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届零诊考试高三语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6: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遂宁市高中2018届零诊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国家实力有许多表现,“软实力”并不表明软弱。“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必须把“软实力”纳入到国家战略中。 “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别国眼里看起来合法合理,那么该国的“软实力”就会得到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追随;一个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制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更具有合法性,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武力和经济制裁。 在我国,我们谈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当然,软与硬都是相对的,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就拿文化来说,虽然一般将一国的文化看成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产业也是国际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文化里面有经济,经济里面也有文化,很难机械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1页(共12页)

地把它们分割开来。其实,“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互补的。每个国家都需要两种实力,使用得当,二者相得益彰。中国人经常说“以德服人”,实际上就是指赢得人家的心,而不是单纯使用蛮力。中国人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表明重视软实力。 目前有人认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确实,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强。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有竞争力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有增大趋势。 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发挥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增加公共投入,大力加强文化事业发展。要重点扶持重要新闻媒体、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基本投入。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国有经营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批能够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企业集团。推进制播分离和影视动漫产业,改革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对出版产业和出版事业实行分类管理,经过努力,把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成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当前,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 (摘编自丁元竹《“软实力”产生于文化吸引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文化则是最重要的“软实力”。 B.我国所谓“软实力”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威慑力的因素,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 C.中国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国际舞台上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已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文化“软实力”展开论述,指出了我国“软实力”的现状,并就如何提升“软实力”提出建议。 B.文章提出“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概念,分析了二者关系。认为两者既相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2页(共12页)

区别,又是相对的,具有互补性。 C.文章认为每个国家都需要有两种实力,要得当使用,使二者相得益彰,并用“以德服人”等理论论据,论证了“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D.文化“软实力”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本文立论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和行为在别的国家眼里合法合理,文化和价值体制对别的国家有吸引力,就表明这个国家具有很强的“软实力”。 B.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已经具有较大竞争,但是“软实力”还不强,因此,必须把提升“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心。 C.既立足国内,又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多途径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扭转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大的趋势。 D.在世界秩序进行重新布局的历史时期,只有充分认识“软实力”的意义,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抓住国家发展的机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新年枞树 (苏联)费·亚·阿勃拉莫夫 为什么我的心情这么坏?为什么我全身无力,疲惫不堪?昨天喝过了头?还是由于昨天的废话连篇,心绪仍然不安? 我的老天爷呀,老天爷!大家聚在一起迎接新年,就该开心作乐,撒疯发狂,就该像香槟酒那样狂涌!正常的人都是这样迎接这个一年一度的最美好的节日的。可是我们却对我们俄罗斯的乱七八糟不成体统的现象发了一夜的高深莫测的牢骚。假使发发牢骚能有点什么好处,那也算好;假使能使人们自己的公民责任感再一次得到磨砺,能在来年里增添勇气豪情那也罢了。 然而实际上又是怎么样呢?大家谈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一件比一件更令人厌恶——我们谈到了官僚主义独断专横,谈到了贪污行贿营私舞弊,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反对和抗议声,没有听到一句愤慨的呐喊声。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都容忍妥协了。可怕就可怕在当时聚在桌旁的人并非等闲之辈。是些什么人呢?有著名的导演,大名鼎鼎的演员、画家,还有作家。总之,都是些通常被誉为导师、精神牧师的人。 我浑身无力,疲惫不堪地在床上躺了很久很久。昨天聚会的情景在脑子里一次又一次地在翻腾着,我那忧郁的目光环视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光滑的餐具橱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晶玻璃器皿,还有我出国时带回来的一些穿着民族服装、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3页(共12页)

衣着讲究的淑女雕像…… 咦,新年枞树在哪儿呢?妻子和侄女通常都是在元旦除夕夜里给我送到房间里来的,鲜灵灵的,还冒着寒气,几乎是不加任何的修饰,完全是一副天然的姿容,到了次日清晨,满房间都是它散发出来的林间的馥郁清香。 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今天我才没有过节的心情啊。我对自己心绪不佳的原因作了新的解释:家里没有新年枞树。昨天,妻子和侄女在城里奔波了两个小时也没弄到。没有枞树还算什么新年呢? 前室里响起了门铃声,想必是邮件来了。 果然不错。从那“斯”和“师”不分的发音和气喘吁吁的话声,我听出来是邮递员奥丽娅。奥丽娅向我妻子祝贺新年,我妻子也向她表示了祝贺。后来,听她们继续谈话我才明白了,妻子想送她十个卢布,算是对她辛辛苦苦的工作略表谢意,因为我家的信件特别多,有时候奥丽娅一天要来

