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愚公移山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0:11: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愚公移山》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2、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加、亡、且、焉、诸、以等;

3、会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领悟其思想意义及深刻的寓意;

4、学习愚公移山精神,学会用顽强的艰苦奋斗精神去战胜困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试听歌曲《愚公移山》

二、先请同学给大家讲讲愚公的故事,再进行作家作品的介绍。

回顾:什么是寓言?

三、朗读感知:

1、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逐句逐字读懂课文,将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画出特殊句式。

四、合作解疑:

1、通假字:指通豫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

2、“之”的用法:

3、“而”的用法:

4、“其”的用法:

5、“且”的用法:

6、“于”的用法:

7、词类活用:险、箕畚、面

8、特殊句式: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9、重点词语:

10、字词补充注释:

五、作业:

1、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反,惠,亡,厝,陇,指

2、完成练习二

3、反复诵读,做到能复述这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解读文本,巩固文言知识,了解不同人物对移山的不同态度,把握愚公的艺术形象,领会寓言的教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讲述故事情节,了解移山过程。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1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杂:突出众人热情之高涨,场面之热烈。

跳、助表现(1)愚公的善举,得到众人的支持。(2)反衬智叟的“智”。

5、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愚公坚持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7、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杂然相许。

8.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10、山最终移掉了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三、研讨愚公精神,归纳中心思想。

1、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 妻子的态度:关心、关切、忧虑 智叟的态度:嘲讽、嘲笑、讥讽

2、比较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愚公:目光长远 积极奋斗 全面 发展

持之以恒 雄心壮志 智叟:目光短浅 冷漠逃避 片面 静止

归纳出愚公精神: 大智大勇 不惧怕困难 有雄心壮志 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3、结局:“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有何作用?

4、中心思想: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四、当堂训练:请你根据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愚公移山》讲述的故事是:“ 年且九十”的愚公带领他 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和“_邻人京城氏之孀妻”的孤儿,坦然面对河曲智叟的 嘲笑和 责难, 在 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的帮助下,把原来位于“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太行王屋二山,搬到了 朔东和 雍南,从而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愿望。

五、你从愚公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我们现在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六、结束语

七、作业:

1、理解本文寓意;

2、完成《学与练》相关练习。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  教案
《愚公移山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