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浙江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2 15:42: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9年浙江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一) 为准确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及时了解各级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浙江省统计局分别于2009年5月和6月组织了面向大学生和面向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走访了相关部门和部分企业,并联合杭州、宁波、温州等三个大学生主要聚集城市的统计局,以召开高校就业指导专家座谈会、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分别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就业现状的认识

随着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加速蔓延和对我省经济的严重影响,极大地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2009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紧张。 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充满担忧 从学生座谈和调研的情况来看,全省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表示担忧,就业压力较大。据温州市的调查显示,有

64.4%的大学生认为当前找工作困难较大;31.3%的大学生认为,通过自己努力应该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只有4.3%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 2.“缺乏实践经验”是影响就业的首要因素 对于当前大学生难的原因,不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或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大学生,都认为缺乏实践经验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调查显示,有27.0%的受访者认为缺乏实践经验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其中,在校大学生选择这一选项的人数比重最高,有

32.5%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由于自己一直呆在学校没有实习机会,而企业招聘时又喜欢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 3.“大学生人数多”和“金融危机引起的岗位减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另两大主要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2004-2008年这五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年均增长18.2%,高出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均增速14.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快速增长的学生规模不得不面临缓慢增长的就业岗位规模的压力。 表1 全省大学生毕业生与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速情况 单位:%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均增长 全社会从业人员 2.5 3.6 2.3 7.3 2.4 3.6 大学毕业生 12.9 23.8 33.1 11.6 11.3 18.2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仍在持续,2009年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增速为-4.2%,企业招工意愿不

强的局面仍将持续一定时期。

二、大学生主动应对就业难的举措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主动调整就业预期,认真对待每一个就业机会,积极谋划自主创业,努力应对大学生就业难。 1.积极调整就业期望,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调查发现,毕业生已逐步改变了择业首要因素,只有10.6%的受访者选择工作地点,6.6%的选择单位类型作为首要因素,位于所有选项的末两位,而有35.9%的受访者选择个人发展空间作为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17.8%的受访者选择公司发展前景作为首要因素。由此可见,在大学生供给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现代大学生的选择趋于理性化,不再拘泥于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传统行业领域里谋求一份工作,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务实态度,把长期职业发展摆在了第一位。 2.应届毕业生主动降低月薪期望值 3.大部分学生不再追求专业对口 4.珍惜现有岗位,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竞争力 5.自主创业意愿提高,积极开拓创业途径 金融危机蔓延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考虑自主创业的人显著增加。调查显示,在20-24岁就业人口中,准备创业的比例接近10%。比起往届大学毕业生,200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温州、台州等创业氛围浓厚的地区,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已开始了创业尝试。 据浙江万里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就业压力大的话,会选择自主创业。但是,调查中也反映,在待遇好的工作和自主创业之间,选择待遇好的工作的学生占了76%。大部分学生认为自主创业好比是一支潜力股,虽然可以憧憬美好的明天,但对于一个刚跨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毕竟存在很大的风险,不如一份安定的理想工作来得诱惑大。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关系、社会经验以及资金,大多选择小本经营来降低投资风险,但由于规模较小盈利微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发展。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自己创办的公司在该行业中有84%是属于小型单位,大型的仅为4%,中型的为12%。

三、面向大学生的促进就业政策的实施情况 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政府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

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1.创业创新政策为大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一个有利平台。 全省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例如,杭州市今年5月正式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文件,为在杭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全面政策支持,鼓励和扶持在杭大学生创业,2009年一季度在杭高校毕生自主创业的企业已达140家。 2.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今年5月,温州市建立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应届大学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等四类青年群体,给与每月不低于400元的基本生活补助。

3、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有一定吸引力 为进一步扩大就业,浙江省出台有关文件,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创造各方面有利条件和优惠政策。譬如规定县乡两级机关今后录用公务员要从在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增加省级机关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志愿服务西部和省内欠发达地区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各级财政也将安排相应的经费,用于改善在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大学生对促进就业政策的期待 为帮助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大学生们仍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充满了期待。 1.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各项优惠政策 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示只是听说过有优惠政策,但不清楚具体内容,甚至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就业辅导员也难以完全掌握各地政策的详细情况。这说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希望政府加大就业培训和指导 大学生们更加期待“加强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等对提升自身就业素质有帮助的政策,而对“研究生扩招”、“增加社区和农村等基层就业岗位”等一些临时增加毕业生出口的政策兴趣不大。 3.希望政府给与创业扶持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指引下,依托浙江省得天独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良好局面。省政府设立的1亿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已经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纷纷出台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助办法。

4希望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

人才市场、职介机构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能互通,信息获取渠道不顺畅等,是导致大学生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比重不高的主要原因。 5.希望在校期间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实习机会 在网易开展的一份关于大学生实习调查中[1],有超过3/4的大学生认可实习对找工作的帮助。他们认为,在实习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行业,从而在以后的职业规划中有一个更明确的选择,对未来的发展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合理的规划。最重要的是,只有自己真正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对许多问题才能有切身体会。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回到学校之后才能通过独立的思考提升自己创新的能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论文)

大学生就业状况情况调查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在校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上海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浙江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浙江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