五、六次。 “不,不。”我又听见那急促的“斯”“师”不分的话音,“这是我的工作,干工作是有薪金的。您这是在羞辱我……” 羞辱?这是在羞辱她?上帝呀,干这种苦役般的工作,一个月挣那么八十来个卢布,整天价背着特别重的邮包,出东家进西家,上楼下楼,可还说“您这是在羞辱我”…… 我连忙跑过去给妻子帮腔。只见那位我早已很熟悉、不很年轻的姑娘围着一块厚厚的头巾,兔毛皮领已经磨损,脚上一双旧的“罗马尼亚姑娘”式的呢面鞋,鞋面上没有那种齿状的饰物。为什么没有,不用猜就知道:用她那几块钱是讲不了什么排场的。 我就和妻子两个人一起劝说奥丽娅接受我们送的礼。可她还是说:“不,不。” 我又加上了五个卢布,这回或许容易说通了? “您这是在羞辱我!”奥丽娅又这样说。口气十分坚定,毫无商量的余地,但是从声音里可以听得出她在强忍着眼泪。 我望着她那双安详的灰蓝色的大眼睛,忽然一下子明白了:我确实是在羞辱她。我企图夺走她那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劳动者的正直和廉洁。 我感到羞愧,羞愧得落下了眼泪。 但是就在这时,一缕光明涌进了我的心房。 我家的节日开始了。 (选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注:①新年枞树:相当于西方的圣诞树。 4.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女主人公奥丽娅拒绝馈赠这一典型场景,综合运用语言、神态、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4页(共12页)

肖像描写手法,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B.文章首段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随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回答主要以“我”的回忆来实现。暗藏了“我”对新年的新的向往,即让自己精神状态趋向一个新的境界。 C.文章将“被誉为导师、精神牧师的人”的空谈务虚和奥丽娅的勤劳务实对比,并由我将这种对比串联起来,有助于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 D.文中“我”劝说奥丽娅接受妻子的赠与,被拒绝后“又加上五个卢布”,完全出于对她的感谢,却让她觉得受到羞辱。结局出人意料,使人印象深刻。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新年枞树”理解。(5分) ▲ 6.文章结尾说:“一缕光明涌进了我的心房。 我家的节日开始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城市化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不断迁入、拓展、优化城市,并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又叫城镇化、都市化。城市化的测量标准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且城市化的进程有一定的规律性。R.M.诺瑟姆将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在0-25%为城市化发展的初始期,城市化发展速度较缓慢;25%-75%为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飞快;75%以上为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此时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减慢且相对稳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情况比较如下图: 材料二: 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5页(共12页)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伴随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和高度集中,人口资源的空间矛盾进一步加剧。首先就城市自身而言,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不容小觑。按国际通用标准,当城市辖区内人均建成区面积大于等于250平方米时,通常认为城市无土地资源压力。2010年我国两大一线城市的人均土地面积北京是82平方米/人,上海市仅有56.6平方米/人。其次,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量大增,并且污染加重,给城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另外,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使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而城市市政设施、公共交通以及城市绿化等公用事业却没有跟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除了造成城市本身的资源超载外,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区,2010年城市化率为58.36%,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58.2%、41%、54.7%;另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25亿辆,近五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其中北京市2010年民用汽车拥有量达 449万多辆,居全国之首。大城市私人小汽车的增加,将直接造成市区交通严重拥堵,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和噪音,使我国的大城市环境问题尤为严峻。其他社会问题如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社会治安状况糟糕等矛盾日益突出。 (节选自 童玉芬 武玉 《人口与发展》) 材料三: 另一种情况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都晚的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生活在很低水平上有所提高,农村不讲究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快,人多地少;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工业基础薄弱甚至是无工业化,或者重复投资一些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政府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单纯为了推进城市化让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出现了单从城市人口比重来看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而从综合的社会经济因素来说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都较低。因此,当城市的人口数量超过城市合理的人口容量时,特别是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企业部门就业的增长速度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时,就形成了严重的“城市过度膨胀病症”,出现了诸如城市拥护不堪、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同时大量城镇人口缺少就业,产生大量的城市贫困人口,造成“伪城市化”。如墨西哥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摘选自《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 》)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相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6页(共12页)

比,目前仍有较大的差距,还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 B.自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以每十年超过10%的增幅快速发展,但由于起步晚,现在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中叶的城市化水平。 C.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城市化将会呈现发展速度减缓和相对稳定的态势。 D.在同一城市化阶段,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国在二十年内就可能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城市化又叫城镇化、都市化,是以城市化率为常用测量标准,以城乡一体化为最终发展目标的历史过程。 B.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和高度集中,“城市过度膨胀病症”必然伴随产生,给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不应单纯看城镇人口和国家总人口的比率,还应该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如工业化水平。 D.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人口资源的空间矛盾加剧、水资源压力加大、公共设施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限制城镇人口规模势在必行。 E.墨西哥的前车之鉴告诫我们,城市化要综合考虑就业和城市基础配套等因素,不能片面追求城市化速度。 9.综合材料,简要概括怎样解决城市化中出现的“城市过度膨胀病症”。(4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頔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7页(共12页)

