对治疗有机团结的破坏时提出,应全面加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功能,建立一种与社会分工结构相适应得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虽然做起来有难度,但现在我们应该格外注意

《社会分工论》读后感

《社会分工论》读书笔记

社会分工论读书报告

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读后感从《社会分工论》看集体意识

社会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冲突和解决

社会分工的原因与教育的使命和原则

研究发现蜜蜂的学习能力和天生素质决定着社会分工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A

《社会分工》读后感
《《社会分工》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