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青少年犯罪成因与预防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9: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青少年犯罪成因与预防策略

内容提要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当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团伙、暴力、智能化的趋势,日益加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已刻不容缓。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我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问题在当前社会中日益突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对减少青少年犯罪有所帮助。

(一)犯罪年龄低龄化

低龄化不是年龄越小越犯罪,而是与以往相比,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年龄、高峰年龄、平均年龄呈明显的提前趋势。目前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年龄为14—15周岁,高峰年龄为16—17周岁,平

均年龄为18——19周岁,从统计到的情况看,青少年犯罪中,年龄最小的仅9周岁,所占比例最大的是17周岁。比60、70年代分别提前2—3周岁,这表明青少年犯罪整体向低龄化发展。

(二)犯罪主体复杂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校生犯罪率上升,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是出现了在校生杀人、强奸、贩毒等恶性案件。二是外来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增多,据2000年统计,在我市全部青少年犯罪中,外来青少年犯罪约占总数的20%-30%。

(三)犯罪类型多样化

从过去的简单型犯罪转向多样化发展,涉案罪种多,且有交叉性,按发案量多少排列的顺序分别为:盗窃、抢夺和抢劫、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家居农村的青少年犯罪多涉及侵犯财产型犯罪,而家居市区的青少年犯罪多涉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四)犯罪形式团伙化

青少年由于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作案时容易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根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团伙成员趋复杂化,成年人与青少年相互结伙作案增多。这种团伙犯罪形式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

(五)犯罪方式智能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迅速发展

的时代,他们把聪明才智运用到犯罪手段的更新上,不断搜集、吸收影视文艺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方式、作案手段以及反侦查的方式,并加以模仿,使犯罪手段、方式更加趋向智能化、成人化。手机、电脑的出现,也给青少年犯罪带来了便利,其中网络犯罪也有逐年猛增的态势,不可小视。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原因

(一)个人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里谈的“个人原因”是内因,后面要谈的家庭、学校、社会原因,是外因。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父之过”。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

流;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人们总结的一句话:“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

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学校有快、慢班之分,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可以吃小灶,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挤,结果是差距越拉越大。好学生一旦考试落榜,则感前途无望,万念惧毁;差学生则破灌破摔,厌学、辍学,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出现问题。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分生放弃教育。 对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的一种手段,若运用得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警告、震慑作

用,使之不敢、不会再犯;若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在邪道上越走越远,从而滑向犯罪的泥潭。

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

学校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

(四)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

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其中,“黄色污染”对青少年的腐蚀则最为严重。

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

腐败现象对下一代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们受家庭环境影响,相信“权大于法”,依靠自己的家庭势力而违法犯罪,有些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

这几年来,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称之为“涉黑案件”)也越来越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宣传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跪拜结盟,打打杀杀,危害社会。对此,前文已作了例举。有专家讲,“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少年犯团伙极易发展成为黑社会势力”。

(五)心理原因

当前,受过一定高等教育的知识型青少年罪犯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如信用卡、网络盗窃等智能化案件,涉及这类犯罪的青少年将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犯罪活动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根据犯罪的特点,探究心理方面的原因,导致青少年犯罪增多有三大心理原因

1、生理发育较快而心理发展相对迟缓。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而心理水平的提高却相对缓慢一些,这就使得他们缺乏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常常表现为过剩的精力有时使用不当,甚至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特别容易因为外界的刺激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易进行暴力性的违法犯罪活动。

(六)就业原因

就业不足使无所事事的青少年有时间去违法犯罪。物质化的生活使青少年成熟的比较早,有了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要求。加之现在独生子女自小的优越感,使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要求周围人尊重他、理解他,希望自己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就业除了经济意义之外,还反映出他们一种精神方面的需要,这个问题一旦得不到解决,他们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严重者就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策略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当今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习惯和参加犯罪活动的诱因也是十分复杂的。在充分认识青少年犯罪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消除青少年犯罪产生的条件,通过扎实有效的社会帮教工作,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远离违法犯罪,早日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