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徙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馆卒。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B.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C.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D.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与庙号一样都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召对是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臣下要恭敬地回答。 D.乘传指乘坐驿车。这里是章访奉诏乘坐驿站的马车接父亲的灵柩回来,能以示庄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频知书达理,谦让兄弟。在与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礼让兄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 B.章频明察秋毫,判案准确。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字迹和章印的关系,查明事实真相,终于让孙延世伏罪,但他因未能及时备文结案而被降职。 C.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他请命安抚好了京西,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 D.章频声望很高,备受尊重。他虽多次被降职远调,但也常被升职入京;出使契丹途中去世,契丹派使者奠祭,并用高规格的礼仪护送他的灵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8页(共12页)

(1)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5分) 译文: ▲ 。 (2)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 (5分) 译文: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 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诗的首联既写出了与儿时朋友分别时间之久,又表明两人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颔联写久别重逢之欢,又写乍逢又别之愁,还猜想再相聚之地,慨叹人事难料。 C.诗的前四句由过去想到未来,再由未来回到眼前,如天外奇峰,化板滞为飞动。 D.诗人恼怒剑南春色无赖,是因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加重了诗人的离愁别感。 E.此诗写法独特,是先抒情后写景,与诗人杜甫《登高》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 15.本诗颈联“不分桃花红似锦, 生憎柳絮白于棉”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 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在《杂说》中提出了有伯乐才有千里马的观点,如果没有伯乐,即使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9页(共12页)

是名马也只能“ ▲ , ▲ ”,就不能展现日行千里的能力。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语之精炼,以“ ▲ , ▲ , ▲ ”三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公瑾的儒雅风度、杰出军事才能和功绩。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化已经不是新鲜事,现如今已经覆盖汽车、电子通信、医疗仪器等多个民用领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②世界社会主义曾遭受重大挫折,西方一些人弹冠相庆,鼓噪马克思主义终....结、社会主义终结、人类历史终结,以为资本主义将一统天下。 ③面对被比喻为“工程师灾难”的泥灰岩,日本、意大利、土耳其等国的企业都曾折戟沉沙,而中国企业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之路也并不平坦。 ....④珠峰奇石寻访过程异常曲折,充满艰辛,但有惊无险,主要是有藏族同胞对汉族人民乏善可陈的热心帮助、鼎力支持和友好情谊。 ....⑤北京APEC峰会、杭州G20峰会盛大召开,众多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公立医院改革、精准扶贫等政策落地,让我们的自豪感呼之欲出。 ....⑥“代驾碰瓷”实施者之所以能屡试不爽,顺利达到敲诈钱财的目的,是因为....抓住了危险驾驶者宁愿接受敲诈也不愿意报警处理的软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52名中国“年轻工匠”组成的中国队在阿联酋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经过奋力拼搏,获得的金牌15枚,名居榜首。 B.打开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的《国家相册》中的老照片,就像打开那些被浓缩、被折叠的人生史诗,细说着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故事。 C.投资商对共享汽车诸多痛点问题未引起重视,非常伤害用户体验,比较共享汽车带来的便利而言,这些痛点容易让人望而却步。 D.垃圾分类是我们必须干、也必须干好的工作,我们要建立以法制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全部得体的一项是(3分) ①张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了不少患者的顽疾,患者对他十分感激。其中一位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10页(共12页)

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②李雪与同学约好去看电影,却感冒发烧了,于是她发了一条微信:“我偶染贵恙,无法前去,深表歉意。” ③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问题。” ④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了生命之幕的。” ⑤他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奖,受到了老师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他说:“这是师高弟子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⑥八十岁高龄的前校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③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和纸质书相比,① ▲ ,易收藏、易携带、易传播……纸质书籍需要空间放置、收藏。电子媒介时代,大量的严肃出版物早已经电子化了,我们出版的学术图书也都会电子化,电子书将会是未来的趋势。但是,② ▲ ,因为当前我们的图书电子化还不够成熟,价格机制、版权保护等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纸质书也有优势,研究一些学术的作品或者需要反复阅读的内容,③ ▲ ,未来的纸质书可能更多会向耐读的方向发展。 21.阅读下面文字,提取信息,用一个单句给“可燃冰”下定义。不超过80字。 (5分) 当人们想到能源时,脑海中总是出现燃烧和火焰,而把冰块看作是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今天,科学家却发现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即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它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分布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的永久冻土中,因外观像冰一样,而且含有大量甲烷,遇火即可燃烧,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目前,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最近两年开采试验取得较大进展。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11页(共12页)

②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 ③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④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资治通鉴》) ⑤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⑥同为地球村居民,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 读了上面的几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话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高三语文零诊试题第12页(共12页)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作文解析

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测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教案

成都市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届高三绵阳三诊热身考试政治试题1

四川省广元市高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数学)

四川省届普通高中高三语文毕业会考试卷

四川省巴中市届高三零诊语文试题X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届零诊考试高三语文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届零诊考试高三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