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愚公移山 八上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3: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愚公移山》教案

备课组:初二年级语文组 执笔:赵艳菊 备课时间:2017.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掌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烘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烘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环节:

1

一、德育专题:

2017年10月1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习近平同志健步走向报告席,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3万余字,近3个半小时,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响起70多次掌声。这掌声凝聚着党心和民心,这掌声升腾起信心和力量。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的庄严宣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的崭新起点——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板书:“愚公移山”)

2、明确目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扫清生字词。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课文大意。

(二)合作探究

2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分享作者的资料,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圈画文中生字词。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能结合工具书或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4、小组探究

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讨论。

(三)释义解惑

5、(教师)检查指导。

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A、作者:《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原作早已不见,今本《列子》八篇,从它的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看来,可能是晋人的作品。它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

四、歧路亡羊等。

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B、①、掌握下列实词:

仞 冀 箕 畚 孀 龀 匮 亡 厝 雍 陇 ②、通假字:反 惠 亡 厝

③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

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

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

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够搬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3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找出课文中与现代汉语表达不同的句子,说说现代汉语中是怎样表达的。(若学生找不出,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讨论。)

(1)聚室而谋。——(愚公)召集了(全家人)在家里商量。(省略句)

(2)杂然相许。——(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省略句)

(3)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山王屋山能怎么样呢?(固定句式)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定语后置句)

(5)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主谓倒装句。对比“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理解倒装句的强调作用。) (6)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宾语前置句) (7)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被动句)

(说明:以上句子牵涉到多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到文言文,只要讲清其特殊之处、现代汉语中怎么表达即可,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材料,而不必讲述特殊句式的名称。)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出示检测题: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4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我们在这节课上扫清了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12、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抄写课文。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实词:仞

冀 箕

龀 匮

亡 厝

通假字:反

课后反思: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结构。

二、分析课文的内容,了解愚公人物形象。

5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课文内容,了解愚公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环节:

一、德育专题: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引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意思的掌握情况。

2、明确目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复述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2)、通过分析课文了解愚公的人物形象。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在全班复述。 (2)、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3)、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4、小组探究

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讨论。

6

三、释义解惑

5、(教师)检查指导。

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略

(2)、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这样写的作用可以烘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4)、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久远的,发展的观点。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这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示人物?

明确: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比,再次表示出愚公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愚公”实“智”,“智叟”实“愚”,这正是寓言给两人取名的用意。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出示检测题:不是智叟一个人对移山发生了质疑,还有愚公的妻子,那么,愚公妻子的态度和智叟的态度是一样的吗?请你找找文章中的描写,比较分析。

明确:愚公妻:称谓:妻称愚公“君”(尊敬愚公)

语气:“以君之力……何?”(担心)

“且焉置土石?”(献疑)

7

智叟: 称谓:智叟称“汝”(轻视愚公)

语气:“甚矣,汝之不惠”(倒装,轻蔑)

“以残年余力……土石何?”(嘲讽)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内容,这样有助于我们把握课文看人物形象。

12、布置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愚公妻:称谓:妻称愚公“君”(尊敬愚公)

语气:“以君之力……何?”(担心)

“且焉置土石?”(献疑)

智叟: 称谓:智叟称“汝”(轻视愚公)

语气:“甚矣,汝之不惠”(倒装,轻蔑)

“以残年余力……土石何?”(嘲讽)

课后反思:

《愚公移山》(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分析愚公的人物形象。

二、说说这则寓言有何寓意,并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8

说说这则寓言有何寓意,并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环节:

二、德育专题:

①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②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课文背诵情况。

2、明确目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说说愚公人物形象

(2)、概括故事的寓意并说说它的现实意义。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2)、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3)、说说这则寓言有何寓意? 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讨论。

三、释义解惑

5、(教师)检查指导。

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

9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2)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3)、告诉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就必须有愚公精神和气魄,才能解决这些困难。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出示检测题:说说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手法

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

10

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12、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与探究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人物形象: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寓意:告诉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课后反思:

11

八上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  八上 教案
《愚公移山 八上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