(一)改善家庭的教育和环境

1、家长要当好启蒙老师。“育人也讲究艺术,也是一门学问”青少年年龄的特殊性使他们具有逆反心理比较重,好奇心较强,社会经验不足,应变和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一旦脱离家长的监管,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成为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或侵害他人。因此,青少年的家长要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其一,要当好启蒙老师,在孩子面前要做榜样,不要把自身存在的和社会上的不良气习传染给孩子。其二,科学合理的管教孩子,“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需要父母来引导的”,管教要讲究策略,不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通过父母精心的教育和引导

会缩短孩子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间。其三,多交流、沟通和孩子做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有不良行为动向时,适时的予以教育引导,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2、家人要注重以身作则现身教育。青少年的家人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行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要言传身教,让自身良好的品行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预防和制止青少年吸烟、酗酒、泡网吧等不良行为。

3、家人要优化青少年的教育环境。在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的家人要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严,多关心,多交流,多沟通,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循循善诱,动之以情的方法,因材施教地对他们予以教育和帮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使他们进步。

(二)强化学校的教育培养责任

1、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品行影响学生。教师除了要将自身的文化素质外还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自身的品行修养和教育心理学修养的培养与提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良好的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对不同的学生在教育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因材施教,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坚持“关注好生,帮助差生”的教育原则,做到好生、差生人人平等。对好学生老师要多关注他们,让他们成绩稳重有升,思想健康发展,人格逐步健全;对差生(学习成绩差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仅不能采取歧视和放任的态度,而且要给予关心、教育和帮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他们树立“超先赶优”的信心,使他们逐步改变落后得状况。同时,还要密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3、端正教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校和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切实贯彻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摒弃那种把升学率和考分作为衡量学校和学生成绩唯一标准的错误做法,不仅要善于挖掘好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适时的得给予夸奖,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实现“好生越来越优秀,差生变好生”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目标。

(三)努力净化社会环境

1、建立并完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体系。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的预防工作机构,司法机关、宣传部门、社会团体、城乡居(村)民委员会、学校等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能和性质,分工负责、紧密协作,形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体系,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2、社会各界要杜绝不良文化,大力倡导主流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主流文化,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厉查处各种传播色情、凶杀、暴力等不健康信息的传媒,加强对网吧、歌舞厅、个体书摊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切断不良文化的传播途径。

3、加强法制宣传,增强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识。通过各种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帮助青少年加强文化修养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教育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规范,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加强他们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及时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对青少年的司法保护

1、加大力度打击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各项合法权益,要对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犯罪活动,特别是教唆、引诱和胁迫青少年犯罪传授犯罪方法、传播淫秽物品以及以青少年为犯罪对象等犯罪要依法从重处罚,严厉打击,防止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加强“青少年维权岗”建设,适时进入校园进行法制宣传。坚持走访考察制度,与学校合作建立法制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法制课教育、警示教育活动,(法制课的形式不是单纯的读法

律条款而是要以小故事、小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降低辍学率,从根本上控制青少年犯罪主体的数量。对于已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要坚持“教育和挽救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应当积极采取帮教措施,不应对他们采取歧视态度,感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认清犯罪的危害性并形成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给他们回归社会,重新做人机会,

3、净化校园内外及周边的治安环境。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校园内外及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综合治理着力清除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侵害行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使校园内外及周边的环境得到净化,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参 考 文 献

1、杨燮蛟.跨世纪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心态的分析[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2).

2、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3、岳凤英,曹凤才;谈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S1期

4张帆;当前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及成因[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5方强;;关于开展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刍议[J];法学杂志;1981年06期

6张振藩;;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增设《犯罪社会学》[J];法学杂志;1980年01期

7、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

论文 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

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

留守儿童犯罪成因与预防

论青少年犯罪成因与预防策略论文
《论青少年犯罪成因与预防策略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