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14:43: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08级应用心理学王岳13号

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逐日递增,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的焦点。21世纪的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原因分析青少年犯罪预防

一般说来,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犯罪是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面特殊镜子,能从反面反映某一社会人们的文化、道德素养以及精神面貌,暴露社会某些方面的弊病与问题。可以说,青少犯罪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等情况,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青少年的状况,对于某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根据我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由2006年的414起上升到2008年的513多起。这已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迫切任务。这项任务需要联合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机制,而司法机关恰恰处于该防控机制的关键位置,这使我们不得不对未成年人犯罪引起注意并加以研究。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征

1、犯罪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已提前至十

六、七周岁,而且低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2、侵财和暴力性犯罪倾向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许多青少年由于尚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从小就迷上了吸烟、酗酒、上网吧、打游戏机、上娱乐厅蹦迪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犯罪类型多样化。在以往的青少年犯罪所涉罪名中,主要是抢劫、盗窃和故意伤害的犯罪。而在近二年以来,尽管这几类犯罪仍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但是也新增了其他不同类型的各种犯罪案件,强奸、猥亵、失火和交通肇事等各类新型案件也层出不穷。

4、团伙性犯罪日趋严重。尤其在抢劫案件中青少年共同犯罪案件居多,如2008年3月份审结一起抢劫案中,王某等5被告人均为青少年且有3人系在校学生的团伙性犯罪,目的都是为了敛财用于玩游戏、找歌厅的消费。

5、犯罪主观恶性不深、临时犯意的居多。青少年处于心理未成熟阶段,因心态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诱惑,犯罪时往往事前没有经过缜密地预谋和计划,常常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下而为之。从审结的案件来看,大多是青少年为了满足一时的吃喝玩乐或为了一时的刺激而临时起犯意,在同伙的哄闹煸动中或教唆下而实施犯罪行为的,这在青少年抢劫案件中表现尤为明显。

6、犯罪大多表现为模仿性、盲从性。青少年心理不成熟,自身素质不完善,致使他们遇到事情不够冷静,许多人表现出一时冲动、不顾后果。有的只是为了追求享受、快乐、刺激和哥们义气而去偷、去抢,并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和目的。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1、青少年自身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影响易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思维容易产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不能客观理智的对待各种事物和现象,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从生理因素分析,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占优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

2、部分家庭管束与少数学校教育存在弊端

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青少年父母离异或父母监护人有违法犯罪行为,损害了青少年信心和自尊心,导致青少年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从而做出不良行为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青少年父母将其托付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自己外出务工,造成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监护不力。(3)、一些父母因为文化程度、生活观念、法制意识等自身条件的限制,不知道如何引导教育子女,甚至对子女有一些误导。他们有时对子女的严重不良现象(比如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不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加以及时制止和纠正,反而在别人面前护短迁就,一味溺爱。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一味迁就、溺爱已经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同时,学校的教育失当,管理不利,也是青少年犯罪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校是青少年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学校的教育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3、社会不良风气和腐朽文化的侵蚀。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观念,势必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三、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的建议和对策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社会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实行综合治理,各种措施多管齐下。既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以司法手段矫治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又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作用,协调一致,各尽其职,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1、针对青少年成长特点,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矫正。青少年的心智本来就不成熟,其走向犯罪多半是误入歧途。因此需要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自尊、自爱、自重,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

2、构建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平台,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纠正一些青少年父母重养轻教的认识偏差和溺爱青少年的不良做法,提高家长素质。

3、加强对文化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治理,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青少年较之成年人,外在社会环境对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应把净化社会环境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任务。因此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不良社会环境要由公安等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整顿,以消除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4、建立适合于青少年身心特点的青少年矫正机制。即考虑青少年的特点,从保护青少年、减少对青少年今后生活的负面影响出发,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制度。

试论青少年犯罪原因与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推荐]

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状况及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及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